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设计15自相矛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接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4.仿照课文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的能力。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1课时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课前的比赛中,大家说了许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2.生齐读成语。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二、精读《自相矛盾》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3.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师:谁来学学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不能回答了)能用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不能回答了?那个人卖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6.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会如何应对这种矛盾现象?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韩非子简介: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的男子尊称)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生练读原文。3.对比读现代文。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四、仿编成语故事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故事。2.四人一小组编成语故事。3.交流,评价。16田忌赛马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文章的方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1课时一、引入、揭示目标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齐国有一名大将名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板书课题:田忌赛马。生齐读课题。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田忌经常和谁赛马?是怎么赛的?是谁给他出的主意?结果是怎样的?)2.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2)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词句。二、学习赛马的部分(一)找出文中赛马的段落。1.有没有同学总结一下,课文主要写了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和齐威王,赛了三场)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赛马前的情况?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赛马的过程?(二)自学这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1.出示学习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2)各人按照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赛马的起因和结果。田忌经常同______赛马,他的门客__________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可以__________,于是他为田忌献策,让他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田忌__________。(3)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赛马过程。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1)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先请人来读课文。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起因。(2)指名一个学生上台说说孙膑是怎么赛马的。(3)指名读课文。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提示:文章写得十分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三、质疑推理1.启发质疑:看了赛马过程,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板书: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顺势设问:(出示问题1)同样分成三等的马,为什么孙膑要和齐威王的马交错着马的等级来比赛?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中的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5.学生推算。教师巡视,找出一两张推算结果多的纸。6.(展示台)展示学生推算结果最多的代表作品。小结: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______。(神机妙算、计算精密)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比较:夸耀夸奖)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画出来,想一想。出示:(1)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等。(善于观察、知己知彼)(2)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胸有成竹)3.小结。谁能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五、总结积累1.总结全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等贵族赛马,在孙膑献计之后,通过调换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赢得了比赛的故事。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赛马这件事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板书: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3.(出示学习目标3)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分别说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预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神机妙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田忌:知人善任。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齐威王:心胸宽广。你想对孙膑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你想对田忌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对齐威王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15.田忌赛马初赛失败→再赛胜利孙膑献计(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17跳水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第第页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以及得救的过程。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交流资料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等)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句。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1)出示电脑课件,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2)理解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2.学生读完课文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2.学生描红临写。3.评议。(1)学生交换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2)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五、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1.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1.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作批注笔记。(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在班上汇报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答一下下面这些问题。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2)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2)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3)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不是互相矛盾吗?(不矛盾。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四、总结全文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