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含答案)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读写练素材

(第198期)

主题: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运动员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段视频,视频里显示:训练场馆塞得满满当当的垃圾桶里,被丢弃的饮用水都不是空瓶,有些瓶子里的水甚至喝了一口就被扔了。这个很多人都没当回事的现象,却只有这位运动员发现了。他说:“我的家乡每年都刮沙尘暴,那边比较干旱,所以我对水资源特别珍惜。"因为缺水,所以才懂得水的珍贵。但缺水这事,如同现代文阅读II中“缺袜子”一样,对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大概是很难想象的。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所缺乏的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缺乏感”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缺乏感"这一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章应该围绕“缺乏感”展开,可以叙述生活中缺乏感的现象,也可以阐述缺乏感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具体的叙述或阐述,展现个人对缺乏感的理解和思考。

在材料中,运动员对丢弃的饮用水不是空瓶的现象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因为他来自一个干旱的地区,对水资源特别珍惜。这个现象让我们看到,缺乏感可以让人更加珍惜资源,懂得生活的不易。而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缺乏感,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盈的时代,对物质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有所缺失。

因此,在写作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描述生活中缺乏感的现象。可以叙述自己经历的缺乏感的事情,也可以观察到的周围人生活中的缺乏感现象。

分析缺乏感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从缺乏感中,我们可以学会珍惜、学会体验、学会感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需求,什么是生活的本质。

联系现实生活,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待物质的态度。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是否失去了对物质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提出如何找回缺乏感,找回生活的真谛。通过提高自己的认识,培养对物质的敬畏之心,珍惜资源,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等方式,找回那份“缺乏感"。

总之,在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深入挖掘缺乏感的内涵,从而引发读者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共鸣。

【佳作赏析一】

珍视所拥有的,感恩所缺乏的

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缺乏感”。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什么都不缺的时代,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那些我们轻易得到的东西背后的价值。那位运动员所发现的被浪费的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日常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他来说,那却是一份深深的珍贵。

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每天都在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那些资源的珍贵。我们用着智能手机,玩着电脑游戏,看着高清电视,却忘记了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便利,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些都是我们父母那一辈人辛勤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为我们创造出来的。

然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这些。我们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些人还会抱怨,为什么我的手机不是最新款的,为什么我的电脑配置不够高。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好的,却忘记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说的是:“当你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的时候,就是你失去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总是习惯于拥有,却忘记了感恩。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恩的心。

然而,缺乏感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去体会。我们缺少的,是一种思考的能力,是一种体会生活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感恩我们所缺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视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分钱,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活,都是我们的幸福。

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感恩我们所缺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点评: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深刻,内容丰富,既有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精神生活的关注。文章结构清晰,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但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进一步加强。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文章主题虽然不是全新的,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以独特的角度阐述了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这是一篇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建议作者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更加注重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同时,也可以尝试更多的创新,使文章更具个性。

【佳作赏析二】

珍惜“缺乏感"——从运动员的节水行动说起

在这个满满当当的训练场馆里,垃圾桶中塞满了被丢弃的饮用水,其中不少瓶子里的水仅喝了一口就被无情地扔掉。这个被许多人忽视的现象,却唯独被一位运动员捕捉到了。他来自一个每年都饱受沙尘暴侵袭的家乡,那里的干旱让他对每一滴水都充满了珍惜之情。正因为缺水,他才深知水的珍贵。然而,这种“缺乏感”在如今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这个时代,我们拥有着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各式各样的物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足的时代,却似乎也在慢慢丧失对物质的感知。如同现代文阅读II中的“缺袜子"一样,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真正的缺乏。然而,正是这种“缺乏感”,让我们懂得珍惜,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珍贵。

回顾我的生活,我所缺乏的是什么?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所缺的或许就是那种对物质的敬畏,对资源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这个看似什么都不缺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可能正是那种“缺乏感"。

那位运动员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追求的是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心灵的滋养。而正是这位运动员,用他的行动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懂得节约。这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尊重,更是对生活的尊重。

我们常常说,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在这个物质富足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会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资源,学会感恩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

那位运动员的故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是否也在不经意间浪费了许多资源?我是否真正做到了珍惜和感恩?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总之,在这个物质富足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珍惜,更不应该忽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资源。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感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生活。

点评: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深刻,内容丰富,既有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精神生活的关注。通过运动员的节水行动,引发对珍惜资源、感恩生活的思考。文章结构清晰,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但部分句子可以进一步优化。文章主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通过运动员的故事引导读者思考珍惜资源、感恩生活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一篇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建议作者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更加注重句子的优美性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学性。

【佳作赏析三】

珍惜缺乏,感悟人生

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再缺乏什么,然而,我们真的不再缺乏什么吗?一位运动员的视频让我深思,那些被丢弃的饮用水,甚至喝了一口就被扔了,这是何等的浪费!而这位运动员,因为来自缺水的家乡,所以对水资源特别珍惜。因为缺水,所以才懂得水的珍贵。然而,对于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缺水这事,大概是很难想象的。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

我不禁想起现代文阅读II中的“缺袜子”,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很难理解那个时代的匮乏。然而,正是这种匮乏,让人们懂得了珍惜。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去寻找我们的“缺乏感"。

缺乏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当我们不再缺乏物质,我们却开始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对人生的感悟。我们的生活中,所缺乏的是什么?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还是对未来的期待?

我想,我们缺乏的,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我们忘记了人生的真谛。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忙碌着工作,忙碌着学习,忙碌着生活,然而,我们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我们忘记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是否可以停下脚步,去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去体验一下人生的感悟?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去体验一下雨水的滋润,去品尝一下食物的美味,去聆听一下音乐的美好。我们可以去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去感受一下人生的挫折,去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去感受一下失败的痛苦。

只有通过生活的体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只有通过人生的感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缺乏感,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让我们更加感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感悟我们的人生。

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不再缺乏什么,然而,我们却需要去寻找我们的“缺乏感”。因为只有缺乏感,才能让我们真正懂得珍惜,才能让我们真正懂得感恩,才能让我们真正懂得感悟。

让我们去寻找我们的“缺乏感”,让我们去体验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生活,真正拥有人生。

点评:这是一篇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文章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观点深刻,通过运动员的故事引导读者思考珍惜资源、感恩生活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内容丰富,既有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精神生活的关注。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阅读拓展】

(一)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

第一流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郊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马上砍掉它。假如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班尼斯说过:“纯治理人也许能把事情做对,但是真正的领导人重视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现代人的一大问题是开始太随意,注重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善于区分大小。假如碰巧能力较强,即便错误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不利的局面也多能扭转,但会无谓地耗费很多的时间和感情。

“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那些比较重要的事务却总是做不到无动于衷。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一流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的——当然有毒蛇拦路是不行的。“假如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

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像力、判定力、勇气和自信的。

和低手较量越多自己越臭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假如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是一只老鼠”。对于低层次的交往的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在斗争中尤其如此。你假如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层面。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爱好越大,对大事的爱好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碰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轻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搅,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不放”。

懒人推动了历史

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和认为重要的事,而其他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便的做法。而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源自这种懒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戏言,是懒人推动了历史发展,懒人更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工作过于努力的人没时间去赚大钱。许多人都抱怨:“我工作太辛劳,简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满足生计的需求已占据了一切,以至于你没时间去考虑未来的机会。懒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适合做领导,因为他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补养。在蚁国中,蚁王往往是最懒的。

骑脚踏车的人走不远。假如你过于忙碌地工作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将无法充分利用你的成就。降低工作量后,你才有空做广泛而非狭隘的研究。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他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事有极大影响的信息和思想。除非有时间广泛涉猎、学习他人所做的事,否则全新的发明极少发生,创新不可能发生。创新几乎总只是将两种以上已知的观念以新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信息单薄、思想简单的人,难以成为创造型和领导型的人物。

有时降低工作量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有限使然。正如年轻的丘吉尔在印度时的情形:派驻在印度的丘吉尔便利用了当时的空闲时间重新阅读在大学时所忽略的书籍。这段经历使他受益终身。

注重力是一种资源

温瑞安说过:“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而在生活中,集中精力更是一种明智。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琐事也同样会占据你的空间,消磨你的意志。世界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剧增,给集体选择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精神涣散和疲惫。选择像一条河流,它变得越宽,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里面。人们需要越来越强的游泳技巧,更需要游向正确的方向,因为你不可能就这么游下去。

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而不值得做的事还会赋予自己生命。“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说:“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很久了,习惯使人不愿再做别的选择。但最终,一个人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价,这件事情越大,代价就越大。

知难而退胜过知难而进

知难而退有时比知难而进更重要,更富有聪明。

“假如一开始没成功,再试一次,仍不成功就该放弃;愚蠢的坚持毫无益处"。在正确的时机退幕,是一切出色演出的高潮,就像叶利钦的1999年12月31日。同样的,没有几本书值得全部读完。你花了钱买一本书或杂志,并不代表你必须读完它以免浪费金钱,你的时间是无法回收的资源,你花的钱则不是。有人说:“你所要做的就是在一分钟内知道一本5万字的书并不符合你的期望,然后决定不读。”速读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读书上,更体现在人际交往中。

结束一件事或一份感情,有时候比开始要难。我能理解日久生情和恋恋不舍。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明知道错了,还不去改?知错就改,是一个人有力量、有决心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有希望、有成就的根本。其实生活很简单:东西丢了,找一下,实在找不到,就忘了它,去找下一个。摔倒了,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赶路。不能尽快地结束,就不能尽快地开始;不能很好地结束,就不能很好地开始。“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

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好射手是会跑位的人。其实,一切“顶尖高手”和成功人士都是很擅长把握时机、选择环境的。有人曾经总结出一个“一二三定律”,即恋爱不要超过一年、学英语不要超过两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不要超过三年。这似乎是句戏言,但却可以给人一些启发。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提升自我,而较久的停滞往往会使人心理趋向麻木、心态趋于变老,导致思维定型和过于专业化,同时在一个环境居留过久也会因恩怨过多而不利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不断流动的干部往往升迁最快,那些南来北往的人往往易发大财,那些“农村包围城市”的人往往会摇身一变而成名人。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这是讲求速度、讲求效率的流动性极强的时代,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动中得到发展从而超越自我的。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有时就必须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领域,到更远、更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开拓、去进取。须知,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的。

(二)每件事都会有结果

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调查。朋友希望年轻人出面,把业务接下来,然后朋友自己去运作,最后的调查报告由年轻人把关;当然,朋友会给年轻人一笔费用。

那确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年轻人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的一天,年轻人与别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块去完成北京新开业的一家大型商场的整体营销方案。不料,对方的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年轻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换人;原来,该主管正是当年市场调查项目的那个委托人。

也许,年轻人只是偶然地遇到这两件事,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机会;但这种偶然性当中其实已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呢年轻人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反之,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1903年,帕特·奥布瑞恩在纽约参加一出名为《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

由于这出话剧的反响不够理想,剧团后来移到一家小剧院去演出。演员的薪水也削减了,他们的前途一片黯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得帕特养成了“凡事尽力而为"的习惯;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角色中,从场上下来时总是满身大汗。

8个月后的一天,帕特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电影《扉页》的拍摄。

原来,《扉页》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偶然间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边与人争吵的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推荐帕特在《扉页》里一场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这是帕特·奥布瑞恩银幕生涯的起点。日后,他成了非常著名的电影明星。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