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九中高一语文晨读训练过秦论_第1页
黑龙江哈九中高一语文晨读训练过秦论_第2页
黑龙江哈九中高一语文晨读训练过秦论_第3页
黑龙江哈九中高一语文晨读训练过秦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以西一带今:河的西面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输赢的“赢”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今:指山东省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进的工具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同上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同上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同上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使动使……有序使……朝拜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动用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动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约从离衡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

外连横而斗诸侯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①制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控制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②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本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

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⑥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过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③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六、翻译下列语句1、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动用法,使……争斗.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译文: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连词,相当于“因而”

“之”,助词,的.。译文: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3、会盟而谋弱秦会盟: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弱:使动用法,使……弱。译文:(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4、追亡逐北亡:逃亡的败兵.北: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译文:追逐逃亡的败兵。七、按要求完成1――4题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攫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多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来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百姓一个接一个多次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任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洪熙年间,朝廷颁布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变。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拘捕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责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州。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使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命令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着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了河南知府。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铃铛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侍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牵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无限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采交给法官处置。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李骥行为端正严谨,平日家居即使是长桌竹席也要拜访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哭失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举:中举B.寻坐事免 坐:因为C.奉敕以行 行:施行D.道不拾遗 遗:遗失,丢失1.A(B因犯……罪或错误,C出行,D遗失的东西)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A.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B.①招流亡,给以农具②骥上章自辨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2.B(A②表明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C②是宣宗的行为;D(①)是李骥对盗贼采取的防范措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B.李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职务时,他编纂了《劝教文》,并让人摇着铃铛去宣传。C.李骥不畏权贵。伊王多次请托李骥,他都不听从。后来受到伊王的诬陷,无故被拘禁。D.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任新乡知县离职时,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时,百姓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