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六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六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六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六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六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现实生活。林庚曾在《唐诗综论》中指出:“诗歌语言诗化的过程,不止是语言的精炼灵活而已,更重要的是形象性的丰富。展开对形象的捕捉,活跃诗人们的形象思维,最广阔的天地便是大自然的景物,这就是大自然的对象化。”这里的大自然应属于广义的自然,即人的生活环境,因为唐诗中不仅仅有山水湖海、花木禽兽,更有大量的亭台楼阁、宅院庭房,这些建筑描写同样是当时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写照。“径”作为生活居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径”的本义是小路,径的;形态特征是窄与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径”频繁出现在诗歌作品中,如“花径不曾缘客扫”“野径云俱黑”“万径人踪灭”“竹径通幽处”等。再如“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谢灵运《游南亭诗》)、“紫荷渐曲池,皋兰覆径路”:(江淹《池上酬刘记室》)。从形式上说“被径”与“发池”相对,“曲池”与“径路”相对;从内容上说“兰”与“径”共同构成幽雅之境。可见,“径”已经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小路而具有了审美性。为了使“径”意象的形成脉络清楚化,采用列表方式,梳理了六朝诗歌(表1,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诗歌为依据)和唐代诗歌中“径”的用法。表1六朝诗歌中“径”的用法分类语汇新语汇数语汇次数汇语汇次数语汇次数语汇次数形态、情态曲径1斜径1荒径5野径4修径1幽人径l植物搭配花径3兰径3竹径2松径2草径1萝径1时间、气候朝径1昔径1云径1其他三径8蹊径6邪径4石径2迷径2平原径1行径2酒径异径1涂径1表2唐代诗歌中“径”的用法分类语汇次数语汇次数语汇次数语汇次数语汇次数语汇次数形态、情态曲径5斜径4仄径2狭径1微径13蛇径1野径36荒径16幽径56逸径1闲径1香径31植物搭配竹径60松径35苔径28草径2樵径16兰径15萝径14李径10药径6菊径2芳径9芝径1时间、气候春径5秋径5晚径2朝径2烟径5云径4雪径4霞径3风径1雨径3其他三径93元亮径1岩径6迷径5虚斋径1虎溪

径石径38开径7扫径11“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云山’‘宫云’等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呈现在我们心镜中的,是玲珑明彻的两个物象。”诗人们将两个普通的物象结合起来,并把自己的情感熔铸其间,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普通的意象。同样,“径”由一个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点缀转化为了一个个丰富的意象。“竹径”“幽径”“野径”等在唐代诗歌中被大量运用,并不是偶然的。正如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那样,“竹径”从普通的物象进入到诗歌里,已经逐渐产生出象征的意义。诗人不仅用植物性情来表征“径”之情态,还把士人崇尚的品格叠加在“径”的意象上,形成了各种不同性格的径,如“竹径”“兰径”“松径”和“隐径”“野径”“逸径”等。于是,“径”便由一个普通物象转化为诗歌中的审美意象,由实而虚,完成了诗意化的过程。“三径”和“竹径”,在唐诗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三径”最初指家宅中的小路。典出东汉赵歧的《三辅决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三径不出,唯羊仲、求仲从之游。”这是有关“三径”的最早记录。由于蒋诩的高蹈和隐逸引起后人模仿,因而“三径”便与隐逸相关联,被认为是古代隐士的家园。最先引“三径”入诗文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由于陶渊明在后代文人中的影响深远,因而出现了“元亮径”“松菊径”等各种说法,以至于出现了“历来对‘三径’一典,多认从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辞》”的情况。另外,用求仲、羊仲之典象征友谊,如“叹兹三径断,不践十年余”(乔知之《哭故人》)用“三径断”慨叹敌人的离去,友情之深可见;“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钱起《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用“蒋生径”倾诉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可谓对“三径”的拓展。“竹径”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实指到虚化的过程。唐诗中的竹径也有很多写实的诗句,如常建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即兴福寺,在虞山北麓,寺中有大片的竹林。由于对竹径的喜好,唐代文人在园林中“开竹径”,如“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竹径被虚化,首先用来表现幽雅意境的构筑。后人评常建此诗指出,“第二联和第三联是并列的,用几个具体意象来表现古寺的幽静”。其次,“竹径”经常与“上人”“山人”“寺院”等相联系表达禅境。第三,竹径与桃源、仙家的结合更把竹径虚化了。“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崔混《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竹径与桃源并列象征出世的高洁;“御酒瑶觞落,仙坛竹径深”(徐彦伯《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竹径与仙家并列象征隐逸的闲适。“竹径”于是从生活中的竹林小路这样一个现实性的具象上升为具有隐逸和闲适色彩的幻化意象。“径”由具体的生活物象转换成为审美意象,这是一个诗化的审美过程,也是文化的积淀过程。成为诗歌意象之后的“径”,不再是普通的小路,而是含有丰富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的符号。但诗化以后的“径”意象,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诗歌和其他的文学创作中,而是再一次被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营造中,重新成为实指的物象。这一次意象重新转换成物象,不再是早期实指的物象表达,而是将诗化的载负着文人士大夫价值观的意象,运用到庭院或园林的布局中。生活中的普通物象,经过历代文人的歌咏,成为审美意象;又因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而被再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真实物象。这种转换,使得建筑物象渐染了文人性情,从而打通了诗歌与其他物质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使我们看到诗歌是和文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联的,关注诗歌与文化大环境的联系,是我们认识诗歌本质的重要方面。(摘编自朱易安、王书艳《物象的“诗化”和意象的“实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化”就是将具体的生活物象转换成为审美意象,从而丰富诗歌的形象性。B.“径”是人们生活居处的常见物象,也是诗歌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含义丰富。C.“三径”在唐诗中最初指宅中的小路,后与隐逸关联,被认为是隐士的家园。D.“竹径”成为具有隐逸和闲适色彩的幻化意象,经过了由实指到虚化的过程。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中既有山水湖海、花木禽兽,也有大量的亭台楼阁、宅院庭房,这充分说明诗歌的取材并不只限于自然界。B.诗歌中出现了,“幽径”“野径”等大量与“径”相关的意象,可见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C.由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影响深远,以至后世出现了“元亮径”等意象,并有人认为“三径”一典出自该文。D.物象“诗化”和意象“实化”的转换使得诗歌和文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联,阅读诗歌时需要对此有充分认识。3.根据表格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通过两个表格的比照可以探究“径”这一意象的形成脉络。B.“径"意象在六朝时期已初步形成,意象类型也较为丰富。C.唐诗中“径”意象的语汇数和使用量,远远超过六朝时期。D.唐诗中的“径”已经完成诗意化,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4.实现物象的“诗化”和意象的“实化”的关键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分别概括。5.这是一篇研究文学现象的论文,作者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你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文本材料说明。(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满师陆涛声民国后期,江南毗陵城南门外有条“木匠街”,有一里多长,两边开满木匠铺。木匠铺多,不光是因为砌房造屋人家增多,还因为城郊民间手工纺织业兴起,要制作纺纱织布的木绞机,活儿越来越多。木匠铺既做木器卖还帮人来料加工,也外出包工建房造屋,每家都有个手艺好的师傅领班。一家朱记木铺店里,领班师傅姓罗,既能造屋立柱架梁,又善跨行做家具,是个多面手,手艺特别高超,为人也厚道,名气很大。有他,朱记铺子生意特别兴隆。毗陵东城外白家桥村有个小伙子,叫白金生,拜罗师傅为师,聪明、勤快、好学,师父喜欢他,把本事都教给了他。他当三年学徒,样样都熟练了,到了满师的日期,按规矩得办谢师酒席。可是家穷没钱,他父亲说,先向亲戚借一借,等他挣了工钱再归还。他便找罗师傅约定办酒日子。罗师傅却说:“你家里也难,这谢师酒就先欠着,等你干了三五个月挣到钱了再办吧。”可以不借债了,白金生好感动。罗师傅接着又问他:“你打算留在这铺子里当客师,还是自己出去闯闯?”白金生早就了解行情,到外头独自接活干,比在铺里当客师拿月工钱挣得多,有时接的活量大自己领班招帮手干,挣得更多,便说:“我想出去练练。”罗师傅说:“羽毛长齐了,出去飞飞也好。人家知道你是我徒弟,会相信你活儿不差。不过,请干活的主家有各种各样人,量气有大有小,供待有好有差,你即使心里有不满,活儿还是要精心干好,不能拆半点烂污,别给自己脸上抹黑断自己的路。”白金生连称知道,也确实记在心里。师父随后问,是否已经接到活干。他说没有。师父说手里接了一宗活,来不及干,是城郊有户姓周的人家要造三间新楼,既要竖柱架梁做门窗,还要做台、凳、床、橱、柜、箱,不小的工程,先让他去做。白金生好开心,只是这工程一个人做不了,便在另一家生意清淡的木匠铺里找了一个名叫阿富的年轻木匠。正是初夏时节,他和阿富到乡下周家干活了,主家是开土布作坊的,靠十几台木绞机雇人织布外销,发了点小财,就想造三间新楼,把原住的老屋腾出来添绞机扩大作坊。同时开工的还有两个瓦匠,还有两个同村要好邻居帮工。主家供待,头天早饭是菜肉馅糯米粉团子,中饭菜有三荤两素,还有白酒。可是,第二天早上米粉团子就没馅了,中午也只有一荤三素,酒也没了。他觉得奇怪。其实他并不好酒,只是觉得即使他不喝,主家也该拿上来亮亮,是对他们看重。之后每天都如此,两瓦匠和两帮工却都没什么反应。白金生可觉得很不舒服,猜想也许因自己年轻初出师门让周老板看轻,不过只在心里,没有表露。阿富却忍不住,私下对他说:“主家既然这么抠,我们活儿也可以马虎点,不必这么卖力。”白金生虽然心里不快,但记得师傅的叮嘱,便强忍着,还说服阿富,用自己漂亮的活儿,让主家心服口服。可是,到房子造好,瓦匠、帮工走后,他俩还留下打橱柜台凳,又干了半个月,一直都是一荤三素,都没有酒。这天活儿将全部结束,傍晚就要收工结工钱,阿富再也忍不住,私下对白金生说:“听了你的,活儿干得这么好,主家还是这么抠,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口气真咽不下。”白金生也觉得憋屈,说:“咽不下也只能咽,没办法。”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听我师父说,无论木匠还是瓦匠,都有治抠门主家的招。这家正在发财,有个儿子也快成人了。待会我们用小木块做三个骰子,悄悄在新楼正梁上挖个凹塘放进去,排成‘幺’‘二’‘三’,会作祟让他儿子染上赌瘾,败他家业。”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一冲动,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最后一顿晚饭,周家在老屋的堂前桌上,摆了满台菜,有鱼有肉有虾有鸡有蛋有酒,比头天开工中饭还丰盛许多。吃完,主家如数算了工钱,给白金生十块银洋,白金生按事先约定四六分,也当场给了阿富四块。随后主家又拿出四块,再给白金生和阿富各两块,说,“听罗师父说二位小师傅家里都很拮据,供待你们荤菜又总吃不了老剩下,我让你们吃素点,省下这点钱让你们带回去。”原来是这样!两人都呆住。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元,尴尬了,后悔了,真不该听阿富话在梁上做那种促狭手脚。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尴尬而又慌乱地连声说谢谢。离开周家,一路上抱怨阿富。白金生不光挣到办谢师酒的钱,还余五块银元给爹。可是良心不安,不敢去见师父,总想找个办法去把那梁上三颗骰子取掉,焦虑了两天,硬着头赶往周家,说是回家整理家什发觉有把凿子没了,可能在哪根梁上用时落在那了。周老板任他搬梯子上楼找,没跟着看。他终于顺利取下三颗木骰子藏进衣袋,对主家说凿子没找到,匆匆告别。心里石头搬掉了,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街去见师父。罗师傅一见他就随意地问:“梁上那三颗骰子拿掉了?”白金生一吓,魂飞魄散,低下头羞惭地说:“徒弟错了。”“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是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怎么做。”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看。”原来这头笔活是师父设的考题,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苦心。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白金生心中想的是外出多挣钱,却对师父说要出去练练,既写出了他急于摆脱师父约束的心情,也表现了他不真诚的一面。B.白金生在主家对他们没有足够重视的情况下,也想给主家教训,但没有好主意,这促使他接受了阿富的建议。C.虽然白金生已经悔过并主动取回了骰子,但师父认为白金生还没有合格满师,还需要经过更加严格的考验。D.在白金生作工过程中,师父经常在他们收工后去查看情况,说明师父虽然将活交给他干,但对他并不信任。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人物之间对话大都非常简练,不做过多的陈述,使小说主要情节更加突出。B.小说巧妙地运用了铺垫和伏笔,虽然情节一波三折,多处突转,但读来并无突兀之感。C.文中对师父这一角色着墨不多,但刻画出了他对徒弟既关心理解又要求严格的形象。D.白金生知道头笔活是师父设置的考题后,对师父心存感激,揭示出小说知恩图报的主题。8.小说是如何围绕“满师”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白金生形象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梨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①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颒:洗脸。10.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藉:垫②诸子安可与工徒齿齿:说到,提及③后契阔数年契阔:久别,离别④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⑥族疱月更刀,折也族:众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左陪乘或担任警卫人A.①②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B.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C.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D.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李士衡在出使高丽回国途中遭遇风暴,当船夫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掉以避风险时,副使无奈只能将自己的部分东西扔到海中。B.王荆公患病时,有人劝他接受紫团山参便于治疗;他面部发黑,门人寻诊问医后进献澡豆让他洗脸,这些建议他都拒绝了。C.郭进因军功担任邢州刺史,曾经修筑府邸,在工程完工后宴请宾客,安排工匠们在东厢房就餐,而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西厢房。D.刘廷式考中进士后回乡,曾与他约为婚姻的女子双目失明,家庭遭遇变故,但他仍然与好成婚,在妻子死后,他非常哀痛。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14.李士衡的副使和刘廷式在为人处世方面对我们有何警示或启示?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次韵王适①游陈氏园苏辙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②。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年来簿领③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注]①王适,苏辙的女婿。②白居易和裴洽一起参加“洛阳修禊”活动后,单独邀请裴老前辈举办了一场家宴。③簿领: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适在游陈氏园时写了以“香、阳、长、乡”为韵脚的诗歌,苏辙写这首诗与他相唱和。B.首联点出了游园的时节,虽然已经是晚春,花朵也在经历风雨后落尽,但野外仍飘着花香。C.第三句运用“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典故,表现出诗人跟孔子一样对太平盛世图景的向往。D.颈联交代园中池沼水面上涨,可以荡舟游玩,与首联中的“宿雨”相照应,可见雨势很大。16.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阐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并对子路的表现进行点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入登高望远,以“江”“山”意象展现金陵城深秋时节典型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仰天长啸,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似乎忘却了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真正近距离观察白鹇,还是去年秋天在洪家村。那天,临近黄昏,首先是听到林中沙沙的声响,然后才看到白鹇黑色的羽冠,红彤彤的脸,以及整个身子。最近的白鹇,离我也就二三米的样子。它们看起来一只只气质非凡,而吃相却憨憨的,特别惹人喜爱。山溪里,田埂上,它们旁若无人,低着头,像鸡啄食似的。我知道,这些地方的水黾、蚯蚓、七星瓢虫,还有地菍、龙葵、珊瑚樱、南五味子的浆果,都令白鹇_________①_________。在婺源乡村,燕子、麻雀、四喜乌、斑鸠、乌鸫,甚至白鹭都是村民的邻居,而在洪家村,白鹇竟也能与村民如此亲近,确实_________②_________。“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从当地民谚中可见村民对一般的鸟类都如此爱护,那么在村规民约中为白鹇划出地盘作为保护区,也就_________③_________了。想来也是,倘若没有村民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以及对白鹇的友善,我不会有这样的眼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也”与文中加点“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曹禺《雷雨》)B.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C.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D.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辣椒是蔬菜里的“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