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1页
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2页
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3页
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4页
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专题20《曹刿论战》文本解析一、作者作品《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传》所记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的民本思想。二、问题探究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2.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3.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4.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为线索,分三段,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写。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进攻和追击。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进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5.人物形象分析。曹刿:有爱国热情、对国家有责任感;有政治远见;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不懂战术;平庸;但是他能做到取信于民,礼贤下士,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也不失是一位明君。6.分析鲁国战胜强齐的原因。①鲁庄公做到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②鲁庄公从谏如流,听从曹刿建议;③曹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适时进攻和追击。7.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战前:鲁不知何以战,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知何时进攻、何时追击,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不知取胜原因;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9.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③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10.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曹刿论战《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基础训练一、名句名篇默写1.《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溃败的依据是,。2.根据要求默写(1)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体现这一方针的句子是:,,。。(2)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的原因是:,。(4)文中表明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的句子是:,,。(5)文中表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句子是:,。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节选自《旧五代史》)【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齐师败绩

(2)吾视其辙乱

(3)若俟风止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与之乘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B.刿曰:“可矣。”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C.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D.时步骑齐进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5.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B.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C.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D.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7.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积累意识】8.《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9.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迁移法齐师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查字典望其旗靡mǐ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mí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3)靡:【归纳意识】10.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比较意识】11.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品鉴意识】12.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1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 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14.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1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7.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18.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19.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理解:20.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1.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彼竭我盈,故克之。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24.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链接材料】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25.【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无何(经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B.又何间焉(参与)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C.使人称谢(致意,表示问候)

长跪而谢之(道谢)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汝心之固(顽固)(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称善者久之

公将鼓之B.可以一战

静以修身C.下视其辙

其真不知马也D.成礼而去

濯清涟而不妖(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祭祀用的牲畜、玉和丝织品,不敢随意增加,一定按照实情报告给神灵。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译文: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D.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此文节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取胜的必要条件。C.乙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称此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甲文中鲁庄公礼贤下士,虚心听取意见;乙文中文帝深明大义,识才敬才。两位君主都有值得肯定之处。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①、卫侯、许男、膝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②,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③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③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彼竭我盈②弗可赦也已③既陈而后击之④若爱重伤(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弃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驰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久之 D.公与之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4)【甲】【乙】两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可两战的成败结果却不同。请你分析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选自《吕氏春秋》)2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不能察察:(2)夫大国,难测也测:(3)其城郭高郭:(4)则民怨上矣上: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已而之细柳营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使人视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30.请依据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丘明《左传·曹刿论战》)【乙】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①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②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③,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④,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⑤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注释:①引:带领;②逆:迎击;③牙旗:象牙装饰的将旗;④舸(ɡě):大船。⑤张:布满。3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B.实以薪草

属予作文以记之C.指言盖降

皆指目陈胜。 D.悉延烧岸上营落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33.选出对两段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长勺之战和赤壁之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B.《左传》是以《春秋》为本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从乙文出处看,《三国志》是一部与《史记》体例一样的纪传体史书。C.无论甲文还是乙文,虽然叙事简洁,但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极为生动,叙事技巧高明。D.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曹刿对敌情的洞察;赤壁之战操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曹军的盲目自大和曹操对黄盖诈降的轻信。34.小说《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取胜的主要原因在诸葛亮,而《三国志》中,则功在周瑜。请问,你对这种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有何看法?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①,不任刑罚。袁安②闻之,疑其不实,阴③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选自《后汉书》,有改动)【注释】①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②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③阴:暗中。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又何间焉②弗敢加也③随恭行阡陌④久留徒扰贤者耳3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C.鲁恭为牟令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D.其人讶而起

面山而居3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38.【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请具体分析两文在刻画曹刿和鲁恭形象的方法上有何不同。39.“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选自《淮南子·氾论训》)【材料二】时汉方事⑤匈奴,式⑥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事]这里指抵抗。⑥[式]卜式。人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夏后伯启与有扈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同“饰”,巧饰。4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B.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C.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D.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人不知而不愠41.下面对《曹刿论战》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重要原因,这里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B.作者巧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C.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备战—迎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4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4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4.谈谈你从【甲】【乙】两文取胜之道中获得的启示。阅读甲、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判论战》)【乙】太宗①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②,突厥侵抚,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③,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热,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大宗:唐太宗,李世民。(2)踊贵(yǒngguì):指价格上涨。③嗟怨:叹息怨恨。4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又何间焉(2)小信未孚(3)饥馑尤甚(4)咸自归乡4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47.阅读上面两则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和太宗有怎样相同的政治理念?(2)乙文中唐太宗的哪些做法“得人心”?48.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运用对话来写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十分精炼。B.甲文中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的鄙陋,又显示了曹刿的远谋。C.乙文中唐太宗即位时,因为水灾霜灾而连年欠收,加上外族骚扰,百姓怨声载道。D.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是一个心忧天下,心系百姓的明君。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请降。(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注释】①掎(jǐ):牵制。49.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5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

(2)夫大国,难测也(3)一鼓作气

(4)乃敕各持一把茅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吾视其辙乱

其军始集B.必以分人

以火攻C.乃入见

乃先攻一营D.彼竭我盈故克之

已晓破之之术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53.“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与陆逊的看法不同,陆逊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4.【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对敌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自《小石潭记》)【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5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5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遂用之/遂迷,不复得路C.战则请从/请从吏夜归D.虽席地不容间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7.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5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5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60.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6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驰之

驰:

(2)既克,公问其故既:(3)单于素闻广贤

素:

(4)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善:62.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6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得李广必生致之。6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所叙之事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甲文(1)军事才能卓越乙文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2)6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佯死”,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古弼①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苑囿②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③,欲奏其事。帝方与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侍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④,免冠徒跣请罪。(节选自《魏书》有删改)【注】①古弼:与下文刘树同为北魏大臣。②上谷苑囿:皇家狩猎游玩的园林。上古,古地名。③魏主: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焘。④公车:官署名。66.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C.既克,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D.帝方与刘树围棋,志不在弼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7.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谋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何以战

以其境过清C.入见魏主,欲奏其事

其一犬坐于前D.战于长勺

受任于败军之际6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69.【甲】【乙】两文的君王都有明君风范,他们都爱护百姓、①。《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被三国司马懿引申为②“”。古代贤德的帝王正是实践了这句话,国力强盛;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当然也有各自的不同:【甲】文从③“”一句可看出鲁庄公不耻下问;【乙】文从④“”句可看出魏太武帝勇于担责。参考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易错字有“鄙、谋、狱、察、辙、旗、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衰、竭、盈、狱、鄙、焉、辙、靡。3.(1)军队(2)看(3)如果4.D5.B6.(1)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曹刿)取胜的原因。(2)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贼军)就渡过黄河离开了。7.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时刻进攻;/守贞趁风势猛烈、飞沙扬尘时进攻。【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词义。(1)句意:齐军大败。师,军队。(2)句意:我看到他们车辙杂乱。视,看。(3)句意:如果等风停了。若,如果。4.本题考查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A.不同,连词,和/动词,给,给予;B.不同,助动词,可以/副词,大约;C.不同,动词,对……说/名词,称谓;D.相同,名词,当时/名词,当时;故选D。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汉人军队全都来了,只有这么多。今日可全部活捉,然后平定天下。“汉军尽来”写汉军全都来了,“只有此耳”是对汉军形势的判断,“今日并可生擒”是推论,“然后平定天下”是结果。故断为: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故选B。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既,已经;克,战胜;其,曹刿;故,原因。②重点词:骑,骑兵;复,又;乃,于是,就;去,离开。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时刻进攻;根据【乙】“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憔类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可知,守贞趁风势猛烈、飞沙扬尘时进攻。【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缘故。曹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衰竭了。敌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齐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军事实力难以估测,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他们车辙杂乱,远望军旗也倒了,所以追赶他们。”【乙】癸亥年,晋军到达白团卫村安营。人马都渴了,(于是)在营中挖井,刚挖出水(井)就坍塌了。士兵们只好取井泥绞出泥汁喝。契丹大军包抄过来,渐渐围住营寨。这天,东北风猛烈,尘土飞扬,吹断树木。契丹国主坐在车中对众人说:“汉人军队全都来了,只有这么多。今日可全部活捉,然后平定天下。”命令(军士)下马,拔除晋营的树障,箭矢如雨点般射进晋营。营兵大声呼喊:“招讨使为何不出击,而让士卒白白送死!”诸将都请求出击,杜威说:“等风势稍缓,观察他们的进退情况再说。”守贞说:“这风正是来帮助我们的。敌众我寡,在黑风中,敌人推测不出我们有多少(兵力);如果等风停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能活着的人了。”立刻传令各军合力攻击敌军。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兵奋力出击,风势更加猛烈,沙尘遮蔽天日,如同夜晚,敌军最终大败。当时步兵、骑兵一齐出击,追袭了二十多里。追到阳城东边,贼军刚要排成队列,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贼军)就渡过黄河离开了。8.儒9.军队跟从(跟随)倒下10.围绕“政治和军事”或“判断力和执行力”回答11.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12.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示例二:“未可”(或“可矣”),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解析】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左传》,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根据“齐师伐我”可知,句意为: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师,军队;(2)根据“战则请从”可知,句意为: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从,跟从(跟随);(3)根据“望其旗靡”可知,句意为: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靡,倒下。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第①段“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由此可知,在政治方面,体现了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根据第②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战斗过程中,曹刿不急于进攻和追击;在军事方面,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根据第①段“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里,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体现了“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表现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②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可知,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根据第②段“未可”“可矣”可知,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展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表现了鲁庄公的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13.D14.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意思正确即可)15.C16.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解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只,只是;B.到;C.告诉;D.叛乱/扰乱;故选D。1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肉食者,身居高位要职的人。御,抵御。剧,厉害。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意思是: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故断为: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故选C。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写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写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祿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潁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17.击鼓进军拜访18.当权者目光短浅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20.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示例二: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公将鼓之”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三顾草庐”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肉食者鄙”重点词有:肉食者,指当权者;鄙,见识短浅。“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重点词:由,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1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感叹自身命运坎坷。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其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愿意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行为的行为必定会载入史册,被后人铭记。20.本题考查拓展延伸,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人物的事迹,理解其精神。根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可知,国家面临强敌,曹刿认为当权者见识短浅,虽然只是平民,但是是选择了主动请见,可见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爱国精神;联系“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战中从容应敌,准确把握战斗与追击的时机,可见其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根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先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其诚意打动,追随先帝,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毕其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可见其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这种品格值得敬佩。【点睛】参考译文:《曹刿论战》节选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出师表》节选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21.C22.(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23.D24.①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②毛遂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解析】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见:被接见/看见;B.加:虚报/增加;C.辙:车辙/车辙D.故:原因/故意;故选C。2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信,信用。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重点字词: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23.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D.结合第①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分析,“详写战争起因”理解有误。根据第①段“‘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②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故选D。2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即可。根据文本第①段“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曹刿“奇”在是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根据链接材料“遂一出而赵纵合”、“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分析,毛遂“奇”在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点睛】参考例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链接材料:曹刿请求接见,毛遂自己推荐自己,他们都是奇人啊。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是他们的国家危难的时候都能奋勇前来。曹刿的到来能让齐国的军队败走,毛遂的到来能使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他们都有很有远见,所以能够鄙视一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在这里凑数”,直接把那些无能之辈,一下子否定,这是有大志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事情啊。25.(1)C(2)A(3)B(4)B【详解】(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长跪而谢之”的意思是:直身而跪,并向唐雎道歉。谢:道歉。不是“道谢”。故选C。(2)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之:都是“补足音节,不译”;B.以: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用来;C.其:代词,敌军/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D.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连词,表转折,却;故选A。(3)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正确译文是: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加”是虚夸,夸大。不是“增加”。故选B。(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甲文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对战前和战后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重点在于“论战”,选项“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