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3(考试版)3_第1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3(考试版)3_第2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3(考试版)3_第3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3(考试版)3_第4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3(考试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03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24年江西高考历史题型和出题模式基本会遵循春季适应性新高考,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试题结构与组成保持稳定,考查难度稳中有降,重视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同时试题考查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试题总体呈现出突出立德树人主旋律、体现“无情境,不命题”主基调、渗透学科思维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紧密围绕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同时,试题关注时代脉搏和时事热点,注重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结合的落实。第4题以宋人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为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图片的欣赏与探究,突出美育的培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第17题通过创设多个历史情境,以中华文明为主题,考查“中华文明何以赓续不已”的原因,以及古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贡献,以综合考查多项能力和学科素养,从而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综合性考查要求。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石器时代,江淮地区用玉器随葬比较常见,玉器中除珠、管、饰外,镯、环、璜、玦较多,此外还有鱼、龙、鹰等特殊器形。在凌家滩、薛家岗遗址中出土大量玉器,其墓葬中存在随葬用玉不等的现象。据此可知(

)A.崇玉佩玉葬玉深受先民喜爱 B.江淮玉器制作技艺领先其他地区C.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正在形成 D.遗址应处于早期奴隶制国家时代2.《汉书·食货志》记载,政府对于盐业的生产规定“募民自给费,因官器煮盐,官与牢盆(煮盐的场所和大铁锅)”;政府对于铁的买卖则规定“民间有敢私自铸铁或销售的将处以重刑”。汉朝的这些举措(

)A.加强了经济集权 B.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C.减轻了农民负担 D.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3.723年,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A.导致了六部职能丧失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C.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 D.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4.下图是宋人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作于1135年),该图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绘,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由此可见,《潇湘奇观图》(

)A.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情趣 B.呈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C.表达了名教即自然的思想 D.受到了心学思潮的影响5.明万历年间,给事中郝敬曾言:“今海内行钱(铜钱),惟北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清初江南大多地区“即厘数之间,亦皆用银”,而北方五省“收买粮食、布匹、棉花等类,市上俱用钱文”。这种差异说明(

)A.自然环境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B.北方地区铜资源较南方丰富C.南北区域贸易规模比较庞大 D.经济发展形态影响支付习惯6.自1853年夏天之后,中央财政已拨不下军费……(地方各省)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征收渠道——厘金(一种临时商业税)。从此厘金由此成了不受中央控制的大财源,由各省督抚所把持。厘金的出现(

)A.加速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动 B.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 D.解决了清政府财政上的困难7.辛亥革命时期,章士钊曾写过一篇短评说,当下最时髦的名词是“共和”,最烂污的也是“共和”。军人放纵、学生顽劣都以自己实行“共和”作为辩护。因此章氏疾呼:“共和、共和,天下悉假汝之名以行。汝如能言,其速自白汝为何物?”这揭示出该时期(

)A.共和思想被普遍接受 B.思想启蒙任重道远C.反对共和的势力猖獗 D.共和政体真正确立8.如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指数示意图(理论价格,指根据国际市场的银汇率计算得出的应该要达到的价格)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命脉已被西方列强掌控 B.对外贸易优势地位渐趋突出C.民族工业生存压力逐渐增加 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民主政权把乡村成功整合进新的社会架构中,乡村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整个施政的重点。党、政、军、民几大系统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构成支撑原本散漫的乡村社会的骨架。农民夺取了乡村政权,并建立起对地主的政治优势。这(

)A.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改变了乡村的社会面貌C.唤醒了农民的反抗意识 D.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0.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表明我国(

)A.主动融入区域集团化潮流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C.为大国外交贡献中国智慧 D.努力拓宽对外交往渠道11.古希腊雕塑在古典时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在希腊化时期,则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这反映出古希腊雕塑()A.吸收多元文化不断发展B.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C.逐步反思奴隶制度弊端D.重视对民族情感的表达12.11—12世纪,在地广人稀的西欧庄园中,封建领主为了吸引佃户,会采取降低租金的方法,甚至会让一些农奴上升为自由农。而到了13世纪,地租越来越高,有的自由农为了获得一块耕地,甚至降身为农奴。这一变化表明,当时西欧()A.人地矛盾逐渐凸显B.世俗王权得到加强C.庄园农业生产衰退D.瘟疫造成人口锐减1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后,一些著名数学家对该学说提出了责难:如果地球在绕太阳运动,那么应该可以观测到恒星的位置有一个周年的变化,上抛的物体不该掉到原地等。据此可知()A.经典力学体系影响深远B.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C.学术争鸣深化科学革命D.理性主义受到时代推崇14.英国从1760年开始,棉纺织技术领域内出现诸多创造,各类新式机械装置的发明轮番登场。1771年至1780年十年内英国颁发有专利297项,1781年至1790年专利颁发数量增加至512项,1791年至1800年则达到655项。专利的大量出现源于英国()A.经济转型需求技术创新B.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C.棉毛纺织产品获利丰富D.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15.下图为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瑞吉1935年9月创作的漫画《她能控制得住他吗?》。作者意在()A.强调各国加强协作应对危机B.表达对国际局势恶化的担忧C.呼吁改革国联壮大和平力量D.动员广大民众投身反战运动16.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后,许多国际企业把视线投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国家严重缺乏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港口,也没有高效制造关键零部件的人才,专业知识和设备,最后这些国际企业还是需要向中国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进一步拉大了中美经济差距B.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C.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D.迎来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4分)材料一“大一统”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一统,而应该看作天人的一统,也就是德礼和刑政,由此构成中华文明历世不衰的政道传统。尽管历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但后来的胜利者往往都会承认前一王朝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合法性。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多有侵扰乃至统治中国(中原王朝),但最终不分夷夏,都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洪流当中。——摘编自郭晓东《中华文明何以赓续不已》材料二历史地看,原处于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在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中努力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努力寻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改革,从而形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内在驱动力。边疆社会发展与中原地区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平衡,而新的统一的条件则在不断缩小差距的过程中越来越成熟,最终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摘编自向燕南《辽金西夏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材料三清代,边疆在空间划分上呈现出从界线模糊到边界清晰的特征,在治理上呈现出从拱卫中央、维护统治到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目标的转移,从而完成从“天下”到近代“国家”的转变,其边疆治理呈现出陆海兼顾的企图以及维护国家主权的倾向。——摘编自吴曼《从“天下”到国家:清代的边界与边疆治理》(1)概括材料一中“中华文明何以赓续不已”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贡献。(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1873—189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进口商品(占进口总值百分比)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73——8.1%8.1%8.5%83.4%91.9%18930.6%—7.8%8.4%13.0%78.6%91.6%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百分比)年份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农产品(包括农林牧渔)矿产品手工机制手工机制18732.6%*137.4%—58.3%1.7%189315.6%—28.4%10.1%53.4%2.5%注:*不及0.05。——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1)请对以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历史研究结论。(要求:提出研究结论,运用以上数据并结合史实分析说明。)(8分)(2)若要了解1873—1893年列强在广东经济势力的消长情况,你需要查找哪些统计数据?(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世纪末,一位美国作家写道:“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现在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起来了。”这指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美国政府在保留地内实行带有强迫性和种族压迫色彩的“美国化”政策:印第安人只有在教育、定居生产、宗教改造、风俗变革等方面达到设定标准,才能成为美国公民。然而,印第安人并未发生白人社会所期望的变化。——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对此,《纽约时报》报道:“印第安人得到这样的公民权之后,脸上的笑容一定是苦涩嘲讽的”,因为印第安人认为所谓的公民权只是为了彻底取缔其保留地的一个手段。——摘编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档案》《纽约时报》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但仍存在一定限制。——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以来美国境内印第安人面临的困境。(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论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演变及原因。(10分)20.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地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