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模)_第1页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模)_第2页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模)_第3页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模)_第4页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①江南细雨②总让人思接千载③心驰神往④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湖澎湃、豪情满怀。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漫长岁月里,一代代中华儿女立足于华夏这片土地,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智慧。中华民族墨守成规、开拓进取,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造就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华文脉,涵养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给了我们继往开来、坚定前行的底气,形成了我们今天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五千年长卷,反复验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创造力,也铸就了这样的信心与信念:中国将永续不断地在人类文明中写下huī()宏篇章,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1)干涸(2)huī宏2.下列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心潮澎湃B.墨守成规C.推陈出新D.继往开来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加点词“传承”为动词,“验证”为名词。B.“心驰神往”“长江奔流”均是主谓短语。C.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D.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应在“更持久”后加“的力量”。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1),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2)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3),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体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千古名句是:?。(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体现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诗句是:。。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医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B.俟其欣悦其真无马邪(《马说》)C.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7.你认为宋濂的求学之路能否验证下面语段的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启示?(2分)(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寇莱公①好烛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②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③为人清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公寿考终吉④,莱公晚有南迁之祸,遂殁不返,虽其不幸,亦可以为戒也。(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寇莱公: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②厕溷:厕所。③杜祁公:杜衍,北宋著名政治家。④寿考终吉:长寿善终。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11.阅读本文和【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欧阳修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评价寇准的?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完成下列导图。(3分)【链接材料】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7分)无辣不欢有其始孙晓明①如今提到外出饮食,怎能不提到川菜。川菜以麻、辣、烫为特点,但川菜最初并不食辣椒。辣椒原本不是中国产的,是明朝末年由海外传来。大航海时代,辣椒从墨西哥、亚马逊等原产地向世界传播,各地区的人们也开始种植辣椒。事实上,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本草纲目》中还没有关于辣椒的记载,因此辣椒在中餐中的使用,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②辣椒是何时被用于烹饪并推广开来的呢?调查发现,辣椒并不是一进入中国就在烹饪中使用的。很刺激的辣菜出现并进入饮食文化中心,是此后很久才发生的事情。③先来看看清初的饮食典籍。明朝末年出生的朱弊尊所写《食宪鸿秘》中出现了“辣汤丝”,是用猪肉、蘑菇、竹笋切细制作的汤。但一查制作方法,并没有用到辣椒,只是在汤的表面撒了点芥子而已。17世纪的中国,辣椒尚未在饮食文化的中心位置出现。④那么,18世纪的中国有什么变化呢?1798年82岁去世的袁枚可以说是18世纪的见证人,但堪称饮食百科全书的《随园食单》却没有一处提到辣椒。袁枚特别用一个章节来介绍调味品和香料,详细说明其作用与使用方法,种类涉及酱、食用油、料酒、醋、葱、花椒、生姜、肉桂、砂糖、盐、大蒜等十多种,但没有辣椒。袁枚出生于杭州附近,他的生活半径也一直局限在江苏、浙江一带,或许因此并不了解川菜。⑤19世纪,辣椒终于在饮食典籍中出现了。1861年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以“辣茄”的名称介绍了辣椒。从书中“种类不一,先青后赤”的记述看,可能是一种相当辛辣的辣椒。不过,这种辣椒并未归入《蔬食类》,而是与花椒、胡椒、肉桂等放在一起,归在《调和类》(调料佐料一类)中。很明显,当初辣椒并不是作为新鲜的蔬菜来食用的。但用作调味料出现在什么样的菜中、如何使用,却没有任何说明,同一本书中也没有一道菜用到辣椒。⑥王士雄是浙江海宁出生的,也在杭州、上海生活过。这可能表明19世纪中叶,辣椒在某种程度上已在长江下游地区的百姓中传播开来了。关于辣椒的名称,那时有多种说法。《随息居饮食谱》中举出了椴、越椒、辣子、辣虎、辣枚子等辣椒的别名,并称“各处土名不一”,而方言不同其名称各不相同的情况,正说明对辣椒的嗜好已分布得相当广泛。⑦19世纪以后,辣椒在西南地区的百姓中间逐渐推广开来。不只是四川,据《清稗类钞》记载,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人都非常喜欢吃辣,特别是湖南、湖北,无论什么山珍海味放在桌上,没有芥子和辣椒,就没有人动筷子。⑧但在此之外的地区,辣椒似乎还未被大量使用。1850年出生、1926年去世的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一书中,介绍了清朝末年的素食,种类达170余种之多,其中用辣椒的菜肴不过5种。作者在例言中道明:故所言做菜之法,不外陕西、京师旧法。西北和北方至今不多吃辣,该书中用辣椒的菜少,也许是很自然的事。但尽管如此,在19世纪末前后,辣椒的食用已推广至北方的黄河流域了。(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标题没有直接点明说明对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本文思路清晰,采用了总一分式的说明结构。C.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清稗类钞》中的记载,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本文主要采用了空间顺序,说明了在中国辣椒在哪些地区被用于烹饪并推广开来的。13.文章第⑥段加点词“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14.某同学认为《水浒传》中宋江所说“加辣点红白鱼汤”中的“辣”指的就是辣椒,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小题。(15分)中国如意的故事高慧芳①在中国版图上,甘肃有一个美好的称呼,叫“中国如意”。从最东端的陇东庆阳,到河西走廊尽头的敦煌,将近1600公里的路程,恰似一柄玉如意。②初识如意,源于敦煌。在呜沙山下、月牙泉畔,我静静观望天容海色般澄净的天空,山的倒影在泉水中清晰可见、触手可及。这是敦煌,莫高窟的所在地,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四大文明交汇地。史前文化、边塞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丝纲之路文化,在这里谱写了一曲壮阔的文明之歌。莫高窟被苍为璀璨的艺术宝库,南北长1600米的洞窟,分布在鸣沙山东部的断崖上。735个洞窟里2400多尊泥质彩塑,内壁上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为它赢得了“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博物馆”的美誉。从十六国到元代,延续了近一千年的开凿史,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的见证者。③每次来敦煌,心中所想、口中所念,都是“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第一次来,就赶上了排山倒海般的沙尘暴,远远望去,像是一堵墙在向前推进,我瞬间被这大自然的宏伟气势震撼住了。刹那间,竟然挪不开脚步。回到宾馆,耳朵里、鼻孔里、头发和嘴里全部都是沙子。对于呜沙山的浪漫向往,被残酷的现实打得头晕目眩。第二次来,领略了敦煌的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走在空旷的“三危揽胜”牌坊前的广场上,才明白什么叫“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④“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边塞的苦寒吹不冷一颗炽热的心。每当来到莫高窟,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的塑像,静静矗立在敦煌研究院门口。在安静的院落里,看见白发渐多、青丝渐少的樊锦诗先生,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人不堪其苦,她甘之如饴。唐代大诗人岑参笔下的敦煌太守“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的热闹敦煌,到了樊先生这里,变成了日日夜夜地巡看洞窟、灯下著书、安静守望。夜深人静之时,站在莫高窟前,仰望满天星斗,耳边传来九层塔的风铃,连心跳的声音都变得格外清晰。如同樊先生所言,这个时候,最容易想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择一事,终一生。⑤在大家看来,她是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在我心中,她是敦煌的守护人,是传统文化和纯洁心灵的皈依。每当坐在三危山对面的沙丘上,望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我因为工作来到甘肃革命老区,在这里实现我自己的许诺,为这里的孩子们打开一片新天地。可谁承想,世界之大,超乎想象!我被分配到了陇东庆阳,与樊先生在如意甘肃的两头遥遥相望,中间是近1600公里的距离!⑦庆阳,这里是周朝祖先不岔带领族人西迁的落脚地,他在这里播下秫米和粟,成为中华大地农耕文明的起点。这里也是岐伯和黄帝论道的地方,肉体凡胎,何以为圣?何以成真?先人的追问与探索,造就了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更是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当年“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走上抗日前线的出发点。⑧蒲河和茹河,则从庆阳西南的覆钟山下缓缓流过,庄严的北石窟寺静默不语、俯瞰众生。始建于北魏的这座千年北石窟寺,保存有全国最大的七佛殿。作为陇东石窟群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由敦煌研究院代管。如意甘肃,一头是敦煌,另一头是庆阳,两座千年石窟:莫高窟和北石窟寺,将这两座千年古城的缘分牢牢连在一起。虽然是在“如意”的两头,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聆听流水的声音,仿佛在波光粼粼中遥遥望见敦煌九层塔的风铃,听见樊先生轻柔的鼓励和安慰。⑨我心归处是敦煌。甘肃这柄祖国的玉如意,从大西北的沙漠深处,到东南的子午岭,正跨越千年的风霜,历久弥新,绽放华彩。(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5.作者围绕敦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16.文章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自己去敦煌遇到的“残酷的现实”?(2分)17.同样的内容,变换标点、字词后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有所不同,请结合下列句子体会并分析。(3分)原句:可谁承想,世界之大,超乎想象!我被分配到了陇东庆阳,与樊先生在如意甘肃的两头遥遥相望,中间是近1600公里的距离!变句:可谁承想,世界之大,超乎想象。我被分配到了陇东庆阳,与樊先生在如意甘肃的两头相望。18.文章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19.某同学在朗读下面语句的时候不知道应该采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请你帮他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要阐述理由。(2分)初识如意,源于敦煌。在呜沙山下、月牙泉畔,我静静观望天容海色般澄净的天空,山的倒影在泉水中清晰可见、触手可及。A.慷慨激昂B.寂寞伤感C.深情舒缓(五)名著阅读(8分)20.《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请你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3分)2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5分)【甲】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乙】教室里寂静无声,大家都耷拉着脑袋,谁也不知道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明白事情的缘由。他们六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去神父家补考,在厨房里等候神父的时候,他亲眼看见保尔掏出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准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被赶出来的保尔坐在校门口最下面的一层台阶上。他想,母亲在税务官家当厨娘,每天从早忙到晚,对他又那么关心,这下回家该怎么跟母亲说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丙】我悄悄地爬了起来,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鞋子也没有穿,就偷偷地溜出宿舍,去找谭波儿小姐的房间。它远在房子的那一头,不过我认得路。而且,没有乌云遮掩的夏夜的月亮,通过走廊的窗子,到处洒进了月光,使我能毫不费力就找到了路。当我走近伤寒病人住的房间时,一股樟脑味和烧热的醋味给了我警告,我赶快从门口走了过去,生怕被通宵值班的护士听到我的声音。我怕让人发现了给送回宿舍,因为我必须见到海伦——必须在她死去以前拥抱她——我必须给她最后的吻,跟她说上最后一句话。(《简·爱》)(1)鲁迅课堂绘画,保尔补考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面团里,简·爱夜间出去偷偷看望同学海伦,这些悄节提示我们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3分)(2)选段中的三位少年叛逆却具有责任感,请任选一个人物说说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意识。(2分)三、综合实践(10分)22.三年时光飞逝,转眼即将分别。请你参加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1)班级组织毕业茶话会,每位同学都需要即席发言。如果轮到你发言,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心中之意?(2分)(2)在茶话会后,小语想送给语文老师一副对联。他写出了上联,请你补充下联。(2分)上联:三尺讲台赏析古今名作下联:(3)班级打算制作班级电子纪念册,请你为纪念册取名,并说说理由。(3分)(4)班级想为电子纪念册配上背景音乐,结合歌词内容,你认为下面哪一首更适合做背景音乐?(3分)①青春再见吧/那放肆的幸福/青春再见吧/那无尽的忧伤/在这一瞬间/感觉如此靠近/在这一瞬间/却又如此遥远/留不住什么/换不回什么/青春终究要散场(《青春再见》节选)②给我们的心作纪念/我的梦/有你的祝福才能够完全/风浪再大/我也会勇往直前/我们的友谊/镶在青春的纪念册(《青春纪念册》节选)四、写作(50分)23.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作文(1)题目:幸福有声音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此刻,你正在面对一场大考……其实,到目前为止,你已经面对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有学习上的“考”,比如一道习题、一份试卷;也有生活上的“考”,比如一次争吵、一种困境。别人有意出了一道难题,考了你;你无意犯了一个错误,考了别人。有些“考”,考的是知识;有些“考”,考的是品质……请以“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202404九年级质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1)hé(2)恢(2分)2.B(2分)3.B(2分)4.D(2分)5.(1)苟全性命于乱世(2)英雄末路当磨折(3)征蓬出汉塞(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分,每小句1分,有错字无分)6.C(2分)7.能。语段的观点主要是强调有志者面对困难应努力克服,从而增强自己的才干。宋濂家贫无书便借书手抄;身边无名师便冒着冰雪赴百里之外求学;生活条件艰苦但不为外物干扰并怡然自乐。他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求学的艰难,从而增长了自己的才学。(3分)8.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努力读书学习;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2分,答案不限于此,答出两点即可)9.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酒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3分)10.寇准和杜衍(寇莱公和杜祁公)二位都是有名的贤臣,但是他们的生活奢华和节俭(一个奢华,一个节俭)的差异像这样。(2分)11.①否定寇准的奢靡作风;②肯定寇准的功劳;③评价一个人,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他的优点,又要看到他的缺点,不能只看到人物的某一面。(3分,意思对即可)12.D(2分)13.“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起限制作用。如果删去,表达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分)14.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辣椒是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的,出现在饮食典籍中时在19世纪,属于清朝时期,而《水浒传》的写作背景为宋朝,据此判断此处的“辣”不是辣椒。(3分)15.主要写了敦煌悠久的历史文明、恶劣的气候条件、樊锦诗先生对敦煌的坚守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樊锦诗先生的钦佩和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热爱。(内容3分,情感2分)16.作者第一次到敦煌,就赶上了排山倒海般的沙尘暴,第二次则感受到了沙漠冬日的刺骨寒风,这些描写都表现了敦煌环境的恶劣,衬托了下文樊锦诗先生坚守敦煌的不易。(2分)17.原句第一个感叹号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世界之大”的感叹,第二个感叹号则表达了“我”对无法与樊锦诗先生近距离相处的遗憾。用数字具体地展现了“我”与樊锦诗先生的距离之远。变句将感叹号变成句号,减少了情感的表达;将“遥遥”“中间是近1600公里的距离”删除,使读者无法切实感受到距离之远,无法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遗憾。(3分)18.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唐代大诗人岑参笔下敦煌太守的热闹敦煌,与樊先生日日夜夜地巡看洞窟、灯下著书、安静守望的寂静敦煌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樊先生尽职尽守,甘于寂寞,择一事,终一生的优秀品质。(表现手法1分,作用2分)19.C从语言上看,“澄净的天空”“山的倒影”等词十分柔和;从内容上看,整个画面是敦煌鸣沙山下、月牙泉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美景的喜爱,因此朗读的感情基调应是深情舒缓。(选择1分,理由1分)20.示例一:作者在塑造严监生这一形象时,写其生病时不舍得吃药,每夜算账到三更,甚至在临终之际,因心疼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非凡的讽刺效果。(3分)示例二:作者在写“范进中送”这一回时,写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众人一同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作者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看似写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