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玆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A.曹丕 B.刘邦 C.孝文帝 D.唐太宗2.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小岗精神④长征精神⑤井冈山精神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③3.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A.B.C.D.4.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美景的千古名句。A.个园B.何园C.瘦西湖D.小盘谷5.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关天培 B.林则徐C.左宗棠 D.邓世昌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的“新旧之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加深了民族危机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动了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经济发展7.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欧洲共同体是二战后形成的军事政治集团B.欧洲共同体的出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C.欧洲共同体的出现把整个欧洲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D.欧洲共同体在1995年更名为“欧洲联盟”8.依据下图判断,元朝时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机构是A.察合台汗国B.宣政院辖地C.云南行省D.中书省9.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这主要得益于()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C.罗斯福新政 D.两极格局的结束10.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古代对外交往史实中,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鉴真东渡日本B.郑成功收复C.郑和七次下西洋D.玄奘天竺取经11.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了四处纪念馆的参观券。按其纪念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12.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生产B.吐蕃使者来长安求亲C.唐玄宗整顿吏治注重文教D.唐太宗平定安史之乱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一一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一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一中共十九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一14.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15.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材料五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并说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据题干“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题干中的“平城”是今天山西大同,“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所以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布符合,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徙居平城”、“移风易俗”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内容。2、A【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五四精神形成于1919年;②抗战精神形成于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③小岗精神形成于1978年;④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到1936年长征时期;⑤井冈山精神形成于1927年,因此排列顺序应是①⑤④②③,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是描述瘦西湖风光的一幅著名对联。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对联“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准确解读。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6、C【解析】

依据题干“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技术的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内容的共同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解析】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到2005年,已有27个欧洲国家加入欧盟。故ACD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欧洲共同体的出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B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较高的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史实。9、C【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独立是1783年,黑人奴隶制的废除是1865年,两级格局的结束是1991年,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新政使美国渡过危机,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因此出现了题干材料的现象。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故选C。10、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次下西洋、玄奘天竺取经属于和平交往,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郑成功收复属于反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所以郑成功收复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B【解析】①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26年;②项“辽沈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11月;③项“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31年;④项“井冈山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因此题干纪念馆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故选B。12、D【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时期,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受,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兼任范阳三地的节度使,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选项D不可能出现,但符合题意;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选项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而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九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4、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解析】

通过材料考查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及经验教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如姚崇等,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15、(1)道路:丝绸之路;作用: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