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23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23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23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23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23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23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923期)

主题: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青年们逐渐从“有什么读什么"转变为“想读什么有什么”,不断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某网络平台“青年领读者"栏目邀请你参加阅读推介视频的拍摄,请选择一本书,以“经典与未来”为主题,准备一篇推介稿,结合材料的启示,阐述推介的理由,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型的材料作文题,既呼应时事热点(4月21日《青年白皮书》,4月23日全民阅读大会),又切合学生实际,力图将青年话题与全民阅读相结合,引导考生思考自身成长、经典阅读与时代责任的关系,考查在具体情境之下的言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试题由材料语境、任务指令和常规要求三部分构成。

从材料语境来说,语意中心是阅读在青年的人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意义。从“有什么读什么"的读物稀缺时代到“想读什么有什么”的读物丰富时代,隐含阅读选择的问题,读物的丰富也会带来选择的迷茫与焦虑。命题者希望青年们应该多选择和亲近能体现优秀文化的读物,能从这些读物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何为“优秀文化”,怎样的读物能够体现这“优秀文化”,能够传播正能量,作为考生而言,理解它们应该不成问题。

从任务指令来看,命题者创设具体情境——某网络平台的“青年领读者"栏目举办的阅读推介视频的拍摄现场,要求考生以青年推介者的身份,选择一本书,以“经典与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推介稿,能够结合材料启示,阐述推介理由,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试题要求完成“推介经典"的中心任务,首先要明白何为“经典”,结合材料语境,经典就是能体现人类优秀文化的书籍,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存其价值的书籍,能够陪伴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常读常新的书籍,能够开阔你的视野安慰你的内心并能积极建构你的心灵的书籍……而经典阅读,一定是超越了功利的,纯粹自我,指向内心的阅读,所以,考生须选择一部真正打动过自己、给过自己启迪,并打算以之为终生之伴,同时是得到世人公认的经典书籍来作为推介物。

其次是立意要紧扣材料、推介主题和推介者“我"的感受与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需要联系时代特征与时代要求,体现“我”的阅读感受与思考,体现它在“我"的成长中给“我”的认知、慰藉与感悟,对“我"或“我们”的生命建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不仅要写清楚这部经典作品“是什么"(作者、版本与内容等),更要写清楚“我”读了它之后得到了什么,以及它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与外在的“是什么"相比,内在的感知与精神的转化更要紧,“我”在阅读这部经典的过程中汲取了怎样的成长养分,增强了怎样的做人做事的志气、骨气与底气,并影响自己的未来,这是作文提分上档的关键。

再次是要落实推介稿的语体要求:

(1)情境感:眼中有对象,要体现对话与交流的意味;

(2)主体身份:推介者与阅读者的合一;

(3)推介语言:介绍性、描述性、抒情性与议论性语言相统一,体现激情、才情与思力;

(4)格式规范:称呼语、问候语与呼告语的处理。

【存在问题】

1.选择推介的不是一部书,或者选择的不是经典作品。有的选择一篇文章推介,有的随便杜撰一本书推介,有的选择一些课本或工具书之类的推介……考场上像这一类型的基础性错误不在少数,说明了高中学生在应试性教育的背景下与经典阅读距离尚远的尴尬现实。

2.推介的内容以客观性的介绍或空洞的议论为主,自我的投入不够。要向青年朋友们推介一部经典,一定是一部首先感动了自己,并给自己带来思考与启发的书,如果连自己都没有被感动过,没有真正的思考过,如何将这部所谓的经典推介出去?所以,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篇推介稿应该立足于“我"读这部书的感受与思考,没有自我的投入与阅读实感的书写,只停留在“是什么”的简单介绍上,是本次考场作文的主要问题。

3.结合材料,立足推介主题——“经典与未来"——的思考不够,欠缺主题的鲜明与基本的思力。经典对自我的影响,不仅在于当下——当下的知识积累与心灵感动,更着眼于未来——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建构。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阅读什么,以什么方式阅读,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经典在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心灵发育中的地位不可或缺,而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健全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史,既关联过往,指向当下,也建构未来,应该从个体与民族的未来的高度去认识经典阅读的意义。

4.推介稿的语体性特征体现不够鲜明。作为经典推介的文体,应该将说明、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关于所推介的经典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以说明和叙述的方式加以介绍;关于自己与这部经典相遇的情形、阅读它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需要以描写、抒情与议论的方式来表现,总之,推介书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议论,特别是不需要所谓抽象的思辨,具体细致的论证,能够将这部经典的特点,自己阅读它的感受或者思考与听众朋友分享,达到推介的目的就可以了。另外,推介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写作时需要有语境感、对象感和对话感,不能自说自话,不顾现场气氛和对象。

【佳作赏析】

嗅经典馨香,撷时代之花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一质朴无琢的话语镌于作家路遥的墓碑之上,标注其一生的信仰与守望。

今日,荣幸受邀于“青年领读者”,我便抛砖引玉,为大家带来路遥之作《平凡的世界》,去看那改革转型期的青年如何冲破、建立、蜕变,以期为吾辈青年带来些许启迪。

“办砖厂、走深山、筑大堤”是孙家兄弟及其同辈于土地变革、现代转型期时所迷惘、徘徊、坚守的主题。然时境过迁,吾辈无需为白墙灰瓦的落后而忧虑,无需淌大水、过烂泥去求学。经典如《平凡的世界》之于今日,是否仍有其意义

然也。

读经典,并非是对故事的走马观花,而是于其中萃取绵绵不绝、代代以传的青年精神。它是钢铁般的意志,是炽热的情怀,是困厄面前不怨艾,敢于逆流而上的自强担当。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亦化作精神血脉,化为我们说过的话、走过的路。孙少平在砖厂间不折不挠,终脱贫致富。其致富不仅带来家庭的富裕,更是发光发热为村中建学校,为村中人提供工作,这正是青年精神爆发力、信仰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每一个人都可构筑一个平凡的事件,并为此而奋斗。"如炽如焰的精神意志,穿越时空,为吾辈带来精神火种。

经典并非象牙塔上贵族赏玩的明珠,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学问与生活,并非对立,而是一体两面。小说的取材源于生活,加以艺术化,通过读者又重归生活化,成为生活的精神指引。资本的追逐,内卷竞争的蔓延,在密不透风的都市丛林中,我们更需“田润叶的温润守望”,更需“孙少安的家庭责任担当”,于滂滂大潮中,扬帆远航。

技术风暴呼啸而来,经济浪潮袭卷全球。如此之风口,正需我们通过经典“重新发明自己”,涵养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批判力、同理心。科技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形塑我们的生活,也侵噬人的精神世界。有人沉溺于资本狂欢盛宴,有人疲于追逐大肆躺平,于是请翻开书页,去看那灰暗潮湿的瓦洞中孙少平如何自省自求,去看孙少安自失败的废墟中如何重建屹立。

虽“事殊世异”,“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然“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读经典是为了更好地眺望未来。嗅书页馨香,润丰满人生。青年们,手捧书卷,畅游飞翔!

【点评】

文章平易近人,较好地完成推介任务。择路遥作品《平凡世界》为“经典”书籍的代表,是上佳的选材。推介中,将小说内容与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悟自然融合,是聪敏的写法。入题简介作品主题后,直击推介“要害":就当下的时代语境体悟经典之于青年成长的价值,即如孙少平“钢铁般的意志,炽热的情怀,困厄面前不怨艾,敢于逆流而上的自强担当”之青年精神,田润叶“温润守望"、孙少安“家庭责任担当”之生活态度。两大不足:一是忽略情境任务,无论行文格式还是过于书面化的语言,均不合推介稿的语体风格。二是未能切实完成对“经典与未来"关系的思考辨析,止步于“经典与当下”“经典与青年"的层面。颇感遗憾。

【阅读拓展】

(一)厚道

厚道,意喻为人淳朴本分,做事诚实友善。厚道没有外在形象,是一种精神体现,厚道没有固定模式,是一种行为表露,甚至是一种用高于生命的诚信和美德来悦服人,感动人。

《管子》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率兵伐楚,生俘楚将狄考,要斩首向国君报功。行刑时,狄考请求:“我有八旬老母無人照料,请国相放我回家安排好老母后事,定回来领刑。”

管仲顿生怜悯,赏狄考快马让他探母。谋士说:“人求生都这样说,怎能相信呢?他不会回来了!"

齐军攻进一个村寨,人都已跑光,却有两个壮汉看护着一群牛羊,管仲问:“你俩为何不逃,不怕死吗?”壮汉道:“我俩答应全村人看护牛羊,纵死也要守信。"

这时,军士来报:“狄考回来了!”管仲问狄考:“明知要被砍头,为何还回来?"狄考说:“我应承的事绝不失信,楚国不论君臣王侯、平民百姓都是如此,诚信厚道是立国之本!”

管仲听后长叹:“我们是薄义之师闯进了厚道之邦。"他传令赏狄考黄金百两,立即释放,为看护牛羊的壮汉留下粮草,全线撤兵。

醇挚拙朴、坦然本分的厚道,像青禾茂盛源于厚壤,似抗洪阻水得益厚堤,厚道做事待人,乃立身之基,处世之则,给他人一个厚道,会得到挚诚的回报,向世事展现一个信义,会让品格焕发出炫目光彩。

老锁匠命两个徒弟各自去打开一个保险柜,没有钥匙和密码,不到半小时,两个徒弟都完成任务。师傅问:“你们看到保险柜里有什么?”

大徒弟面露贪色,道:“有很多钱,还有15根金条,20多条项链。"而二徒弟却说:“我只拉一下柜门开了,没看里面。”师傅十分高兴,宣布把全部绝技传授给二徒弟。

大徒弟不解也不服,师傅说:“干我们这行要心有两把锁,第一把是必须打开的现实锁,第二把诚实锁,无论现实锁后面有多少金银财宝,都不要打开它,专心做事、厚道做人,才能技艺和品格一样高尚精深。

顺天应理的厚道,无论品格还是行为,都让人信赖,给人稳重,厚道人不过分谋划自我得失,不虚夸、不欺骗,作为朋友能信任、师长须敬重、上司要诚服、下属可重用。与厚道人相处,会懂得分享共赢,能学会宽容忍让,厚道如参天大树,为你也为他人遮阴挡暑;似宽阔舞台,容你也容他人演绎精彩时光,让生活充满美誉与自信,轻松和洒脱,“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是对厚道为人最实在的诠释。

(二)忘了你曾帮助过的人

爷爷腿脚越来越不好,90岁的他已经很老了,如今连走路都歪歪斜斜的。以前,在农村老家,他常从东家走到西家,整天乐呵呵的,可现在,他喜欢躺在椅子里,一个人在屋檐下打盹儿,而且一躺就是半天。

因腿脚不便,爷爷出门少了,可隔三岔五,总有人来看他,来人往往开口就是:“大爷,打盹儿啊?”

听到有人讲话,爷爷眯起眼睛,费力地抬起头,把来人从上到下端详了半天,答道:“是啊,你是谁啊?"

“我是二黑呀!您救过我的命啊!那一年,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到村头池塘里洗澡,我不小心滑进了深水,同伴们吓得连呼救命,幸亏您路过那里,把我从塘里救了上来,要不是您,我可要淹死在那个池塘里了。”来人一边自报姓名,一边兴奋地说起旧事。

可爷爷还是盯着二黑看,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似的,说:“二黑?哦,是二黑呀!我认识你的,你是说我救过你的命吗?有这回事吗?"

“千真万确,大爷,您真的救过我的命啊!当时,您把我从水中捞起时,还是您扛着我一路小跑,把我送到医院的呀,这事,您都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不记得了。"无论二黑把事说得多么详细,爷爷挠着后脑勺,还是想不起来。

这件事,是我假日回老家时,父亲告诉我的。父亲说,爷爷近来变得特别忘事,以前很多被爷爷帮助过的人,隔三岔五来看他,见了人家,他好像不认识人家似的,总说不记得了。前些年有一次,有个年輕人开着车子,四处打听,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爷爷。老人回忆说,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讨饭的,虽说是讨饭,可到哪里讨啊?家家都快断粮了,谁愿意给他口饭吃呢?当他讨到爷爷家门口时,爷爷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将他打发走,而是给他盛了一碗饭,还给了他一碗米。一碗米放在现在不算什么,可在当初,却能救命。为了记着爷爷的好,他特意记住了爷爷的名字,虽说这事过去几十年了,但他一直不敢忘记,一直想来寻找爷爷。如今,他要孙子开车,特地赶了一百多里路,一起来看看当年曾帮助过他的人。父亲说,那年他才八九岁,他记得有这事。可来人问爷爷时,爷爷还是张大了嘴巴,乐呵呵地说:“有这事?记不得了……”

单位里有一位同事,平时也爱帮助人,可他有一个毛病,平时总会在我耳边抱怨某人不懂感恩。为此,他常郁郁寡欢。有一天,我把我爷爷的故事,说给他听。听了我爷爷的故事,他忽觉茅塞顿开,心中的纠结一下子没有了。

作家郑渊洁有一句话说:“生活中,我们需要记住帮助过你的人,也需要忘了你曾帮助过的人。"是啊,生活中,谁还没有遇到过困难?我们帮助别人,时常也会接受别人的帮助。特别是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有些人就会固执地认为,别人以后就应该感恩戴德,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会为此闷闷不乐。以前,我见爷爷整天乐呵呵的,总想不明白,现在,我终于懂了,当你帮助过别人之后,你要学会忘了你曾帮助过的人,更别要求别人对你感恩戴德,这才是助人的初衷。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邢兰

孙犁

我这里要记下这个人,叫邢兰的。

他在鲜姜台居住,家里就只三口人:他,老婆,一个女孩子。

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假如你乍看他,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年岁,你可以说他四十岁,或是四十五岁。因为他那黄藁叶颜色的脸上,还铺着皱纹,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但你也可以说他不到二十岁。因为他身长不到五尺,脸上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好眯着眼笑,跳,大声唱歌……

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部队机关住在鲜姜台。我的工作是刻蜡纸,油印东西。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那几天正冷得怪。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西北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我一坐下来,刻不上两行字,手便冻得红肿僵硬了,脚更是受不了。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就请他坐坐,并且说:“冷得怪呢,这屋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

“是咱家的。"他紧接着又向我说,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

我便说:“不要吧,老乡,现在柴很贵。”

他好像没注意我这些话,只是问我是烧炕,还是烤手脚。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不多会,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我也蹲下去。

他向我说:“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

后来,我知道了邢兰的详细情况。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家境也不好,孩子冬天都没有裤子穿。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

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而邢兰是这两个团的团长。

看样子,你会觉得他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但在一些事情上,他是出人意外的英勇地做了。

去年冬天,敌人“扫荡”这一带的时候。邢兰在一天夜里,赤着脚穿着单衫,爬过三条高山,为部队探到平阳街口去……

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而且在一些坏家伙看来,简直是有瘾。

近几天,鲜姜台附近有汉奸活动,夜间,电线常常被割断。邢兰自动地担任作侦察的工作。每天傍晚在地里做了一天,回家吃过晚饭,我便看见他斜披了一件破棉袍,嘴里哼着歌,走下坡去。我问他一句:“哪里去?"

他就眯眯眼:“还是那件事……”

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实在他是勉强做去的。

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的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合作社做几架木犁。还有一天,我瞧见他,赤着背,在山坡下打坯,用那石杵,用力敲打着泥土。而那天只是二月初八。如果能拿《水浒传》上一个名字来呼唤他,我愿意叫他“拼命三郎"。一个小个子,腰里像士兵一样系了一条皮带,嘴上有时候也含着一个文明样式的烟斗。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看,是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

1940年3月23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邢兰“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