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第五册教案_第1页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第五册教案_第2页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第五册教案_第3页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第五册教案_第4页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第五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五册

课题一: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

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6捆小棒(每捆10根),以与例2

的图;学生打算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老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X49X35X39X77X3

8X57X54X86X82X9

2.指名答复以下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答复以下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

生摆的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

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X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

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

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X3o)

“20X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

60,所以20X3=60。

老师可以结合表达,在算式下面比照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索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老师告知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

即20X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老师先出示题目让表达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

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

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

20X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索过程。然后再分别做

200X4和2000X3。做200义4时,可提示学生:你能不能依

据刚刚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假如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

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

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

也就是800,所以200X4=800。最终让学生做2000X3。订

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老师

要留意巡察,理解学生驾驭的状况,并与时对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赐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

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

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老师分步出例如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有

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再出第二组图。

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如今有几

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最

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X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

读?”[4乘300)“你能依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

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探讨。

可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老师依据学生的答

复,把计算的思索过程再整理一下。

3.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索

过程。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老师简要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个十、几个百、

几个千的口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十、几

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稳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第3题。

老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发觉问题与时订

正。

2.第2页“做一做〃第4题。

老师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计算,你发觉用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的数,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细致视察

算式中被乘数、乘数、积在数的组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利

用这些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使学生直观看到:这样都是

可以看作将被乘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

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上一样个数的0。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根本正确地表

达其思想即可。

四、小结

老师可引导学生进展小结。

如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哪些新学问?"(用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计算时我们应当怎样想?”“有什么简便算法?"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展表述。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2题。

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

的第3~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

进位)的口算。

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例3的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答复以下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⑵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4)240里面有几个十?

(5)120里面有几个十?

在指名时•,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答复。

2.口算下面各题。

10X5+6=20X3+9=300X2+60=

二、新课

1.教学例3。

老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或图),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

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

是多少个。(老师边出示正方体,边提示学生留意有多少个正

方体。)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摆出(或贴出)第2行。同时问:

“又摆了几个正方体?”“摆了几行?”最终摆出第3行,

并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摆了几行?”“要

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12X3”后,老师在图下面板书:12X3。然后,

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算式。

接着问:“你们会计算12X3吗?"并说明:这就是今日要

学的新内容。让学生细致视察图,想一想12义3应当得多少。

假如有学生用加法算出得数,应确定结果的正确,并让学生

接着想用乘法解决方法。

启发学生看出左边是3个10,就是30;右边是3个2,就是

6;30加6得36。比照图,使学生看到:12是由1个十和2

个一组成,所以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3个10

就是10X3=30,3个2就是3X2=6,它们的和是30+6=

36。老师边讲解边在图上注释,扶植学生理解。如:

2.做例3后面的“做一做”。

“要求4个12是多少,该怎样想?〃

“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个12可以看作几个十和几个2的和?”

“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X4得多少?”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23义2和32X3。做题前提示学生依据新学

的方法进展思索,假如一时想不清晰,可以分步解答。老师

巡察,理解巡察的驾驭状况。订正时,针对班里巡察的详细

状况,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索过程。

3.教学例4。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依据学生

的答复,老师进展概括总结。使学生明确:120是1个百和2

个十组成的,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

时先要用3个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假如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X3,再在乘

得的积后面补0,应赐予激励。

4.做例4后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时赐予

个别辅导。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老师

启发学生想:“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把120还可以

看作什么?〃(12个十)“12个十和4相乘得多少?〃(48

个十)“48个十是多少?"(480)对于能想出别的算法的学

生应赐予激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40X2和230X3用别的

算法怎样算。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留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

别辅导。订正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特殊

留意学生出现的错误,可以让错误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了,

以提示其他同学。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

用乘法算。

四、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样的乘法?"

“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今日学的乘法与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表达的意思根本正确

即可。

五、作业

练习一第5题。

2.笔算乘法

课题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例1和例2,第6页上的“做

一做”,第7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驾驭用一位数乘两、三位

数的笔算的算理和乘的依次,以与积的写法;能正确地进展

计算。

2.通过笔算算理的探究,培育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实力;通

过计算培育学生细致、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具打算:

口算卡片假设干张。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看卡片口算。

3X22X420X413X3

300X220X46+3023X2

2.板演(与口算同步)。

437

X2X5X6

二、导入新课,出例如1

问:12X3,积是多少?口算时怎样想?

板书:[依据学生的口答进展。)

10X3=30

2X3=6

30+6=36

老师:求3个12是多少,口算的算理和方法同学们都已驾驭。

这道题还可以列竖式笔算。笔算的算理和口算一样,但笔算

时怎样乘?乘积怎样写呢?我们如今来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三、新课

1.教学例1。

(1)由复习板演竖式类推出12X3的竖式写法。

老师:笔算竖式写法和表内乘法一样,先写被乘数,再写乘

数,乘数的个位要和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板书:

(2)复习乘法算式的第二种读法。(用第二种读法读出)

老师指出:笔算时,用第二种读法比较简便。

(3〕结合竖式展示计算过程。

①说明笔算乘法先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老师先遮住被乘

数十位上的数。

问:竖式中是几乘几?()

老师指出:3乘2得6,表示6个,所以6要写在积的个位上。

②露出遮住的部分,说明用3乘被乘数的个位以后,再乘被

乘数的十位。

问:竖式中是几乘几?(3乘10)

老师指出:3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所以3要写在

积的十位上。(同时对齐个位,用虚线写一个0。)

③求乘得的积一共是多少,也就是3个12是多少,还要怎样

算?(把两次的积相加。)

即:

说一说笔算12X3的计算过程。也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算什么?

④简化竖式。

问:用3乘十位上的1得30,这个30的0为什么要写成0?

你知道吗?

老师指出: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就表示是3个十,所以这个0

可以省去不写,我们可以把3干脆写在积的十位上。即:

⑤比较两个算式。

问:两个竖式,哪个书写简便?你喜爱哪一种?

老师指出:因为干脆把3写在积的十位上,与个位上的6合

在一起是36,就是我们求得的积,而且书写简便,所以通常

笔算竖式就写成第二种形式。

(4)让学生说一说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即乘的依

次)、积的写法。

(5)专项练习:把复习题中

4X2改成34X2

问:怎样算?为什么?(让学生口答乘的依次、积的写法。)

(6)反响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的习题。(指

名板演,订正板演,概括算法。)

⑺导入例2。

把说明练习中的改成。

问:乘数是几位数?被乘数是几位数?你会算吗?试试看!

(指名板演。)

2.教学例2O

(1)探讨学生的板演,思索以下问题。

①乘完被乘数十位上的数后,该怎样算?(再乘百位上的数。)

②乘被乘数百位上的数,积是多少?要写在哪一位上?为什

么?

老师指出:用乘数2乘完被乘数十位上的数以后,就接着用

乘数2乘被乘数百位上的“2”,得4,表示4个百,所以在

积的百位上写4。

想一想:怎样检验?(指导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验。)

⑵练习。

①例2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乘

的依次(先用被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依次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和百位)。

214312212123

X2X3X4X3

②例2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

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是怎样列的,被乘

数是几,乘数是几?然后再说一说每题乘的依次。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中第1、2、3题。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假设时间不够,可留第2、3

题作家庭作业。

五、小结

一位数乘法笔算的算理同口算的算理一样,只是乘的依次不

同,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先算几个一,再算几个十、几

个百……和被乘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横线

下的那一位上。算完后,可再乘一遍进展检验。

课题二: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3和例3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4〜

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驾驭一位数乘四位数的算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的实力。

教具打算:

乘加口算卡片假设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40X2200X86X3+53000X2

43X21000X97X8+490X8

2.笔算下面各题。(同时选三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234X241X2323X3

板演完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重点说清以下两点:

①先乘哪一位数,然后乘哪一位数,再乘哪一位数。

②每一部分积应写在什么位置。

二、新课

1.把复习题2的第一题234X2的学生板演过程擦去,并改

成例3的1234X2o

师:这道题看大家能不能算出来,翻开教科书第7页独立试

算。

同时请算得快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老师巡察,留意发觉学生的计算错误。

待全班大部分学生算完后,请板演的学生讲一讲算法,重点

要说一说用2乘被乘数千位上的1得的2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为什么?

老师小结:计算一位数乘四位数,要从个位乘起,先用乘数

乘被乘数的个位,然后依次乘被乘数的十位、百位、千位,

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

对典型错误进展全班探讨、订正。

2.练习。

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7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老师巡

察,发觉错误与时订正。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

怎样乘的。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二的第4题。教学时,先让学生抄题,再用

竖式计算。老师行间巡察,发觉问题与时订正。

全班订正后,引导学生对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

进展比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和一位数乘四位数的方法有哪些一

样的地方?

(乘的方法一样,都是先乘个位、再乘十位……,乘得的积

是几就写在个位,是几十就写在十位……)

2.让学生做练习二的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用竖式

计算。提示学生留意检查,不要遗忘在横式的末尾写上得数。

老师行间巡察。

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说出所列的算式是什么,再说得数是

多少。

3.让学生口算练习二的第6题。

让学生干脆把得数写在书上,并提示学生争取在2分内做完。

然后集体订正。

4.让学生独立做练习二中的第7〜9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连续做第7〜9题。老师行间巡察,对做第

8题有困难的学生赐予个别指导,大部分学生做完第9题后,

集体订正。

订正第8题时,先让学生分析一下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学

生说出:要求原来要做多少件,先要求出3天做了多少件,

列式是1313X3,还差104件,所以还要再加上104件,综合

算式是1313X3+104。

订正第9题时,先让学生说出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本课小结

指名说一说用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应当怎样算。

课题三: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上的例4、例5与“做一做”中的题目,

练习三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驾驭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教具、学具打算:

师生各打算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科书第10页的复习题。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展):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与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依次是怎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例如4:3乘24该怎样计算?先用小棒摆摆看。

师生一起摆小棒。第一行摆24根(2捆又4根〕,再摆同样

的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问:(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3〕要求3个24根是多少根,怎样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提问:

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

然后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算3个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

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边),

再算3个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来是7捆,一共

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于72。

老师列出竖式。

提问:依据摆小棍的过程,这道题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成如下形式:

说明:竖式的写法可以简化。老师边写出简化的竖式,边引

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

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

6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O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全班学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同时指名四人

板演。老师巡察,留意发觉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老师结合试算题提问:

(1〕用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一;积

满二十,应向十位进几?积满三十呢?

(2)用乘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哪一位进?为

什么?

在学生答复后,老师引导学生进展概括: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教学例5。

由例如5:192X4。老师列出竖式,然后边将1遮住边提问:

这道题应按怎样的依次乘?先乘什么?〔老师在积的个位写

8)再乘什么?老师板书。乘到第二步时,提问:

4义90得多少?该怎样写?

老师指出:4乘90得3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

同时将遮住的1露出来。因乘数4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

所以进到百位的3应记在横线上。

下面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接着算完,并说出计算过程,老师板

书。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体订正。学生练习时,老师要留意学生做

的状况,可将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探讨。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说明乘的依

次与进位法则。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出乘的依次与过程。

2.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

哪道题的计算有错,错在哪哩,怎样改正。

课题四: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上的例6,“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

第3〜9题。

教学目的:

L使学生理解并驾驭一位数乘四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在此根

底上总结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法则。

2.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实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2页上的第3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舁*O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

说计算每一道题的步骤。

二、新课

1.教学例6。

出例如6,老师提示:“你能自己做出来吗?"然后可让学生

独立做。学生做时老师行间巡察,可以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

完成例6。

全班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乘的步骤是什

么。学生答复后老师指着复习题和例6说明:这些题目都是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想一想每道题乘的过程,大家来总结

一下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学生探讨后,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并把事先写

好在小黑板上的计算法则挂出来。然后让全班学生一齐读一

遍。

2.让学生做例6下面一的“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做题

前,提示学生留意不要图快,先要保证计算正确。学生在书

上做题时,老师留意巡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

正。订正时.,除了让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做法外,还可以

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并提示

大家留意。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4题,把竖式写在练习本

上,然后把得数填在教科书第12页的方框里,然后集体订正。

2.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5题。

学生做题前,老师说明:先依据题目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

算。老师行间巡察,发觉错误与时订正。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6题。

学生做题前,老师说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每道题,然后

把得数填到教科书中的空格里。学生计算时,老师行间巡察,

留意发觉学生计算中的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出错的学生说

一说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4.让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7题。

学生做题前提示学生题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

留意理解大多数学生做完全部题目所用的时间,以便对做得

特殊慢的学生赐予扶植,并逐步进步他们做题的速度。集体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做混合练习应留意些什么,提示学生

留意要看清运算符号。

5.让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8〜9题。

做题前说明做完第8题后,接着做第9题。待大多数学生都

做完第9题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第8题

的问题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怎样列式。第9题每一题先算

什么,后算什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支配他们做第10*、11*

题。

课题五: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中的例7和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

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驾驭须要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

乘法,可以正确进展计算。

教且打算:

例?的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4X4+73X8+55X4+16X9+8

5X7+66X3+33X8+27X8+4

可以采纳开火车的方式进展练习,以便增加多数学生的练习

时机。

二、新课

1.教学例7。

老师出例如7的实物图,说明每桶奶粉重454克,问学生4

桶一共重多少?怎样列式?学生列出454X4后,请二三个学

生到黑板前用竖式板演,让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算。老

师行间巡察,留意发觉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做完后,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共同订正。先请计算

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请计算有错的学生说出错在

什么地方。老师还可以举下面的典型错式让学生说出错在哪

里。

老师结合题目提示学生留意:用乘数乘被乘数的十位数时,

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遗忘加

上进上来的数;用乘数乘被乘数的百位数时,也要留意不要

遗忘加上进上来的数。

2.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做题时,老师留意

发觉学生的计算依次、连续进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方

面的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针对所发觉的问题,再

次明确乘法的计算法则。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第2题。其中的1536X6,当用6

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得18后,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3得21,

须要向百位进2。订正时,要提示学生留意,计算时要特殊细

心,算完后确定要细致检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四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老师行间巡察。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四中的第2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

说是怎样列式的。

四、阅读书中的“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第14页上的“你知道吗?”然后老师

可适当再说明一下,并提示学生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

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

位数的笔算乘法,笔算时每一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一位

进上来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时要细致、细致,算完后还要

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题六: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上的例8〜例10和“做一做〃中的习题,

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驾驭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驾驭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打算:

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义4表示几个几相加?

2义5表示几个几相加?

2.填空。(出示小黑板。)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从位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一位数;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新课

1.教学例8

老师在课桌上摆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2个苹果。

老师:这里有几个盘子?(3个)

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苹果?(2个)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22

老师: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答复后,老师在原板书上写出2+2+2=6

老师:用乘法怎样算?

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2X3=6

老师:2义3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2相加。)

老师:如今我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说的同时从每个

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如今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1个)

老师: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答复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1+1+1=3

老师:用乘法怎样算?

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1X3=3

老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1相加。)

老师:留意视察,我如今再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说

的同时从每个盘子里拿走最终1个苹果),如今每个盘子里

有几个苹果?10个或回个也没有。)

老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0十0十0=0

老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儿相加。

学生答复后,老师板书:0X3=0

老师:“0X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老师:“0X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义5

等于多少呢?为什么?10X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2.教学例9o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X4=5X6=

4X3=6X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老师:我们刚学过0X3=0,则3X0得多少呢?

学生答复后,老师在0义3=0下面板书出3X0=0。

再出一组算式0义9和9X0让学生答复得数是多少。

最终出0义0让学生填,得出0义0=0。

老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

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

得0o

老师把写好的“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

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做例9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干脆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做题前,告知学生要把上

下两道小题作为一组来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提示学生留意运算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在

做每一道题时,必需先看清运算符号,再计算

4.教学例10。

老师先出示112X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

说12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依次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被

乘数112改为102。

老师:102X4,被乘数中间有0,乘的依次和积的书写位置同

112X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

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

上写0。老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教学1005X6,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老师行间巡察,留意理

解学生做的状况。

大多数学生做完后,请一二个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

程,老师再结合学生计算中的问题,重点讲一讲:6乘被乘数

十位上的0得。。原来应在十位上写0,但个位进上来3,所

以必需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要在积的十位上写3。6乘百

位上的0得0,十位没向百位进位,所以在积的百位上应写0o

老师还要强调: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

乘得的0也不能省略;假如有进上来的数必需加上,不能漏

掉。

5.做例10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第1题,老师行间巡察,留意发觉学生计算

过程中的错误。集体订正时,结合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再强调

一下上面谈到的几点。

然后让学生做第2题,老师行间巡察,发觉问题赐予个别辅

导。然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老师进展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一二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第2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一道小题,使学生明白题意,

先要进展乘法计算,再进展比较。

课题七: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11和例1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

习六中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驾驭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地

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老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X3=12X4=

200X3=120X4=

2000X3=1200X4=

然后让学生口算,老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

得数。

然后提问:视察每一组题,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

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老师总结学生的答复: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乘数

乘被乘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

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11。

老师出例如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然后

让学生先按一般方法计算。同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然

后集体订正。

然后老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答复后,老师告知学生;被乘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

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把被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

然叵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老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

演示。

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看两个竖式,说明简便算法的竖式写

法,并用虚线表示被乘数右面的0最终再落下来。然后提问

学生:用一般方法计算和用简便算法,结果一样不一样?(两

种算法结果一样。)

老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同时让一

二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编一说怎样计算简便。然后再让学生看

两个例子,引导学生答复: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

(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

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然后老师着重强调: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乘数要写在被乘

数末尾的0前面一位的下面,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

积的末尾添几个0.为了表示清晰,可以用竖虚线把被乘数末

尾的0分开。

2.做例11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老

师要留意巡察,理解学生计算的状况。

订正时,可结合详细问题进展说明。1500X4,有些学生可能

会误认为得600,老师应强调指出:在用简便算法计算的过程

中,要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得出结果以后再添0。

三、课堂练习

L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老师留意行间巡察,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

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

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干脆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老师理解学生2

分15秒时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

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老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

么?(就是求18的4倍是多少,180的4倍多少,1800的4

倍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从18的4倍是72,怎样推出180

的4倍是多少,1800的4倍是多少。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坚式计算。老师行间巡察,个别辅导。然后集

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老师行间巡察,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小结(略)

课题八:用乘法计算有关元、角、分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12和例12后面的“做一做〃,练习六中的

第6〜10题。

教学目的:

通过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

乘法计算一些有关元、角、分的简洁问题。

教具、学具打算:

有美元、蒲、分的口算卡片假设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下面各卡片,让学生口答。

1角9分=()分1元5角=()角

45分=()角()分60分=()角

26角=()元])角40角=()元

二、新课

1.教学例12。

出例如12,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提问:想想该怎样计算?接着老师在黑板上贴上虚字:

元、角、分,并提问:题里告知我们每本书是8角7分,边

说边在虚字的“角”下面写上8,“分”下面写上7。再写出

乘法竖式。然后让学生一齐计算这个竖式。

计算出积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435是几元、几角、几分,

为什么?然后在横式上写上积,最终写答案。

2.做例12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干脆在教科书上写竖式计算,计算出积后,在横式上

写出积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中的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题写得数。老师适当记一下学生做题的

时间,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中的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然后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

空格里。老师行间巡察,发觉问题与时订正。集体订正时,

针对问题加以说明。

3.做练习六中的第8题。

老师说明题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让学生竖着一组一组

地做。到9分时统计一下全班学生中都做完的人数。老师行

间巡察时,着重理解学生做题中有哪些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理解全班学生中9分时全都做完又都对的学生

人数。让有错误的学生说说错在什么地方。对错误多的学生

赐予扶植。

4.做练习六中的第9、10题。

让学生连续做第9、10题,要提示学生看清题意,写清单位

名称。先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17*题。然后集体订正第9、10

题。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是怎样列式的,单位名称是

什么。

第17*题,括号里的数分别应填,495、594、693、792和891。

其规律是:积的十位上都是9,个位和百位上的数之和是9,

个位依次减1,百位依次加lo

3.整理和复习

课题一:复习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上的第1~5题,练习七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

学问条理化、系统化,进步计算的娴熟程度。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L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

并说出得数然后让全班齐读一遍三个算式的两种不同的读

法。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

简洁出错。老师再看重提示学生留意哪几点。

然后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乘的依次。

接着再提问:哪道题有简便算法?谁用简便算法计算第4小

题了?对能自觉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学生加以表扬。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X450X314X2

200X4500X3140X2

1000X5800X6320X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

乘法应当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口算第3题,并让学生说一说

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口算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老师结合学生的做法进展适当的讲解。

第(2)小题比较难,假如学生发觉不了8乘一个三位数,积

还是一个三位数的例子,老师可以提示:最小的三位数是几?

最小的三位数乘8,看看得几?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依据竖式说一说得数是几

元、几角、几分。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老师行间巡察,个别指导。然后集体

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老师行间巡察,

理解学生做题状况。到5分时统计一下未完成的学生人数。

集体订正时,特殊让做题慢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对这些

学生提一些进步计算速度的建议。

四、数学嬉戏

老师先说明嬉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

举例说明一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

14以内的数并宣布嬉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展竞赛,看

谁用3分钟全做完,并且算得对。然后再变换竞赛方式,进

展两个小组的对抗赛。老师出题后,3分时,看哪一个小组

全算完的人多,全对的人多。

五、作业

练习七中的第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除两

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

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各位上的数

都能被除数整除)。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和学生都打算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

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老师读题,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84-464-364-2354-5184-2

94-384-244-424+6164-4

2.学生独立解答教科书第30页“复习”的第2、3题,老师

巡察,集体订正。老师可依据班里的详细状况,酌情补充几

道类似的题目。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将打算的小棒拿出60根(6捆),要求将这60根小

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老

师巡察,看学生分的过程是否正确,发觉错误与时订正。分

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依据学生的表达,老师在黑

板上摆出分的过程然后问:每份是多少根?[20根)

接着老师问:刚刚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求出了把60根小棒平

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则我们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

得数呢?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呢?

当学生列出“60・3〃后,老师提问:这道题你们会计算吗?

你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适当地探讨一下。指名说一说思索

过程,老师适当引导:

“6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

“60+3可以看成什么?〃(6个十除以3)

“6个十除以3等于多少?"(2个十)

“2个十是多少?"(20)

结合提问和学生的答复,老师在“60+3〃下面做注释:

604-3=20

f

6个十+3=2个十

老师可以再举一、两个整十整除以一位数商整十数的例子,

如80+2,90+3,让学生先依按例1的思索过程说一说口算

时怎样想,再说得数。

老师简要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

十,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接着老师问:对60除以3计算时怎样想大家都已经会了,则

600除以3能不能算呢?6000除以3呢?你们试一试能不能

自己推想出来?

让学生独立思索或实行探讨的形式。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并说出得数。

主要使学生明确,口算时可以把600看成“6个百”,把6000

看成“6个千”,算出的结果就是2个百或2个千。

老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以上学问: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

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

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百、千。

最终教学除法的另一种读法。可先让学生读算式604-3,再

告知学生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两种读法。即60+3还可以读

作作除60"。

齐读两遍。

用两种方法读算式:6004-3,6000+3。

2.做第31页上面的“做一做〃。

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分组答复,相互检查。然后再指名在

班上口答订正,答复时可以让学生看着书干脆说。例如,看

着40+2,说:“40除以2还可以读作2除40,得20。〃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每个图中

的三道题联络起来想一想: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须要把被除

数看作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数?除得的结果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数?

3.教学例2。

让学生摆出打算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

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生实际分一分,老师巡察,集

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老师要有目的地进展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

得几拥?(2捆〕再分的什么?(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

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

(23根)

接着问:假如用计算的方法,应当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计算时应怎样想?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

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

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十・3

=2个十);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

是3个一〔9个一・3=3个一);最终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

单根合起来(2个十+3个一=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合

讲解,可以把分小棒图做简洁注释,如

然后列式计算。

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表达一遍。留

意在老师引导下表达,不必对学生的表述要求过高,只要意

思正确即可。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第1题,可干脆让学生写在书上。老师巡察,对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进展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

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发觉问题与时订正,最终

集体订正。

三、稳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并提示学生想一想每组

上下两题的联络和区分。集体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

简洁的探讨。比方30+3和39+3。30+3只要算十位即可,

而3993,先要算十位“30+3”再算个位"9+3”,最终将

两个结果合起来得13o

四、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进展。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

五、作业:练习八的第2、3题。

课题二: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

习八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例3和例4的图;学生打算学具卡片中的计数板:2

张一百的和12条十个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32页“复习”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集

体订正。

2.口算下面各题。

804-29004-348+424+2

每道题指名用两种读法读算式、说思索过程,最终说得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老师在复习题“24・2〃的24后面添一个0,使算式变成

240+2。问:这道题你们会算吗?240除以2是什么意思?

(把240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大家拿出计

数板(240个)实际分一分,看每一份是多少。学生操作,老

师巡察,并让学生边操作边思索: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分完之后,指名说是怎样分的。老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在黑

板上演示操作过程。要强调先分整百,再分整十。并做简洁

的注释。

在分完后,老师指着算式“24092=120〃再带着学生说一遍

思索过程。如:要求240・2得多少,先把200平均分成2份

(老师先指着240的2,再指除数2),每份是100(指向商

中的1)。再把4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0(指的方法与上

面类似)。最终得120。这样可浸透一些商的写法学问。

2.做例3后面的“做一做”。

老师先带着学生做(39093),探讨该怎样想。然后让学生

独立做其他的习题。老师巡察,留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

辅导。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思索过程。

3.教学例4。

老师出示题目:120+3。

提问。这个算式怎样读?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的得

数吗?拿出计数板(120)o看学生是否拿1张一百的和2条

十个的。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把120平均分成3份,

看每份是多少。在学生发觉整百不够分,产生疑问时,老师

问:1个百如今要平均分成3份,每份能分得一个百吗?(不

能)每份不够1个百该怎么办?让学生思索一下。假如有的

学生想出了正确的方法,老师应赐予激励。假如学生想不出

相宜的方法,老师可以告知学生:每份分不到一个百,我们

就看每份能分得几个十。这样就要把100看10个十,与20

合起来就是12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把1张一百的换成10条十个的,与2条十个的合起来,

再实际分一分,看每份有几个十。最终得出:

1204-3=40

t

12个十・3=4个十

然后。老师指着算式把思索过程说一遍(类似例3的作法),

初步浸透试商时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思想。

接着让学生想:1200+3可以怎样算?得多少?引导学生在例

4的根底上想。先指名说,然后老师再归纳。主要强调:由于

1000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不到1个千,所以要把1200看作

12个百。

4.做例4后面的“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进展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假如学生对300+5感到困难,可

启发学生:“每份分不到1个百怎么办?”“能不能变成多

少个十来分?300可以看作多少个十?这样商是多少?〃

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集体订正。让学生探讨

一下每组上下两道小题的区分,思索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

生明确:每组上面的小题,都是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够除

的,所以要先分整百或整千,然后再分下面位上的数。而每

组的下面的小题,都是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所

以要把最高位上的数变成比它低一位上的数,并与它下面一

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老师可结合第2题对本节课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稳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4、5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察,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时,可选两三道小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做完第5题后,可让他们做第14*

题。

四、作业:练习八的第6、7题。

2.笔算除法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

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初步驾驭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和学生每人打算5捆零2根小棒;复惯用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下面的卡片,指名口算。

684-2

6804-2

68004-2

86004-2

284-7

2804-7

28004-7

63004-2

指名说一说口算“48+2〃和“360+3〃时是怎样想的。

2.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在练习本

上做。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例如1”计算42+2”与演示图。

老师:“这道题口算时怎样想?得多少?”

老师:“我们还可以用笔算来计算这道题。”(写出除法竖

式:)。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4捆零2根小棒,谁能用小棒演示口

算'42+2,的过程?应当先分什么?再分什么?”〔老师边

指名学生分小棒,边写笔算过程。先分整捆的,所以在笔算

时先用2去除十位上的4;然后再分单根的,所以再用2去

除个位上的2。)

老师边板书边说明:笔算除法的计算依次和口算一样,要从

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

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对齐)上

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

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

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