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1页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2页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3页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4页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

ImmunologyandClinicalImmunologicalDiagnosis

课程代码:26410082

学分:4.5

学时:99(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3实验学时:36)

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人体机能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临床

分子生物学检验;建议自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教材:(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李金明,刘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夏圣,杨曙梅.临床免疫

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第1版,镇江:出版社,2014.)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免疫学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为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医学检验技

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四大临床专业技术之一。它主要讲述免疫系统的器官、细

胞和分子的组成,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免疫应答如何参与临

床免疫学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

其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掌握免疫学发展史的概要和杰出人物

的贡献,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优秀的科研和执业道德;掌握免疫学系统的组

成、功能,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课程目标2:应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机制诠释临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

的病理机制。

课程目标3:掌握免疫化学、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相关基本技术

的原理,并能拓展理解和掌握临床广泛采用免疫学检验技术。

课程目标4:初步具有应用这些技术对临床疾病开展免疫学实验室诊断的能力,及

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的能力;锻炼临床沟通能力;了解免疫实验室的

管理SOP文件。

课程目标5:了解当今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利用良好的英语能力和

临床沟通能力,适量阅读杂志,能通过CBL教学交流、网络、会议、竞赛等交流方式

与专业人士进行良好的专业交流,促进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0.

毕业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毕业要求2: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

毕业要求3:熟悉常见临床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和诊断;

毕业要求4:熟练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熟悉常用检验仪器基本

原理、性能和应用;

毕业要求5: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熟悉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常用的医学

统计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医学检验工作能力;

毕业要求6: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毕业要求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

工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8:了解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毕业要求9: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

能力;

毕业要求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程目标课程课程课程课程课程

毕业要求指焉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概论

(一)课程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方法、目的及其任务。

(2)基础免疫学: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类

型及其特征,免疫性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3)临床免疫学的简介:免疫学与各个系统的临床疾病的关系,临床免疫学各个

亚学科的研究现状概况。

(4)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简介:常用免疫学技术的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简介

(5)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发展简史:经验时期,科学免疫学时

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6)医学免疫学及其相关技术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理解免疫的功能。

(2)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并理解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特征。

(3)了解临床免疫学各个亚学科的分类,并了解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

(4)掌握免疫学(血清学)反应的分类、熟悉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和临床免

疫学常用技术。

(5)了解近免疫学发展简史,掌握免疫学发展史中重要贡献者及其发现的意义。

了解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简史,熟悉免疫学三大标记技术及其主要特点。

(6)了解未来医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发展趋势。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类型与特征;免疫学发展史中重要贡献者及

其发现的意义。

2.难点: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相关基本技术的分类、主要用途和发展趋势。

基础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课程内容

(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分类、组织结构、免疫

细胞分布及在免疫应答功能。

(2)免疫组织的分类、组成、结构、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

(3)淋巴细胞的归巢、再循环及其免疫学意义。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器官的分类,掌握胸腺、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的分布、结构、免疫

细胞的分布和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理解胸腺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意义。

(2)了解皮肤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分布、结构、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在免疫应答

中的功能。

(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再循环,掌握淋巴循环的免疫学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胸腺、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的分布、结构、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在免疫应答

中的功能。胸腺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淋巴循环的意义。

2.难点:胸腺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过程和意义。

第三章抗原和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课程内容

(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表位或决定簇、T细胞表位与B细胞

表位、载体一半抗原效应、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2)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理化状态,宿主因素,进入体内的途径。

(3)抗原的分类及其意义。

(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丝裂原、免疫佐剂的概念、主要作用机制及

应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表位的概念,掌握与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相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有关抗原分类的原则。掌握TI-Ag、TD-Ag、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的

概念、异同点和在免疫应答中的意义。

(3)了解超抗原、免疫佐剂、丝裂原的概念、种类,对免疫应答的调变作用、作

用机制和应用。

(4)了解关于抗原(特别是肿瘤抗原)研究的最新进展。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抗原的特性、表位的概念,抗原的分类与免疫应答的关系。佐剂在免疫应

答中的作用,及其在抗体制备中的应用。

2.难点:T、B细胞表位。超抗原及其引起免疫应答的机制

第四章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课程内容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异同点。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和抗体的多样性。

(4)抗体的功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和传过胎盘或

粘膜。

(5)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和功能:IgG、IgM,IgA、IgE、IgD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

(6)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特点、应用及

其制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理解两者的区别。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3)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和抗体的多样性。

(4)掌握和理解抗体的功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和

传过胎盘或粘膜。

(5)理解免疫球蛋白的分类,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特点。

(6)掌握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特点及应用。结合抗原、

佐剂以及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等概念,掌握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了解多克隆抗体在临

床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了解基

因工程抗体的概念、特点、应用及其制备的基本方法。

(7)抗体相关的进展:PD1/PDL1抗体和CAR-T细胞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功能区和

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抗体)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特点。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2.难点:抗体的多样性和基因工程抗体、抗体相关的进展。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课程内容

(1)概念: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与命名、理化特征、合成和代谢。

(2)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的经典、旁路和MBL途径激活过程、特点以及与免疫

应答的关系,补体活化的共同终末途径。

(3)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自身衰变、调节因子的作用。

(4)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5)补体系统与疾病:补体的遗传缺陷,血清补体水平与临床疾病(炎症、感染、

器官移植等)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补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激活三条途径的异

同点和免疫生理学意义。

(2)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3)了解补体系统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补体的三条活化途径;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难点:补体激活的调节。

第六章细胞因子

(一)课程内容

(1)细胞因子的概念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3)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各类细胞因子的主要特点。

(4)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5)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及其特点。

(6)细胞因子与临床: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细胞因子与临

床疾病的治疗。

(7)细胞因子相关进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和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种类。

(2)理解常见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3)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及功能,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2.难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课程内容

(1)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分化群(CD)概念,与T、B细胞

免疫应答相关的重要CD分子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

(2)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的概念与分类,粘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3)CD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人类白细胞抗原、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其免疫学功能。

(2)了解CD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特别如PD1/PDL1

等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获得重大进展的重要的CD分子及其抗体的研究进展。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分化群(CD)概念,与T、B

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重要CD分子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的概念与

分类,粘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2.难点:与T、B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重要CD分子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粘附分

子的生物学功能。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课程内容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HC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

复合体和HLA抗原的概念。

(2)HLA的基因结构与特性:HLA的基因组成;经典HLA基因、免疫功能相关

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

(2)HLA的遗传特点:多态性、单体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3)HLA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HL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的分子结构、

HLA分子的分布与调节),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特点。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

的功能。

(4)HLA与医学的关系:HLA与器官移植的关系,HLA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HLA和疾病的关联,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教学要求

(1)掌握经典HLA基因的组成和遗传特点。

(2)掌握HLA分子的结构,了解HLA的分布。

(3)掌握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理解HLA的生物学功能。

(4)了解免疫功能相关HLA基因的概念,理解HLA分子与医学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HLA的基因、蛋白分子结构、遗传特点;HLA的生物学功能。

2.难点:HLA的基因遗传特点;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以及抗原的提呈。

第九章B淋巴细胞

(一)课程内容

(1)B细胞的分化发育:BCR的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

分子基础、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2)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CR和BCR复合体,B细胞共受体分子、B细

胞共刺激分子和其他相关表面分子。

(3)B细胞分类:B1细胞,B2细胞

(4)B细胞的功能:介导体液免疫功能和抗原提呈功能.

(二)教学要求

(1)了解BCR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掌握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2)了解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理解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机制。

(3)掌握BCR和BCR复合体,B细胞共受体分子、B细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作用。

(4)掌握B细胞的分类和功能间的异同点。

(5)掌握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结合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抗原提呈)。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

的生物学功能。B细胞的分类及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难点:BCR的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BCR抗

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第十章T淋巴细胞

(一)课程内容

(1)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分化、TCR的重排、T细胞的阳性

选择、阴性选择与中枢免疫耐受的建立;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分化。

(2)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CD4/CD8分子、共刺激分

子、其他T细胞表面分子。

(3)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T细胞亚群的不同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二)教学要求

(1)理解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分化过程,掌握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在T细胞发

育中的作用,以及与T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建立的关系。

(2)掌握与T细胞活化密切相关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3)掌握T细胞的分类和主要功能亚群的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T细胞的表面标志、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T细胞亚群与功能。

2.难点:T细胞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T细胞各主要亚群的功能。

第十一章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递呈

(一)课程内容

(1)抗原递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即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B细等细胞的来源、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2)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和递呈:内源性抗原一MHCI类分子途径、外源

性抗原一II类分子途径、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和CD1分子——脂类抗原递呈途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分类、特性与功能。

了解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2)掌握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递呈特点,理解MHC分子在抗原递呈过程中的作

用。了解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和CD1分子——脂类抗原递呈途径。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分类、特性与功能;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途

径。

2.难点: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非经典抗原和CD1分子——脂类抗原递呈途

径。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课程内容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APC细胞向T细胞递呈抗原过程,及APC与T细胞的

相互作用。免疫突触的概念。

(2)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和细胞因子信号;T细

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和靶基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的增殖和分化。

(3)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CD4Th细胞(Thl、Th2、Thl7、Treg)介导的免

疫效应;CTL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活化T

细胞的转归。

(二)教学要求

(1)掌握T细胞对抗原肽一MHC的双识别机制。

(2)掌握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理论。了解T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主要靶基因。

(3)掌握T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4)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过程和主要靶基因。

(4)了解活化T细胞的转归。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T细胞对抗原肽一MHC的双识别、双信号理论;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

胞免疫效应及意义。

2.难点:T细胞对抗原肽一MHC的双识别、双信号理论;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和靶基因。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课程内容

(1)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需要的

信号、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生发中心的形成,体细胞高频突变、抗体亲和力成熟

和阳性选择)。

(2)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TI-1/2抗原活化B细胞的机制。

(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二)教学要求

(1)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了解B细胞增殖和

终末分化(生发中心的形成,体细胞高频突变、抗体亲和力成熟和阳性选择)。

(2)理解TI抗原识别、活化的机制。

(3)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了解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2.难点: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

化(生发中心的形成,体细胞高频突变、抗体亲和力成熟和阳性选择)。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课程内容

(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

用。

(2)固有免疫应答及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

应答作用时相、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作用。

(2)掌握固有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间的关系。

(2)了解固有免疫的时相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固有免疫的组成和作用;固有免疫应答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2.难点:固有免疫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一)课程内容

(1)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现象(先天性与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

(2)免疫耐受的形成: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后天接触抗原

导致的免疫耐受。

(3)免疫耐受机制:中枢耐受(T、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建立)和外周耐受(克

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失能、免疫调节性细胞的作用和免疫豁免部位。

(4)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诱导免疫耐受、打破免疫耐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

(2)理解免疫耐受形成的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3)了解免疫耐受的建立与打破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形成的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2,难点:免疫耐受形成的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

(一)课程内容

(1)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炎症

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

受体的免疫调节。

(2)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Thl、Th2和Thl7

的免疫调节作用。

(3)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AICD对效应功能的调节;免疫一内分泌一神经系统的

相互作用和调剂;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

(2)了解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2.难点: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

免疫学技术

第十七章抗原和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一)课程内容

(1)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抗体结合的亲和力和亲合

力、液相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

(2)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异性、比例性、可

逆性、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2)理解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

2.难点:抗原抗体结合的亲和力和亲合力;固相表面的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抗原

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十八章抗体制备

(一)课程内容

(1)免疫原的制备: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和半抗原的制备。

(2)免疫佐剂的种类、作用和机制。

(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免疫动物的选择,抗原剂量的选择,免疫程序,

采血方法,抗血清鉴定及保存、抗体的纯化,多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用。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杂交瘤技术HAT的筛选原理、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过程、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单克隆抗体纯化、单克隆抗体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

用。

(5)基因工程抗体及应用: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融合

蛋白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重组多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免疫原的制备。掌握免疫佐剂的概念,了解其种类和作用;掌握多克隆

抗体的制备流程、动物的选择、抗原免疫方法的选择、采血方法、抗血清的鉴定、纯化

和保存方法。

(2)掌握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HAT筛选原理和流程。理解单克隆抗体的特

点和应用。

(3)了解基因工程抗体中相关抗体种类、特点、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抗体库技术

的原理。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筛选原理。

2.难点:基因工程抗体制备的原理和抗体库技术的原理。

第十九章免疫凝集试验

(一)课程内容

(1)免疫凝集试验反应的基本原理、直接与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2)抗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凝集试验、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3)免疫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临床常用免疫凝集试验试剂方法特点、影响免疫

凝集试验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凝集试验的原理、特点和常见的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

(2)掌握抗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凝集试验、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3)掌握免疫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了解临床常用免疫凝集试验试剂方法特点、

影响免疫凝集试验的主要因素。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凝集试验的原理、特点。

2.难点: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章免疫沉淀试验

(一)课程内容

(1)免疫沉淀试验: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

(2)液相免疫沉淀试验:絮状免疫沉淀试验、免疫浊度测定。

(3)凝胶内的免疫沉淀试验:单向、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4)免疫电泳技术: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常见免疫电泳技术,包括对流、火箭、

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自动化免疫电泳等技术及实验室和临床应用、

主要影响因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沉淀试验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

(2)理解单向扩散试验和双向扩散试验等凝胶内沉淀试验的方法和应用。

(3)了解免疫浊度测定,结合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前带现象掌握免疫速率散射比

浊法的基本原理。

(4)掌握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渗的概念与特点。了解各类常用免疫电泳类型,

掌握免疫固定电泳的特性和临床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沉淀试验的原理;免疫电泳的原理;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

及其临床应用。

2.难点: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荧光免疫试验

(一)课程内容

(1)荧光的基本知识:免疫发光分类、荧光现象、荧光技术中有关的基本概念。

常用荧光素、荧光蛋白、荧光素酶、稀有元素等荧光物质。用于荧光检测的常用设备——

各类荧光显微镜。

(2)荧光抗体的制备:荧光物质的选择、抗体的选择、抗体的荧光素标记、荧光

素标记抗体的纯化和鉴定。

(3)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标本的制备、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荧光显微镜检查、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荧光工作站、多光子显微技术、超分辨显微技术、流式细胞

仪检测技术。

(4)荧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测定、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和荧光酶免疫测

定的方法和技术评价。

(5)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病原学和自身抗体检测。

(6)荧光免疫染色技术和荧光免疫分析的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荧光相关概念、荧光物质。

(2)了解荧光抗体制备的方法。

(3)掌握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测定、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和荧光酶免疫测定原理和方

法学评价。

(4)掌握免疫荧光直接和间接染色技术。理解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了

解免疫荧光显微镜衍生的相关技术。

(5)理解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了解荧光免疫染色技术和荧光免疫

分析的影响因素。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测定、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和荧光酶免疫测定原理。

2.难点: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测定、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和荧光酶免疫测定原理和方法

学评价。荧光免疫染色技术和荧光免疫分析的影响因素。

第二十二章酶免疫试验

(一)课程内容

(1)酶免疫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常用于酶免疫试验的固相载体、包被的抗原或

抗体、酶、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制备和酶作用底物。

(2)酶免疫技术的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酶放大免疫试验技术、克隆酶供体免

疫试验);非均相酶免疫测定。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应用: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建立基本步

骤、ELISA的方法学类型和反应原理。

(4)酶免疫斑点试验: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及报告。

(5)发光酶免疫试验:基本原理、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荧光酶免疫试验。

(6)酶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及常用商品试剂的方法特点、影响因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酶免疫试验中主要组成要素。了解酶标抗体/抗原的制备方法。

(2)掌握均相酶免疫测定和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概念。理解酶放大免疫试验技术、

克隆酶供体免疫试等均相酶免疫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ELISA的原理、方法建立的基本过程、ELISA各种类型方法及评价。

(4)了解酶免疫测定的临床应用、试剂盒特点、影响因素。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酶免疫试验中主要组成要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原理;CutOff值的确定;ELISA的影响因素。

第二十三章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一)课程内容

(1)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概念、概述:化学发光的分类、发光条件,化学发光免

疫试验的分类。

(2)化学发光剂的特性:直接化学放光剂、电化学发光剂。抗原或抗体的化学发

光剂的标记。

(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和发光氧通道免疫试验等的基本原理、试验过程、方法学评价。

(4)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临床常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试剂特点、主要

影响因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概念。了解常用的化学发光剂、化学发光的分类、

发光条件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分类。了解化学发光标记技术的方法。

(2)掌握各类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方法学评价。

(3)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和主要影响因素。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各类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和发光氧通道免疫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方法学评价。

2.难点: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和发光氧通道免疫试验等的基本原理。

第二十四章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一)课程内容

(1)固相膜免疫分析概述:常用的固相膜和标记物、固相膜的技术要求。

(2)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

(3)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技术:原理、

测定模式、试剂盒组成、技术要点和方法学评价。

(5)影响固相膜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和主要因素。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固相膜免疫分析的主要组成、胶体金、免疫金的制备方法。

(2)掌握固相膜免疫分析(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吸附试验)

的原理、测定模式、技术要点和方法学评价。了解免疫印迹技术的原理、方法和评价。

(3)理解上述固相膜免疫分析的临床应用,了解固相膜免疫分析的主要因素。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测定模式、技术

要点和方法学评价。

2.难点:免疫层析试验和免疫印迹技术的原理、测定模式、技术要点和方法学评价。

第二十五章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一)课程内容

(1)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经典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量化成像分

析流式细胞仪和质谱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2)数据的显示与分析:散射光的测定、荧光测量、参数、数据显示方式。

(3)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样品制备、常用荧光染料和标记染色。

(4)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经典流式细胞仪的分析与分选原理。了解化成像分析流式细胞仪和质谱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流式细胞仪的参数与数据显示方式,掌握其最常用的荧光标记物和标记

方法。

(3)掌握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经典流式细胞仪的分析与分选原理和应用。

2.难点:成像分析流式细胞仪和质谱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二十六章免疫细胞标志和功能检测技术

(一)课程内容

(1)免疫细胞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淋巴细胞的分离、T/B细胞的分

离、T细胞亚群的分离和不同细胞分离方法的综合评价。

(2)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及亚群的分析和功能检测。

(3)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检测。

(4)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和淋巴细胞的功能测定,

了解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表面标志与功能检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细胞的分离;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

2.难点:免疫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第二十七章细胞因子与粘附分子检测

(一)课程内容

(1)临床常用的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的检测方法:ELISA、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

流式细胞术、ELISPOTo免疫学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2)细胞因子与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的原则、疾病的辅助诊断、

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估和疾病疗效监测和指导用药。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了解方法学评价。

(2)理解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

2.难点: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检测的方法学评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

应用。

第二十八章免疫球蛋白检测

(一)课程内容

(1)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血液IgG、IgA、IgM、IgE和IgD

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血液IgG亚类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尿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方法

及临床意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2)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M蛋白和冷球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清中IgG、IgA、IgM、IgE和IgD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2)了解IgE、IgD和冷球蛋白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IgG、IgA、IgM、IgE和IgD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2.难点: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意义。

第二十九章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一)课程内容

(1)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P-CH50、脂质体均相免疫溶破试验、AP-CH50o

(2)单个补体成份的测定:免疫溶血法、免疫化学法。

(3)补体参与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补体参与的其他

试验。

(4)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总补体和单个补体成份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了解其他补体参与的试验原理和方法。

(3)理解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CP-CH50的检测原理;补体结合反应原理;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难点: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及其免疫检验

第三十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一)课程内容

(1)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

(2)I型超敏反应:参与I型超敏反应主要成分、发生机制和遗传与环境影响;

临床常见疾病;I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及评价;I型超敏反

应防治原则。

(3)n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n型超敏反应常用检测项目、检

测方法、临床意义及评价。

(4)in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in型超敏反应常用检测项目、检

测方法、临床意义及评价。

(5)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IV型超敏反应常用检测项目、检

测方法、临床意义及评价。

(二)教学要求

(1)掌握I、in和w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与常见疾病;理解n型超敏反应与常见

疾病。

(2)掌握I~IV超敏反应的常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理解其临床意义及评价。

(3)了解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I、III和IV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常见疾病。I~IV超敏反应的常用检测

项目、检测方法。

2.难点:I、III和IV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第三十一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一)课程内容

(1)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

(2)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分类和特点,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3)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与机制:抗原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引起免疫

耐受异常的机制。

(4)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自身反应性T淋

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结合免疫球蛋白、T细胞功能;免疫应答;超敏反应章节

教学)。

(4)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4)常用自身抗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5)常用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常用检测方法及选择、实验室诊断流

程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6)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了解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2)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与机制、病理损伤机制。了解自身免疫病的

防治原则。

(3)掌握常用自身抗体检查项目;了解常见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理解常用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选择、实验室诊断流程。了解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4)了解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检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诱发因素与机制、病理损伤机制。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常用自身抗体检查项目及选择、实验室诊断流程。

2.难点: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常用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选择、实验

室诊断流程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第三十二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一)课程内容

(1)免疫增生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2)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制

品或药物、染色体畸变及癌基因突变。

(3)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损伤特点:免疫功能低下、浆细胞异常增殖和M蛋白

的产生、机体各系统器官损害和肿瘤的发生与转化。

(3)常见免疫增生性疾病及异常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

(4)免疫增生性疾病常用的免疫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5)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原则。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免疫增生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掌握免疫损伤机制。

(2)理解常见的免疫增生性疾病,特别是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3)掌握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病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应用原则和临床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蛋白异常增生病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

应用原则和临床意义。

2.难点: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第三十三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一)课程内容

(1)免疫缺陷的概念、分类及共同特点。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其分类: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系统缺陷、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3)继发性免疫缺陷症:AIDS的病原学、致病机制、临床特点、免疫学特征。

(4)免疫缺陷病常用检验项目:B细胞缺陷病的检测、T细胞缺陷病的检测、吞噬

细胞缺陷病的检测、补体系统缺陷病的检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分类和共同特点及与免疫细胞发育的关

系。了解经典的各原发性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了解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理解免疫缺陷病(包括AIDS)

的发病机理、免疫损伤机制及临床特点。

(3)掌握不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免疫检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分类和共同特点;免疫缺陷病(包括AIDS)

的发病机理、免疫损伤机制。不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免疫检测。

2.难点:各型免疫缺陷病与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关系。不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免

疫检测。

第三十四章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一)课程内容

(1)肿瘤免疫的概念。肿瘤抗原概念、分类、特征和产生机制,肿瘤细胞的免疫

原性。

(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NK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3)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肿瘤、微环境、机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肿瘤细胞抗

原的变化、MHC分子低表达、免疫共刺激信号缺失、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等)。

(4)常见恶性肿瘤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5)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临床

应用原则。

(6)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7)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肿瘤的发病因素;掌握肿瘤免疫的概念;掌握肿瘤的抗原概念、分类、

特征和产生机制。

(2)掌握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和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3)掌握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原则和意义。

(4)了解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肿瘤抗原和肿瘤标志物的概念;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效应。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原则和意义。

2.难点: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机体的抗肿瘤机制;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第三十五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一)课程内容

(1)移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自体移植、同种同基因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异

种移植。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移植免疫的特点。

(2)移植排斥反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生机制:宿主抗移植物反应(超急性排

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中同种移

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T细胞识别同种移植抗原的机制);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效应

机制。

(3)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供者的筛选(红细胞血型检测;HLA

的分型、配型方法和应用:血清学分型、细胞学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HLA配型与

交叉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移植物和受者的处理:移植后监测(体液免疫与

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急性时相反应物质的检测)、移植物预处理和

免疫抑制的应用(常见免疫抑制剂及其血药浓度的检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移植、移植排斥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组织与器官移植类型。

(2)掌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种类及其发生机制。熟练掌握HLA分型、组织配型

和移植后免疫学功能的检测和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检测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3)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移植、移植排斥反应的基本概念;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种类及其发生机制;

HLA分型与组织配型的原理与方法、移植后免疫学和血药浓度的监测。

2.难点: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种类及其发生机制。

课外自学内容

第三十六章免疫学防治

(-)自学内容

(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的概念、分类。疫苗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人工被动免

疫常用制剂。佐剂及其应用。我国计划免疫常用疫苗及接种程序。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概念、分类;免疫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二)自学要求

(1)理解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制剂,了解我国的计划免疫

程序。

(2)理解免疫治疗的概念、分类及其优缺点。

(3)理解常用生物应答调节剂及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预防概念、分类;疫苗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免疫治疗的概念、常用

制剂和临床应用。

2.难点:常用生物应答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第三十七章标记物及其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

(一)自学内容

结合放射免疫试验、荧光免疫试验、酶免疫试验、发光免疫试验、固相膜免疫试验

等技术基础上自学以下内容:

(1)用于抗原抗体标记的标记物的种类、特点、标记要求。

(2)常用交联剂的种类、优缺点和用途。

(3)同位素、荧光素、酶、化学发光剂、量子点和胶体金等标记物的标记方法。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用于抗原抗体标记的标记物的种类、特点、标记要求。

(2)了解常用交联剂的种类、优缺点和用途。

(3)理解同位素、荧光素、酶、化学发光剂、量子点和胶体金等标记物的标记方

法。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同位素、荧光素、酶、化学发光剂、量子点和胶体金等标记物的标记方法。

2.难点:同位素、荧光素、酶、化学发光剂、量子点和胶体金等标记物的标记方法。

第三十八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自学内容

(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概念。

(2)酶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处理、酶标抗体免疫组化法、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

法;酶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在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常用的酶和显色剂的应用。

(3)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处理、荧光抗体(直接/间接)染色和观察。

(4)亲和素-生物素组织化学技术、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主要技术类型、特点。

(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酶、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免疫组织化

学技术的拓展:流式细胞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显微切割技术。

(6)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主要因素和质量保证。

(二)自学要求

(1)理解酶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理。

(2)了解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要点、免疫金(银)组织化学、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及显微切割技术。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酶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理。

2.难点:酶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方法学及其应用。

第三十九章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

(一)自学内容

结合酶免疫试验、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荧光免疫试验等章节和《临床检验仪器与

技术》教材,自学一下内容:

(1)免疫浊度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免疫散射比浊测定的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免疫

散射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

(2)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化学发

光酶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和发光氧通道免疫测定

的自动化分析原理、特点。

(3)荧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荧光偏

振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原理、特点。

(4)ELISA自动化分析原理、特点。

(5)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选择和应用。

(二)自学要求

(1)理解免疫浊度测定、发光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和ELISA自动化分析的原

理和特点。

(2)理解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选择和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检测原理、特点。

2.难点: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选择和应用。

第四十章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及其在免疫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一)自学内容

结合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等章节学习以下内容:

(1)生物素的特点:生物素理化性质、生物素的活化。

(2)亲和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特点。

(3)生物素与亲和素结合反应特点:系统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适用性。

(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免疫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固相载体的包被、检测系统的

信号放大。

(二)自学要求

(1)了解生物素、亲和素的基本特点。理解生物素与亲和素结合反应特点。

(2)了解生物素和亲和素的标记方法。理解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免疫检测技术中

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物素与亲和素结合反应特点;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放大原理;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与其他免疫标记技术的结合应用。

2.难点: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放大原理。

第四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一)自学内容

结合《临床实验室管理》教材自学一下内容:

(1)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2)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技术特点:阳性反应判断值的设定、临床预测值、根据阳

性预测值对免疫测定的方法的分类。

(3)分析前质量保证:检验项目的申请、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

标本的接收、标本的保存。血清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常见内源性干扰因素。

(4)分析中的质量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维护校准、试剂方法的性能

验证、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人员培训、标本的前处理、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或实验室间比对。

(3)分析后的质量保证:结果的报告与解释、检验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自学要求

(1)理解分析前、中、后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析前、中、后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2.难点:分析中质量保证。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

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3综合性必做3

2凝集试验3验证性必做3

3沉淀试验3验证性必做3

4免疫荧光技术3验证性必做3

5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3

3验证性必做

噬功能测定

6B淋巴细胞功能测定(PFC)3综合性必做3、5

7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分离技3、5

3综合性必做

术和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8细胞因子的测定(ELISA3

3验证性必做

法)

9抗体的纯化3综合性选做3

1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或应用3综合性选做3、5

11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检测3综合性选做3,5

注:1.“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

2”要求,,填必做、选做。

实验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实验目标:巩固理论课程关于抗原、抗体的基本概念、佐剂的概念、分类和用途。

掌握抗体制备的基本过程、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