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重点学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重点学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重点学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重点学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重点学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笑靥(yè)挣揣(chuài)脖颈(jǐng)B.日笃(dǔ)谂知(shěn)洗马(xiǎn)创伤(chuāng)C.修葺(qì)乳媪(ǎo)拔擢(zhuó)筵席(yàn)D.扃牖(yǒu)玉醅(pēi)闵(mǐng)凶提供(gò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冒昧怂恿斜晖金榜题名B.通谍繁琐渲泄金碧辉煌C.萌蘖纹身镌刻茕茕独立D.栏楯须臾憔悴淡烟暮蔼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晓同一向吝啬,当全国各族人民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时,他仍坚持细大不捐。B.莫言惨淡经营文学创作五十年,终于在他耳顺之年,斩获了诺贝尔奖文学奖。C.淅沥的秋雨湿透了他的衣服,勾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D.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就餐打包,“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了节俭的好风气。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作出诊断。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A.病症干涉虽然B.病症干预即使C.病征干预虽然D.病征干涉即使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他们,表现了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B.别里科夫从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C.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爆发出来。D.为了重现《边城》小说里茶峒古镇的人文景观,打造“书里边城”,花垣县已着手筹资达亿元左右。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地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6.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B.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C.“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7.“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遣人挈水踵其后阴:暗地里

B.姬言之帝,贷其死贷:推卸C.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殆:几乎

D.帝悚听,垂欲止

垂:接近,将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常于禁苑种谷、亲蚕至激于义理者不然B.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不若暂出之于外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相如因持璧却立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①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②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③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④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⑤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而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3分)

②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4分)③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竟晓月空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4分)(2)“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的情感?(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李密《陈情表》)(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五、(12分)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辞藻装饰起来的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⑥华丽辞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A.①⑤④②③⑥B.②③⑥①⑤④C.③⑥①⑤②④D.②⑤③④①⑥17.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600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序号修改

18.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5分)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马罗大叔(节选)陈忠实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跟我走!”马罗吼着。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啊……嗨嗨嗨嗨嗨……”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吃——熟咧。”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选自《陈忠实文集》)19.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20.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4分)(1)咱们……好苦哇……(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21.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4分)22.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高二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4.C(病症:指人所患的病,“症”即疾病。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征”即表露出来的迹象。能说“专治疑难病症”,不能说“专治疑难病征”。能说“不治之症”,不能说“不治之征”。第一句的语境是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人表露出来的病的迹象,然后作出诊断,所以应选“病征”。“干涉”“干预”都有制止或过问别人的事情的意思。“干涉”着重于强行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办,语意较重;“干预”着重于过问并参与别人的事加以影响,语意较轻。第二句中父母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不是不该管的事情,根据语境应选“干预”。“虽然”是连词,用在句中时往往与另一句构成转折关系,“即使”也是连词,用在句中表示假设的让步。第三句中前后两句句意有转折之意,所以应选“虽然”。)5.A(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别里科夫”。C项,搭配不当,应将“种子……爆发出来”改为“种子……萌发出来”。D项,不合逻辑,“达亿元左右”有误,“达”后应跟确数,应删去“左右”。)二、(12分,每小题3分)6.C(“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会又先入之见”完全否定主观不对。)7.C(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8.A(“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三、(12分,每小题3分)9.B(贷:饶恕。)10.D(A,在;被B被;替C代词,他;这D于是,就。)11.C(②

是曹皇后激励侍从护驾的办法,与“仁慈”无关,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⑤

是说她因循守旧,可以排除D项。)12.D(A项因果关

系不成立;B项“阴险与毒辣”不恰当;C项没有依据。)四、(24分)13.①仁宗皇帝准备在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曹皇后劝住了。(“以”“后”“谏”各1分)②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想要爱惜他保全他,不如暂且放他到外省去。(“诚”“然”“若”“暂”各1分)③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以”“得非……乎”“中伤”各1分)14.(1)“空”字表明月色明朗,诗人却无心欣赏。(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此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伤感。(2分)(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4分,答出一点给1分)15.(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小题不得分)五、(12分)16.(3分)B17.(4分)序号修改①在“由”前加“是”③后一组引号改为书名号⑤删去“约”或“以上”⑥“减少”改为“下降”18.(5分)题目:盘根错节,人机难离(2分)寓意:手机已植根于人的身体,人已异化为手机的奴隶。(3分)六、(18分)19.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2分)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2分)20.(1)对自己的怜悯;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苦的无奈。(2分)(2)对马罗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2分)21.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1分)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1分)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1分)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1分)22.⑴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⑵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⑶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⑷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⑸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6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参考译文】慈圣光献曹皇后,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也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郭皇后被废,曹皇后被聘入宫中。景佑元年九月,她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曹皇后性情慈善节俭,重视农耕,常在皇家宫苑中种植谷物,亲自养蚕。农历八年闰正月,仁宗皇帝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