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潮南实验学校高中部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张浩文童维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C.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B.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D.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B.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朗读与呐喊莫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C.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D.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补贴政策待完善》)材料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材料三:我国近年来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7.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B.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C.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B.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C.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D.参照2016年,可看出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表现不佳与续航表现优秀的车型,采取完全不同的补贴政策。E.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9.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本文中是指官府的馆藏图书。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E.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15.这首诗的尾联极为精妙,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1\*GB3①________,_______=2\*GB3②___________,_________=3\*GB3③_________?”(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4\*GB3④___________,_________=5\*GB3⑤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阅读平台。C.“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大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19.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句是(3分)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B.某同学在班上的心理健康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同学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调整心态,有好的心态才能取得佳绩。”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①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系统产生前,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只能②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能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限的。这一系统产生后,无需任何生活经验的参与,只需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逻辑真理”。这对计算机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与人不同,计算机③__________________,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赖于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体系。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作为工具的,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①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2.D3.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C5.【参考答案】(1)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抓住“真实性”即可得1分)。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能结合文本分析可得1分)(2)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1分)。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1分)(3)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1分)。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1分)(4)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1分)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1分)(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5分;分析部分言之成理即可)6.【参考答案】(1)深化主题(1分)。“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2)丰富内容(1分)。“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1分)(3)情节跌宕起伏(1分)。“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或: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1分)(每点2分,共6分;分析部分言之成理即可)7.D8.BD9.【参考答案】(1)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2)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3)补贴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4)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每点1分,共4分;抓关键词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C11.C12.B13.【参考答案】(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关键实词有“密”“察”,重点句式“松不之察”,每个1分;大意2分,如有留白或照抄原句中的一句,大意不给分)(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关键实词有“犯”“无及”“未几”,每个1分;大意2分,如有留白或照抄原句中的一句,大意不给分。但照抄“未几”,只在关键词处扣分,不影响大意的得分)【参考译文】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节”。(二)古代诗歌阅读14.AE15.(6分)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也可答“卒章显志”“深化主题”或“点明主旨”)。(2分)“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1分)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或“想象”)(2分)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1分)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2分)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1分)(写出一点得3分,其中结论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分。答对两点可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三、语言文字运用17.B18.C19.D20.示例:⑴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计算机的发展;为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奠定基础)⑵依赖有限的生活经验(或:依靠生活经验)⑶完全没有生活经验(或:没有生活经验)。(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21.②里的信息不一定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③没有的日子不一定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能知道该语句有问题但未能正确说明,每处可以得1分;能够合理说明该语句,每句可得3分。2点6分。)四、写作(建议控制均分为42分)【命题方向】:弘扬儒家文化,立德树人。【作文题型】:问答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试题特点】:设置矛盾,考察考生运用儒家文化化解矛盾、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指令任务】:1.写作人称:以子思的身份回答那个同学的提问。2.解决问题(矛盾冲突):当古老的儒家文化遇到现实中不文明行为,该如何解决?【材料内容分解】:1.子思身份:儒家文化学习和研究者;2.尖锐问题:一同学提问“当在生活中真要处处遵循儒家文化处世准则,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这里的“挤公交车”并非局限于此事,它泛指现实生活中所有“粗野”“不文明”行为,行文时,视野要开阔一些。)3.解决办法:以“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这三点是儒家教化不文明人行为的具体内容:申之以儒家文化之义;行文上要重点展开)之类的道理(言外之意:还有其他类似的教化人的道理,这里为行文拓展展开留下了空间。)提示:解决办法、过程、效果等是写作重点。▲一句话概括:古老的儒家文化如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有点“老儒学遇到新问题”的味道儿)【文章体裁】:1.书信体说理文。2.(身份带入)说理文。【立意参考】:1.正因粗如,更需儒教。2.诲人若不倦,春风可化雨。3.约之以礼德,推己而及人。4.申之以儒家之道,栽精神文明之花5.假以儒道,粗野将走向文明6.教化万民,不可为亦为之。7.儒学诲民,任重道远【辨证思维】写这篇作文,脑子要多拐几个弯,不能只想到一面,那样太表层化了。比如,回答那位同学“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问题时,可以解答,但不要老纠缠“挤公交车”,要推及到这是泛指现实中种种不文明行为,据此引出解决矛盾的办法,那就是用“儒家文化”来教化万民。怎么教化?材料里说得很清楚了: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申之以儒家文化:这是第一层面教化。第二层面,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即就,现实生活中一定会有屡教不改的不文明人,怎么办?儒家育人方法中有“诲人不倦”之法,那就坚持不懈吧,相信春风定将花雨;再深一层,如若遇到冥顽不化者,也要发扬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复礼为己任”的精神,继续履行以儒家文化教万民的社会职责,要树立顽石定终被水滴穿的信念!以上是正面说理(或称“说服”),还要反面说服,辨证说理。劝那位同学要改变一下逻辑思维方式:“挤公交车”等不文明行为并不是“学习研究了儒家文化”导致的结果;相反,之所以出现这些行为,恰恰说明儒家文化“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得教育还没有遍及全社会、深入人心,还没有形成良性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遵章守纪的生态环境,因此,更需要用:儒家文化精髓来滋养万民。举例:深圳就有自觉排队,自觉为老人孩子和孕妇让座的良好氛围。这不正是“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的做好证明吗?如果这样思考,相信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富有逻辑的说服力!【例文】答同学问致“仁和有礼”的你深圳罗湖外语学校:徐晓花亲爱的同学:你好!很高兴你能将我刚才宣讲的内容听进心里,并发提出了一个很有思辨性的问题:“生活中如若遵行儒家文化倡导的’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开头直切问题,省下不少文字。)刚才我说过,我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并且现在读研究生还在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和”等思想,与挤不上公交并不是对立关系,恰恰是一剂治愈这个社会人人“抢为先”思想弊病的良药。(将原文他述内容转换为自述式,巧妙省墨;继而亮出观点:来得快捷。)首先,同学们必须明白当下“坐公交要挤”,“上公交要抢座位”等现象存在的根源,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还有人们缺乏道德自律的因素。人无自律,便是“无礼”。人们总以为上公交是先抢先得,越抢越占便宜;抢先一步,不顾形象,不顾他人。结果让外人看到我一礼仪之邦,国人形象如此不堪。我们可以设想,如若人人为一己私利,“无礼”横行,那社会将更加“乱象”横生,何来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何来幸福指数的提升?(有的放矢:分析“挤公交”的原因,接着指出其不良影响和危害。)其次,同学们还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约之以礼”是一种道德自律,“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而是缺少这一道德自律前提后必然产生的后果。同学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提出“仁者爱人”。那如何“爱”人呢?答:言行有“礼”。”礼”是为了“节”,“节”是为了“和”,而“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有国人上下,人人讲“礼“,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人民幸福指数才会高。那时候,你再去等公交,人人都排队,不用“挤”都能上。(这段点的漂亮: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直戳对方观点要害,并正面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同学们,你们觉得强国的定义是什么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想,强国不但是要强物质文明,还需强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提倡儒家文化,继承发扬儒家思想传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升华一笔,将“文明”同“强国”自然联系在一起,水到渠成,顺乎逻辑,读来一点也不感到突兀。)讲到这里,我想那位同学应该可以理解和明白儒家文化与“挤公交”的关系了吧。当然儒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形式在发展变化中,如《经典咏流传》中对古典诗歌的改编传唱,《中国诗词大会》中对古诗的解读。但是,“仁礼”永远不过时,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先来后到、推己及人、以德服人等儒家思想在改造与承传中永不过时。(首句收回思绪,回到“挤公交”的话题后,又拓展开去,说到儒家文化的传承,特别点到“推己及人”,扣题巧妙。)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礼”的高中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不“挤”公交做起吧!(结尾提出希望:三句话不离本行:希望同学们: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礼”的高中生。语重心长,有征服力。)你的儒学校友子思【鲁力点评】本文很好地完成了这道“问答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规定的指令任务。采用书信格式,算是完成了第一个“规定动作”;正文完整的说理逻辑链,避虚就实,既巧妙地地回答了那位同学提出的二难问题,指出人们“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相反说明对这种不文明行为更应该“约之以礼”,又提出了传承儒家文化,以德服人,推己及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措施。至此“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二条指令任务也就完成了。全文构思巧妙,写法上避虚就实,不纠缠一隅,化难为易,逻辑严谨。作者年年写下水作文,其功力可见一斑。2.“儒”是我闻

知行合一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张俊卿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他其实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儒家思想有没有过时,它如何面对现实社会的丛林法则。根据我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我认为,儒家文化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人生取得大成就的不二法门。说儒家文化没有过时,就不得不说,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是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既有兵家的尔虞我诈,又有墨家的兼爱非攻,更有儒家的仁者无敌。孔子用敏锐的目光,透过纷繁的乱象,看到了时代的真相:人性的沦丧,秩序的失衡。怎么办?孔子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仁和礼。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