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创新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3讲_第1页
高考历史创新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3讲_第2页
高考历史创新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3讲_第3页
高考历史创新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3讲_第4页
高考历史创新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3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讲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014·课标全国Ⅱ,2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背景eq\b\lc\{(\a\vs4\al\co1(①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孙中山放弃改良尝试,走上革命的道路。))(2)形成①过程eq\b\lc\{(\a\vs4\al\co1(a.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b.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发动起义。))②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始。2.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①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内容eq\a\vs4\al(①民族,主义)eq\b\lc\{(\a\vs4\al\co1(a.内容: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b.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真正独立的内容。))eq\a\vs4\al(②民权,主义)eq\b\lc\{(\a\vs4\al\co1(a.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局限:没有触动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即推翻封建地主士绅阶级的统治。))eq\a\vs4\al(③民生,主义)eq\b\lc\{(\a\vs4\al\co1(a.内容:基本原则是“平均地权”,目标是通过,实行“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悬殊,和社会革命。,b.局限: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评价eq\b\lc\{(\a\vs4\al\co1(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②集中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③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成为团结广大革命力量,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eq\b\lc\{(\a\vs4\al\co1(①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努力均告失败。,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2)提出: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eq\b\lc\{(\a\vs4\al\co1(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③民生主义:最主要原则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4)评价:同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开展。考点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1.形成(1)从中共创建到国民大革命时期①创党初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②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2)土地革命时期①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②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革命实践: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理论创新: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的道路。③建军理论: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④1935年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历程。(3)抗日战争时期①确立地位: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作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2.内容(1)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4)关于党的建设①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②提出全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3.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深远影响(1)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2)作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教材补充『历史概念』《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五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二月二十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考点三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理论(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人们的焦点。,②1978年,邓小平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内容eq\b\lc\{(\a\vs4\al\co1(①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社会发展阶段: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战略重点:提出“三步走”,,实行台阶式的现代化发展战略。,④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⑤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3)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eq\b\lc\{(\a\vs4\al\co1(①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②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2)内容eq\b\lc\{(\a\vs4\al\co1(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评价eq\b\lc\{(\a\vs4\al\co1(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②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巧学妙用]【构图解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构图解史】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易错提醒】“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平均地权”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节制资本”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2)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并非倾向社会主义。【漫画解史】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图示解史】毛泽东思想【图示解史】邓小平理论【图示解史】新时期理论的探索【图解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辩证关系考法1史料主旨类——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及认识【考题1】(2014·课标全国Ⅱ,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方法突破』★明立意从民主共和思想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括号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根据材料的出处了解作者、立场等。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难以认清当时各地军阀纷纷标榜主义的共同特征,即顺应社会民主思潮,巩固军阀统治。『史论链接』新三民主义的特点(1)内容新①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提出了要“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考法2史论阐述类——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实质【考题2】(2017·天津文综,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方法突破』★明立意从毛泽东思想论著的内容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抓关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其背景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清误区本题属于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难度较小。考生易错误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胜利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史论链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2)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他们在立场、观点、方法、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主化,它不仅在内容上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自己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学科素养21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孙中山的家国精神”命题专家史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孙中山先生眼界宽广、胸襟开阔,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世界上没有先知先觉的人物。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他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革命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习近平表示,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深知人民是最伟大的力量,强调要实现革命的目的,必须唤起民众。他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摘编自《人民日报》『素养解读』家国情怀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国家的三要素,除了领土、主权,就是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情感和奉献。我们强调树立家国情怀,是要国人坚定不移地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昂扬正气,树立正确的家庭和国家观念,培育新的道德和价值观,使家庭和睦与国家的文明和历史使命的实现完美统一,用中国人的正义感和自信心来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的和平统一,社会的民主、文明和富强,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进步、和平、平等和团结做贡献。『考题例证』(2018·河南信阳模拟)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项;中国工商业不发达,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答案C『命题突破』孙中山是既爱国又爱家的典范,他的行为和家国情怀对我们当今的中国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他从坎坷人生经历和长期斗争实践中得出一个道理,就是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济宁模拟)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材料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解析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可以得出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2.(2018·甘肃兰州模拟)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废除土地私有制C.巩固民国政权 D.减轻农民负担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使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农民负担则会大大减轻,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是孙中山主张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此时民国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答案D3.(2018·湖北黄冈模拟)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解析中国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符合时代的潮流,故B项正确。“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故A项错误;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共产国际,故C项错误;明确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解析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反映了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该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答案C5.(2017·湖北武汉调研)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解析“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宜先求富强”,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河南洛阳模拟)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D.反帝反封已成为时代潮流解析由材料中的孙中山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到派遣代表团赴苏考察可以看出孙中山已经产生联俄倾向,故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均无法看出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苏俄的革命道路,即城市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反帝反封,故D项错误。答案C7.(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调研)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毛泽东()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C.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得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革命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是在1927年井冈山道路开辟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此时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肯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1927年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安徽蚌埠调研)下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一、中国向何处去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没有涉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B、C、D项错误。答案A9.(2018·广东江门模拟)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A.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B.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C.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D.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解析据材料“富农”“中农”“贫农”参加“农会”的态度不同可得,毛泽东主张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故A项正确。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与题目的要求“这段话意图是”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毛泽东认为贫农的革命信念是最坚定的,不涉及与工人阶级的对比,故C项错误;毛泽东认为贫农是最容易争取的,不涉及革命胜利的保障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7·四川成都二检)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取得全国之胜利”。据此可知()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答案C11.(2017·广东深圳检测)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写道:“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据题干材料可得毛泽东针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讲话,主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C项。答案C12.(2018·四川绵阳模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A.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C.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D.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解析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境,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了思想,故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已经开始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故C项错误;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这些思想与开放浦东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摘编自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之差异》材料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孙中山在五权宪法里设计了“权能分治”的宪政制度。孙中山将政权与治权分开,让人民掌握“政权”,而政府则实施的是“治权”。国家当中的人民是有“权”对政府进行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主权在民,政府的“能”必须接受人民的“权”的管控,将人民的“政权”与政府的“治权”分开,形成“以权制能”的行政模式。——摘编自马雪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西方三权分立学说较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创新之处,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11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归纳概括,注意遵循一句话概括一点原则。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和时代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创新”,据材料二“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得出将“三权分立”发展成“五权分治”,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评价”,从该时期的正反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差异:①分权内容不同:洛克主张两权分立;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②分权形式不同:洛克主张阶级分权;孟德斯鸠主张机构分权。③分权目的不同:洛克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是为实现政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④权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主张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执行权、对外权);孟德斯鸠主张三种权力互相独立、相互制衡。⑤理论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认为权力之间存在等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制约与平衡;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10分)原因: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较英国更深重,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较英国更迫切;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洛克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早期,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孟德斯鸠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合理成分。(4分)(2)创新: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将“三权分立”发展成“五权分治”)。(1分)评价:进步性:①实现了政府职能权力的有效分工;②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保证了文官系统的独立性,免受政党干预;③监督政府机关的行为,防止权力腐化,保障民权;④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验和智慧,发展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6分,任选三点即可)局限性:①主张权力之间分工合作,缺乏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②权能区分学说太过于理想化,人民“主权”对于政府“治权”的制约缺乏具体的办法;③过分强调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4分,任选两点即可)14.(2018·福建厦门模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