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课件】(58张)_第1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课件】(58张)_第2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课件】(58张)_第3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课件】(58张)_第4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课件】(5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曲折发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1)政治:秦朝“大一统”的实现,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到西汉时得以巩固;魏晋南北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士族势力强大。(2)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魏晋南北朝时,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孝文帝改革,均田制形成。(3)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三教并存,儒学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文学艺术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特点。高频主题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文明【典例1】

(2016·全国Ⅲ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秦汉至魏晋时期政治文明的传承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B[答案]1.(命题点:秦汉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柳宗元认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材料内容意在说明(

) A.汉代克服了秦朝制度的弊端 B.汉代延续了周朝的政治制度 C.汉代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所继承 D.汉代改变了秦朝的地方体制[对点精练]解析据题干中“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采取郡国并行制,改变了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故选D项。秦朝的灭亡并非由于郡县制的弊端,A项错误;汉承秦制,略有损益,B项错误;并未牵涉汉代与后世封建王朝的关系,C项错误。答案

D2.(命题点:古代选官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这表明当时选官制(

) 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 B.打破了门第观念 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D.扩大了统治基础解析据材料“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选官中涉及考试,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从而说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故选C项。答案C【典例2】

(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汉代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影响C[答案]1.(命题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时,朝廷任命一些封君担任太常官职,使他们每次侍奉宗庙不谨而获罪乃至被除爵。朝廷的这种做法(

) A.强化了宗法制度 B.确立了对家族的认同感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结束了郡国并存的局面[对点精练]解析据材料朝廷力图通过借口封君侍奉宗庙不谨使其获罪或除爵,以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削弱了宗法制度,排除A项;对家族的认同感降低,排除B项;汉武帝采取措施削弱地方封国,但并不能说明结束了郡国并行体制,排除D项。答案C2.(命题点:汉代政治统治的特点)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剪除外戚势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

) 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解析外戚和宦官专权,本质上都是依附于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不能反映外朝官僚机构的状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剪除外戚势力”可知,宦官专权是皇帝与外戚斗争的产物,故C项错误;外戚、宦官与豪强大族不是同一阶层,故D项错误。答案A高频主题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秦汉至魏晋时期的社会经济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B[答案]1.(命题点:汉代的经济政策)东汉初年,刘秀下诏采取了如下措施:释放囚徒,不断扩大赦免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七次释放奴婢,不断地重申“卖人法”、“略人法”等禁令;对诸侯王的政治行为进行限制等。刘秀的上述措施(

) A.针对当时突出的人地矛盾 B.意在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旨在控制全国农业劳动力[对点精练]解析根据材料,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多次释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有利于增加地方劳动力,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根据材料,对诸侯王苛刻的政治行为进行限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政权,排除A项;根据材料,没有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释放奴婢,减弱了人身控制关系,排除D项。答案C2.(命题点: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解析“坞壁经济”可以“耕战兼备”,相当于独立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割据,不利于大一统,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坞堡”是“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的选择,利于农耕经济发展,需注意此选项中是“农耕经济”而非“小农经济”,排除A项;大量农民依附其中会壮大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推动士族门阀政治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说北方农民依附于“坞堡”中,未提及南移趋向,排除D项。答案C【典例2】

(2019·全国Ⅱ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C[答案]1.(命题点: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

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

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

答案C[对点精练]2.(命题点:董仲舒思想的影响)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主张“一统乎天子”,把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罢黜不用,专用儒术。这种思想(

) A.传承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 B.促成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出现 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 D.造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固化思维解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是指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与材料中“专用儒术”相符,实质上是文化专制,故选D项;传承了孔孟儒学,与材料中“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的新发展不符,排除A项;秦朝已出现国家大一统局面,并非开始出现,排除B项;宋明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排除C项。答案D【考题1】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题型一综合类试题——“表现、体现类”设问世官制的弊端,指出变化的原因

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指明是世官制

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

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汉高祖起用平民布衣

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材料二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

,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

面,“世卿世禄”在汉代

,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

“合情合理”,

,并为之提供了

特权性起

家途径。

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指出贵族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历史原因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任子”一类君主的目的途径之一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

,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

局”出现的

。根据材料一表现答案来源主要是材料此处是设问主体历史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2) ,概括汉代

,并说

明官僚贵族化的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

主要途径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点明回答的核心问题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途径:“任子”;察举制。【考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题型二开放类试题——认识、启示类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以民为本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

。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体现了二位太守视民如子的民本思想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据《汉书》《后汉书》整理解读材料并结合

,谈谈你对材料所述

。(要

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