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考试生物学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仁能控制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B.肌肉细胞的肌质体中含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含有无氧呼吸酶及血红蛋白,除了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D.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但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是细胞核,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错误;B、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含有少量DNA和RNA,可指导蛋白质合成,B正确;C、家兔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无氧呼吸酶及血红蛋白,没有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C错误;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D错误。故选B。2.某农场技术员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III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嫩小麦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观察被染成深蓝色的淀粉C.嫩花生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D.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答案】B【解析】【分析】还原糖鉴定结果为砖红色沉淀,鉴定材料需富含还原糖且无颜色干扰;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只要有两个及以上的肽键即可呈现紫色反应。【详解】A、脂肪颗粒可与苏丹III染液反应生成橘黄色颗粒,A正确;B、嫩小麦籽粒含较多的还原糖,几乎不含淀粉,B错误;C、检测产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观察是否出现紫色,C正确;D、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两者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B。3.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I)、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I、II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各曲线围成的面积。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IV)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t1时刻,由于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B.若曲线IV和曲线III两者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C.若S2:S3=2:1则S4:S1=8:1时,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D.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和12mol水;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详解】A、t1时刻,酒精产生速率为0,Ⅰ、Ⅱ两条曲线重合,即进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A正确;B、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酒精,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产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则0~t1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B错误;C、S1=S2,若S2:S3=2:1、S4:S1=8:1时,则S4:S2=8:1,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9S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的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C正确;D、如果改变温度条件,酶的活性会升高或降低,t1会左移或右移,,0~t1产生的CO2=S1+S2+S3+S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D正确;故选B。4.岩松鼠取食并分散贮藏白栎的种子,且种子越大被贮藏的概率越高。白栎种子成熟后可快速萌发,但岩松鼠可将种子的胚芽切除,利于长期保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种子具有更高营养价值更易吸引动物贮藏B.种子快速萌发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种适应性策略C.切除胚芽行为有利于白栎种子的扩散和更新D.岩松鼠与白栎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1、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种子中唯一又生命的结构。胚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等。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大种子中贮存的营养物质多,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更易吸引动物贮藏,A正确;B、白栎种子成熟后可快速萌发,这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特征,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种适应性策略,B正确;C、胚芽是胚的组成结构之一,胚的结构只有保持完整,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因此切除胚芽行为不利于白栎种子的扩散和更新,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岩松鼠与白栎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C。5.cAMP(环化磷酸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人在饥饿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调节机理及部分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所示物质是腺嘌呤,B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每个cAMP分子含1个高能磷酸键B.正常情况下,肾上腺素、cAMP、葡萄糖均可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C.图2中,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发生图示生理过程时,血管C、D、E三处的血糖浓度大小关系最可能为D<C<ED.当血糖含量升高后,信号分子X发挥作用,它最可能是胰高血糖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而ATP中的A是腺嘌呤,因此图1中的A是腺嘌呤。【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所以A是腺嘌呤,不含高能磷酸键,B处是磷酸基团和自身五碳糖上的羟基连接而成,不是磷酸二酯键,A错误;B、结合题意可知,cAMP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结合图2分析可知,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元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图示中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因此E最高,而C、D都还未经过肝脏,因此都比E小,且C到D的过程中血糖也在被其它细胞消耗,因此血糖浓度:E>C>D,C正确;D、进餐后,由于消化吸收,血液中葡萄糖增多,X分泌增多,抑制肝糖原分解,同时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使血糖下降,其最可能是胰岛素,D错误。故选C。6.某作物的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如图1中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如图1中途径2.图2表示上述两途径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与途径1相比,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B.途径1和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分别为4、8C.若考虑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则理论上,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D.途径2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可对应于图2中的时期有时期II和时期III【答案】D【解析】【分析】在分析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染色体单体和DNA数量关系的柱形图中,首先判断染色体单体,时有时无的为染色体单体,然后当染色单体存在时与其数量相同的为DNA数,最后剩余的表示染色体数。【详解】A、据题干信息“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可知途径2中涉及的为有丝分裂,而途径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因此途径2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二者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B、从图中分析,途径1是F1直接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最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4条染色体;则在途径2进行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条数最多,为8条,B正确;C、克隆属于无性繁殖,不改变遗传物质,若考虑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则理论上,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C正确;D、据题干分析可知,途径2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为有丝分裂,图中时期Ⅰ为有丝分裂后期,时期Ⅲ为有丝分裂末期或间期,D错误。故选D。7.操作顺序的先后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测定酶活力时,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加入缓冲液,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先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在高倍镜下找到中期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菌液滴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吸取多余的菌液D.PCR技术扩增DNA时,一轮循环的温度按95℃→72℃→55℃的顺序逐步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PCR共包括三步: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A、测定酶活力时,应在酶与底物混合前加入缓冲液调整好pH,A错误;B、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因此在观察根尖细胞分裂时,先在高倍镜下找到中期细胞,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B正确;C、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再将菌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C错误;D、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为变性(95℃)→复性(55℃)→延伸(72℃),D错误。故选B。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蛋白构象从“开放”快速转变为“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B.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T淋巴细胞C.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相同D.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答案】C【解析】【分析】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HIV进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最终患者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由于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故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A正确;B、根据题文“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导致蛋白构象改变,进而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可推测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T淋巴细胞,B正确;C、根据题意,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不同,抗体与“开放”构象表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C错误;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D正确。故选C。9.自然选择可以作用于远缘物种使其变得外表极其类似,虽然它们没有共同的祖先,却适应了相同的环境,这种状况被称为趋同进化。如远缘物种A、B在相似环境中,物种A→物种M(外表很像物种N);物种B→物种N(外表很像物种M)。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趋同进化是不同生物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得到相同选择的结果C.物种A进化到物种M的过程一定经过了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达到生殖隔离D.发生趋同进化后形成的两个物种M和N亲缘关系较远【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趋同进化是远缘不同种生物A、B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经过相同的选择进化成了M、N两种外形相像的物种,B正确;C、物种A进化到物种M的过程不一定经过了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达到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D、发生趋同进化后形成的两个物种M和N只是外表相似但是亲缘关系还是较远,D正确。故选C。10.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B.该杂交植物在F2才首次出现了性状分离C.该杂交植物第一次出现性状分离,会出现9/16的既抗虫又抗倒伏的个体D.若将两个染色体片段分别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可能出现既不抗虫又不抗倒伏的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可知,杂交细胞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A正确;BC、F1相当于双杂合子,则该杂交植物在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A_R_)所占比例为3/4×3/4=9/16,BC正确;D、若将两个染色体片段分别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可能这对同源染色体会因为差异太大而不能正常联会,导致其产生以下三种基因型A、R、AR的配子,则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既不抗虫又不抗倒伏(aarr)的植株,D错误。故选D。11.植物体一些新生的嫩叶经常会遇到被其他叶片部分遮挡的情况。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一个叶片左、右两部分的叶肉细胞输出的生长素会分别沿着该侧的叶柄细胞向下运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遮挡嫩叶叶柄生长状态发生的变化是向右侧弯曲生长B.生长素沿着叶柄细胞向下运输过程需消耗能量C.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快于左侧D.这种生理反应的意义在于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目的是为研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故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遮阴及遮阴程度,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辐射等指标。【详解】AC、由于植物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图示植物叶片左侧被遮挡,右侧能接受光照,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故植物叶柄表现为向右侧弯曲生长,A正确,C错误;B、生长素沿着叶柄细胞向下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需消耗能量,B正确;D、该生理意义在于可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积累更多光合产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D正确。故选C。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某甜瓜品种进行“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能减缓植株的衰老)活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如下三组实验:T1(昼夜15~10℃),T2(昼夜10~5℃)和CK(昼夜25~15℃)。低温锻炼十天后,将三组幼苗同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低温锻炼不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B.在冷胁迫下,经低温锻炼的处理组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C.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使清除自由基的机制起作用,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D.未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从曲线图表示的意义可知,无论是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过的甜瓜幼苗的SOD活性均比未锻炼的要高。【详解】A、在低温胁迫下,T1和T2组甜瓜幼苗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组,说明低温锻炼不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A正确;B、据左图可知,在冷胁迫下,经低温锻炼的处理组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B正确;C、由题干可知,SOD能减缓植株的衰老,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SOD活性提高,故低温锻炼可使清除自由基的机制起作用,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C正确;D、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不改变,故未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不是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的,D错误。故选D。13.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端粒学说认为随细胞不断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DNA复制方式有关,不易分裂的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很低,而分裂旺盛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较高。如图为人体细胞内DNA复制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A物质是DNA聚合酶,该过程可体现出DNA分子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B.引物是具有3′端和5′端的单链结构且被切除时并不影响DNA分子的结构C.最后一个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无法修复,可能是由于缺少引物,也可能是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D.可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或数量等方法延缓细胞衰老【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DNA的复制需要引物。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可把DNA复制损失的填补起来,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详解】A、由图可知A物质是解旋酶,A错误;B、由图可知引物是具有3′端和5′端的单链结构,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逐个加到引物的3’端延伸DNA子链。引物被切除后的“空白”区域可通过新链合成修复,不影响DNA分子的结构,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是从5’端到3’端复制,因而一条DNA分子的子链在复制时是不连续的。必须借助引物的参与,并且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要连接在DNA片段的3’端,所以最后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无法修复,可能是由于缺少引物,也可能是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C正确;D、端粒酶可以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空白”区域,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或数量来增加DNA复制的次数,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A。14.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标本,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B.b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C.d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D.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c段——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与Na+大量内流有关,神经细胞接受一定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ce段——动作电位的下降支:Na+通道关闭,K+通道大量打开(还包括Ca2+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Ca2+内流),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通过钠钾泵将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流入胞内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详解】A、动作电位的峰值与Na+内流最后达到Na+平衡电位有关。在有效刺激的基础上加大刺激,不会提高动作电位的幅度,A正确;B、图示bc段属于内向电流,发生Na+大量内流,而cd段属于外向电流,发生K+大量外流,B错误;C、图示e点达到了静息电位的最大值,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A。15.植物的生命活动比如种子萌发,依赖于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赤霉素与受体结合后可诱导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可以激活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I5基因与淀粉酶基因大量表达都会抑制种子萌发B.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它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C.赤霉素和脱落酸对GAMYB基因的表达具有拮抗作用D.赤霉素除了促进种子萌发,还可以促进果实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赤霉素与受体结合后可诱导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通过结合到淀粉酶基因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详解】A、GAMYB蛋白通过激活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而ABI5基因的表达会导致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B、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B错误;C、赤霉素诱导GAMYB基因的表达,脱落酸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D、赤霉素除了促进种子萌发,还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果实发育,不能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故选C。16.乳链菌肽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对引起食品腐败的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从新鲜牛奶中获得多株产乳链菌肽的菌株,筛选并纯化菌株。为了解乳链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方式是抑制细菌生长、溶菌性杀死细菌(细胞破裂)还是非溶菌性杀死细菌,科研人员将乳链菌肽加入革兰氏阳性菌菌液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检测革兰氏阳性菌的活菌数、除去菌体的上清液中核酸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备培养基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氯化钠,以维持渗透压B.纯化的菌株临时保藏需要先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长成菌落后放入4℃冰箱中保藏C.以上实验表明乳链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方式为抑制细菌生长D.口服乳链菌肽,通常不会改变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答案】C【解析】【分析】1、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4+等。2、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3、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对照组曲线1活菌数的变化呈S型;曲线3在加入乳链菌肽后活菌数降为零,且除去菌体的上清液中核酸含量变化不是很明显,由此推测不是溶菌性杀死细菌。【详解】A、氯化钠属于无机盐,无机盐在培养基中具有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的作用,故制备培养基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氯化钠,以维持渗透压,A正确;B、纯化的菌株临时保藏需要先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长成菌落后放入4℃冰箱中保藏,B正确;C、由分析可知,曲线3在加入乳链菌肽后活菌数降为零,且除去菌体的上清液中核酸含量变化不是很明显,这说明是非溶菌性杀死细菌,C错误;D、口服乳链菌肽,不会改变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也不会进入内环境,由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被消化道中蛋白酶所降解而被人体消化,D正确。故选C。17.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科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r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不属于非条件反射B.CeA产生甜觉不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C.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D.形成味觉的过程中,兴奋在②上的传导是双向传导【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图中①是神经末梢和细胞连接处,②是神经纤维。【详解】A、反射必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正确;B、据图可知,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B正确;C、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从图中可知,会正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C正确;D、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形成味觉的过程中,兴奋在②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18.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因年龄组成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C.可能是数量处于稳定状态的豌豆种群 D.可能是数量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答案】D【解析】【分析】1、性引诱剂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达到杀虫效果。2、年龄组成的类型:(1)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2)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详解】A、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无论何种年龄结构,都能构成种群,年龄组成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A错误;B、性引诱剂会诱杀生殖期的雄性个体,而题图中处于生殖期的雄性个体较多,不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B错误;C、豌豆是两性花植物,无雌性和雄性之分,C错误;D、据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种群,故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D正确。故选D。19.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B.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相同的生态位C.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竞争强度较弱 D.标志重捕法是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1、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解】A、由题意可知,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可见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A错误;B、由图可知,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不同的生态位,B错误;C、由图可知,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的生态需求相差最大,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C正确;D、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本过程中研究的是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因此不需要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C。20.为筛选高效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的芽孢杆菌,取直径为3mm的果树腐烂病菌菌落转移至A处,B处接种芽孢杆菌(图1)。培养若干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抑菌率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实验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目的菌筛选时,图1应取直径为3mm的果树腐烂病菌落移置于A处,B处接种芽孢杆菌,培养若干天,结合图2数据计算出抑菌率。【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图1中应该取直径为3mm的果树腐烂病菌菌落移置于A处,B处接种芽孢杆菌。培养若干天,测量并计算抑菌率,图2显示实验组果树腐烂病菌的菌落直径d,对照组果树腐烂病菌的菌落直径为D,又因为一开始接种的苹果腐烂病菌的直径为3mm,则抑菌率(%)=(D−d)/(D−3)×100%。故选B。二、非选择题21.湖北省保康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保康绿茶以高香著称。但近年来,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某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通过绿色植物(如豆科、禾本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从而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以达到修复被污染环境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修复被污染环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2)选择适宜的豆科植物进行植物修复,降低环境中重金属浓度的同时土壤肥力也明显提升,分析土壤肥力提升的原因是_____。(3)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下表数据(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项目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普通茶园个体数1615982601物种数574834丰富度指数7.726.835.22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其上蜘蛛的相关指数,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有_____和_____。②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和_____。(4)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轻度有害物质的刺激时,会通过加快细胞呼吸来补偿生理上受到的损害,以适应有害物质的刺激,称为伤呼吸。某实验小组欲探究5µmol/L氯化镉溶液对大豆幼苗是否存在伤呼吸作用。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所需材料及试剂有某大豆幼苗、5µmol/L氯化镉溶液等)实验思路: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3)①.记名计算法②.样方法③.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生长繁殖④.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4)①.实验思路: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A、B两组,将A组幼苗置于5µmol/L氯化镉溶液处理一段时间,B组不做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②.实验结果及结论:若A组呼吸速率大于B组则说明5µmol/L氯化镉对大豆幼苗存在伤呼吸作用;若A组呼吸速率小于或者等于B组则说明5µmol/L氯化镉对大豆幼苗不存在伤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2、3、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3、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第二步: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等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小问2详解】重金属浓度增加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数量降低,其降解有机物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大豆吸收了重金属,土壤中微生物增加,包括根瘤菌等,根瘤菌固氮使土壤肥力增加。【小问3详解】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由于蜘蛛活动范围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弱,故调查蜘蛛个体数(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由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表格中蜘蛛的物种数量确定,统计蜘蛛物种数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②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可以看出采茶较频繁,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喷洒除草剂也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小问4详解】本实验欲探究5µmol/L氯化镉溶液对大豆幼苗是否存在伤呼吸作用,自变量为是否用5µmol/L氯化镉溶液处理,实验对象为大豆幼苗,因变量为呼吸强度,因此实验思路为: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A、B两组,将A组幼苗置于5µmol/L氯化镉溶液处理一段时间,B组不做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实验结果及结论:若A组呼吸速率大于B组,则说明5µmol/L氯化镉对大豆幼苗存在伤呼吸作用;若A组呼吸速率小于或者等于B组,则说明5µmol/L氯化镉对大豆幼苗不存在伤呼吸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调查种间关系、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丰富度调查和统计方法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中获取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22.乳腺癌细胞在肺部增殖形成肿瘤的过程称乳腺癌肺转移。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某些乳腺癌患者癌细胞中高表达的Lin28B特异性影响乳腺癌肺转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1)在乳腺癌肺转移前,乳腺癌细胞脱落的碎片携带癌细胞特异性抗原。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同时在_____作用下,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一步识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实现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为研究Lin28B高表达对乳腺处肿瘤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乳腺癌细胞和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注入甲、乙两组正常小鼠的乳腺中,35天后检测小鼠乳腺中肿瘤的体积和重量,90天后检测小鼠中乳腺癌肺转移率,结果如下表。组别肿瘤体积(mm3)肿瘤重量(g)肺转移率(%)甲组2731.800乙组2651.7460%实验结果表明在乳腺肿瘤处高表达Lin28B对乳腺处肿瘤的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分别是_____。(3)上述实验中乙组小鼠在移植乳腺癌细胞21天后,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增多。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抗体B特异性结合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可清除中性粒细胞。选用小鼠做如下①②③④四组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选用的抗体A不能与_____特异性结合。实验结果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_____。(4)阿特珠单抗是FDA批准的第一个PDL1抑制剂,也成为首个针对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案。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细胞融合一般可用灭活的病毒或PEG作为诱导剂,融合效果受pH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最适pH,在pH为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请你做补充实验,以达到该实验小组的实验目的_____。【答案】(1)①.淋巴因子②.监控、清除(2)对乳腺肿瘤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提高了乳腺癌肺转移率(3)①.中性粒细胞(乳腺癌细胞)②.②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显著低于①组,④和③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无显著差异(4)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出现峰值)【解析】【分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其体积和重量与甲组基本相同,但肺转移率高。2、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能监控、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小问1详解】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消灭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小问2详解】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乳腺癌细胞和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注入甲、乙两组正常小鼠的乳腺中,分析表格数据,乙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和甲组相当,降低不明显,而肺转移率高于甲组,所以高表达Lin28B对乳腺肿瘤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提高了乳腺癌肺转移率。【小问3详解】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结合题干及图2结果(①③组注射抗体A的中性粒细胞没有变化)可知,抗体A不能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结合图2结果可知,②组在第14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肺部癌细胞位点数明显少,而④组是第35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癌细胞肺部癌细胞位点数与①③两组一样,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小问4详解】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最适pH,自变量是pH,而在pH为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所以需要补充的实验是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出现峰值)。【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学习时可借助概念图、模式图等工具完成对课本文字、图形信息的归纳总结,并进行理解识记,还要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23.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距离影响到两者之间交换重组的概率,相距越远的两对等位基因发生交换的概率越大。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距离非常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比例很接近而难以区分;而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很近的两个基因几乎总是同时进入同一配子中。(1)黄身截翅棒状眼雌果蝇与黑身正常翅圆眼雄果蝇杂交,F1雌性均为黑身正常翅圆眼,雄性均为黄身截翅棒状眼,F1雌性与父本杂交,子代各种表型的数量如下表所示:黑身正常翅圆眼黑身正常翅棒状眼黑身截翅圆眼黑身截翅棒状眼黄身截翅圆眼黄身截翅棒状眼黄身正常翅圆眼黄身正常翅棒状眼个体总数雄性2022199821262019197925208110雌性811008110果蝇的体色、翅形、眼型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有_____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有_____对,出现表中所示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_____。(2)果蝇的另外两对性状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紫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一对正常翅紫红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下表所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紫红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红眼F1雌性个体01/201/6雄性个体1/121/121/121/12亲本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F1中雄性个体数量为雌性个体数量的一半,分析其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的雄配子不育,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方框中写出F1中正常翅紫红眼雄性个体进行测交的遗传图解。_____【答案】(1)①.3②.0③.控制体色、翅型和眼型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控制体色与控制翅型的基因相距很近,控制眼型的基因与它们相距很远;雄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发生重组,雌性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2)①AaXBXb②.AY③.符合④.【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黄身截翅棒状眼雌果蝇与黑身正常翅圆眼雄果蝇杂交,F1雌性均为黑身正常翅圆眼,雄性均为黄身截翅棒状眼,说明果蝇的体色、翅形、眼型的基因均在X染色体上,都不在常染色体上,并且黑身正常翅圆眼为显性性状。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F1雌性与父本杂交,子代各种表型均符合1∶1,即测交后代符合1∶1,说明三种性状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果蝇的体色、翅形、眼型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