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_第1页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_第2页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_第3页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_第4页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学认为“上医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这种以“治未病”为中心的预防思想要优于以治已病为中心的医疗思想,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老年养生“治已病”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病不治如养猛虎,有朝一日会葬送人的生命。但是,从养生、健康长寿角度看,“治未病”更为重要,因为老年人经不起疾病的折磨,而“治未病”则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反复。它更有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和颐养天年。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有四大方面:(1)未病先防。中医学的“治未病”首先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采用气功等养生之术,增强机体、脏腑的御病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诸多致病的因素和条件,使疾病不至发生,西医称为预防医学。诸如预防感冒、中暑,预防空调病,预防肝肾病、肠胃病、糖尿病、心脏病,预防各种传染病,预防癌症等等。如果老年人能把预防疾病思想贯穿到整个生活之中,那么就能减少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2)救治萌芽。在人的健康和疾病之间有一个亚健康,即它既不是完全健康,又未达到疾病程度,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有些失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疾病危险因素,处在患某种疾病的前期状态,即出现了疾病的萌芽状态。这种状态需及早发现并设法防止它转化为疾病,这就是“上工救萌芽”的“治未病”,即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老年人的机体、器官、组织都在退行性变化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的前期,诸如糖尿病前期、癌症前期、肾肝病前期等等,如遇这种“萌芽”状况,赶快就医,定期检查,并防止它转化为疾病,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3)既病防变。老年人常常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这并不可怕。问题在于要正确对待疾病,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加强养生,防止疾病的恶化和转化成更严重的疾病,如思糖尿病者一定要防止糖尿病综合症发生,防止危及生命的低血糖,要防止肾病向尿毒症和肾力衰竭转变。怎样既病防变?一是要防止外感病的发展、恶化,因为外感病、多发病来势急、变化快,若不及时治疗,则易于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由轻转重。因此,老年人须抓紧有利时机及早治疗,否则,治疗愈加困难,预后更加险恶。我校有几位老者患了重感冒发烧,由于治疗不及时,转化成了肺炎?最后又导致心力衰竭,在很短时间就离开了人间。如若治疗及时、得当,那么也不至于造成如此严重后果。二是要防止内伤病的转变,内伤杂病,脏腑之间会相互影响,在养生治疗时,要防止疾病由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疾病,也要预防治疗某一脏腑伤害另一脏腑的功能。(4)瘥后防复。它是指在疾病痊愈后要防止旧病复发。旧病复发的原因很多,诸如旧病虽然治愈,但未彻底根除,吃药不当、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其它主客观原因等等都有可能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老年人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以为病已经好了,就忘乎所以,而要提高警惕,经常注意检查,以防旧病复发。一旦发现旧病复发,要及时治疗,早日恢复健康。以上治未病的四个方面,如若老年人能高度重视,就能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地预防已有病的恶化发展,还能有效的防止旧病的复发。这样,老年人的养生健身就能达到最佳效果,就能更好的颐养天年。治未病的思想,不仅是老年人养生的关键,而且是所有人养生的关键。中医学养生“治未病”不应在晚年才开始,而是应从青少年开始,因为只有青少年时期加强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治未病”,才能为中年健康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只有中年时期加强养生保健,重视治未病,才能为老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到老年时期更积极的开展各种养生保键活动,抓住“治未病”关键,这样延年益寿、延缓衰老就有稳固的基础了。怎样“治未病”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客观规律的生活方式方法。它是指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合理膳食,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不忘劳作;行房有度,不纵情恣欲;因人制宜,适度运动,重视静养;宽宏大度,精神乐观,积德行善,助人为乐;戒烟限酒,适当饮茶:无贪无求,无怨无悔;克服紧张,减少压力。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表现在许许多多方面,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活的第一杀手。只要人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2)养气,增强人体的正气。因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的生命的根本,气充足则人不得病。《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怎么养内气呢?“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首先要饮食养生,因为它是后天之气的来源。其次要精神养生,达到心情舒畅,气血调和,气从以顺,正气充实旺盛,则便不会生病。再其次,要锻炼身体,运动养生,静养养生,增强体质,提高御病能力,它是增强人体正气,减少防止疾病的重要措施。(3)防止病邪侵害。为此,首先要适时养生,天人相应,外避病邪;其次要谨防七情的干扰,因为七情太过,能引起气机失调,脏腑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