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第二框教案_第1页
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第二框教案_第2页
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第二框教案_第3页
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第二框教案_第4页
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第二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课第二框教案课题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教学目标1.感悟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自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理解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原则,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丰富发展我国文化。教学重难点感悟世界文化文明的多样性,明确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意义和原则,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学情分析中职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本课部分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同外来文化交流互动的实践经验,对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原则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知。本框教学可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信息化资料,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丰富发展我国文化。教学方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榜样引领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实践调研法教学准备文明互鉴的重要论述。2.视频资源:新华网视频《香飘“一带一路”》之《茶韵与咖香的双向奔赴》、让敦煌文物活起来》。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学【回归生活调研先行】【发布任务,热身导学】1.利用网络资源搜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的中国元2.观看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并记录下视频中人物的服饰、乐器、面容3.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根据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导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撰写导游讲解词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为本课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中研学子议题1:为何要进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创境激趣导出新知】一、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情境创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个文化交流、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契机。北京冬奥会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吉祥物、会徽和体育图标,到三个赛区的冬奥会场馆,以及火炬、奖牌,所有的设计细节都融入了中华文化元素,让全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分享讨论】1.结合课前搜索的资料谈一谈,你找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2.查找第22届索契冬季奥运会,你发现了什么文化特点?3.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如由热门话题导入新课内容,通过收集资料、查找北京冬奥会中的中国元素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必要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2【探究学习建构新知】1.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2.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必要性3.我国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会是什么样子?【知识讲解】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吉祥物、奖牌、颁奖花束、火炬、这些元素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国家文化元素也各不相同。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情境创设】播放新华网视频《香飘“一带一路”》之《茶韵与咖香的双向奔赴》。【分享讨论】观看视频,结合第98页“阅读与思考”,说一说你感受到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总结建构】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讲授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彰显着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都有其独特意蕴,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小组活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你接触过哪些国家的文化?或者对哪些国家的文化感兴趣?开启“跨时空之旅”,沿着“一带一路”选择3~4个国家,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符号,填写下列表格,与同学分享。国家其他文化符号(如别称、国花、建筑、饮食等)国家其他【知识讲解】教师结合学生分享的不同国家的文化符号,讲授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交融的历史,各国各民族面对多样的文明,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总结建构】教师在讲授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第99页的两个“相关链接”,升华讲解我国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时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国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通过小组活动,结合相关素材进行学习、探讨,感受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理解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3子议题2: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1.平等相待,尊重包容2.兼收并蓄,辩证取舍【情境创设】来说,可以从一根筷子中窥见一段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关于世界文化,曾有一个很有趣的划分方式:根据饮食习惯可以大致分筷子取食、手指取食、刀叉取食,对应各自的地域文明。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它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现如今筷子不仅是中国人必备的饮食用具,还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人们学习中餐礼仪、练习使用筷【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谈谈筷子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对待不同文明应持有怎样的态度。【知识讲解】国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如今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筷子文化逐渐加深了解,也能够逐渐明白中华美食背后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与世隔绝,都不能故步自封,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丰富发展我国文化。【总结建构】教师进行升华讲授,在讲授文化交流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平等相待,尊重包容”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情境创设】播放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片段。说明: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2013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分享讨论】1.从这些人所穿服饰、所持乐器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特点?2.除了三彩载乐骆驼俑,你还知道哪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知识讲解】着围成一圈,有的穿着圆领长袍,有的穿着翻领的少数民一个个眉清目秀,神情专注,特别是那位打拍板的,歪着“阅读与思考”的素材,结合时析文化交流的重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为引,通过观看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享,感受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兼收并蓄,辩证取舍”的原则。43.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脖子眯着眼,好像被美妙的音乐给迷醉了。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所持乐器基本出自西域,有的还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说明我们在本土文化发扬的同时,也在积极吸取西域及国外优秀文化。所以说,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辩证取舍的态度。【情境创设】材料一: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材料二: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分享讨论】1.鲁迅所说的“送来”和“拿来”有什么区别?2.你是如何看待“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现象的?3.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知识讲解】正确处理好坚定文化自信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既旗帜鲜明反对照抄照搬、简单移植的崇洋西化倾向,也坚决反对故步自封、闭目塞听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总结建构】教师结合两个情境的讲解,总结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兼收并蓄,辩证取舍”原则:应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做到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情境创设】播放视频《一眼千年数字艺术让敦煌文物活起来》。说明:敦煌处于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要地,它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文化和知识的交会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持续千年的交流,孕育了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文物的硕果。【分享讨论】1.我们借用了什么手段让文物“活”起来?2.这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有何意义?【知识讲解】用“科技+艺术”的呈现方式,让更多中外文明成果以生动的敦煌文物保护为引,通过观看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享,感受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原则。5登上荧屏、走向世界。比如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还原我国古代书法珍藏,讲述中国古人独特的文化追求;通过“3D可翻阅”模式把中外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总之,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总结建构】则:【启思导行】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到过带有浓厚伊斯兰文明色彩的中亚古城撒马尔罕。我深深感到,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各自所了解的异域文明的看法。【拓展活动】所大学。它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任务: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参观一家博物馆,深入了解和学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能够以身作则,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通过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课后践学【知识拓展素养提升】【布置作业分层检测】《学生学习用书》相关练习题。春节期间,全国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