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_第1页
2024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_第2页
2024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_第3页
2024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_第4页
2024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II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性用件 1术和义 1一规定 4照指标 6照灯及附装选择 10照供和制 108节能 12附录A规性录)灯具明置意图 14附录B规性录)减光施道明段分法 16附录C规性录)导光管 18附录D资性录)蓄能光料 19PAGEPAGE20城市隧道照明设计标准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城市隧道照明设计。GB 13495.11GB 13955GB 17945GB 50016GB 50033GB 50034GB 50054GB CJJ 45CJJ 221JGJ/T 374JTG B01JTG/T D70/2-01JTG D70/2GA 306.1~2CIE 882 GUIDE FOR THE LIGHTING OFROAD TUNNELS CR14380 Lighting Applications - Tunnel Lighting3.1城市交通隧道citytunnel地表以下供机动车或兼有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3.2designhourlytrafficvolume混合车型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用每小时每车道的混合车辆数表示。3.3接近段accesszone隧道入口外一个照明停车视距长度段。3.4入口段thresholdzone3.5过渡段transitionzone3.6中间段interiorzone沿行车方向连接入口段或过渡段的照明段,是为驾驶员行车提供最低亮度要求设置的照明段。3.7出口段exitzone3.8敞开段openzone隧道接地点至隧道洞口的照明段,是为驾驶员夜间行驶设置的照明段。3.9洞外亮度adaptationluminance距洞口一个停车视距处、离路面1.5m高,正对洞口方向20º视场范围内环境的平均亮度。3.10基本照明basiclighting为保障隧道内车辆正常通行所需24小时常亮的照明。3.11加强照明intensivelighting为了降低车辆进出隧道时所产生的“黑洞效应”、“白洞效应”所设置的洞口附加照明。3.12应急照明emergencylighting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供人员疏散、保障安全的照明。3.13路面平均亮度averageroadsurfaceluminance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亮度的平均值。3.14路面平均照度averageroadsurfaceilluminance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3.15路面亮度总均匀度overalluniformityofroadsurfaceluminance路面上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比值。3.16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longitudinaluniformityofroadsurfaceluminance路面上各车道的中心线上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的最小值。3.17维护系数maintenancefactor3.18lightreducingfacility为降低隧道接近段洞外亮度,在隧道口外的遮光棚,遮阳棚等设施。3.19导光管tubulardaylightingsystem即导光管采光系统,是一套采集天然光,并经管道传输到室内,进行天然光照明的采光系统。3.20光学隧道opticallytunnels驾驶员位于行车道中央、距隧道入口一个照明停车视距不能完全看到出口、且几何长度不大于500m的隧道。3.21符号L 隧道长度;H 灯光中至的高k 入口亮折系;L20(S)-洞外亮度;Lth-入口段亮度;Ltr-过渡段亮度;Lex-出口段亮度;Lin-中间段亮度;Lav-路面平均亮度;Eav-路面平均照度;Lmin-路面最亮;路面中最亮;路面中线大f 闪烁频;N 设小交量M 养护数;S 9.3%。58%。行车方向行车方向隧道长度适应曲线LL适应曲线LLLLLLLLS AP接近段

D

D

D

D

D敞开段

入口段

过渡段

中间段

出口段

敞开段

图例:中间段照明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出口段照明敞开段照明图1单向交通隧道照明系统分段图注:P-洞口;S-敞开段起点;A-应点;d-适应距离;L20(S)-外亮度;Lth1、Lth2-入口段度;Ltr1、Ltr2、Ltr3-过渡段亮中间亮度Lex2–出口段度Dth2-入口段TH1TH2分段长度、Dtr2、Dtr3-过渡段 TR1TR2、TR3分段长度;Din-中间段长度;Dex1、Dex2-出段EX1EX2分段长度。行车方向行车方向行车方向适应曲线适应曲线LL适应曲线适应曲线LLLLLLLLLLL

隧道长度

L(S)S AP PA S接近段

DDDD

D

D

D

DDDD

接近段敞开段

入口段

过渡段

中间段

过渡段

入口段

敞开段

图例:中间段照明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敞开段照明图2双向交通隧道照明系统分段图2m60%。M0.7~0.75。1表1隧道照明质量道路类型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0最小值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U1最小值路面照度均匀度UE最小值快速路、主干路隧道0.50.750.5次干路隧道0.50.60.5支路隧道0.50.40.4TI(%TI(%)最10。4000K4000K10mTH1TH2(1)(2)Lth1kL20(S)Lth20.5kL20(S)式中:t1入口段1(cd2th2入口段H2(d2k-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可按表2取值;2(S)洞外亮度(d2

(1)(2)表2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k设计小时交通量N[veh/(h·ln)]设计速度vt(km/h)单向交通双向交通100806020~40≥1200≥6500.0450.0350.0220.012≤350≤1800.0350.0250.0150.010注: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取值。L>300m100m<L≤300mTH1TH2(1)(2)100m<L≤300mTH1、TH2(1)(2)50%L≤100mL≤100mTH1TH2(1)(2)20L≤100mk=0.01。L20(S33表3Ds(m)设计速度vt(km/h)纵坡(%)-4-3-2-10123410017917316816315815414914514280112110106103100989593906062605857565554535240292827272626252525TH1、TH2(3)D D 1

h1.5

(3)th2 2

s tan10式中:Dth1-入口段TH1长度(m);Dth2-入口段TH2长度(m);Ds-照明停车视距(m),可按表3取值;h-隧道内净空高度(m)。20~40km/h30mTR1TR2TR3式(6),计算:Ltr10.15Lth120.05Ltr3

(4) (5) (6)L≤300mTR3Ltr3Lin2TR3式(9)TR1(7)Dtr1

Dth1Dth23

vt1.8

(7)式中:vt-设计速度(km/h);vt1.8

2sTR2(8)D 2vtth2TR3(9)

1.8

(8)D th3

(9)4表4中间段亮度表Lin(cd/m2)与隧道衔接道路类型快速路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Lin2.51.51.01000m1000m0.5~0.73中线侧灯布置 偏具置图34所示。图4反向曲线段上的灯具布置示意图20s2.5Hz15Hz。31.52.0cd/m2。(Ra)≥804.0cd/m2。1.0cd/m2。EX1EX2(11)计算:Lex13Lin

(10)Lex2

5Lin

(11)L≤300mDB32/T3692-20191.5m50m1.0m20m。4100.2cd/m2。1.0h。0.3s(敞开段照明亮度应与道路照明亮度一致,如该道路无照明,则按表5取值。表5敞开段亮度表(cd/m2)与隧道衔接道路类型快速路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亮度值2.51.51.0IP65。1211585%。GB50052-20093(装置;((LEDGB50054GB50034-20137.1.4)(30mm。65.4.1~5.4.3表6加强照明调光分级季节及天气调光分级(cd/m2)交通量N[veh/(h·ln)]单向交通双向交通夏季晴天ⅠL20(S)≥1200≥650Ⅱ350<N<1200180<N<650Ⅲ≤350≤180其他季节晴天/夏季云天Ⅳ0.5L20(S)≥1200≥650Ⅴ350<N<1200180<N<650Ⅵ≤350≤180其他季节云天/夏季阴天Ⅶ0.25L20(S)≥1200≥650Ⅷ350<N<1200180<N<650Ⅸ≤350≤180其他季节阴天/重阴天Ⅹ0.13L20(S)≥1200≥650Ⅺ350<N<1200180<N<650Ⅻ≤350≤180单向交通隧道夜间交通量不大于350[veh/(h·ln)]、双向交通隧道夜间交通量不大于180[veh/(h·ln501.0cd/m2。节能710%。表7隧道基本照明功率密度限值与隧道衔接道路类型快速路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W/m2)≤1.2≤0.90≤0.600.17。B。20650mm。2m附录A()照明灯具的布置形式影响照明系统的效率。一般的照明灯具布置形式如图所示。S S S SS S S S行车道中线中线布置行车道中线两侧交错布置S S S S行车道中线两侧对称布置S S 行车道中线组合布置S S 图A-1灯具布置形式示例图路面中路面中 心线路面中心线拱中布置 b)拱两交错对布置c)矩两道侧错对称置 d)矩三车两交或称置e)矩形四车道组合布置图A-2灯具布置形式断面图单车道灯具布置可参照两车道布置方式。隧道隧道分合流段隧道匝道图A-3匝道灯具布置方式示意图附录B(规范性附录)减光设施隧道照明区段划分法行车方向行车方向隧道长度LLLLLLD减光段D出口过渡段 D中间段D入口过渡段D减光段中间段照明出口过渡段照明减光段照明图B-1单向交通隧道照明系统分段图;Lin-LethLex–长度;Dex行车方向行车方向行车方向行车方向隧道长度LLLLLLD减光段D入口 D中间段D入口D减光段中间段照明减光段照明图B-2双向交通隧道照明系统分段图隧道照明分区段设置是为满足驾驶员视觉从高亮度向低亮度,或从低亮度向高亮度变化适应的需入口过渡段设计照明长度按相应设计车速的停车视距取值;亮度指标不低于中间段亮度的10倍。中间段照明亮度宜按表4取值。出口过渡段,设计照明长度按相应设计车速的停车视距取值;设计亮度值不低于中间段亮度的5倍。附录C(规范性附录)导光管导光管采光系统在隧道照明设计时应进行采光计算,计算公式如下:Lav

nEvkWD

(C-1)其中:Lav—隧道平均亮度值n—导光管设计数量k—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换算系数W—隧道限界净宽At—导光管有效采光面积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η—导光管采用系统效率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Ev—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D—隧道内照明段落长度Dtr—过渡段长度CU—导光管采光利用系数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MF—导光管维护系数见《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规程》(JGJ/T374)Es—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lx),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有关规定取值城市隧道加强照明不同区段的导光管设计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nth

kWESCU

(C-2)n kLtr

Dtr

(C-3)EtrES

CU

MFn kLex

Dex

(C-4)EexES

CU

MF其中:nthntrnexDthDtrDexLthLtr附录D(资料性附录)蓄能发光材料表D-1.蓄能发光多功能涂料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容器中状态无硬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2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3涂膜外观涂抹均匀,无缩孔和开裂,暗室观察有明显发光现象4干燥时间(表干)/h≤25耐水性720h无异常6耐碱性720h无异常7耐酸性720h无异常8附着力/级≤19涂层耐温变性5次循环无异常10耐洗刷性/次≥1000011可见光反射率(D65标准光源)≥0.8012耐沾污性白色和浅色a/%≤1013发光亮度mcd/m2激发停止10min时≥50.00激发停止1h时≥10.0014余辉时间/h≥1215耐人工气候老化性1000h外观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粉化/级≤1变色/级≤2发光亮度下降率%≤20余辉时间/h≥1016放射性能内照射指数≤1.0外照射指数≤1.31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VOC(g/L)≤12018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