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1.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公元589年处于()A.5世纪前期B.5世纪后期C.6世纪前期D.6世纪后期2.黎阳仓(如右图)是隋代永济渠沿线巨大的官仓,其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152座仓窖,被称为“粮仓博物馆”。它见证了()A.隋朝的建立B.隋朝的统一C.隋朝的繁荣D.隋朝的灭亡3.隋朝时期,一批瓷器要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观察右图,这批瓷器依次需要经过()A.通济渠-邗沟-江南河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C.通济渠--江南河--邗沟D.江南河-通济渠--邗沟4.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公元626年公元630元公元641年公元649年即皇帝位征东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崩,葬昭陵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6.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朝政日益腐败B.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8.右边图片中的工具反映了唐朝()A.海外贸易发达B.农业技术进步C.政治制度完善D.文学艺术繁荣9.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体现了()A.文化活动普及B.奢靡之风盛行C.社会经济繁荣D.社会风气开放10.对于下表解读准确的是()诗人诗句出处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全唐诗》杜甫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白居易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A.农业生产为唐诗提供素材B.唐朝经济繁荣国库充盈C.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D.唐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1.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2.观察右面的《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可以直接从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多个政权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C.后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D.南唐逐渐强大,消灭后周13.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该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杨坚B.李渊C.赵国胤D.忽必烈14.某同学根据上课学习的内容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A.缓和民族矛盾B.实行文化专制C.强化中央集权D.削弱国家力量-15.“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叙述材料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A.辽-北宋-南宋B.辽-南宋-北宋C.金-北宋-南宋D.金-南宋-北宋17.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B.南宋古沉船“南海1号”的文物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D.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18.小钱币,大历史。以下关于北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的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纺织业发展迅速且种类齐全B.纸币产生适应经济发展需求C.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19.以下材料能说明()时期内容唐代凡市,以日午(中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代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A.唐代长安城内有东西和两市B.唐代后期城市打破市坊格局C.宋代的城市规模超过了唐代D.宋城市商业活动时间比唐代长20.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右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科举考试日益完善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1.右图成吉思汗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和他相关的史事是(A.统一蒙古B.统一全国C.建立元朝D.设立宜政院22.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宋代一位著名的状元,官至丞相;著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收丹心照汗青”。他应为()A.李白B.杜甫C.苏轼D.文天祥23、某学者对我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评价如下:这项制度是对我国秦汉以来的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地方机构设置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这项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24、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期史实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三国时期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隋朝隋炀啼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C、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1.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例如,②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他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③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④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历史史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存在,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区分材料一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将序号填写在正确的位置。(8分)属于历史史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历史解释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隋(运河)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唐)皮日休《汴河铭》材料三(隋)运河的开凿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劳民伤时的工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7卷(1)请根据材料一、二、三,梳理作者观点,将历史评价卡片填写完整。(12分)评价卡片材料序号评价角度一评价角度二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2)总结上述三则材料在评价方法上的共同之处。(2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北张家口宣化曾属于燕云十六州的武州,文物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清理了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10余座辽代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800余件,壁画360平方米。(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世卿家族墓中的文物、壁画等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生活特点,并举例说明。(6分)材料二(2)吐蕃(西藏)地区与中原的民族交融不断深入,历史文物和文献可以佐证这样的发展变化。请仿照对唐蕃会盟碑的解读示例,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二中文物。(6分)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时间历史事件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755-763年安史之乱唐朝后期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宋太祖时期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1-25:DCACCDBBDAAACCBABBDDADDCB26、(1)历史史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存在;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③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应该属于历史史实。“①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④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是对历史现象的一种解释评价,应该属于历史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吸引8本遣唐使的因素有国家统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唐朝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朝对留学生待遇优厚。(2)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他们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都体现出坚持不懈的品质;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同点表现在玄奘是西行学习佛法,鉴真是东渡弘扬佛法;玄奘是吸收外来文化,鉴真是向外传播文化。故答案为:(1)历史史实:②③;历史解释:①④。(2)相同点: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都体现出坚持不懈的品质;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同点:玄奘是西行学习佛法,鉴真是东渡弘扬佛法;玄奘是吸收外来文化,鉴真是向外传播文化。27、(1)评价卡片材料序号评价角度一评价角度一材料一修建大运河,有滥用民力的一面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有很大的历史功绩材料二大运河对隋有负面作用大运河对唐有正面作用材料三大运河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大运河是劳民伤财的工程(2)都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28、(1)《散乐图》中乐人的服饰体现了汉与契丹文化的融合;《点茶图》说明宣化地区出现饮茶习俗,画中的瓷器均为宋白瓷,体现了辽与北宋的经贸往来;慕志内容体现这里以农耕经济为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汉人使用契丹名,汉人与契丹人通婚,体现了汉与契丹的文化认同和民族交融。(2)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29、示例一:选择事件: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观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论述: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综上,隋文帝开创隋朝并结束分裂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