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1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2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3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汉字与中国文化文字是文化载体。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符号,统计了中国文化发生和发展历史,蕴涵着丰富历史文化内容。汉字独特之处就表现在,几乎每个方块汉字形体都是一幅形象历史文化图,都保留着中国古代先民造字时思索和认识。经过汉字,不但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物质条件、人们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而且还能够了解古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本身认识。总之,古老汉字能帮助我们回望中国古代社会,解开许许多多中国古代文化之谜。

éééé第1页▲回答下列问题:1、“美”字有两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解释更加好一些,为何?2、成语“学富五车”,除了用来比喻一个人知识丰富,读书很多外,还告诉我们古代一个什么情况?3、“祈年”是什么意思?4、请说明“鼎”字意义演变。5、说一说古文字“教”与“学”所表示意思。6、举例说明古人造字智慧,以及对其生活反应。éééé第2页(一)从汉字看古代物质文明演进汉字用一些图画一样字形,向后人展示了中国文明发生和发展种种景观。远古时期,中国社会曾经历了由渔猎向畜牧、由采集向农业发展阶段,一些古老汉字留下了各个发展阶段形象统计。第3页渔猎生活——“渔”字,“渔”本义是打鱼,现在是个从“水”从“鱼”形声字,而在甲骨文中却是一个形体很多会意字。第4页图中甲骨文“渔”字,表现了当初三种打鱼方式:一个在用手捉鱼,一个在钓鱼,还有一个在用双手撒网打鱼,展示了渔猎生活发展过程。第5页狩猎生活——会意字“逐(zhú)”,其本义是追赶,字上半部是一头猪(豕shǐ),下半部是一只人脚(止),字形表现是:一头野猪在奔跑,一个猎人在后边紧紧地追赶,非常生动。再如:“狩”:《说文》:狩,犬田也。第6页甲骨文中描绘猎取动物字还有很多,如:手拿网迎面捕捉野猪“敢”字、用网捉鸟“罗(羅)”字“鸡”:(奚,捆绑并戏弄),:有冠大鸟。本义:从林野抓捕后用绳子系爪驯养在家飞禽。第7页渔猎活动深入发展,必定是畜牧业产生。远古时期,猎取野生动物不一定每次都有收获,于是,人们把一些猎取野生动物畜养起来,这么,就能够随时吃用了。很多汉字反应了古代畜牧业情况,比如会意字“牧()”,就形象地描绘了人拿树枝牧牛(羊)情景。而会意字“牢”则是一幅畜养动物图画——

第8页动物是关在“牢”(圈栏)中畜养。成语“亡羊补牢”“牢”,指就是畜养动物圈栏。说明牛、羊、马在当初已经是家畜了。考古工作者在商代遗址发觉了很多地窖,非常像甲骨文“牢”字中圈栏,他们说,这些地窖就是古代畜养动物圈栏——牢。第9页在农业出现之前,采集野生植物是人们主要食物起源。当初人们采集活动,必定会在汉字中留下统计,其中最直观就是“采”字:上部是一只手,下部是长着果实树,两形会意表示“采摘”意思。第10页第11页由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种植谷类作物,早期农业就出现了。7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在长江流域种植了水稻;6000年前,住在黄河流域人们已经把粟(sù去皮小米)作为主要食物;到了3000年前商周时期,小麦已经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这时候,中国全方面进入了以农业为主时代,后世主要粮食作物当初已经基本具备,关于这些农作物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几乎都有统计。

第12页比如“禾”字,是农作物经典形象,属于农作物字多有“禾”字旁。古代有“五谷”说法,指是:稻、黍(shǔ黄米:上边是禾,下为水、酒,意为黄米,可酿酒。)、粟(谷子:一株庄稼长满籽实,一只手在摘籽实。)、麦(上面是叶子对生麦子状,下面是止即脚,意思是从外域引进作物)、菽(shū豆类)等五种主要粮食作物,这五种粮食作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描绘得都很形象,其中金文“稻”字最有意思。第13页这个“稻”是一个会意字,它上部是“禾”,下边是一只手,再下边是盛稻谷“臼(jiù)”,表现是用手把稻谷放进臼中捣成米情景,最下边有6个小点,表示去皮后米粒。整个字形把去皮取米这一对水稻加工过程表现得十分精彩。第14页那么,农业“农”字表示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农”字本义是锄或收割。甲骨文“农”字,上部是草木,表示禾谷,下部是一个“辰”字,即双手拿石镰象形。金文在草木之间又加了一个“田”字,使字义愈加明确:人在田地里手拿石镰锄草或收割禾谷。第15页★“年”:“年”跟农业有直接关系。甲骨文、金文“年”,上边是禾,下边是人,整个字形像一个人背着一捆禾谷,表示农业丰收意思。《说文解字》对“年”解释是“禾谷成熟”,就是说,“年”本义是“收成、年景”。

第16页因为早期谷物一年只有一次收成,所以又引申出“岁”意思,一年就是一岁。北京天坛最有名建筑叫“祈年殿”,★

“祈年”就是祈谷,请求上天给我们一个好收成。第17页(二)从汉字看古代人日常生活很多汉字创造起源于古代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需要,因为这方面汉字非常多,我们主要来看一看“食”方面一些汉字——民以食为天第18页“食”,会意字。甲骨文“食”字,下面是装满了食物食器,上边两个点,表示食物多得已经向外流了,最上面三角形表示盖子,这是用来保温,说明那时已经吃熟食。。这么食器是古代盛稻米、高梁、小米器物,所以“食”字作名词时,专指主食,也表示全部食物。第19页在甲骨文时代,中国人饮食(吃与喝总称)文化已经十分发达,仅以青铜器为例:“鼎”是烹煮用器物,普通是三足两耳

第20页★“鼎”:在古代用处较广,除了烹煮食物外,还是一个酷刑用具,即把犯人放在鼎里烹煮,称为“鼎镬”;道士用来炼丹煮药,称为“炉鼎”;鼎有三足,后比喻三方并立,称为“鼎立”、“鼎足”或“鼎峙”。第21页相传夏禹王即位时,把天下分成九州,搜集天下铜器,铸成九个鼎,每鼎代表一州,故以后用鼎比喻君位、政权。问鼎:表示有争夺国家政权之意。问鼎之心:比喻有篡夺政权野心。问鼎中原:比喻起兵争夺政权。鼎力、鼎盛、鼎沸、一言九鼎第22页“甑(zèng)”是蒸食物锅:第23页象形字:“田”象箅子,“八”象蒸汽。像是蒸馒头用锅,即古代甑。第24页“簋(guǐ)”是盛主食食器:第25页第26页左为金文大篆,右为小篆第27页“簋(guǐ)”相当于今天碗,是商周时期盛饭工具。文件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商周时期,簋是主要礼器。尤其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奠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簋也是以偶数为多。第28页“尊”是盛酒容器:第29页尊:甲骨文像双手捧着酒坛;金文在酒器上增添了几道花纹;

小篆在酒器上增加了盖子。造字本义:手捧酒坛,献礼祭拜由此而引申为“尊敬”、“尊重”。第30页中国特有筷子:古文中称为“箸”,创造时间最迟不晚于西周。先秦时称为“箸”,隋唐以后,人们认为“箸”与“住”谐音,有停滞意思,不吉利,于是反过来称为“快子”;宋代以后,又加了“竹”字头。金文:(竹,筷子)(者,即“煮”,代表熟食),造字本义:古人在宰牲或祭奠日子,将筷子插在煮熟猪头或其它兽头上,以示敬请祖先和神灵钦享他们虔诚供献。

第31页民间有“筷礼八忌”说法:一忌迷筷:举筷不定,东戳西夹。二忌翻筷:用筷翻挖,菜底拣食。三忌刺筷:夹菜不住,改之以刺。四忌涮筷:用筷搅汤,左右捞物。五忌舐筷:放筷于口,吮、吸、舐、舔。六忌剔筷:用筷作签,入嘴剔牙。七忌响筷:用筷敲盆,叮珰作响。八忌插筷:筷如双柱,直插碗中。尤其是“插筷”最受忌讳,因为很多地方,这种插法只有在祭奠上供时才使用。

第32页《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团转不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第33页(三)从汉字看古代人文化生活

古代人文化生活内容是广泛而丰富多彩,统计古代人文化生活汉字自然也非常多,这里介绍几个主要惯用汉字。第34页“乐(yuè樂)”:会意字。甲骨文“乐”字,下面是木,上面是丝弦。金文在丝弦中间加了个“白”字一样东西,很像是弹拨丝弦拇指,整个字形像是一把古琴样子。所以,“乐”本义是指丝弦乐器,以后,“乐”成为全部乐器总称,又泛指音乐。

第35页中国是一个喜好音乐国家,古老《诗经》里就记载了七十各种乐器和很多古乐曲。在古代,音乐与舞蹈、诗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有乐就有舞,有诗就有歌,《诗经》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作品。所以有“诗歌”一词。古代很重视音乐对人教育作用,认为好音乐能改变人性情,使人们向善,孔子对美好音乐曾发出过“尽美矣,又尽善矣”赞叹。西周和春秋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学生必须要学习六种技能,其中就有音乐。音乐能使人愉快,所以“乐”又引申为喜悦、欢喜意思,如“高兴”、“欢乐”、“乐园”等词语,这时,“乐”就不读“yuè”了。第36页“舞”:象形字。甲骨文中“舞”写作“無”,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拿着树枝或牛尾跳舞,所以,“無”字本义是舞蹈。金文在“無”字下又增加了两只脚,成为“舞”,使字形象愈加明确。远古先民通惯用歌舞来表示心中情感和愿望,尤其是经过歌舞来和祖先神灵沟通,希望得到祖先和神灵保佑,那时候在祭奠或巫术活动中总是要有歌舞。第37页广西花山岩壁上画着1900个人共同舞蹈场面,气势十分宏大。花山岩画是祭奠山神和河神屡次巫术活动统计。在古代,人们为了风调雨顺,拜龙求雨时也经常要跳舞。看来,古代早期乐舞还不完全是为了娱乐,劳动生活需求才是更主要。

第38页★“美”:《说文解字》这么解释“美”字:“美,甘也,从羊从大”。一些文字学家也说“羊大为美”,即肥大羊吃起来是鲜美。显然,这种解释把“美”看做了由“羊”和“大”组合会意字,字义是食物味道甘美。

第39页还有一个解释:把“美”作为一个象形字来看,因为金文“美”字,显著是一个头上戴着羊角或羽毛人形,字本义是指人装扮漂亮好看。远古时期,男人们为了猎取动物,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方便靠近动物。以后这些东西就成了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标志。另外,人们在庆贺取得了猎物时是要跳舞,跳舞人常把羊角、羽毛插在头上,显示取得结果和男子身体力与美。第40页第41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18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就戴上了用贝壳、兽骨、兽牙、石珠做成项链;到了商代,女人们已经用胭脂来美容了。这里“美”就是好看意思,主要用来表示人容貌、姿态在视觉上美好感受。

第42页在纸还没有创造和使用以前,人们要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者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是著名甲骨文和金文;人们还把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就是竹简和木简。竹简比较细,普通只写一行字。假如字很多,就要把许多竹简用麻绳或牛皮绳连接起来,这就成了“册”,即“简册”。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皮条断了好几次。后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第43页“册”:是古代书,象形字。古文字“册”很像简册,那些竖直线表示一片片竹简,那一圈横线条表示就是绳子。今天用楷书“册”,还是挺像简册,只是简化成两片竹简和一条绳子了。这种书该多么粗笨!听说秦始皇天天要翻看120斤公文,得需要两个大力士抬进皇宫里。

第44页第45页★学富五车:用来比喻一个人知识丰富,读书很多。这个成语起源于战国时期,是说当初有个名叫惠施人,学问很大,很喜欢读书,他每次外出都要用5辆车来装要读书,这些书必定是竹木简册了。现在,“册”依然用做书本,如“书册”、“画册”、“手册”、“相册”;还惯用做书本量词,如“五册”、“上册”、“第二册”等等。

第46页“笔”:我们今天用“笔”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了。甲骨文“笔”字显著是个象形字:一只手握着一根细长小木棍儿,小木棍儿下面有毛,很像手握笔写字或画画样子,这就是表示使用毛笔“聿(yù)”字。“聿”字告诉我们,商代已经有毛笔了。第47页在商代甲骨文基础上,秦代小篆在“笔”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从“竹”从“聿”会意字“筆”,这说明秦代时毛笔已经用竹子做笔管了。古书有“蒙恬造笔”记载,说秦始皇大将军蒙恬创造了把兽毛插进竹管毛笔。今天,“筆”已经简化为“笔”,仍是会意字,从“竹”从“毛”,竹笔杆下有笔毛,非常形象、有趣。

第48页“画”:甲骨文“画”字,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手握笔“聿”,下面是两条曲线图形,表示画出界限。这是“画”本义:表示人拿笔画出界限。金文在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