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_第1页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_第2页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_第3页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_第4页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1课时

次数1

教绪言、总论

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熟悉掌握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3.掌握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教4.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

学5.掌握汤剂的煎、服方法。

目6.掌握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及其意义。

标7.熟悉掌握方剂配伍的目的。

和8.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要9.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求10.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11.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

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1.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在方剂发展史中的地位

等。

2.以病证、病因、脏腑、治法分类、方法及特点。

3.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

4.君、臣、佐、使的涵义

教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学1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

难2.君、臣、佐、使的涵义

点3.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

□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

□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

直播课堂

□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__________

教学内容及环节

一、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二、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2.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五十二病方》、《黄

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

《小儿药证直诀》、《普剂方》、《医方考》、《医方集解》

3.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

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4、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5.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

6.方剂配伍的目的。

7.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一一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

8.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

9.介绍中医传统剂型一一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浸膏、

冲剂、胶囊剂、注射液、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10.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11.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12.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

第一(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1.2课时

次数3

教各论

学第一章解表剂

教1.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

学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目2.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

标子细辛汤。

和3.了解(三类方剂,下同):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蕨蕤汤。

.麻黄汤麻、桂及麻、杏的配伍意义

教1

学2.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配伍意义、服用方法

3.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配伍特点、服用方法

4.以上三方的鉴别应用

5.麻杏石甘汤的配伍意义及麻黄与石膏的剂量比例

1.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如何理解“营卫不和”。桂枝汤如何通过药物的有机配伍来达到调和营卫作用的。

教2

学3.九味羌活汤配伍黄苓、生地的意义

4.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

5.银翘散以银花、连翘为君的意义

6.银翘散中配伍荆芥穗、豆豉的意义

7.败毒散的逆流挽舟作用

□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

□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电子教案□录像材料□录音材料□

直播课堂

□CAI课件□IP课件□其他资源:

教学内容及环节

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

(1)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臼、脉浮紧。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麻、桂、杏、草

【方解】

麻(君)——辛苦温,发汗、解表、平喘

桂(臣)——辛甘温、解表散寒,助麻发汗解表(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杏(佐)——苦辛、①降肺气②合麻黄一宣一降,调肺平喘

炙草(使)——甘温①调和②防麻、桂过汗伤亡阳

【运用】

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经加减可治多种咳喘。

a、风寒表实咳喘——原方使用

b、风寒闭肺咳喘一去桂一三拗汤一偏于平喘,加桂偏于解表

c、风寒挟痰湿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华盖散

d、风热犯肺之咳喘一一去桂加石膏一麻杏石甘汤

【特点】

(1)为经方之典范

(2)为辛温发汗的峻剂,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

(3)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之要方,代表方。

(4)止咳平喘的基础方。

(5)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气血阴阳虚者,虽有表证亦不可用

(2)桂枝汤

【主治】

(1)外感风寒表虚证::是指感邪较轻,肌媵疏松的表寒证

(2)各种原因所致之营卫不和证(多见于病后、产后体虚所致):卫强营弱

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卫强:非卫气强盛,实指肌表有风邪营弱:卫浮于外,与邪相争,营阴不能内守

【组成】桂、芍、姜、草、枣

【功用】解肌发表,长于调和营卫

【方解】

桂枝一辛温甘①解肌散寒,②温经通阳、调卫一散芍药——酸寒敛阴以和营——收

二药配伍使营卫调和,辛散而不伤阴,酸敛而不碍邪。桂芍之比3:3

生姜——辛温①助桂发表①温胃止呕炙草、大枣一①调和②补中益气

【服法】

①“适寒温”服之。②药后缀热粥。③“温覆”注意保温。④取微汗。

⑤禁食生冷等不易消化之品。禁过汗。

【加减】

①兼咳喘一一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

②兼项背强几几——桂枝汤+葛根——桂枝加葛根汤《伤寒》

营卫不和的内伤杂病:

①病后,产后发热——加当归、白薇②妊娠恶阻证——加砂仁、姜半夏

③痹证(寒痹尤上肢)——威灵仙、桑枝④手足麻木:VB1缺乏证——加黄黄

⑤月经不调(经脉有寒者)——炮姜、艾叶、香附

【特点】

(1)为辛温发汗的和剂(桂芍之比3:3),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

(2)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要方,代表方。(3)长于调和营卫,又可调和阴阳、气血。

【比较】共性:风寒表证

麻黄汤——发汗力强,辛温解表重剂,且宣肺平喘,解表散寒——风寒表实,肺实喘咳。

桂枝汤——解表力弱,辛温解表和剂,长于调和营卫一风寒表虚证营卫不和之内伤杂病。

(3)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君)防风、苍术(臣)细辛、川芳、白芷、生地、黄苓(佐)甘草(使)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

【配伍意义】1、诸药配伍,既统治风寒湿邪,又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2、药备六经,通治四时,为分经论治之典范。

3、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物相配伍。

【注意事项】本方以辛香温燥药味为主,故有伤阴劫液之弊,凡有风热表证、里热亢盛以及

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4)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君)细辛、干姜(臣)半夏、五味子、芍药(佐)炙甘

草(佐、使)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

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意义】1、麻桂相须为用,除外寒而宣肺气,加强发汗、散寒、解表力。

2、姜、辛、味相配,温肺化饮散寒,敛肺气而平喘;散中有收,使散肺寒、

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咳嗽而不留邪。

3、五味子:敛肺气、止咳喘;白芍:益阴血而敛津液。

【注意事项】阴虚痰喘者禁用。

(5)止嗽散

【组成】紫荒、百部(君)桔梗、白前(臣)陈皮、荆芥(佐)甘草(使)

【功效】止咳化痰疏风宣肺。【主治】风痰咳嗽。

【辩证要点】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配伍意义】1、温润宣降,重在调理肺气,兼行化痰止咳、散风解表。

2、二君温润不燥,犹能止咳化痰,新久咳嗽皆宜。

(6)银翘散和桑菊饮对比

银翘散桑菊饮

病温病初起、风热表证风温初起、风热咳嗽轻证

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明显,或有汗或无发热不甚或无,咳嗽明显(但咳)

汗。热轻:口微渴、咽痒或微痛、脉浮数、苔薄

热胜:口干渴,咽肿而痛。舌尖红、苔白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兼有头痛、咳嗽。

病风热袭表邪在肺卫

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银、翘一外散内清(重用)桑、菊——长于宣散,桑偏入肺止咳散肺热,

解荆芥穗、豆豉——辛微温①助君辛散解菊主入肝,随桑入肺共散肺热

表②治头痛③与诸寒药相伍,去性取薄荷、桔梗、杏仁——宣降肺气止咳

用,解表而不助热。连翘、芦根——清肺热、生津

用青蒿桑叶制——辛凉解表甘草——①清利咽喉②调和

用麻黄苏叶制——辛温解表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薄荷、牛劳子、桔梗、甘草——清热毒

利咽、头目

特长于清热解毒利咽、解表为“辛凉平剂”长于清肃肺热止咳为“辛凉轻剂”。用药少,

点用量轻

银翘散桑菊饮

特①辛凉宜散中,配小量辛温透邪之品轻宣疏散之中,配降肺止咳之品。

点(荆、豉)而不助热

②疏散之中、又配解毒、辟秽之品清疏

兼顾。

特①研粗末,每用六钱,芦根汤煎待香气①不宜久煎熬②风寒咳嗽忌用。

点大出即可,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病重日三

服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忌用。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君)石膏(臣)杏仁(佐)炙甘草(佐、使)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肺热壅盛证。

【辨证要点】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而数。

【配伍意义】1、麻黄、石膏、杏仁分别宣肺、清肺热、降肺气。

2、麻黄与石膏: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能。石膏信于麻

黄,偏入肺,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为“制

性存用”: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取“火郁发之”之意。

3、辛凉重剂。

(8)败毒散

【主治】1.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2.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

要点:①气虚:声低气弱,体倦乏力,面色恍白,体弱易病。

②风寒表实重症:憎寒壮热,无汗,头强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③湿象:头昏蒙重痛,肢体酸痛,胸膈痞闷,苔白腻,脉浮乏力。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茸、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生姜、甘草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解】

君:羌、独;臣:柴胡、川号——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佐助:前胡、桔梗、枳壳、茯苓一一理气化痰、宜肺止咳

(桔——升肺气、前——降肺气)

佐制:人参—益气健脾助正气奋起祛邪

人参:①扶正以助祛邪。②补气以防辛散耗伤气阴。

佐使:生姜、薄荷、甘草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湿邪化热、阴虚外感者忌用

【特点】1.祛邪解表之中佐少量人参,散中有补,祛风解表不伤正;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2.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用本方体现了——逆流挽舟法

第二(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3课时

次数1

学第二章泻下剂

教1.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

学2.熟悉掌握(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2)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

目黄龙汤、济川煎。

标3.了解大陷胸汤。

1.大承气汤的主治证候、配伍枳实和厚朴意义、用法

教2.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四大症的成因及相互关系。2.温脾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

学义

重3.热结旁流与虚寒泄泻的辨别要点。

点4.十枣汤的主治、十枣汤配伍大枣的意义、服用方法

教大承气汤之急下存阴、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的含义

要□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难点答疑口

教提问

学□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电子教案□录像材料□录音材料□

直播课堂

□CAI课件□IP课件□其他资源:_

教学内容及环节

1.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的代表方剂。

(1)大承气汤

【主治】

1.邪热与宿屎相结于胃肠,灼伤津液——阳明腑实证——体现了“急下存阴”法

要点:①痞——脱腹满闷,压重感

②满——脱腹坚满而痛,拒按,矢气不减

③燥——大便干燥硬结,按之有块,舌苔焦燥起刺,可有口渴

④实——一派实热之象,苔黄燥起剌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2.里热炽盛,积滞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热结旁流——体现了“通因通用法”

要点:①痞、满、燥、实。②兼见下利清臭粪水

3.里热实证之痉病或发狂、热厥——体现了“寒因寒用”法

病机:里热炽盛(实热内结或热极生风或热扰神明或热深厥深),阳气被遏不能达于四末

要点:①痞、满、燥、实。②兼见或厥、或痉、或狂。

【治法】

峻下热结

大黄、芒硝——峻下热结,荡涤积热燥

枳实、厚朴——宽肠下气,行气除满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病即止。

【特点】

①为泻剂之祖。苦寒泻下药配行气药。

②体现“苦寒泻下”法、“急下存阴”法(釜底抽薪)、“寒因寒用”法、“通因通用”法。

③煎法: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冲服。④重用厚朴(半斤)。

【比较】

增液承气汤一一黄,硝,玄,地,冬一一阴虚便秘

大承气汤一一黄、硝、枳、朴——峻下一一痞满燥实

调胃承气一一硝、黄、甘草一一缓下一一燥实一一大黄同煎、芒硝冲服

小承气汤黄、枳、朴----轻下痞满实-----大黄同煎

(2)温脾汤

【主治】脾阳虚,冷积内停腹证

要点:①便秘,腹绞痛。②脾阳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少,舌淡、苔白,脉沉弦迟。

【组成】大黄、芒硝、附子、干姜、当归、人参、甘草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方解】温:附子、干姜——温阳散寒

下:硝、黄——与诸温热药相伍,去性取用,润肠软坚,泻下冷积。

补:当归、人参、甘草——益气和血,补阳先益气,止痛软坚

【特点】

为人参四逆汤十大黄、芒硝、当归而成。

大黄同入煎。药量:温热药〉寒凉药(附子、干姜、当归、人参》大黄、芒硝)。

为温下的常用方、名方。

配伍特点:寓温补与泻下之中,苦寒泻下而不伤阳、不耗阴,温阳补益而不碍泻下攻积

【思考题】本方为泻下剂,为何重在温补?兼以攻下?

(3)十枣汤

【组成】甘遂、芫花、大戟(君)大枣(佐、使)

【功用】攻逐水饮。【主治】①悬饮。②实水。

【辨证要点】①咳唾胸胁隐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②一身

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

【配伍意义】1、本方集三味逐水峻品于一身,佐用大枣,制毒缓峻,使攻逐水饮而补伤正。

2、配伍大枣意义:益气护胃;补脾虚以制水邪;解毒;缓和药性,使下补伤

正;减少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本方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孕妇忌用;忌与甘草伍用。

(4)济川煎以肉灰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麻、枳壳升清降浊相合,此为用通于补之

剂,主治肾虚津亏之大便秘结。

(5)黄龙汤用硝、黄、枳、朴峻下热结,配伍人参、当归等益气养血,而成攻补兼施之剂,主治阳明

腑实而兼气血不足者。

(6)麻子仁丸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组成攻润相合之方,主治脾津

不足,肠胃燥热之脾约证。

第三(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3课时

次数1

学第三章和解剂

教1.掌握小柴胡汤、蒿苓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学2.熟悉掌握(1)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及分类,(2)痛泻要方。

目3.了解达原饮。

1.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治法、组方原理及用法

教2.蒿苓清胆汤主治、用药与小柴胡汤的区别

学3.四逆散主治“四逆”的病机,主治证候特点。

重4.逍遥散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点5.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配伍特点

6.四逆散的主治

教1.小柴胡汤配伍生姜、半夏的意义

学2.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原则;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的配伍意义

要□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教提问

学□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

直播课堂

□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__________

教学内容及环节

1、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胃肠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

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

【分类及适应证】

1.和解少阳——少阳病——小柴胡

2.调和肝脾一一肝脾失调一一逍遥散

3.调和寒热一一胃肠不和及寒热错杂一一半夏泻心汤

4.表里双解——表里同病: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

俱实

5.少阳阳明合病一一邪居半表加里实一一大柴胡汤(同时发病)

6.太阳阳明并病一一表寒里热协热下利一一葛根苓连汤(先后发病)

7.外感风热,里热便结一一防风通圣散

【使用注意】

1.邪在表或全部入里不宜用和解少阳方。因为邪在表者,用之将引邪入里,邪在里者,用之药不达病

所。

2.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虚弱之寒热不宜用。

3.七情内伤之肝脾不和宜配合心理治疗。

2、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讲授方剂要点:

(1)小柴胡汤

【主治】

(1)邪犯少阳,留于半表半里一少阳病。

(2)妇人经期感受外邪、热入血室、与正气相搏——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3)疟疾、黄疸见少阳证者。

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妇人经期,寒热

发作有时。

【组成】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

【功用】和解少阳

君:柴胡一透达疏散少阳半表之邪和解少阳

臣:黄苓—一清降半里之热

佐:半夏、生姜一一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一一①扶正以助祛邪②益气防邪入里。

使:炙甘草一一调和、补益

【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忌用。

(2)蒿苓清胆汤

【组成】青蒿、黄苓(君)淡竹茹、枳壳、陈皮、仙半夏(臣)赤茯苓、碧玉散(佐、使)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辨证要点】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雄闷,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

红苔白或黄腻,兼现杂色,脉弦数或滑数。

【配伍意义】1、本方以清透少阳但热为中心,兼行清化中焦痰浊,清利三焦湿热,即透邪

于外,清热于内,化浊于中,利湿于下,即所谓“分消走泄法”。

【注意事项】体虚者不宜单独应用。

(3)逍遥散

【主治】肝郁脾虚血虚之证。

病机:肝郁一脾虚

、血虚/

要点:①肝郁一一胸胁胀痛、喜叹息、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或往来寒热,咽干口燥。②血虚:

头昏、目眩。③脾虚:神疲食少,脉弦虚

【组成】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解】

君:柴胡一一①疏肝解郁,条达肝木。②引诸药入肝,益肝体达肝用

臣:当归、白芍一一养血和血,柔肝缓急止痛

佐:补脾一一茯苓、白术、炙草一一①实土以抑木②健脾以生血

薄荷一一入肝疏散郁遏,透达郁热

煨姜一一降逆和中,辛散达郁(煨生姜辛散不如生姜,但温中止呕强于生姜)

使:柴胡、甘草

【特点】

①是调肝养血的代表方。

②是妇科调经的良方,常用方(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③治疗肝郁气滞型胸胁痛的要方

④配伍特点:气血兼顾,肝脾同调,体现了疏肝实脾,益体达用,扶土抑木的治疗原则。

(4)四逆散

【组成】柴胡(君)白芍(臣)枳实(佐)炙甘草(佐、使)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①阳郁厥逆证。②肝郁脾滞证。

【辨证要点】①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脉弦;②胁肋胀闷,院腹疼

痛,或泄利下重,脉弦等。

【配伍意义】I、本方肝脾同治,气血并调,散收互用,升降并施。

2、君臣相伍,散敛互用,柔肝体和肝用,气血兼调。

3、柴胡配枳实,肝脾并调,升降互用,以增舒畅气机之力。

4、甘草和白芍,可缓急止痛,酸甘化阴,增强养阴柔肝之力。

【注意事项】热盛厥甚的热厥和阳微阴盛的寒厥者,忌用本方。

(5)半夏泻心汤

【主治】胃肠不和,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一一寒热之邪互结心下(胃肠),阻滞气机。

要点:痞(心下满而不痛)、呕、利(肠鸣下利)、苔腻微黄、脉弦数。

【组成】半夏、干姜、黄苓、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散结消痞

【方解】

半夏、干姜一一辛温开结散寒、温中降逆,止呕一一辛开

黄连、黄苓一一苦寒降泄以除其热一一苦降

参、草、枣、干姜一一辛甘化阳,温中益气健脾一一补益体现了“塞因塞用”的原则

【思考题】半夏泻心汤除痞机制如何?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比较】

半夏泻心汤一一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散结消痞一一寒热互结之痞。

生姜泻心汤一一半夏泻心汤减干姜2两,加生姜4两而成,重用生姜长于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

满一一水热互结之痞。

甘草泻心汤一一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量而成一一长于调中补虚一一胃气虚,寒热互结之痞。

黄连汤一一半夏泻心汤加黄连2两、去黄苓加桂枝而成一一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一一上热下寒之呕

吐腹痛

【特点】

①为小柴胡汤的变方,为小柴胡去柴十黄连,生姜改干姜而成。

②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施以调其升降,补泻共用以顾其虚实。

(6)痛泻要方足治疗肝旺脾虚所致腹痛泄泻的常用方。体现培土抑木的治法。应阐明防风在方中的特定

配伍意义。

第四(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4.5.6课时

次数5

学清热剂

教1.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

学胃散、葛根苓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目2.熟悉掌握(1)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

标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

和3.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1.白虎汤的证治机理、配伍意义、用法

2.清营汤“透热转气”法在方中的体现

3.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区别

4.黄连解毒汤何以黄连为君药

教5.仙方活命饮组方原理与使用注意

6.凉膈散证的病机特点及配伍竹叶、薄荷的意义

重7.龙胆泻肝汤证的病机、治法、组方原理、炮制

点8.清胃散黄连与升麻的配伍的意义

9.左金丸黄连与吴茱萸的剂量比例

10.芍药汤配伍大黄的意义,芍药汤中如何使用行气、调血之品;“通因通用”法在方中使用的意

11.葛根黄苓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的区别

教1.甘寒清热与苦寒清热之运用及区别。

学2.何谓“透热转气”法

难3.“以泻代清”的涵义

点4.竹叶石膏汤配伍半夏的意义

5.龙胆泻肝汤配伍柴胡、生地、当归的意义

6.芍药汤配伍肉桂的意义

□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

□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

直播课堂

□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__________

教学内容及环节

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阐明热与火的关系、甘寒清热与苦寒清热的运用原则。

2.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的代表方剂。

(1)白虎汤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一一热盛于里,伤津扰心要点:五大一黄:大热、大汗、大渴、大烦、脉洪大、

苔黄燥。或有证:神昏;澹证;肢厥;动风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①因邪已离表,入里化热故不可发汗。②里热虽盛尚未成实,故不可下。③热盛

伤津,故意不可苦寒直折。)

君:石膏一一重用30g以上,清热除烦、止渴

臣:知母一一助石膏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泻火除烦力极强

佐、使:粳米、炙甘草一一益胃生津,防过寒伤中

【特点】

①石膏用量宜重。

②石膏、知母配伍,生津止渴,泻火除烦力极强。

③配伍特点:辛凉甘润,清热泻火而不伤津。

④本方证禁汗、禁下、禁苦寒直折。

(2)竹叶石膏汤

【组成】石膏(君)麦冬、人参(臣)竹叶、半夏、粳米(佐)甘草(佐、使)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辨证要点】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伍意义】1、本方治热势已衰,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治以清补并用,为清补两顾之剂。

2、二君相配,加强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之功效。

(3)清营汤

【主治】热入营分证。要点:身热夜甚,斑疹隐隐,烦躁澹语,舌红绛而干,脉细数,口渴或不渴(口渴

者,气分尚有余热。不渴者,纯营血证。)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组成】水牛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方解】《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原则一一清营养阴透热解毒。

君:水牛角(水牛角代犀角)一一直入营血分,入心肝经,凉血清热解毒。

臣:生地——甘苦寒,长于凉血滋阴

玄参一一甘苦咸寒,长于滋阴降火解毒

麦冬一一甘苦寒,长于清热养阴生津

佐:丹参一一清心解毒,凉血活血,助君臣药之功

黄连、竹叶心、丹参一一清心泻火

银、翘一一轻宜透邪,清热解毒。此既叶天土“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使用注意】舌苔白滑者忌用。

【清营汤的特点】

①体现了《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原则一一清营法一一清营养阴,透热解毒。

②方中佐用银花、连翘一一轻宣透邪,清热解毒,体现了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治疗思想,

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③为清营透热转气的代表方

【思考题】1.何为透热转气?2.本方如何体现“透热转气”法

(4)犀角地黄汤

【主治】1.热入血分证2.血热出血证。

要点:斑疹紫黑,神昏澹语,身热,舌绛红,各种失血,脉数

①热扰心神:心烦、烦躁,甚至神昏询语,如狂。

②热伤血络(阳络一一出血症):全身各位的出血:吐、蚪、使、尿、崩漏、血色鲜红甚者量多势急。

③热胜血瘀(阴络一一内出血):胸中烦痛、腹满、斑疹紫黑,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甚者喜

忘如狂。

【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叶天土《外感温热篇》:“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一一清热

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水牛角重用一一凉血解毒

臣:生地重用一一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且止血

佐:芍药一一养血敛阴,助君臣凉血和血泻热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特点】

①重用水牛角、生地,芍宜赤芍。

②配伍特点:凉血、散瘀并施。止血不留瘀,凉血不冰伏。体现了“入血疣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的治疗大法。

【附方】清瘟败毒饮:白虎汤(去粳米)+犀角地黄汤加玄参十三黄解毒汤(三黄十桅子)去黄柏

加连翘,桔梗一气血两燔,热毒蕴盛

(5)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君)黄苓、黄柏(臣)山桅子(佐、使)

【功用】泄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辨证要点】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蜘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

痢,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聚苦寒清热药于一方,苦寒直折火毒,上下俱清,三焦兼顾,适用于一切实热火毒、

三焦热盛之证。

【注意事项】1、不可多服或久服,以免损伤脾胃。

2、非火毒炽盛或津液受损较重者,均不宜服用。

(6)凉膈散

【组成】连翘(君)大黄、芒硝(臣)薄荷、竹叶、山桅子、黄苓(佐)甘草、

白蜜(佐、使)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

【辩证要点】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蚂,便秘浸赤,或大便

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配伍意义】全方清上与泻下并行,以泻代清,上病下取。

(7)导赤散

【主治】

①心经火盛(原方用意):心胸烦热,口渴、饮冷、面赤、舌口生疮。

②心移热于小肠(后世发展而来):小便赤涩刺痛。

病机: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但应属“水虚火不实”者。

要点: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渴,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苔黄,脉数。

【组成】生地、木通、竹叶、甘草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方解】

木通一一苦寒,上清心经之火热,下清利小肠,利水通淋。

生地一一甘寒,清心凉血滋阴。

竹叶一一甘淡寒,清心,利水,除烦。

甘草梢一一甘平①直达茎中止淋痛,清热解毒。②调和。

【特点】

1.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

2.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但应属“水虚火不实”者。

(8)龙胆泻肝汤

【主治】①肝胆实火上炎证。②肝胆湿热下注证症状广泛:

在上:巅顶头痛,口苦目赤肿痛,耳聋耳肿

在中:胁肋胀满疼痛,胃脱痛。

在下:小便淋浊,阴痒阴肿,妇人带下。

要点: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滑),而见肝胆经循引部位的任何一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证

即可

【组成】龙胆草、黄苓、桅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方解】

君:酒炒龙胆草一一苦寒燥湿,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臣:酒炒桅子、黄苓一一助君清泻肝胆实火湿热。

佐:木通,车前,泽泻一一清热利水,使肝胆之邪从小便而出。

柴胡一一①疏肝理气。②引药入经。③合黄苓既解肝胆之热,又增清上之力。

酒炒当归、生地一一①益肝阴以制火。②防诸药过燥伤阴。

使:甘草一一①调和诸药。②防诸寒凉药过寒伤胃。

【特点】

泻中有补(与诸清利之中配当归、地、草),降中有升(柴胡)。

祛邪而不伤正,苦寒泻火而不伐胃。

(9)芍药汤

【主治】湿热痢(湿热并重)一一湿热疫毒,蕴滞肠中,气阻血滞,血络损伤,传导失职。

要点:下痢赤白相兼,腹痛里急,苔腻微黄,脉弦数

【组成】芍药、当归、黄连、肉桂、槟榔、木香、大黄、黄苓、甘草

【功用】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君:苓、连一一燥湿清热解毒,厚肠止痢

芍、苓、连一一①清热解毒,燥湿利水②柔肝和血止痢

臣:芍药重用、当归一一柔肝理脾,调和气血,止泻痢腹痛后重

木香、槟榔一一行气导滞,止后重”行血则便,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佐:大黄一一通因通用,泻热通瘀除滞

肉桂一一①助归、芍温通活血②制苦寒以防凝滞

佐、使:甘草一一①调和②合芍缓急止痛

【特点】

①重用芍药。

②为治湿热痢的常用方,代表方。

③配伍特点:清热燥湿止痢为本,兼调气血。

(10)清胃散

【组成】黄连(君)升麻、牡丹皮(臣)生地黄、当归身(佐)升麻(使)

【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

【辩证要点】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龈肿痛溃烂,或

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配伍意义】清气与凉血并行,升清与降浊并施,气血两清,升降并用,泻中寓补。

【注意事项】风寒牙痛或肾虚牙痛、牙宣者不宜使用。

(11)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君)黄连、黄柏(臣)秦皮(佐)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

【辩证要点】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

弦数。

【配伍意义】集清热解毒药于本方,清解中兼以凉血、收涩,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注意事项】素体脾胃虚弱者慎用。

【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坚阴止痢功效奇。

(12)青蒿鳖甲汤

【主治】温病后期,阴虚,余热留于阴分之证。

要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成】鳖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方解】

君:鳖甲一一直入阴分,滋阴退热

青蒿一一清热透邪(青蒿本不入阴分,但鳖甲引之入阴,鳖甲不能透出阳分,青蒿引之透邪从阳分

而出)

臣:生地一一凉血滋阴清热,知母一一滋阴降火

佐:丹皮——直入血分,凉血清热

【使用注意】阴虚欲作抽搐动风者不宜用。

【特点】1.为养阴透热的代表方2.鳖甲配青蒿体现了本方先入后出的治疗特点。

(13)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能清热解毒,治疗肿毒,阐明二者的组方特点及其主治病证。

(14)导赤散与泻白散是儿科常用方,导赤散清心火,又可清小肠,泻白散则专清肺经伏热,阐明二方

的组方原理及用药组方要照顾稚阴之体及保护脾胃生发之气的特点。

(15)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治胃火牙痛,一者苦寒泻火,一者清胃滋阴。

第五(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6课时

次数1

学祛暑剂

教1.掌握香蕾散。

学2.熟悉掌握(1)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清暑益气汤。

目3.了解清络饮、桂苓甘露饮、六一散。

教香雷散证的病机特点及组方原理

教清热剂与祛暑剂的区别。

□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

□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

直播课堂

□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__________

教学内容及环节

一、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二、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的代表方剂。

1.香蒸散

【组成】香葡(君)厚朴(臣)白扁豆(佐)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辩证要点】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配伍意义】解表与化湿并举,健脾与行气同用,为夏月伤于寒湿的良方。

2.清暑益气汤

【主治】暑伤气阴之证

要点:体倦少气、身热烦渴、汗多、脉虚数、病发于暑天者。

【组成】西瓜衣、荷梗、黄连、知母、竹叶、西洋参、麦冬、石斛、甘草、粳米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解】

君:西洋参、西瓜翠衣一一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臣:荷梗、麦冬、石斛一一养阴生津,清热解暑

佐:黄连、知母、竹叶一一清热祛暑,清心除烦

使:甘草、粳米一一益胃养阴生津

【使用注意】暑热挟湿者忌用。

【特点】清热解暑(西瓜翠衣、荷梗、黄连、知母、竹叶),配益气生津(西洋参、麦冬、石斛甘草、

粳米)

香离散以香箫和厚朴相配,合扁豆而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为主治夏月感寒之常用方。

3.六一散是治疗暑热夹湿,暑湿下注的基本方。

第六(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7课时

次数1

学第六章温里剂

教1.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学2.熟悉掌握(1)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吴茱萸汤。

目3.了解回阳救急汤。

教1.理中丸的证治特点与组方原理

学2.四逆汤的配伍意义

重3.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治法、配伍特点

1.四逆汤中干姜配附子的意义,“四逆”的含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散的功效与主治的

学异同。

2.当归四逆汤配伍木通的意义

3.理中丸的用法

要□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教提问

学□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_________

使

□文字教材□电子教案□录像材料□录音材料□

直播课堂

□CAI课件□IP课件□其他资源:_

教学内容及环节

1.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1)理中丸

【主治】凡是以中焦虚寒、脾胃阳虚为主的病证皆可

①中焦虚寒证。②阳虚失血证。③小儿慢惊(四肢蠕动)。

④病后喜唾涎沫。⑤霍乱吐泻。⑥胸痹(胸痛彻背,背痛彻胸)。

要点:吐、利、冷、痛主症外,必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

①中焦虚寒证:脱腹痛,喜温按,自利不渴,呕吐不食

②阳虚失血:吐、蝴、便、崩、多,伴中阳不足证。

【方解】

君:干姜一一温中祛寒

臣:人参一一补气健脾,气旺则阳复

佐:白术一一助干姜温散,助人参益气化阳

佐使:炙草一一调和,补益。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使用注意】外感发热,阴虚者忌用。

【特点】

①为治疗中焦虚寒的基础,方代表方.中焦虚寒性泻泄尤为适宜。

②温补中焦的作用强。③四药等量,各3两。

(2)小建中汤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所致一一虚劳里急证

①时腹痛:喜温按。②虚烦心动悸:面色无华。③阳虚发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要点:腹痛,喜温按,虚烦心悸,发热,面色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虚弦。

【组成】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

【方解】

君:饴糖一一益脾气养脾阴,和里缓急止痛,合芍药酸甘化阴

臣:芍药一一养阴血,柔肝缓急(酒炒去其寒性)

桂枝一一温阳通经散寒,合饴糖辛甘化阳

佐:大枣、生姜一一甘温益气,温胃散寒

佐使:炙草一一益气补虚;缓急止痛、助君臣化阴阳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呕家、吐蛔者、中满者忌用。

【特点】

①桂枝汤的变方: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②中焦虚寒腹痛的代表方。

③为治阳虚发热的主方。

④配伍特点:酸甘相配化阴,辛甘相配化阳,阴阳并调,体现了“甘温除热法。”

【比较】

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

功用温中散寒益气健脾脾胃虚寒

特点专人中焦,温里散寒,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以泻为主以呕为主以腹痛为主

(3)四逆汤

【主治】①少阴病,阳虚寒厥证②太阳病误汗亡阳

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舌淡苔白滑,脉微。

或见:呕、利、不渴、腹痛。或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方解】

君:附子——温肾壮阳,祛寒救逆。“回阳救逆第一药”

臣:干姜一一助附子之功,温中散寒,助阳通脉,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佐使:炙草一一①甘温益气扶正②防辛热太过伤阴。

【特点】①回阴救逆的代表方。②药量:常人附子1枚、干姜1两半,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3两。

③现用法先煎附子1小时,再入余药。

(4)当归四逆汤

【组成】桂枝、当归(君)细辛、白芍(臣)大枣、通草(佐)炙甘草(佐、使)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而寒凝经脉证。

【辩证要点】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或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配伍意义】1、归、桂相配,内和气血,加强温通血脉之力。

2、养血和营与辛散温通相合,温经而不燥,养血而不滞。

【注意事项】少阴阳虚寒厥者不宜使用;治疗冻疮已溃,应减桂枝、细辛量,以免加速溃烂。

(5)黄黄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方取桂枝汤加黄黄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但去甘草之缓,倍生姜之散,

意在使微风外出。

(6)阳和汤温阳补血,散结通滞,方中以熟地、鹿胶温阳养血,少佐麻黄,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

结,为消散阴疽之主方。

第七(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7课时

次数1

学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教1.掌握葛根黄苓黄连汤、大柴胡汤。

学2.熟悉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目3.了解五积散。

教1.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学2.解表清里、解表攻里、解表温里的代表方剂。

教1.防风通圣散的组方意义,配伍特点。

学2.大柴胡汤的病机。

□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

□作业讲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