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3课《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3课《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课《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3课《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体会其所蕴含的生命力量。

2.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走进一块神奇的黄土地,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流淌着孕育中华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奔突过秦始皇的滚滚战车,飘扬过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英雄凯歌。直到今天,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依然绽放着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那么,谈到黄土地的民间艺术,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剪纸、皮影戏、泥塑、刺绣、农民画、秦腔、陕北民歌等)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学生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背景信息:《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当时的刘成章面对祖国改革开放后蒸蒸日上的情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感悟到“安塞腰鼓"不仅是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文化,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的精神象征。于是,他用“安塞腰鼓”来传达对生命的热烈讴歌,对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检查预习情况】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全文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以划分为三部分,请在文章中标注。

(2)请你找出文中反复出现,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3)请圈画出文章中给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简要的写下理由。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朗读课文感受鼓势

观看完录像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热烈奔放、轰轰烈烈、气势雄壮、场面壮观、原始的、朴素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种感觉再来朗读安塞腰鼓,肯定会有新的感觉。(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过后,你感觉到的是否与我们看录像时的感觉一致?预设(一致,差不多)那我们就一起看看该怎样读出腰鼓的气势。

1.如何读好开头的段落?为什么要这样朗读?(语速稍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2.惊心动魄的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一个关键的“看"字,我们该如何读,才能使安静的画面一下子转成惊心动魄的画面呢?表演中的段落如何读好?(“看”字独立成段,要读出爆发力;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时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3.表演结束了,一切又都归于了寂静,我们又应该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声来体现?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轻一点,慢一点,调子拉长悠远一些。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请你找出文中反复出现,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预设:找出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生探究如何读好这四句:节奏、重音、情感变化。

这一组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的抒情句,间隔反复,分散穿插于文章的各个部分之中,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由赞叹到称颂到热烈讴歌的情感发展,形成全文抒情的主旋律,可谓一唱三叹,情潮澎湃。大家朗读时一定要做到渐次激越。

生:(出示)个别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品味鼓韵

(一)作者反复赞美安塞腰鼓,赞美了安塞腰鼓哪几个方面的“好”呢?

预设:场面、声响、击鼓的后生、舞姿。

(二)作者将“安塞腰鼓"的场面,声响,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向了极致。那作者是怎样将其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的?预设: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重点关注)以及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预设1:1.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反复、对比、拟人。2.短句很多。3.感叹句很多。4.用词方面动词比较多.

预设2: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真实描写,想象描写,议论和抒情。

师: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找出文中排比句。找出后选择你最喜欢的进行品读,读中在轻重缓急上不能把握的时候就举手问老师。最后我们请同学朗诵表演。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同学合作。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三)通过朗读,大家一定又充分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奇伟磅礴的能量,感受到了作者激昂澎湃的情感,那就请同学们用你的朗读声来传达出你的理解。

预设:各小组激情诵读。

示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型。

三个“了"之间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句间排比型。

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你看,骤雨是速度,骤雨是急速而来的,旋风是非常快速的,甚至带着一种强大的不可抵抗的力量,乱蛙呢,有没有听到蛙鸣,什么时候有蛙鸣最有活力的时候。大家要情绪饱满,读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感觉。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是段间排比型。

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让我们想到了黄土高原上的千军万马,光荣失败,大家一定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

(四)大家读得很给力,很带劲。作者写的对象是安塞腰鼓,它有什么特点?

五、总结归纳

文中大量的句子表现了安塞腰鼓雄健这一特点,或运用了修辞或运用短句,将安塞腰鼓的雄健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而独特的艺术个性。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欣赏其他类似的民间艺术表演,如陕北民歌、秧歌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

1.文化探源

(1)神州大地,中国鼓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鼓都被广泛地应用。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途。

2.仿写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