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1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2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3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4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也称为固有免疫(innateimmuneresponse)。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第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抗感染能力出生后即有;无抗原特异性;无记忆性;再次接触抗原,应答不加强;细胞和体液成分参与;没有适应性免疫则效果很差;参与适应性免疫的激发和扩大。第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1.生理屏障:是防御外物的第一道防线2.细胞因素:3.体液因素:

4.炎症反应:是防御外物的第二道防线第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皮肤和黏膜生理屏障是防御外物的第一道防线。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完整皮肤体表上皮细胞脱落更新机体的机械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排除异物皮肤与粘膜的阻挡呼吸道的纤毛颤动第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皮肤和黏膜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各种分泌液中的杀菌成分:皮脂腺不饱和脂肪酸;汗腺乳酸;胃酸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粘膜所分泌的粘液的化学性屏障作用眼泪、唾液和尿液的清洗作用;第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1)皮肤和黏膜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唾液、乳汗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溶菌酶肠道的蠕动尿液的冲刷清除第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皮肤和黏膜3)动物体内、体表的正常菌群也起一定的屏障作用。第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皮肤和黏膜第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血脑屏障是防止中枢系统发生感染的重要防御结构。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脑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脑星形细胞组成,具有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弱的特点,可阻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婴幼儿因其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善,故易患脑膜炎或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第10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生理屏障—血胎屏障

由怀孕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并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第11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细胞因素主要是指体内的各种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其它各种异物的能力。吞噬细胞(Mφ和中性粒细胞)NK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M细胞第1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吞噬细胞,Phagocytes1游走的吞噬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

(即多形核细胞,PMN)。占白细胞的大部分(8×106个/ml血)。短寿,halflife只有几天主要功能:经过血流巡查机体,以搜寻侵入的微生物;趋化性、吞噬作用、杀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嗜中性粒细胞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定居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onocytes(inblood)¯ophage(tissue)主要功能:通过吞噬过程除掉微生物和死亡的体细胞第1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吞噬细胞,Phagocytes第1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Phagocytes第1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的活化过程巨噬细胞(识别受体)+病原体、肿瘤细胞及宿主凋亡细胞(相应配体)结合→信号传导→传入核内,并转位至细胞效应分子编码基因调控区,增强启动子的活性→基因开始转录和表达。第1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表面膜分子第1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的功能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1)依氧杀菌系统①反应性氧中间物(reactiveoxygeninermediates,ROI)活性氧产物:H2O2、O2-具有强氧化和细胞毒作用。②反应性氮中间物(reactivenitrogenintermediates,RNI)产生NO发挥对细菌、某些原虫和肿瘤细胞的杀伤或细胞毒效应。第1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的功能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2)非依氧杀菌系统①抗微生物肽:防御素、阳离子蛋白②酶类:溶菌酶第20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itricOxideDependentKilling第21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的功能

2.抗原提呈作用(1)单核巨噬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2)加工处理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肽段与MHC分子结合形成肽-MHC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3)单核巨噬细胞B7分子与活化T细胞表达的CD28作用,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第2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巨噬细胞的功能3.免疫调节巨噬细胞通过产生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3、IL-6、TNF-α、IFN-α、IFN-γ等,参与免疫调节。第2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第2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般特性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和明显的吞噬能力。产生的过氧化氢又可与卤化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组成MPO杀菌系统。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可迅速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第2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性粒细胞主要膜分子

补体受体:CR1、CR3和CR4Fc受体:lgGFc受体(FcγRⅠ/Ⅱ/Ⅲ)其他膜分子:LFA-1、IL-8R等第2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特点

无需激活即能够发挥强大的杀菌作用,具有MPO杀菌系统。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无抗原提呈作用。第2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K细胞因其胞浆中含有颗粒故亦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granularlymphocyte,LGL)。NK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但无MHC分子的限制性,故名自然杀伤细胞。第2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抗感染

2.抗肿瘤

3.免疫调节功能第30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K细胞的杀伤机制

1.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1)穿孔素: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可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孔道”,使水和电解质迅速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崩解死亡。

(2)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可循穿孔素在靶细胞上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导致靶细胞凋亡。第31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K细胞的杀伤机制2.表达FasL

活化后NK细胞(FasL)+靶细胞(Fas)→形成Fas三聚体→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与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结合→募集和激活caspase8→caspase8级联反应导致靶细胞凋亡。第32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aspase全称为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Caspase与真核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凋亡调节。Fas及其配体FasL是近年来研究得最为深入的有关细胞凋亡的膜表面分子,阐明它们在凋亡中作用机制,对深入了解细胞凋亡的机理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既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又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TNF-α的生物学活性占TNF总活性的70%~95%,因此目前常说的TNF多指TNF-α。第33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K细胞的杀伤机制3.分泌TNF-αTNF-α+靶细胞(I型TNF受体)结合→形成TNF-R三聚体→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激活caspase8→导致靶细胞凋亡。第34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K细胞的杀伤机制4.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ty,ADCC)

NK细胞(IgGFc受体、FcγRШ),识别杀伤与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第35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嗜酸性粒细胞球形,直径10-15μm核呈分叶状,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大小均匀的嗜酸性颗粒(0.5-3%)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第37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嗜酸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

1.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2.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第38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嗜碱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核上参与I型超敏反应,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第39页,共4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细胞M细胞是一种扁平上皮细胞,散布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