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A.红磷 B.细铁丝 C.木炭 D.硫粉2.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C.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23D.每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174个原子3.近期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安全责任事故,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要形成科学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B.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以下推理过程正确的是A.单质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铝、锌与盐酸反应都产生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C.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都会生成CO2,所以燃烧有CO2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 B.过滤 C.称取氯化钠 D.稀释浓硫酸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 B.NaOH+H2SO4═Na2SO4+H2OC.CaCO3+2HCL═CaCL2+CO2 D.C+2CuO2Cu+CO2↑7.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16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22g物质C和18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 B.32 C.48 D.648.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铜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Fe→Cu B.KNO3→NaNO3 C.Mg→MgO D.H2SO4→HCl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2℃时,为配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乙(选填“>”、“<”或“=”)。(2)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At的取值范围为0≤t≤t1B烧杯N所示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乙的不饱和溶液C将上述烧杯M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增大D将上述烧杯M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或不变E若将t升温到t2℃,则M、N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物质,为提纯甲物质,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选填字母)。A制取高温下饱和溶液B制取低温下饱和溶液C降温结晶D蒸发结晶E过滤(4)配制室温下100g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乙的溶液,在溶解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探究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及沉淀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20202020202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144.5164.5179.6189.8200220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00mn9.80计算:(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_____,n=_____(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图2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什么?____14.同学们研学游出行大多会携带保温杯,小明同学的保温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种即可)。(2)使用不锈钢做外壳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3)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探究高锰酸钾的性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为防止试管破裂,实验中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写一点)。维生素C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常温下,利用如图实验测定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有______(填标号)。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B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C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酸性KMnO4(相对分子质量为158)溶液可以测定居室内甲醛(CH2O)的含量是否超标(国家标准:成人允许的最高浓度为0.1mg/m3)。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关闭止水夹______(填“a”或“b”,下同),打开______,用注射器抽取新装修的室内空气;接着关闭止水夹______,打开______,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至抽取到空气样品0.5m3与溶液中的高锰酸钾恰好完全反应。③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含甲醛的浓度,写出计算过程。由此判断该居室内甲醛含量______(填“有”或“没有”)超标。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_____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加入盐酸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混合溶液温度T/℃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选项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故选D。2、C【解析】

A、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O46,有化学式可知,单宁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正确,不符合题意;B、单宁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52:(16×46),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16×46)=13:184,故错误;符合题意;D、每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故共含有174个原子,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故A正确;B、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B正确;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以防造成煤气中毒等危险,故C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会造成火势蔓延,故D错误。故选D。4、D【解析】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磷元素,故A错误;B、金属不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例如铜不能和盐酸反应,故B错误;C、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错误;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都会生成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有CO2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睛】碱溶液一定显碱性,盐溶液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中性。5、D【解析】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6、D【解析】

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2C+O22CO,故选项错误;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选项错误;C、生成物书写不完全,氯元素书写不正确,未标气体符号,正确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选项错误;D、该方程式应用的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正确,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是否已配平,③条件和符号是否漏缺,④化学式书写是否错误。7、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g+18g-16g=24g,设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解得x=32,故选B。【点睛】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物质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8、A【解析】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洗去餐具上的油脂;B、酒精能溶解碘,可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利用的是溶解原理;C、汽油能溶解油污,可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A。9、B【解析】

A、铜金属活动性在H后面,不能和盐酸反应,错误;B、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因为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和肥皂水中的物质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正确;C、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D、石蕊试液不能使盐酸变色,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错误。故选B。10、B【解析】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B.由KNO3转化为Na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正确;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D.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CDEACE烧杯、玻璃棒【解析】

(1)设在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M,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甲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乙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因为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a%>b%,所以<,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乙。(2)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图2所示,甲溶液有固体剩余,乙溶液没有固体剩余。A、甲溶液有固体剩余,乙溶液没有固体剩余,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那么t的取值范围为0≤t<t1,不符合题意;B、烧杯N所示溶液中乙固体没有剩余,该温度下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刚刚形成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将上述烧杯M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溶质质量增大,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增大,符合题意;D、如果采用升高温度使烧杯M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如果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加适量的水使烧杯M中的固体刚刚全部溶解,溶解度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符合题意;E、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将t升温到t2℃时,等质量的甲、乙已分别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M、N两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剂的质量相等,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相同,符合题意。故选CDE。(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若甲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物质,正确的操作顺序:先制取高温下饱和溶液,再把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结晶,最后把晶体过滤出来,所以应选择顺序是ACE。(4)配制室温下100g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乙的溶液,溶解的仪器是烧杯,为了加快溶解,还要用玻璃搅拌,所以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99.840%35.5%【解析】

解:处理后的数据如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202020202020加入氢氧化钠后没反应时的总质量144.5164.5184.5199.6209.822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144.5164.5179.6189.8200220质量变化004.99.89.80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00mn9.80可知,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第五次实验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4.9,n=9.8。根据第四次实验数据求算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设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40%设第五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根据钠元素守恒可得关系为y=35.5%故答案为(1)4.9,9.8(2)40%。(3)35.5%。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4P+5O22P2O5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2)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3)DE段是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到集气瓶内;14、塑料(或涤纶)不锈钢耐腐蚀,经久耐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灼烧,闻气味强,4Al+3O2===2Al2O3,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物品材质的识别,合金,涤纶和棉布的鉴别,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较多,难度不大。(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不锈钢外壳、铝合金扣环是用金属材料制成,塑料壶盖、涤纶腕带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棉布隔热套是用天然材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或涤纶);(2)使用不锈钢做外壳的优点是不锈钢耐腐蚀,经久耐用等;(3)涤纶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棉布燃烧会产生烧纸的气味。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灼烧,闻气味;(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排在铁之前,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2KMnO4K2MnO4+MnO2+O2↑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或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定加热前先给试管预热;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停止加热等合理即可)ACbaab超标【解析】

(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为防止试管破裂,实验中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或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定加热前先给试管预热;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停止加热等合理即可);(2)A本实验根据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来判断维生素C含量,因此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同,属于需要控制的条件,故A正确;B该对比实验所要记录的数据是果汁的滴数,所滴滴数不同,维生素C含量不同,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不需控制,故B错误;C该对比实验所要记录的数据是果汁的滴数,所滴滴数不同,维生素C含量不同,因此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属于需要控制的条件,故C正确。故选AC;(3)②吸取室内的气体需要通过a开关,将气体推进溶液中需要通过b开关。关闭止水夹b,打开a,用注射器抽取新装修的室内空气;接着关闭止水夹a,打开b,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至抽取到空气样品0.5m3与溶液中的高锰酸钾恰好完全反应。③设:与40g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需甲醛的质量为x。x=0.0015g=1.5mg;居室内空气中含甲醛的浓度=>0.1mg/m3;由此判断该居室内甲醛含量超标。【点睛】对比试验的成败的关键是实验条件的控制,所有其它条件必须一致才能做对比试验。16、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不合理,氢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