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编制说明2024年4月1、任务来源根据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标准化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决定制定《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团体标准不仅有助于规范流浪动物救助工作提升行业水平还能提高公众认可度和支持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2、制定背景流浪动物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流浪动物数量不断增多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和安全隐患。同时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同情。因此有效解决流浪动物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制定《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标准的意义:一、该规范为流浪动物救助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通过规定基地的建设标准、救助流程、动物福利保障等内容使得救助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救助效率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确保流浪动物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救治。二、该规范有助于提升流浪动物救助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规范行业内的各项行为减少无序竞争和乱象。同时该规范还可以推动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救助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三、该规范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通过制定公开、透明的标准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救助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该规范还可以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四、该规范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流浪动物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部分制定该规范有助于推动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3、起草过程3.‘标准研制“段2023年12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按照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团体标准的制修订程序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确定标准名称为《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2024年1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收集、整理相关标准化资料、专业文献等,为本文件的编制提供参考,并通过调研了解实际情况,研讨、论证后编写完成《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初稿和立项申请书。3.2标准立项阶段2024年2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正式发布了《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立项通知,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公示。3.3标准起草阶段2024年2~4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按照团体标准的制修订程序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通过相关信息化手段进行多次内容讨论和交流,并向相关单位和专家咨询,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标准初稿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后经起草组确认,同意作为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3.4征求意见阶段……3.5技术审查阶段……(一)编制原则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性:保证标准与国内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2)规范性: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3)适用性:结合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实践和产品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对企业产品的具体质量要求和生产经营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接收与安置、日常管理与本标准适用于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建设。本标准给出了流浪动物和救助基地的术语和定义。将流浪动物定义为:指无所的动物,主要包括流浪猫、流浪狗等。将救助基地定义为:指为流浪动物提供庇护、医疗、康复、领养等服务的固定场所,是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总体要求选址与规划1)基地应选在远离城市喧嚣、交通便捷、易于到达的地方,以确保动物有一个相对安静且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应考虑方便志愿者、领养者及工作人员的前往。2)基地周边应避免存在污染源(如工业排放、生活垃圾堆放等),以及可能干扰动物正常生活的因素(如高频噪音源、强烈光源等)。3)选址时应考虑地质条件稳定、排水良好且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4)基地应清晰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接收区、隔离区、诊疗区、康复区、领养区、活动区、管理区及后勤服务区等,各区之间应有明确的标识和界限。5)基地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流浪动物的生活习性,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确保动物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和适当的社交空间。6)基地内应合理规划人行与车行流线,确保人员、车写出有序,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交叉和干扰。7)基地规划时应考虑基地未来的发展需求,设计具有一定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布局方案,以便于基地能够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行调整。8)基地应行适度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以提升基地的整体环境和美观度,同时也有助于为流浪动物创造一个更为宜人的生活环境。9)应按照消防安全政策,规划必要的消防通道和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和动物。设施与设备设施要求1)应提供充足、适宜的居住空间,确保每只动物都有足够的活动区域。居住设施应设计合理,方便清洁和消毒,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2)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用于新接收或患病动物的隔离观察和治疗。隔离设施应与其他区域严格分隔,以防止疾病的传播。3)应配备完善的诊疗设施,包括诊疗室、手术台、药品储存柜等,以满足动物基本的医疗需求。诊疗设施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有4)对于需要康复治疗的动物,应提供专门的康复设施,如康复室、运动场地等。康复设施应根据动物的康复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设计,确保动物在康复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治疗。5)应设立专门的清洁和消毒区域,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和消毒设备。清洁和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以保持基地的整洁和卫生。6)应设立仓储区域,用于存放动物的食物、用品和其他物资。仓储设施应干燥、通风、防虫、防鼠,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7)应提供必要的人员办公、休息和卫生设施,如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人员设施应满足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设备要求1)应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如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设备等,以满足动物基本的诊疗需求。对于大型或特殊设备,如X光机、B超机等,可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配置。2)根据动物的康复需求,应配备适当的康复设备,如按摩器、理疗仪等。康复设备应安全、有效、易于操作。3)应配备必要的清洁设备,如吸尘器、高压清洗机等,以提高清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应配备专门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以确保消毒工作的全面和彻底。消毒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5)为确保基地的安全和动物的福利,应安装监控设备,如摄像头、报警器等。监控设备应覆盖基地的各个角落,确保能够实时监控动物的情况和基地的安全状况。人员配置与培训人员配置1)应配置具备动物保护、管理或相关领域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救助基地的政策、规划和日常运营管理工作。2)应配置兽医、动物护理员、康复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动物的医疗、3)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作为志愿者参与救助基地的工作,同时可接纳相关专业的实习生进行实践学习。志愿者与实习生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工作。4)应配置必要的安保人员和清洁人员,负责基地的安全保卫和清洁卫生工培训1)新入职员工应接受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地规章制度、工作流2)定期为在职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如兽医技术培训、动物护理技能培训、康复技能培训等,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3)对参与救助工作的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动物护理基础、安全防护知识等,确保志愿者能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参与救助工作。4)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动物逃逸、疫情爆发等,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基地的整体应对能力。5)每次培训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参与人员等。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安全管理1)基地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安全、动物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应明确各项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执行措施,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2)基地应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围栏、监控设备、安全标识应清晰醒目,提醒人员注意安全。3)基地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相关规定,制定并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基时,应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4)基地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的程序、措施和责任人。对于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动物逃逸、疫情爆发等,应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进行演练。员和动物的安全。5)基地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估工作,对基地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检查与评估应涵盖设施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护等方面,及时发现并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接收与安置接收前准备准备必要的接收工具和医疗设备等。2)接收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并具备隔离条件,以防止新接收的动物对现有动物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3)接收工具和医疗设备应经过消毒处理,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接收登记1)基地应设立专门的接收登记处,对新接收的动物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动物种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接收时间等信息。2)登记信息应准确无误,并保留相应的纸质或电子记录,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追踪。健康检查1)新接收的动物应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观察其精神状态、检查身体有无外伤、皮肤病、眼鼻口等有无异常等。2)如发现动物存在健康问题,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记录在案。对于严重疾病或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观察1)健康检查合格的动物应根据其种类、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分类安置,确保它们得到适宜的居住环境和护理。并观察其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3)观察期间,应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记录,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安置1)基地应遵循“人道、安全、适宜”的原则进行动物安置。应充分考虑动2)基地应为流浪动物提供适宜的安置环境,包括干净的居住空间、充足的活动区域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和习性进行分区安置,避免不同动物之间的相互干扰。3)基地应建立专业的护理和康复制度,为需要特殊护理和康复的动物提供必要的服务。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提供合适的饮食和营养补充、进行康复训练等。4)救助基地应持续观察和监测流浪动物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对于患病或受伤的动物,应提供必要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确保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5)救助基地应积极开展领养宣传工作,为适合领养的动物寻找合适的领养认知和支持。日常管理与照料饲养管理饲养原则1)根据流浪动物的种类、年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确保动物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2)按照饲养计划,定时定量地提供食物和水,避免动物饥饿或暴饮暴食。3)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影4)在饲养过程中,应尊重动物的生命权和福利,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饲养管理要求1)基地应配备适当的饲养设施,包括饲料储存设备、饲喂器具、饮水设备等,确保动物能够方便地获取食物和水。2)选择符合营养标准、新鲜无变质的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劣质的饲料。对于有特殊营养需求的动物,应提供专门的饲料。3)按照饲养计划进行饲喂操作,注意观察动物的食欲和进食情况,及时调整饲喂量和饲喂次数。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动物,应采取人工饲喂或辅助饲喂的4)确保动物随时可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水源污染。5)保持饲养环境的安静、舒适和整洁。定期清理动物粪便和垃圾,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湿度。6)建立饲养记录制度,记录动物的饲养情况、食欲、排便等信息。饲养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后续的管理和追踪。行为训练与社交化行为训练1)通过科学的行为训练,帮助流浪动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适应救助基地及未来生活环境的能力。2)流浪动物训练应坚持以下原则:à)个体差异: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性格和经历,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b)循序渐进:训练过程应逐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确保动物能够适应并c奖励制度:采用积极的奖励制度,对动物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适当的3)流浪动物训练训练的内容:a基本指令:教授动物基本的服从指令,如“坐下”、“趴下”、“等待”b如厕训练:为动物制定固定的排泄区域和时间表,培养其良好的排泄习c笼内训练:训练动物在笼内安静等待,不随意叫闹或破坏设施。4)采用明确的口令和手势,结合奖励和适度的纠正,进行反复、耐心的训社交化1)通过合理的社交化过程,帮助流浪动物适应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存在,减少其攻击性和恐惧感,提高其亲和力。2)流浪动物社交应坚持以下原则:a安全第一:在社交化过程中,确保人员和其他动物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b逐步接触:让动物逐步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和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导致其产生应激反应;c积极互动:鼓励积极、友好的互动方式,增强动物的信任感和归属感。3)流浪动物社交的内容:a人员接触:让动物逐步习惯人类的触摸、抚摸和拥抱等亲密接触;b其他动物接触: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动物与其他友善的动物进行接触和c环境适应:带动物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适应,如室内、室外、草4)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从远距离观察开始,逐渐缩短距离,增加接触时间和互动方式。在社交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温柔的态度,避免对动物造成压力或恐惧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健康监测1)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流浪动物的健康问题,为其提供及时的医疗和护理。2)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体态观察:定期检查动物的体态,包括体重、毛发光泽、皮肤状况等,以评估其营养和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异常症状出现;c)生理指标监测:定期测量动物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以评估其身体状况;d)监测频率: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对于新接收的动物或存在健康问题的动物,应增加监测频次;e)记录与报告:建立健康监测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结果和处理疾病预防1)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流浪动物发生疾病的风险,保障其健康和福利。2)流浪动物疾病预防应坚持以下原则:a)环境卫生:保持救助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动物居住环境和用具,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机会。b)合理饲养: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满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增强其免疫力。c)定期免疫:按照相关规定和疫苗接种程序,为动物进行定期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3)流浪动物疾病预防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隔离观察:新接收的动物应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与b定期检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听诊、触诊、视诊等,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测;c驱虫处理: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常见寄生虫种类,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并定期进行驱虫处理;d人员培训:加强救助基地工作人员的疾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意识;e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常见疾病的应急预案,包括疫情报告、隔离措施、治疗方案等,以便在疾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7领养与回访领养条件与程序领养条件1)领养人应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稳定的住所和经济收入,能够确保为领养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照料。2)领养人应有明确的领养动机,理解并接受领养动物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或健康问题,愿意为动物提供长期的关爱和照顾。3)领养人的家庭状况应适合领养动物,确保家庭成员对领养动物无过敏反应,且家中已有宠物者应确保它们能够和谐相处。4)领养人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救助基地的监督和指导。领养程序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动物领养程序包括:a咨询与申请:领养人可通过电话、邮件或亲自前往救助基地咨询领养事宜,并填写领养申请表。申请表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领养动机等内b审核与评估:救助基地收到领养申请后,应对领养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包括核实身份信息、了解家庭状况等。同时,可对领养人的养宠知识和经验进行c选定动物:审核通过后,领养人可在救助基地选定心仪的动物。救助基地应向领养人提供动物的健康状况、行为特点等信息,以便领养人做出合适的选d签订协议:领养人选定动物后,应与救助基地签订领养协议。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领养人的照料责任、救助基地的回访和监督等事项;e领养交接:签订协议后,领养人可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接领养动物。救助基地应向领养人提供必要的饲养指导和护理建议,确保领养动物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领养后的回访与支持领养后回访1)通过定期回访,了解领养动物在新环境下的适应情况、健康状况以及领养人的照料情况,确保动物得到妥善照顾。2)回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a电话回访:通过电话与领养人进行联系,询问动物的近况,解答领养人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b网络回访:通过社交媒体或领养人提供的联系方式,关注领养人了解动物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c上门回访:在必要时,可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回访,实地查看动物的居住环境和照料情况;d回访频率:根据领养时间的长短和动物的适应情况,制定合理的回访频率。在领养初期,可适当增加回访频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e回访记录:建立回访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回访的时间、方式、内容以及处理结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跟进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领养后支持1)为领养人提供全面的饲养指导,包括饮食管理、日常护理、行为训练等方面的建议,确保动物得到科学合理的照料。2)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解答领养人在动物健康方面的问题,如疫苗接种、驱虫处理、常见疾病防治等。3)针对动物在新环境下可能出现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