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宁南县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宁南县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宁南县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宁南县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宁南县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宁南县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著名的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就不发达国家而言,为实行现代化,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它首先在亚洲翻滚,然后掠过欧洲,涌向南美,最后冲进了非洲。材料中不发达国家为实行现代化而进行的“革命”A.包括拉美独立运动B.促使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C.发生在一战期间D.使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下列图片选自同一部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的作者A.徐光启B.宋应星C.李时珍D.沈括3.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D.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关于这个梦想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6.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7.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写道:地中海的统治权受到了挑战;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衰落了……大西洋国家崛起,并最终在大半个世界范围内确立了霸权地位。从此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材料反映的是A.基督教的传播 B.租地农场出现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的开辟8.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民族的起源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9.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清廷感到有失尊严,又同英军作战,但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①包干到户②三大改造③“一五”计划④国企改革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11.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最明显的是高耸入云的尖顶,最典型的是巴黎圣母院(如图一)。15﹣19世纪,这种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尖顶,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如维琴察圆厅别墅(如图二)。这种建筑风格的变化表明()A.人们彻底摒弃了宗教神学 B.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C.罗马古典文明的真正回归 D.美学发展改变了设计理念12.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分别终结于A.开国大典、土地改革完成B.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的完成C.辛亥革命、土地改革完成D.辛亥革命、三大改造的完成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一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一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一一14.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一一东汉时改进了造纸工艺的人物一一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一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一一15.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各举两例)(2)清朝统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题干“为实行现代化,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它首先在亚洲翻滚,然后掠过欧洲,涌向南美,最后冲进了非洲”,可见题干材料评述的是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浪潮,拉美独立运动主要是在18、19世纪,与题干中“20世纪”不符,这场运动也不是在一战期间,故AC不符合题意。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浪潮,最终促使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故B符合题意。亚非拉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后,多数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织布》、《农耕》、《炼水银、朱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农耕》)、手工业(《织布》、《炼水银、朱砂》)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明朝宋应星的作品;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

根据“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表明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4、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梦是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中国梦,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①②④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中国梦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的表述错误,故含有③的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士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所以唐朝时期“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A项是继承制度;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C项三省六部制是古代的中央官制。故选D。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几幅学习卡片上信息的归纳与整合,张骞通西域加强与西域各族的交往,特别是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民族的融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元朝回族的形成也体现了民族的融合的结果,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7、D【解析】

由题干中“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判断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D符合题意;ABC项与“从此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不符,排除。故选择D。8、B【解析】

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60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044年宋和西夏达成和议,促进了与西夏的和平交往,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题干反映了宋、西夏、辽多民族政权的并立,B正确;A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9、D【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184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英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清王朝失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故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均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A、B、C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1841”“英军占领香港岛”,抓住关键词就可以得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0、B【解析】

根据题干“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编制和实施了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③符合题意。包产到户和对外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①④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1、A【解析】

依据材料“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尖顶,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柱式比例。”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建筑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这种建筑风格的变化表明人们彻底摈弃了宗教神学,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辛亥革命、土地改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决本题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中共十三大(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中共十三大。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14、(1)巨鹿之战(2)蔡伦(3)进土科的创立(4)安史之乱【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数万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歼灭了秦军主力。(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15、(1)平定准葛尔贵族、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2)联络少数民族贵族感情,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3)恩威并重(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