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禾虫”高质高效四种主要增养殖技术模式_第1页
“水稻+禾虫”高质高效四种主要增养殖技术模式_第2页
“水稻+禾虫”高质高效四种主要增养殖技术模式_第3页
“水稻+禾虫”高质高效四种主要增养殖技术模式_第4页
“水稻+禾虫”高质高效四种主要增养殖技术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禾虫,因其食疗保健价值很高,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是著名的“水珍品”,由于水域污染、农药滥用和过度捕捞的影响,禾虫自然资源逐年枯竭,产量逐年减少。自2012年以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团队针对禾虫增养殖产业中主要依赖天然苗种进行滩涂护殖、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殖方式单一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聚焦禾虫人工育苗技术、工厂化育苗设施装备设计应用、增养殖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持续攻关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首创禾虫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体系,实现了在内陆山区进行“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创新,使得大规模推广“水稻+禾虫”综合种养变为可能。“水稻+禾虫”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被推荐为2021、2022、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已在广州、阳江、珠海、中山、湛江以及粤北的清远、韶关、云浮,广西钦州、防城港,福建福州、宁德、莆田等地示范推广,年禾虫人工投苗面积超过10000亩,技术辐射超过50000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有机肥含量增加,基本可以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稻米品质明显提升。“水稻+禾虫”产业前景广阔,相关技术模式促进水稻种植增效、丢荒农田复耕、中低产田改良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一)“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1.

首选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没有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稻田。2.

如果选择丢荒田、咸酸田、冷浸田等中低产田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挖环山沟、环田沟进行排酸、排铁锈水。3.全年有充足的独立供水水源,保证禾虫、水稻生长期间用水要求,防止上游其他农户、养殖户、工业污染,特别注意杀螺、杀虫农药污染水源。4.

根据土质状况每亩施放500~1000公斤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牛羊鸭鹅鸽粪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5.

禾虫收获时需要灌水30厘米左右水,每亩在5小时内要灌满200-250立方米的水量,才能让禾虫群浮捕捞,所以要保证田埂高度在35厘米以上。(二)“咸水稻+禾虫”滩涂生态增养殖模式1.滩涂选择:场址一般可选在河口或潮间带高、中潮区,尤其是底栖硅藻较丰富的区域,要求水质无工业污染,无化学农药残留,盐度一般不超过3‰。场地面积可不限,以20~50亩为宜、以便于管理,且以连片开发为好。2.场地准备:四周筑堤坝,对滩面进行平整,对于面积较大,高差较大的滩涂,高差相近的区域可围塘基,隔离成平整的多块区域,保证每个区域的平整度,以利于控制适当的水位。3.苗种投放:一是自然纳苗(水花苗,成活率低、且受气候影响较大),二是人工补苗(每亩10-20万尾标粗苗)。(三)“水禽+禾虫”池塘立体养殖模式1.池塘选择:底质要求泥质或泥沙质,水源要求有纯淡水,咸淡水盐度要求为3‰以下,要求电力、交通条件较好,饵料、肥料来源方便。2.池塘处理:对于那些老化的虾塘或鱼塘,底质富营养化,已经发黑、发臭的池塘,经过翻耕、曝晒、清塘、消毒处理,也可用来养殖疣吻沙蚕。3.苗种投放:苗种投放密度为20~30万尾/亩,同一池塘苗种规格尽量一致,一次性放足。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活力强、疣足齐全、刚毛未脱落、无病无伤。将带附着基泥浆的苗种轻轻地、均匀的撒播在池塘的水面上,待其自动下沉潜入底泥中。(四)设施大棚等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1.设施建造:可利用现成的蔬菜大棚,或养鸡、鸭等畜禽大棚。新建设施大棚可参照小棚虾的大棚建造方案。夏天透光率保持50%,冬天保持100%。每隔3米左右装一个喷淋的喷头,以保持泥土湿润即可、不可积水。2.土壤改造:田基加高至40厘米左右,土壤深层约40厘米左右,每亩施有机肥1-2吨,充分翻耙,每个棚的泥面保持平整最为重要、防止积水。土壤适度肥沃、太肥影响禾虫苗的成活率、太瘦影响禾虫的生长。3.苗种投放:投苗前半个月先试苗,如果成活率高,则进行投苗。每亩投标粗苗50-60万尾,一次投足苗量,待每年收获后再酌情补苗。4.养殖管理:温度高于22度时,开始投喂禾虫专用颗粒有机肥,每五天投一次,每次每亩100斤左右。每半个月抽水30厘米浸田一次,防治杂草和蚂蚁等滋生,每次泡水3天,期间不能投料,放干水后马上投料。视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