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说明:1.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案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4.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实施了“便于国家政令发布和贯彻执行,使不同地域人民顺利沟通”的举措。这项举措为()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长城5.《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由此可知,该书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A.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 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6.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思维导图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如图思维导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社会制度变革与政权更迭C.中外多元文明的碰撞 D.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8.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如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9.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10.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11.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中省略号处的论点最有可能是()论据论点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A.开启军事近代化 B.破坏了社会经济 C.促进了国人觉醒 D.打击了清朝统治13.20世纪初的这场由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思想和道德的自我变革为前提,逐渐汇聚起广大民众的力量,为以后各个领域革命运动的展开打下了良好基础。材料描述的是()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4.抗战胜利前夕,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15.从1912至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投资的总额。由此可见()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16.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A.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1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9%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18.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19.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20.“‘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这一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是()A.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开展“脱贫攻坚”行动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1.查士丁尼的法律编纂工作做得太晚,因此没能在蛮族的西方变得广为人知。但在11世纪末,这部法律重新被发现后,它对中世纪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该法律()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基础22.在中世纪,雕塑只是为了给教堂的神龛和大门作装饰。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A.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 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流行23.《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6月一起创办的报纸,报纸订户最多时达6000份左右,没有一家德文报纸“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该报纸()A.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B.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C.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24.下列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甘地25.光明中学历史学科社团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进行了资料查阅,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小结发言(如下表),其中属于观点的是()学生发言甲同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乙同学美国内战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丙同学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丁同学1862年联邦政府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26.“枪炮声在马斯河右岸响起……战役拉开帷幕。战役持续了10个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大战中每平方英尺最高的伤亡数量……士兵们一度以为,在最后一个德国人和最后一个法国人杀死对方之前,战役永远不会结束。”以上为某书的简介,该书最有可能是()A.《凡尔登战役》 B.《法兰西的陷落》 C.《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27.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事件与之有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28.戴高乐认为,战后的欧洲衰弱不堪,面对美苏两霸的崛起,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抗衡美苏的“第三种势力”。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A.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B.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C.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D.防止共产主义扩张29.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30.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合作,建设强劲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顺应了()A.政治多极化趋势 B.农业专业化趋势 C.区域一体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宋朝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商业繁荣超过前代。——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摘编自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三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摘编自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后的若干总结》(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至少两个角度评价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首次实践。(4分)32.鸦片战争后,出国留学成为近代中国求学的热潮,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返回后的学生或被送入电报局学传电报,或由中国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或分赴天津水师、电报局、鱼雷局等处当差。——《大清留美幼童记》材料二1908年,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起了最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他们起作用的领域,除了科学、工业、工程这些方面,还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外交方面。——《清末留学运动》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留学的国家和学习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5分)(2)“庚子赔款”与历史上哪一条约有关?概述材料二中“庚款留学生……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的具体表现。(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留学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次留学潮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留学生的影响。(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注:纵轴为国家实力对比系数;灰部分代表历史上主要战争时期。——数据来源:瑞·达利欧《秩序将变》(1)在如图①②③所示曲线中,选出代表美国的曲线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2)图中代表中英两国的曲线有两次彼此超越的交汇,请说明英国能赶上中国并持续拉开差距的自身历史原因。(4分)(3)图中五国国力的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AAABDD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CDABBD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BBBABAA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5分,33小题13分,共40分)31.(1)根源:技术的稳步发展;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促进农业发展;开放强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