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挑战与对策_第1页
探讨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挑战与对策_第2页
探讨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挑战与对策_第3页
探讨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挑战与对策_第4页
探讨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挑战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群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民主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个维度出发,探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挑战;对策

党群关系是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政治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党群关系和谐与否关系着社会和谐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形象,同时也关系着党的执政合法性。

一、党群关系和谐化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密不可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这一科学理论,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密切群众。经过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群关系和谐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是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行的前提,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如果搞不好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破坏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甚至削弱、瓦解党的群众基础,最终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

纵观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同人民群众之间不和谐的诱发因素不断显现,给新时期党群关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动摇党群关系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家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在过去人们往往重生产而轻分配,重经济而轻社会,把追求GDP高速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志,忽略或者轻视了对“人”的发展,没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现国民财富持续增长与人民群众收入不同步现象。学生就业难,孩子上学难,群众就医难和住房难等社会问题凸显,这些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痛点”。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认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左右,90年代中期达,但到了20XX年,已经达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之产业结构落后、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并呈扩大趋势。使一些群众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导致社会心态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弱化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动摇了党群关系的基础。

(二)民主制度不健全,制约党群关系的发展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本框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重要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备。第一,利益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制约了人民群众权利的发挥,近几年不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上访事件,与此不无关系。第二,权力制约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削弱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第三,一些公共权力部门违规运作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进而违背社会规范并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不良行为。”即围绕着权钱、权色交易进行的权力腐败,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第四,个

别党员干部党风不正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文化思想嬗变,加深党群之间的隔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败斗争力度。历史实践证明,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新时期,我们要研究好腐败的特点,适时地调整和改进反腐败的战略战术,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行政行为。把国内和国外反腐败工作相结合,使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使腐败分子无生存空间。只有把腐败现象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人民群众的利益才不会被侵害,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关键切入点

面对当前社会意识多样化的新情况,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抵御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全党群众观和民主观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树立人民公仆的地位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同时,党还要做好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素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等多种途径,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红色”文体活动,培育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信念和信心问题。只有这样,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才能落到实处,党才能赢得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XX-09-28.

户籍出身成拉大收入差距推手[N].人民日报,20XX-05-24.

于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65.

张荣臣.构建常态环境下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机制[J].理论前沿,20XX,(16).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求是,20XX,(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XX.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