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781-2016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正式版)_第1页
HJ 781-2016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正式版)_第2页
HJ 781-2016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正式版)_第3页
HJ 781-2016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正式版)_第4页
HJ 781-2016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olidwaste—Determinationof22metalele—Inductivelycoupledplasmaopticalemissionspectrome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方法原理 14干扰和消除 15试剂和材料 26仪器和设备 3 38分析步骤 59结果计算与表示 610精密度和准确度 7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12废物处理 813注意事项 8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元素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9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 附录C(资料性附录)方法的准确度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元素测定波长及元素间干扰 附录E(资料性附录)标准加入法 2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体废物中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22种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验证单位: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6年2月1日批准。本标准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警告:实验中使用的高氯酸、硝酸、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盐酸、氢氟酸具有强挥发性和腐蚀性,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戴防护用品,溶液配制及样品预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浸出液中22种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铝(Al)、钡(Ba)、铍(Be)、钙(Ca)、等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若通过验证,本标准也可适用于其他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固体废物样品量为0.25g,消解后定容体积为25.0ml时,22种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4~8.9mg/kg,测定下限为0.16~35.6mg/kg。固体废物浸出液中22种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4~0.35mg/L,测定下限为0.016~1.40mg/L。详见附录A。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86.1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9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30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55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3方法原理固体废物或固体废物浸出液经酸消解后,进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雾化器中被雾化,由氩载气带入等离子体火炬中,目标元素在等离子体火炬中被气化、电离、激发并辐射出特征谱线。特征光谱的强度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4干扰和消除4.1光谱干扰光谱干扰主要包括连续背景和谱线重叠干扰。校正光谱干扰常用的方法是背景扣除法(根据单元素2试验确定扣除背景的位置及方式)及干扰系数法。也可以在混合标准溶液中采用基体匹配的方法消除其当存在单元素干扰时,可按式(1)求得干扰系数。0'——在分析元素波长位置测得的含量;Q——分析元素的含量;Q,——干扰元素的含量。通过配制一系列已知干扰元素含量的溶液,在分析元素波长的位置测定其Q',根据式(1)求出K,然后进行人工扣除或计算机自动扣除。一般情况下,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浸出液样品中各元素含量较低,光谱和基体元素间干扰可以忽略。当各元素含量较高时,目标元素测定波长光谱干扰及相关干扰系数见附录D。注意不同仪器测定的干扰系数会有区别。4.2非光谱干扰非光谱干扰主要包括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以及去溶剂干扰等,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各类干扰很难截然分开。是否予以补偿和校正,与样品中干扰元素的质量浓度有关。此外,物理干扰一般由样品的黏滞程度及表面张力变化而致,尤其是当样品中含有大量可溶盐或样品酸度过高,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消除此类干扰的最常见的方法是稀释法以及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见附录E。5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5.3浓盐酸:p(HCl)=1.19g/ml,优级纯。5.4氢氟酸:p(HF)=1.49g/ml,优级纯。5.5高氯酸:p(HCIO₄)=1.76g/ml,优级纯。5.6过氧化氢:φ(H₂O₂)=30%,优级纯。5.7硝酸溶液:1+1(V/V),用浓硝酸(5.2)配制。5.8硝酸溶液:1+99(VIV),用浓硝酸(5.2)配制。5.9盐酸溶液:1+1(V/V),用浓盐酸(5.3)配制。5.10单元素标准贮备液:p=1000mg/L。可用高纯度的金属(纯度大于99.99%)或金属盐类(基准或高纯试剂)配制成1000mg/L含1%硝酸(5.8)的标准贮备液。也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5.11单元素标准使用液。分别移取单元素标准贮备液(5.10)稀释配制。稀释时补加一定量的硝酸(5.7),使标准使用液的硝酸含量为1%。5.12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根据元素间相互干扰的情况和标准溶液的性质分组制备,其质量浓度应根据分析样品及待测元素而定,标液的酸度尽量与待测试样的酸度保持一致,均为1%的硝酸。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分组情况见表5.13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3表1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分组情况表23Al、Ba、Fe、Mn、Ca、Mg、K4566仪器和设备6.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6.2微波消解仪:具有程序温控功能,最大功率范围600~1500W。6.3温控电热板:控制精度±2.5℃。6.4分析天平:精度±0.0001g。6.5聚四氟乙烯坩埚:50ml。6.6聚四氟乙烯坩埚:100ml。6.7筛:非金属筛,100目。6.8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7样品7.1样品采集与保存按照HJ/T20和HJ/T298的相关规定进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7.2样品制备按照HJ/T20的相关规定进行固体废物样品的制备。对于固态或可干化的半固态样品,准确称取10g(mj,精确至0.01g)样品,自然风干或冷冻干燥,再次称重(m₂,精确至0.01g),研磨,全部过100目筛(6.7)备用。7.2.2固体废物浸出液按照HJ557、HJ/T299、HJ/T300或GB5086.1的相关规定进行固体废物浸出液的制备。浸出液如不能及时进行分析,应加浓硝酸(5.2)酸化[1L浸出液加入10ml硝酸(5.2)],并尽快消解,不要超过24h。7.3试样制备对于固态或可干化的半固态样品,称取0.1~0.5g(m,精确至0.0001g)过筛样品(7.2.1);对于液态或无须干化的半固态样品,直接称取0.5g(m3,精确至0.0001g)样品(含油固体废物应适当少取)。置于微波消解罐中,用少量水润湿后加入9ml浓硝酸(5.2)、2ml浓盐酸(5.3)、3ml氢氟酸4(5.4)及1ml过氧化氢(5.6),按照表2的升温程序进行消解。微波消解后的样品需冷却至少15min后取出,用少量实验用水将微波消解罐中全部内容物转移至50ml聚四氟乙烯坩埚(6.5)中,加入2ml高氯酸(5.5),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160~180℃,驱赶至白烟冒尽,且内容物呈黏稠状。取下坩埚稍冷,加入2ml硝酸溶液(5.8),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适量硝酸溶液(5.8)淋洗坩埚,将淋洗液全部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8)定容至标线,混匀,待测。表2固体废物微波消解参考升温程序消解温度/℃53333注2: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样品,需提前加入5ml浓硝酸(57.3.1.2电热板消解法对于固态或可干化的半固态样品,称取0.1~0.5g(m3,精确至0.0001g)过筛样品(7.2.1);对于液态或无须干化的半固态样品,直接称取0.5g(m₃,精确至0.0001g)样品(含油固体废物应适当少取)。置于聚四氟乙烯坩锅(6.5)中,在通风橱内,向坩锅中加入1ml实验用水湿润样品,加入5ml浓盐酸(5.3)置于电热板上以180~200℃加热至近干,取下稍冷。加入5ml浓硝酸(5.2)、5ml氢氟酸(5.4)、3ml高氯酸(5.5),加盖后于电热板上180℃加热至余液为2ml,继续加热,并摇动坩埚。当加热至冒浓白烟时,加盖使黑色有机碳化物分解。待坩埚壁上的黑色有机物消失后,开盖,驱赶白烟并蒸至内容物呈黏稠状。视消解情况,可补加3ml浓硝酸(5.2)、3ml氢氟酸(5.4)、1ml高氯酸(5.5),重复上述消解过程。取下坩埚稍冷,加入2ml硝酸溶液(5.8),温热溶解可溶性残渣。冷却后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适量硝酸溶液(5.8)淋洗坩埚,将淋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8)定容至标线,混匀,待测。7.3.2固体废物浸出液试样7.3.2.1微波消解法量取固体废物浸出液样品(7.2.2)25.0ml至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ml浓硝酸(5.2),按微波消解仪器说明书装好消解罐,按照表3的升温程序进行消解。消解程序结束后,消解罐应在微波消解仪内冷却至室温取出。放至通风橱内小心打开消解罐盖,用少量实验用水将微波消解罐中全部内容物转移至100ml聚四氟乙烯坩埚(6.6)中,在电热板上以180℃加热消解1h,取下坩埚稍冷。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适量硝酸溶液(5.8)淋洗坩埚,将淋洗液全部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8)定容至标线,混匀,待测。表3固体废物浸出液微波消解参考升温程序消解温度/℃55557.3.2.2电热板消解法量取固体废物浸出液样品(7.2.2)25.0ml于100ml聚四氟乙烯坩埚(6.6)中,加入5ml浓硝酸(5.2),在电热板上于180℃加热消解1~2h。若有颗粒物或沉淀,需滴加浓硝酸(5.2)2ml继续加热消解,直至溶液澄清。用适量硝酸溶液(5.8)淋洗坩埚,将淋洗液全部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8)定容至标线,混匀,待测。7.3.3空白试样的制备7.3.3.1固体废物空白不加样品,按与试样制备相同的操作步骤(7.3.1)进行固体废物空白试样的制备。7.3.3.2固体废物浸出液空白使用实验用水配制成浸提剂,按照与固体废物浸出液样品制备(7.2.2)相同的步骤进行固体废物浸出液空白的制备,按照与固体废物浸出液试样制备(7.3.2)相同的步骤进行消解。8分析步骤8.1仪器参考测量条件不同型号的仪器最佳测试条件不同,根据仪器说明书要求优化测试条件。仪器参考测量条件见表4。表4仪器参考测量条件载气流量/(L/min)蠕动泵转速/(r/min)流速/(ml/min)测定时间/s点燃等离子体后,按照厂家提供的工作参数进行设定,待仪器预热至各项指标稳定后开始进行测量。8.2校准曲线的绘制依次配制一系列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可根据实际样品中待测元素质量浓度情况调整校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移取一定体积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5.12),用硝酸溶液(5.8)配制系列标准曲线,参考质量浓度见表5。将标准溶液由低质量浓度到高质量浓度依次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按照仪器参考测量条件(8.1)测量发射强度。以目标元素系列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发射强度值为纵坐标,建立目标元素的校准曲线。表5标准系列溶液参考质量浓度单位:mg/L质量浓度1银(Ag)、铍(Be)、铊(Tl)、镉(Cd)铅(Pb)、锶(Sr)、钛(Ti)、钒(V)、锌(Zn)、锑(Sb)8.3测定8.3.1试样测定分析前,用硝酸溶液(5.8)冲洗系统直到空白强度值降至最低,待分析信号稳定后,在与建立校679.2结果表示测定结果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3位有效数字。10精密度和准确度10.1精密度六家实验室分别对固体废物中22种金属元素全量质量浓度为0.08~3.33×10⁴mg/kg(底质标准样品GSS-9)、25.5~1.7×10⁵mg/kg(固废标准样品ISS-2)、0~3.3×10⁵mg/kg(固废标准样品ISS-1)的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6%~18.4%、0.3%~20.4%、0.7%~12.0%;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2%~9.3%、0.1%~10.1%、1.4%~7.6%;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0.03~六家实验室分别对固体废物中22种金属元素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108mg/L(底质标准样品GSS-9)、0~160mg/L(固废标准样品ISS-2)、0~243mg/L(固废标准样品ISS-1)的样品进行了6次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0%~33.8%、1.1%~22.6%、1.5%~30.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1%~8.8%、1.4%~12.1%、1.4%~28.2%;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0.02~37.9mg/L、0.02~43.4mg/L、0.02~30.3mg/L;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0.02~41.0mg/L、0.02~46.1mg/L、0.02~六家实验室分别对金属元素含量为0.077~3.3×10⁴mgkg(底质标准样品GSS-9)和0.00~1.7×10⁵mg/kg(固废标准样品ISS-2)的固体废物有证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22种金属元素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15%、-3.2%~2.6%;相对误差最终值分别为(-1.3±7.0)%~(15±20)%、(-3.2±六家实验室对固体废物实际样品进行浸提液加标回收实验,加标质量浓度为1.0~50.0mg/L,对应22种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3%~109%,加标回收率最终值范围为(84.7±12.2)%~(100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统计见附录B、附录C。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每批样品至少做1个实验室空白,所测元素的空白值不得超过方法测定下限。若超出则须查找原因,重新分析直至合格之后才能分析样品。每批样品分析均须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大于或等于0.995。每分析50个样品需用一个校准曲线的中间点质量浓度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核查,其测定结果与最近一次校准曲线该点质量浓度的相对偏差应≤10%,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811.3精密度、准确度控制11.3.1平行双样测定每10个样品做1个平行双样,样品数量少于10个时,应至少测定一个平行双样,各元素测定结果的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35%。11.3.2准确度控制对实际样品进行全量测定时每批样品需带固体废物有证标准物质,其测定结果应在给出的不确定范围内。对实际样品进行浸出液测定时,以加标控制准确度,其加标回收率范围应在70%~120%之间。12废物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液应分类收集和保管,并送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理。13注意事项13.1实验中使用的坩埚和玻璃容器均需用硝酸溶液(5.7)浸泡12h以上,用自来水和实验用水依次冲洗干净,置于干净的环境中晾干。新使用或疑似受污染的容器,应用热盐酸溶液(5.9)浸泡(温度高于80℃,低于沸腾温度)2h以上,并用热硝酸溶液(5.7)浸泡2h以上,用自来水和实验用水依次冲洗干净,置于干净的环境中晾干。13.2仪器点火后,应预热30min以上,以防波长漂移。13.3含量较低的元素,可适当增加样品称取量或减少定容体积,也可将消解液浓缩后测定。9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浸出液检出限/(mg/kg)测定下限/(mg/kg)检出限/(mg/L)测定下限/(mg/L)23456789KV(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表B.1、表B.2、表B.3为固体废物的精密度数据汇总表,表B.4、表B.5、表B.6为固体废物浸出液的精密度数据汇总表。23456789KV注:样品为底质标准样品GSS-9。123456789KV注:样品为固废标准样品ISS-2。123456789KV注:样品为固废标准样品ISS-1,“一”表示23456789KV注:样品为底质标准样品GSS-9,“一”表示未检出。123456789KV注:分析样品为固废标准样品ISS-2,“—”表示未检123456789KV注:分析样品为固废标准样品ISS-1,“—”表示未检出。(资料性附录)方法的准确度表C.1、表C.2、表C.3为本方法的准确度汇总表。表C.1固体废物准确度123456789KV注:样品为底质标准样品GSS-9。234567 一89KV注:分析样品为固废标准样品ISS-2,“—”表示未检出。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