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统) 语文试卷_第1页
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统) 语文试卷_第2页
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统) 语文试卷_第3页
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统) 语文试卷_第4页
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统) 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卷 2024.5.7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课标非常强调整本书阅读在兴趣培养与方法养成中的作用。温儒敏老师谈整本书阅读,也多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比如兴趣,温儒敏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兴趣,多读些“闲书”;一方面也强调兴趣的培养,将培养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国外有言曰: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其实,经典名著都是说不尽的,能说尽的也就算不上经典了。面对经典,全盘占有,毕其功于一役,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与其执着于一点一滴的得失,倒不如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他们终身阅读的志趣。有了志趣的保证,经典之于人生的价值就能实现更多。温儒敏老师将兴趣培养看得这么重,从一开始就警惕阅读中的功利主义与短视心理,这是一种远见卓识。兴趣的培养与教育的引导并不矛盾,要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近几十年来,在知识相对主义和学生绝对主体的思潮影响下,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天然的、感性的、个体意义上的兴趣,而对于社会发展与知识进步所召唤的理性意义上的志趣,重视程度还不够。兴趣有不同的层次,学生对《红楼梦》感兴趣固然可喜,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不能建立在学生天然的兴趣之上。《红楼梦》成为教学的内容,取决于这部伟大的经典所蕴含的文化与教育价值,而不取决于某个专家或某些学生的兴趣。在整本书阅读上,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不要片面地强调和依赖学生的兴趣,而是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开发让学生“读出兴趣来”。哪怕引导他们一只脚迈入红楼的世界,也算是一种成功。至于学生能读多深,能理解多少,这个至少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我们也绝无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红楼梦》,甚至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读《红楼梦》,更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红楼梦》,这就是教学,教学永远是不圆满的。还有一个就是方法的训练。新课标反复强调“阅读经验”的积累与建构,相关表述反复出现。而方法习得的路径,则是从“一本书”到“一类书”,即通过“一本书”的阅读来建构“一类书”的阅读经验。温儒敏老师也谨慎地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读整本书贵在“激发学生阅读兴味,并提示‘读这一类书的方法’。比如,怎样读长篇小说,怎样读社科著作,怎样读传记,怎样读历史,都应当在基本方法上有所交代”。温儒敏老师的表述很谨慎,“提示‘读这一类书的方法’”,用的是“提示”;“在基本方法上有所交代”,用的是“有所交代”。我觉得,温儒敏老师大概是担心人们对阅读方法的迷恋盖过了对阅读本身的热爱吧。有人却由此推论说:《红楼梦》本身不是目的,培养读书的兴趣与方法才是目的。这句话当然没错,但似乎隐含了一个潜在而危险的推论:具体的文本不是目的,万能的方法才是目的。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这话误导了很多人。首先,普适性、一般性的阅读经验是有限的。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种对经验与方法的膜拜情结,总以为有一些灵丹妙药,入口即化,拿来可用,“施”之四海而皆准。但事实上,这样的阅读经验少之又少,略等于无。像精读与略读,稍有阅读经历的人,都明白该精读的就精读该略读的就略读的道理。但关键在于,什么地方该精读,什么地方该略读,“精”到什么程度,“略”到什么程度……离开了具体的文本,即使将这些策略讲得天花乱坠,其实际意义也极为有限。在知识分类上,阅读经验属于“绒默知识”的类型,它依附于具体的阅读实践,也来自具体的阅读实践。离开具体的文本谈阅读经验,意义不大。其次,经验的迁移与运用是有条件的,前提就是这个经验源于真实的阅读实践,且心领神会,得心应手,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如果囫囵吞枣地读书,对文本一知半解,不要说迁移,就连经验自身的合理性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即使单从经验获取的角度看,我们也还是只能老老实实地读书,去索解文本自身的奥妙。(节选自余党绪《所有的课程开发与教学介入,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读书》有删改)材料二:高中将更明确安排“整本书阅读”,也是名著阅读,有可能还用专门的单元去落实这个任务群。但我认为基本要求和初中的名著导读是一样的,即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内有些讲授,也主要是关于名著的基本情况,焕发阅读兴味,并提示“读这一类书的方法”。当然,前提还是完整地读书,主要的功夫是在课外。有一点我觉得要注意: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可能还没有读就兴趣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我看社会上有些跟进新教材的名著导读类读物,安排了很多阅读计划和规定动作,比如如何写笔记,如何做旁批,如何写读书心得之类,甚至时间都规定好了,那就会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减损了读书的乐趣。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好不好,就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是否找更多的整本书来读。所以,不要管得太死,宁可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小结之类,那就很好了。(节选自温儒敏《语文课改守正创新》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生只有在培养起自身可迁移与运用的阅读经验以后,才有可能索解文本自身的奥妙。B.为了焕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味,应该去“课程化”,让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即可。C.只要有了志趣的保证和较好的阅读方法,经典之于人生价值就能实现。D.当学生爱上读书,主动寻找更多的整本书来读,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才算真正达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儒敏老师强调兴趣的培养,将培养兴趣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他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开发让学生“读出兴趣来”。B.兴趣有不同的层次。近几十年来,受知识相对主义和学生绝对主体思潮的影响,我们对于理性意义上的兴趣重视程度不够。C.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要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也不能管得太死,可实行目标化管理,如开头有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小结等。D.几乎没有“施”之四海而皆准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依附于具体的阅读实践,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文本去谈阅读经验。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B.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C.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两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表1整本书阅读兴趣情况题目选项人数比重(1)你的兴趣爱好主要是什么?阅读3818%游戏4018.9%影音11052.1%其他2310.9%(2)你最喜欢以下哪类读物?报刊杂志8439.8%短篇选集3516.6%经典名著7736.4%其他157.1%表2整本书阅读动机情况题目选项人数比重(1)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阅读整本书?自己主动阅读3215.1%老师要求16477.7%家长督促157.1%(2)你阅读整本书是为了什么?(可多选)消遣娱乐13242.4%提高成绩3812.2%提高修养10132.4%其他4012.8%(图源李琦《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析》)A.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其整本书阅读习惯应是整本书阅读的题中之义。B.报刊杂志和短篇选集等较短篇幅的文本更受该校高中生欢迎。C.该校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整本书阅读更看重功利方面的作用。D.该校大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内驱力尚未形成,需要外力监督。5.结合材料,试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色罕达犴海勒根那那年冬末快开春的光景,乌力楞(氏族公社)的几个男人——图嘎、乌讷、尼日特和我,带着猎狗牵着十几头驯鹿去呼玛河狩猎,这个季节是“鹿胎期”,幸运的话会收获上等的鹿胎膏。我在学校里学的是兽医,毕业后干的也是给驯鹿治病的活计,枪法不准胆子也小,捕猎小组通常不会带我,可是作为鄂温克的子孙,我不能认怂。这次,我向图嘎保证,绝不会拖他们的后腿。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8页差不多走了两天,我们才到达呼玛河畔。之所以跑这么远狩猎,是因为这里还存有兴安岭最后的原始森林,而距离我们较近的金河、得耳布尔河流域的成材林差不多都被开发光了,很难见到狍子、马鹿、野猪这些大型野生动物的踪影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我跟图嘎他们约定,要独自一人去打猎。我朝着东南方向的山林爬去,一路上收获了几只灰鼠、松鸡。上任世远仁的小说,山岭忽然刮起了呼啸的北风,整个森林都跟着披头散发地摇曳起来,地上的雪屑像游蛇似的四处乱窜,我来时的脚印很快被抹掉了。真糟糕,我想找到自己留下的返程标记,却因为天黑辨认不清树上的刀痕,等我莽莽撞撞地进入到一片落叶松林里,便彻底迷失了方向,林子彻底黑下来了,手电筒照见的只有纷乱的雪花和树林,望不出一米远的距离。风雪很快把我变成了雪人,脸上和手脚又麻又胀,时而一阵刺痛,像被蛇咬了似的。不知走了多久,又似乎在原地踏步,我始终不能走出森林的围困,两条腿比整座山还沉,眼睛也不停地被雪片封冻住。我背靠一棵大树坐下来,猎枪早已不知去向,我像刺猬一样蜷缩成一团,任凭大雪将我覆盖,自顾自晕牵沉沉地睡去。后来,我是被一股温暖的气息唤醒的,像是星神奥伦的手指在触摸我的脸、我的耳鼻,我睁开眼睛,看到一团模糊又晶亮的白,像闪电的光芒突兀在大雪中,把雪色都比得黯淡了。一头白色的高得像雪丘似的罕达犴,就是它,这头神兽,用它的鼻息、它的嘴唇,热热的舌尖和火炭一样的躯体唤醒了我,然后不声不响地转过身去,待我爬起身跟上它,它就一耸一耸地走在前面,不紧不慢,带我从林中穿行。这么走了不久就钻出了落叶松林,我朝四周望一望,发现呼玛河就在山坡下,被雪覆盖的河床像条白哈达飘在那里。等我再去看那头白犴,它已转身入林,只留下一片空茫,要不是森林间传来稀里哗啦的响动,我还以为刚刚的一切只是梦境。我能活着归来,乌讷他们几个都很钦佩,一改过去对我的鄙视,戏谑我:“大英雄,还记得你是怎么找回营地的吗?”拗不过他们的追问;我把昨天雪夜里的遭遇一股脑地与他们讲了。可是,我没想到这给我的救命白犴带来了灭顶之灾……“好吧,阿日坤,实话和你说了吧,我们找那头罕达犴去了。”图嘎话音刚落我就惊呆住了,“你们……你们真的去找白犴了?”我一把抓住图嘎的衣领,“告诉我,你们把它怎么样了?”“放开手!”图嘎以他塔坦达的威严命令我。“不!”那一刻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了,“你们这几个骗子,是不是杀了它?”乌讷走过来使劲掰开我的手,他力大无比,把我推倒在地,“要知道我们是猎民,别说一头犴,就是一头熊我们也要替乌鸦啄了它。可惜,中了两枪还是让它跑了……”我决定要去看看白犴。我揣了砍刀,背了医药箱钻入林子。如果不是神灵相助,在重重密林中要想找到一头犴真像在大海里捞针。突然,白桦林深处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我侧耳谛听,没错,那是罕达犴的叫声,曲曲弯弯传来,像一只大鸟粗憨的嗯鸣。顺着声音的方向寻去,透过密密匝匝的林木间隙,我看见了它。喜极的泪水一时迷蒙了我的眼睛。我走近了它,小心地,生怕它受到惊吓起身逃掉。可眼前的罕达犴却不像我二十几天前见到的那头大兽了,它满身泥土和污垢、血迹,身上溃烂的枪伤正流着脓水,散发着腥甜的味道,而它的身躯也缩小了一半似的,瘦削得就剩下了一把骨头。它望着我,眼神像烛火一样黯淡,没有惊恐也没有喜悦。嚯,原来它想逃也逃不得了,一根粗如手指的钢丝套勒紧了它的脖颈,深入到血肉里去了。它的周边,所有能够到的树皮都被它啃食光了,包括地上的积雪、腐叶。“我的白纳查神啊!”我颤抖着手,试图给它松绑,可钢丝套似乎连针都插不进去。手忙脚乱地,我掏出了铁钳、锤子、钢锥,白犴见到这些亮晃晃的工具惊恐起来,一股逃生的力量让它像条抛到岸上的大鱼,好一阵狂蹦乱跳,直到钢索让它窒息,让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它喘吁着,嘴里喷吐着白沫,绕在一棵白桦树后躲避着我。可我要救下它,否则它会随时死掉。我急得满眼是泪,我努力向罕达犴证明自己只是一个施救者,没有一点儿恶意。终于,白犴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剧烈起伏的身体渐渐平复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8页下来,我趁机上前,费好半天劲儿才将铁钳嵌入钢索里,又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帮它取出了弹片。………终于,罕达犴行动自如起来,摇晃犄角左跳右跳的,最后定定地瞅着我这个施救的人,目光像五岁的孩童那么清澈,里面充满了情感,原来不只是人类才懂得爱啊。如果这世界真像人们祈愿的那样该有多好啊,白犴的伤口隔不了多久就会愈合,它奔入泰加森林深处就脱离了危险境地,而我也要返回乌力楞去,从此不会再摸一下猎枪,我不能阻止别人打猎,可我能做好我自己,逢人就讲一讲白犴的故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申请跟随捕猎小组到呼玛河狩猎是因为恰逢“鹿胎期”,可能得到上好的鹿胎膏。B.文章描写“我”初次见到的白犴与后来受伤的白犴祥子全然不同,表现了它受到的伤害之深。C.作者用了大量细节描写呈现白犴受伤的情况及救治过程,表达了“我”对它的担心和心疼。D.白犴在获救之后像孩童一样的动作和眼神,让“我”的内心深深触动,我下定决心不再狩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我”是兽医,为后文“我”救治白白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更加合理。B.文章描写“我”被困森林时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烘托了白犴极强的生存能力。C.文章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期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D.文章塑造了一个通人性的白矸形象,使小说富有传奇色彩,别具民族风情。8.文中三次写到了“我”的泪水,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5分)9.本文是一篇生态主义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类小说在的容方面的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兽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有雠而众,不若无有。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返。颜闳入见,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闽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闽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有删改)材料二: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8页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陀。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之御也。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懍懍焉如以腐索御奔马。”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而毋畏?”(节选自《说苑·政理》)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苟得为A上用B民之走之C也D若决积水E于千仞之溪F其谁G能H当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雠,指仇敌,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雠”意思相同。B.骤,指屡次,与《赤壁赋》中“知不可乎骤得”的“骤”意思不同。C.罢,同“疲”,指疲惫,与《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的“罢”词性相同。D.王者,文中指施行仁政治国的君主,行仁政的主张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也有体现。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氏春秋》认为当时世上的君主,大多不知道善待百姓,只会增加仇敌;古代的君主,致力于为民除害,思考着为民造福。B.东野稷在庄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驾车技术,庄公认为其技艺不能超过造父,于是命他让马绕一百个圈再返回。C.颜阖认为东野稷的马一定要累坏。不一会儿,东野稷的马果然累坏而返,原因是他对马太苛刻。D.季孙请教孔子“诛杀无道,亲近有道”是否可行,孔子先是反对诛杀,接着指出施政者为善会感染百姓,并以风和草为喻具体阐述。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2)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14.两则材料用“御马”各自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小题。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①王守仁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睛。也知②造物曾何意?底事③人心苦未平!柏府④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注】①写作此诗时,王守仁正生活于贵州山区。②也知:谁知。③底事:何事。④柏府:御史府,陆佥宪正担任佥都御史。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8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暮时分,城外下起大雪,诗人身处茅舍,望着远处城里的夕阳,思绪万千。B.御史府的楼台倒映水面,诗人的茅屋周围高松翠竹流泻着寒意,虚实结合,两相对照。C.诗人雪夜拥布衾而眠,雪既是自然之雪,也是人生之雪,此刻,他心境凄凉。D.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春寒景色特征鲜明,画面优美,意韵悠远,富有哲理。16.这首诗可谓王守仁的人生写照,请结合全诗分析他的人生态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写六国不爱惜先辈开辟的土地,割地赂秦也不能换来真正的安定。“,”,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侵略六国越厉害。(2)李商隐《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的千古名句是:“,。”(3)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常常在诗文里借缅怀他来抒情言志,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三四月间,近在眼前,远到山巅,①皆是新绿。这新绿是春的心脏,是春的魂灵精魄。有如此的绿,那天也定然是不坏的,或澄澈、或朦胧,再加一点白的云和吹动云的微风,就这么和新绿②,共同营造出美妙的艺术效果。事实上,在山城,只要能看得见天,就能看得见蓝。即使看不见天,只要云不是那么灰,只要雨不是那么密,天也能泛出一抹青来。这抹天青不是烟雨对蓝的加持,而是山川新绿映射的微光。有如此的蓝,那地上的绿定然也坏不到哪里去,或清浅、或新盈,就这么和蓝天顾盼生姿。蛰伏一冬的山被初春的阳光照耀,一片亮黄。新绿也许就是这么从大地悄悄冒出来、生长着。从冒出“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到“浅草才能没马蹄”,生成“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新绿在时间的轴序上呈现次第的状态。因为海拔的高低起伏,次第的状态又同时存在,咏叹着早春、仲春、暮春时序的交织错乱。低处早就“拂堤杨柳醉春烟”了,中段“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处才“忽见陌头杨柳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吟哦交替回响,时序纬线和海拔经线交织出新绿立体的一片诗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新绿从大地悄悄冒出、生长,在时间的轴序上呈现次第的状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等主演的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热议。影片将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相互融合,在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框架下,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语文试题卷第7页共8页片中的“第二十条”指我国新《刑法》第二十条,①: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