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20细品诗艺-感受诗美-提升鉴赏古诗技法力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20细品诗艺-感受诗美-提升鉴赏古诗技法力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20细品诗艺-感受诗美-提升鉴赏古诗技法力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20细品诗艺-感受诗美-提升鉴赏古诗技法力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20细品诗艺-感受诗美-提升鉴赏古诗技法力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分点20细品诗艺,感受诗美

——提升鉴赏古诗技法力第1页-2-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第2页-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送王昌龄

颀原文请参见“增分点19”中“真题练兵·自我评定”部分。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利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点染手法。第3页-4-参考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衬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示对朋友孤身远去不舍。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示技巧能力。点染,本指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后也比喻修饰文字。修饰文字时,“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染”就是渲染、衬托,即以详细事物、景物将所点明情感、道理衬托出来。柳永《雨霖铃》下片,举笔便点明离别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详细可感了。在本诗中,“送君多暮情”和末两句是“点”部分,中间部分则是“染”内容。第4页-5-第5页-6-典题诊疗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夜

吴兆骞①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客同属国②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忽忆吴趋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注①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②属国:指汉朝苏武,被扣匈奴19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第6页-7-判断以下说法正误。(正确打√,错误打×)1.“夜行”是题目,也是诗眼,第一联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特点。(

)2.“惊沙”“飒风飙”利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西北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

)3.颔联写三更雪原还有些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这两句采取对偶手法,描写了当地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4.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暂时江南繁荣生活场景。(

)第7页-8-1.√2.答案

×解析

“惊沙”“飒风飙”没有利用比喻手法。3.√4.答案

×解析

尾联是回想,三个意象都是虚写。第8页-9-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一首诗词艺术价值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怎么写”表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句是诗人不懈追求,也是考查鉴赏水平主要角度;二是诗歌表示技巧,即修辞方法、表示方式、表现手法利用,这更是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内容。语言和表示技巧是浙江卷考查热点,分值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重点。表示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示思想时所采取技法,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表示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示方式是诗人表示思想感情主要伎俩,常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典抒情等。第9页-10-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衬托与反衬)、先抑后扬、点染、铺陈、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景始情终、景始景终等。常见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大、排比、设问、反问等。采取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取夸大、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主旨,采取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第10页-11-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典例(山东卷)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早上五盘岭①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波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明分析。第11页-12-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如同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好像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合之态。第12页-13-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读诗有道1.看题目(心中有数)“早上五盘岭”——交代时间和地点。概括正文内容,写五盘岭早上景色。2.看作者(知人论世)岑参——我国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注释①中有对此次出行背景交代。3.看内容(利用注释)前两句交代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向,中间八句写五盘岭早晨景象,最终两句写此行目标和心情。整体看:这首诗写岑参早上五盘岭时所见所闻所感,流露出不畏艰难,奋然前行信念。第13页-14-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解题有法1.审题目关键点“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斗”“攒”两字(考查点),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答题提醒),请作简明分析(答题方式)。2.找答题依据3.用模板答题答题时普通先解析字义,再指出所用手法及手法在诗中表示作用。第14页-15-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即时突破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小

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二分之一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①寒花:菊花。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明赏析其妙处。第15页-16-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参考答案

“窥”字利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景物。“窥”字把“山光”写活了,化静为动,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漂亮感人,富有魅力。解析

此题考查动词妙用。要结合“窥”字含义和利用手法分析。“窥”是“看”意思,而这里说“山光窥短墙”,可见把“山光”拟人化,不说小园景色之美让人观赏,而说连山光都想窥视,生动地表现了小园景色之美。第16页-17-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诗歌语言和表示技巧鉴赏提升攻略分类讲解以下:第17页-18-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第18页-19-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第19页-20-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第20页-21-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第21页-22-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第22页-23-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①

辛弃疾悠悠万世功,矻矻②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③,我自思量禹。注①嘉泰四年,作者出任镇江知府,为北伐做准备,词作于这期间。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为当初府郡行政中心。②矻(kū)矻:勤劳不懈样子。③金山:在镇江西北长江中。词上阕是怎样利用侧面描写手法?请简明分析。第23页-24-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参考答案

上阕写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追本溯源,这都是大禹治水结果,从侧面表现出大禹治水功劳。解析

这首词上阕,侧重怀古,先写大禹治水劳苦功高,然后用“鱼”“人”各得其所来表现大禹功劳。所以“侧面描写”语句只能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结合描写内容分析即可。第24页-25-12345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登裴秀才迪小台

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加好?请说明理由。(2)你怎样了解诗中“闲”字?第25页-26-12345(1)参考答案

“望”:照应题目中“登台”,引出后面描写景物。或“空”:①营造空阔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能力。先明确“望”“空”意思,在读懂诗句大意基础上,结合诗歌主旨分别解释它们在句中意思,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作用。(2)参考答案

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静之美、闲适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语言表示诗歌思想内容能力。要结合详细诗句,尤其是描写人物神态、心理词语来分析“闲”含义。结合首联、颔联中场景画面描述,梳理重点意象,全方面把握“闲”所涵盖内容。第26页-27-12345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精妙之处。第27页-28-12345参考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庄重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喜悦之情。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示技巧能力。要紧紧围绕比喻修辞方法和以声衬静分析其中精妙。“春蚕食叶”与考生书写之间相同点是鉴赏关键处。第28页-29-12345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正宫】鹦鹉曲

农夫渴雨

冯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这首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简明分析。参考答案

①以口语入曲。比如“渴煞”“恨”等词语,都是口头语言。②用词质朴。曲子表现了农夫盼雨急迫心情,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解析

这首曲子,写稻子开花时节农夫盼雨急迫心情,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所以语言特色是口语化、平易、质朴。第29页-30-12345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书

事①

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久为吐蕃所占。今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全部。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这首诗尾联利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示了作者怎样心愿?第30页-31-12345参考答案

尾联利用生动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心愿: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愿望。解析

从“蕃情似此水”能够看出是比喻手法,将军情比喻为流水。“长愿向南流”,表示了渴望民族团结、和平永驻愿望。第31页-32-12345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太湖恬亭

王安石槛临溪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