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②·人教版新课标导学第1页第五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第2页1学习目标诠解2课前自主学习3课堂合作探究4随堂达标训练5课时作业第3页学习目标诠解第4页学习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2.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改变2.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影响【学法导引】1.用列表方式归纳近当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情况2.结合现实生活中事例了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第5页课前自主学习第6页一、铁路与公路…………①①『思索』近代中国铁路事业不能长足发展原因有哪些?[答案]提醒:从根本上说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决定,主要是受西方列强压制。中国近代民族化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守旧、传统思想观念妨碍。长久社会动荡,使得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社会环境。时期铁路公路新中国成立前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私自修筑了_______铁路,很快就被拆除②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_______到胥各庄铁路③_________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④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迟缓发展情况______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原因①_______腐败、民生凋敝②汽车和_______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淞沪唐山辛亥革命民国政治油料第7页『点拨』近代与当代中国铁路建设一个最大不一样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控制,方便于对中国经济侵略。当代中国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域经济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时期铁路公路新中国成立后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_______、_______等铁路②到“_______”期末,中国铁路运行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_____位③在不停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公路网,在黄河、_______等江河上架设了许多公路大桥,包含__________在内许多偏远闭塞山区也通了汽车宝成兰新九五四长江青藏高原第8页二、水运与航空…………②1.水运(1)新中国成立前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置__________,控制中国水上运输。②19世纪70年代早期,洋务派创办__________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垄断局面。③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企业,推进了中国水上交通业__________进程。②『点拨』中国近代水运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轮船招商局建立,标志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轮船企业轮船招商局近代化第9页(2)新中国成立后①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________运输业,取得较快发展。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为铁路、公路和__________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一定影响。2.航空(1)新中国成立前①1909年,__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点拨』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负面影响(1)交通工具增多,不可防止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情况。(2)因为近代中国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便利了外国经济、政治侵略。轮船民航事业冯如第10页②1920年,________至________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2)新中国成立后①新中国成立早期,民航发展有限。②__________以后,乘飞机出行人越来越多,航线和航班不停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阐释』近代交通工具更新表现出特点(1)传统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步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2)由机械动力牵引火车、汽车、电车日趋主要。(3)交通工具更新在城市中比较显著。北京天津改革开放第11页三、通讯工具变迁…………③1.新中国成立前③『思索』19世纪末,对中国刚兴起通讯事业有些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诗中所赞是什么通讯工具?通讯工具发展有何作用?[答案]提醒:电话。促进信息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概况电报有线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_______电报企业把电报线架设到_______②1877年,_______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今后,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电讯网络。不过,当初有线电报主要用于_______无线电报①20世纪初,上海_____设置无线电报局②以后,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主要用于_______通报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______设置电话企业丹麦上海福建军事崇明官商上海第12页2.新中国成立后(1)发展概况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全国电讯网络。②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年末,中国拥有_________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也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2)影响①使_______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__________。『点拨』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特点(1)开端艰难,起步晚,远远落后于同时代西方国家。(2)发展迟缓,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排挤。(3)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4)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域发达。固定电话信息生活方式第13页课堂合作探究第14页1.原因(1)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主动兴办近代交通事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2)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控制,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不可防止地在中国发展近代交通事业,在客观上推进了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3)科学技术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和改变。主题一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原因及影响第15页(4)各个时期政府采取统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发展。(5)近代工商业发展,需要近代交通运输作为保障。2.影响(1)主动影响:推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加紧了生活节奏,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联络。总之,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近代前期交通运输业发展,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交通工具增多,不可防止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问题。第16页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版图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又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抵十数兵之用,未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清史稿·交通志》材料一中刘铭传从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等角度出发,主张__________。修筑铁路

第17页材料二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快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企业,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专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能够抵制也。——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兴废》材料二中苏省绅商为挽回_______,维护国家主权而集资修路。利权

第18页第19页〔对点巩固1〕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影响有(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②客观上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③便利了列强深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近代列强不停在中国掠夺修建铁路权利,其目标是加强对中国控制,所以近代铁路修建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④不正确,故选A项。A第20页1.兴起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国外新技术传入。(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3)军事政治需要。(4)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主题二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兴起原因和主动影响第21页2.主动影响(1)加紧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2)推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加强了国防建设,改进了军情及时性与军队机动性。(4)加强了与世界联络,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5)深刻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第22页材料一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方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能够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能够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迫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骛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材料一反应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出于国防方面考虑,要求架设电报。张之洞认为电报能够快速地传递_______,有利于快速调动_______。信息

军队

第23页材料二19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能马上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功效密不可分。电报,其主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最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以后全国同时社会和思想运动技术基础……——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材料二反应出近代电信技术有以下特点:速度_____,效率高;距离_____,范围广。快

第24页第25页〔对点巩固2〕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一个谕旨。其相关告诫臣下、指示策略、考评正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预防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