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1页第2页首席教授:杨春贵主要组员(以姓氏笔画排列):马俊峰王宏波边立新孙熙国杨信礼张曙光陈曙光欧阳康庞元正第3页第4页课程性质其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普通知识课。(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坚持辩证思维,反对片面性、绝对化;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从而在重大理论是非上,一直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正确学术方向。)其二,是方法论课,不是哲学原理课。(比如,唯物论是原理,一起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就是方法;否定之否定是原理,自觉走波折前进道路就是方法;矛盾特殊性是原理,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就是方法。)第5页课程主要性方法是黑暗中给人指路明灯,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跛子会超出沿着错误道路前进善跑人。——培根方法掌握着研究命运——巴甫洛夫最普遍最根本方法是哲学层次方法,我们称之为思想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基本功和必修课。第6页课程内容导论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研究方法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世界视野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第7页导师名言马克思:“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利用数课时,才能到达真正完善地步。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它需要锻炼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方法。”第8页唯物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必定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定灭亡了解;辩证法对每一个既成形式都是从不停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了解;辩证法不崇敬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第9页导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历史进程“每一时代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理论思维,都是一个历史产物,在不一样时代含有非常不一样形式,并因而含有非常不一样内容。”——恩格斯第10页神话早期“相关社会思想”与“相关自然思想”混合中世纪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领悟上帝旨意成为社会认识主导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自主意识。第11页资本主义发展呼唤着理性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人们以理性反抗神性,以人权取代神权。弘扬社会批判精神。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成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结果和科学代表。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实证性认识方法扩展到人文社会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认识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认识一个主要思潮。对于人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等关注,则引发了社会认识中人本主义认识方式。第12页(二)社会科学特点和作用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伎俩包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很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人文科学: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步形成以广泛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为主干学科目标在于帮助人类了解和把握本身第13页社会科学: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争揭示社会生活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与合理评价包含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深度分化中高度融合,形成了非常复杂学科体系,能够按照不一样标准对其进行划分。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包含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涵盖了数十个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它们与工学、理学、医学、农学和军事学等一道组成了当前我国学科门类体系。第14页(一句俏皮话:工科告诉你做什么,理科告诉你为何这么做,文科告诉你这么做是为何。)人类文明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又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经过对社会历史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方向和轨道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进步。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效,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第15页1、什么叫方法?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意思。(三)社会科学方法论性质和特点第16页在西方,“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由“Kατμκοτη”(沿着)和“Oδικ”(道路)两个词组成,意思是沿着正确道路前进。黑格尔:“在探索认识中,方法也一样被列为工具,是站在主观方面伎俩,主观方面经过它而与客体相关。”——《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32页。列宁摘录了上面黑格尔这段话,而且还必定了黑格尔以下思想:“认识客观真理方法”是从认识“对象本身中取得要求东西,因为这个方法本身就是对象内在标准和灵魂。……也就是说,要观察事物本身,首先要从事物普遍性去观察,另首先也要不脱离事物,不要抓住附带情况、实例和对比,而要惟一地注意这些事物,而且要注意到他们内在东西。”——《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36~237页。第17页列宁和黑格尔在这里所说事物“内在东西”,或事物“内在标准和灵魂”,就是指事物本身所含有规律。事物规律既是主体认识和把握对象,又是主体用来认识和把握事物伎俩和工具。因为只有认识客观规律和按规律办事,主体才能摆脱盲目必定性束缚而取得自由。主体利用已经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再去认识和改造事物,那么规律就转化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事物方法。事物本身规律是方法客观依据,方法归根到底是规律利用。第18页皮亚杰:规律包含客体运动规律和主体对客体作用规律。客体运动规律又包含详细客体运动规律和客体间相互作用规律。人们对规律把握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之中。首先,客体及客体间相互关系包含有客观因果关系或因果程序,它们经过内化,在主体头脑中被建构和积淀为观念形态因果关系或因果程序。另首先,主体对客体各种作用之间也包含有客观因果关系或因果程序,它们也经过内化,在主体头脑中被建构和积淀为观念形态逻辑关系或逻辑程序。第19页在两种内化基础上,主体又在头脑中把观念形态因果程序和逻辑程序深入整合起来,形成这两种程序有机统一观念形态认识格局并积淀于自己头脑中。这种在头脑中形成观念形态认识格局就是被主体认识和把握了客观规律,或者说就是观念化了客观规律。这种观念形态认识格局包含有对客体属性和规律认识,对客体间相互作用规律认识,对主体作用于客体活动规律认识,对主体本身思维活动规律认识,以及对上述这些规律性认识综合性认识。——《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6~27页。第20页之后,主体利用这种观念化了客观规律去认识和把握新客观事物,规律也就转化为方法。所以,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规律利用。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认识格局经过物化,就能够转化为物质形态工具,所以工具也是方法,是物化了方法或物化了规律。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认识格局也能够客观化为客观化精神,即存在于一定物质载体中理论结果。所以,一切科学理论结果也属于方法。第21页总之,主体头脑中观念形态认识格局、认识格局物化成工具及其利用过程、认识格局客观化形成客观化精神即科学理论结果,这一切综合就组成方法总体。这个方法总体就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现实伎俩,它表达着主体性即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今天我们所说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认识而为自己要求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标伎俩或路径,是主体靠近、把握以致改造客体工具或桥梁。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研究方法为人们提供规范、标准、程序等,最终影响甚至决定着主体对客体把握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第22页2、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理论,它以各种多样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标准,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一定方法论表达着一定世界观、科学观和技术观。依据理论体系不一样层次而分出不一样层次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它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含有普遍指导意义。第23页3、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关系第一,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特点决定。第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同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能够而且应该借鉴自然科学一些方法。第三,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差异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含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独特研究方法。第四,当代科学在深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两大方法论也展现出既相互区分又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趋势。第24页(四)科学研究方法论历史发展概述1、中国方法论历史概述第25页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26页(1)中国古代方法论特征第一,传统哲学以整体和过程观点辩证地认识世界,不过这种辩证观点是建立在对细节缺乏了解基础之上。(因而一直停留在朴素辩证法阶段。这种认识方法通常以格言、警句或典故组合形式出现,即使颇含辩证性,不过却流于简单、抽象,缺乏详细逻辑分析;即使哲理性较强,却容忍了思想上朦胧性、含糊性。)第27页第二,传统哲学用直觉、顿悟方法到达对事物本质认识,表现为方法上非逻辑性、非实证性和非工具性。(以经验现象为基础,强调主体意识能动作用,用内心心领神会去到达对事物认识和把握。如孔子讲“仁”,何以致仁?“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孟子讲“性善”,性善能够知天,何以知天?“尽心、知性而知天”。老子讲“道”,何谓道?“道可道,非常道”,它不可言,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名,只有“至虚极,守静笃”,才能够从内心得到它。)第28页第三,传统哲学以解经方法发挥自己观点和看法,作为一个认识方法,严重束缚了思想发展。(“我注六经”以“经”为主,这种方法忠实地叙述古人对自然、社会认识和看法,它保持了原始资料原来面目,使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和光大。不过,也有严重弊端:厚古薄今,惟经惟圣,凡事向经中讨教,否定现实实践和认识。“六经注我”则以“我”为中心,经过注释古代经典来阐述并论证自己思想。这种方法虽有为我所用原因,但思想认识依然束缚于旧思想、旧传统之中。二者共同点:崇尚权威,抬高古人,把古人著作、言论经典化,并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惟一标准。含有强烈正统观念和排他意识,其结果是脱离实际,含有极大保守性和封闭性。)第29页第四,传统哲学强调知行合一,主张致用,但“行”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排斥了科学认识和科学试验。(内圣外王,与古代希腊圣人先哲们着重注意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研究相比,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更多是重视以政治伦理问题。)第五,传统哲学认识评价标准是唯书唯上,造成了向后看、向上看而不是面向实际向前看恶习。(即使起到了一定稳定社会秩序作用,但却造成了怠惰、盲目自满情结和封闭心态。)第30页中国古代方法论总体特点重总体朦胧抽象,轻细节明细要求;重经验基础上直觉顿悟,轻试验科学;重政治上致用,轻科学理论思维;重主观理论涵养,轻客观自然探索与征服。虽有丰富辩证法思想,却停留在朴素直观阶段;虽有唯物主义原因,却终因要求得内心完善而陷入唯心主义。(反思“李约瑟之问”)第31页(2)近代中国方法论变革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模式维新派:“维新变法”、“进化论”、“救亡哲学”革命派:“进化论”、“革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全盘西化;西方中心主义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曾掀起一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高潮,但他们科学观还停留在器物科学观阶段,因而在借鉴新科学方法方面尚无建树。而到戊戌时期,含有更多西学素养维新派开始触及到近代科学关键和实质,即开始传输和利用近代西方产生科学方法。能够说,对近代科学方法传输和利用是维新派对于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形成及近代科技事业创建所做重大贡献。他们对近代科学赖以产生试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等三大基本方法都有程度不一样介绍和利用。

第32页对科学实证方法传输:康有为在《实理公法全书》中首先对这种科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应用。他把试验法称为“实测”之法,认为这是格致家考明实理方法之一。在“凡例”中他指出:“是书于凡可用实测之理而与制度无关者乃不录,理涉渺茫,无从实测者更不录。”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科学实证精神。许多西学新知都是因有“实测”之据而倍受康氏推崇,在讲学中,他屡次向学生指出:“中国人向来穷理俱虚测,今西人(俱)实测。”他要学生以科学实证方法批判“清谈程朱”之穷理思想方法。第33页严复是近代传输科学方法影响最大一人。他在《论世变之亟》中指出,西方富强是因其“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认为公”。“黜伪而崇真”,即抑虚而尚实,这就是西学试验方法要求。在《救亡决论》中,严复经过中西文化比较,认定“西学格致”之道与中国相反,西方科学讲求“一理之明,一法之立,必验之物物事事而皆然,而后定之为不易”。在《西学门径功用》中,他指出,西人“学以穷理”之法门分为三种,即“考订”、“贯通”和“试验”,因为“考订”与“贯通”“所得之大法公例,往往多误,于是近世格致家乃救之以第三层,谓之试验”,“试验愈固,理愈靠实”。第34页梁启超也在《格致之学沿革考略》一文中指出:“虚理非不可贵,然必籍试验而后得其真,我国学术迟滞不进之由,未始不坐是矣。”对试验方法推重甚至在一些当初制订学校章程中都有反应。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筹备京师大学堂时,也强调“泰西各种实学,多籍试验始能创造”。“政学以博考而乃精,艺学以试验而获益”。

第35页对逻辑方法传输:严复第一个系统地把西方逻辑学引介到中国来,在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严复首先严厉批判了中国传统认识论中先验理性、唯书唯圣“圣学演绎”积习,首先全方面介绍了西学中以实证归纳为基础科学方法。20世纪初,他还翻译了西方近代逻辑学巨著——穆勒《名学》和耶方斯《名学浅说》,成为近代向中国移植西方逻辑学体系最大功臣。严复把形式逻辑学称为“名学”,把归纳法与演绎法称为“内籀”与“外籀”,有时也称作“内导”与“外导”。《穆勒名学》中称归纳四法(实为“五法”)即求同法(严称统同术)、差异法(严称别异术)、求同差异并使用方法(严称同异合术)、剩下法(严称归余术)、共变法(严称消息术),为“内籀四术”。可见,“内籀”意指归纳或归纳方法,即由“偶然而推其常然”(由个别而推及普通)之术。章士钊著《逻辑指要》亦沿用“内籀”一词以指归纳推理或归纳法。第36页严复对科学归纳法提倡,其锋芒是直接指向封建经学。他认为,中国古代学术是以注解、阐释经典演绎形式发展,“中国由来论辨常法,每欲中求一说,必先引用古书,诗云子曰,而后以当前之事体语言,与之校勘离合,而此事体语言之是非遂定。”严复批评这种向书本“穷理”路向引导吾国学术“偏于外籀”,而“外籀能事极微”。他指出:“夫外籀之术,自是思辨范围,但若纯向思辨中讨生活,便是将古人所已得之理,如一桶水倾向这桶,倾来倾去,总是这水,何处有新智识来?”严复认为“外籀”这种纯思辨形式一是不会带来新知识,因为其结论已包含在大前提中;二是把人们引向书本,而不是使之面向自然,这种思维传统正是中国学术、尤其自然科学不发达主要原因。

第37页严复推崇归纳,但并未绝对地反对演绎,他反正确是学术传统中“圣学演绎”。从总体上看,严复把归纳和演绎一样看作是科学方法,认为“内外籀之相为表里,绝非二途”。甚至说“科学正鹄在成外籀之故”。认为只有利用了演绎才是科学成熟标志,“学至外导,则可据已然已知以推未然未知者,此民智最深时也”。这些思想无疑是很可宝贵。康有为也曾传输和利用过逻辑方法。在《实理公法全书》开篇《实字解》中,康氏认为西方科学方法有三种:一是“实测”之法,大约相当于试验法;二是“实论”之法,大约相当于归纳法;三是“虚实”之法,大约相当于演绎法。第38页1901年,蔡元培在给他人著作所写序言中明确指出:“科学大法有二:曰归纳法、曰演绎法。归纳者,致曲而会其通,格物是也。演绎者,结一而毕万事,致知是也。从现有材料看,这是首先直接使用“归纳”、“演绎”等术语文字。而且蔡元培把它们分别与“格物”、“致知”相对应,这是很有特色。蔡元培还与严复一样,既认为归纳、演绎都是不可少近代科学方法,又认为取得新知主要依靠归纳。他说:“二者相互为资,而独辟之智必取径于归纳。”

第39页这个时期,还有章太炎、梁启超、马君武等人也重视逻辑方法。章太炎侧重于演绎法,他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印度因明学和中国《墨经》之间异同作了比较和探讨。梁启超将演绎法引进研究领域,强调“综合观之”,“有说明焉,有推论焉”,“注意于其来因与后果”,“体悟于百年间若断若续之史迹”。马君武则把逻辑学(时称论理学)称为“科学之科学”。他在《弥勒约翰之学说》中指出:“盖各种科学皆须以论理学分析之,查其元素之微,明其聚集之故,究其连合之因,考其组织之序。故论理学者,实凡百科学之科学也。”除严复译著外,还有多部宣讲逻辑学译著先后问世。如王国维译《辨学》、林祖同译《论理学达旨》、田吴炤译《论理学纲要》等。经过这些著作广泛传输,“论理学始风靡国内,一方学校设为课程,一方学者用为致学方法”第40页对数学方法传输:戊戌以前,中国算学一直仅以“器”形式作为“道”附庸而存在,真正将它提升抽象,作为一个文化基础学科和科学思维方法,则始于维新派。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以数学方法来阐释人文理论第一人。他认为:“天文地理各学皆从算学入,通算犹识字也。”他勉励学生要循序渐进,学好数学。据《康南海自编年谱》载,他自己于1885年即“从事算学,以几何著《人类公理》”,第二年“又作《公理书》,依几何为之者”。第41页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在前两稿基础上,编成《实理公法全书》,模拟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思维路数,将其认定人类必须共同恪守公私关系道理,分门别类,归算为若干“实理”,类似欧氏几何学“定义”;而把其所设计为确保“实理”得到恪守社会生活准则,叫作“公法”,与之作为比照是各国现行或曾行、将行信条,即所谓“百分比”;还在各论条之下加按语说明,分别相当于欧氏几何学“定理”、“公式”和“证实”。康有为这种依“几何公理”来比拟、推导人类社会进化做法,虽大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却显示了这位思想家大胆思维尝试和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精神。第42页评价:维新派并不是真正科学家,他们最为关注是这些科学方法对于转换国民思维方式,以及构筑其理想和哲学体系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将这些科学方法直接利用到科学研究中去,而是利用于社会历史问题思索中。而近代科学方法利用是传统科学走向近代科学主要标志之一。这就意味着中国科技事业在戊戌时期仍没能彻底实现近代化,中国真正出现近代方法指导下科学研究还是20世纪以后事。

第43页不过另首先,维新派毕竟是中国最早深入探讨并广泛宣传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对近代科学方法传输与利用为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形成及近代科技事业创建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他们把近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引入社会政治领域,在当初亦有重大现实意义。他们把近代科学方法视为变法维新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之一,不但大大增强了维新理论“科学”色彩和战斗力,而且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闸门。用这些科学方法审阅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和政治,认定客观真理不是圣人创造,而是在科学试验及其社会实践检验中确立,这无疑是对传统思想权威大胆挑战,而且极大开启了国民心智,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态改良,从而对当初思想启蒙运动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第44页不过,仅有进化论思想,再加上科学实证方法,依然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悲惨局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强有力思想武器和方法论工具。一经传入中国就以其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吸引了很多人。它带给人们思想方法上重大变革表现在:其一,认识到历史是由劳动者创造,而不是由天命确定;其二,社会经济变动,会牵动社会一切关系,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变动;其三,唯物史观必须付诸革命行动。第45页(3)当代中国方法论确实立和发展毛泽东确立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结合产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实践论、矛盾论;唯物辩证法、阶级分析法、调查研究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此基础上深入发展。其特点表现在:其一,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论标准。其二,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出发点。其三,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径。其四,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价值目标。第46页(1)萌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提出了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方法,世界公认他是逻辑学创始人。康德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定名为“形式逻辑”。恩格斯说:“亚里士多德,古代世界黑格尔,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最主要形式。”2、西方方法论历史概述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学生,亚历山大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黑格尔。第47页(2)方法论系统研究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郎西斯·培根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很多磨难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生活经历丰富了他阅历,随之而来,他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整个世界观是现世而不是宗教(即使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崇敬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第48页反对经院哲学,论证唯物论,制订新认识方法。人们研究自然,发觉其规律,目标是征服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知识就是力量”。真正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实研究中才能取得。感觉是完全可靠,是一切知识源泉。在《新工具》中指出当初流行逻辑弊端,认为演绎三段论不足以穷尽自然奥妙,它只强迫人们接收一个命题,而没有把握事物本身。只有归纳法才能够使人们取得真正知识。第49页不但如此,他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中试验方法,并对整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事实作了系统作结,而且把这些方法比较系统地吸收到自己哲学理论中,为近代哲学开创了一个新境界,成为经验主义哲学代表人物。培根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和试验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经验唯物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第50页17世纪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当代数学发展做出了主要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当代哲学思想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主张。黑格尔称他为“当代哲学之父”。他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始祖”。第51页与培根不一样,笛卡尔在科学领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过在哲学观点上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名言“我思故我在”和“天赋”观念,是其哲学体系关键。他在《更加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真理方法谈》强调,只有理性知识才是可靠,而感觉则经常坑骗我们,有些观念如数学公理就是“与生俱来”。所以只有用理性演绎法,才能得到真正知识。他成为唯理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第52页(3)18世纪方法论特点进入18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产业革命。其一,浓厚机械论色彩。牛顿力学是公认最高科学成就,人们习惯于从力学观点去对待一切和解释一切。法国哲学家、医生拉·美特利写作《人是机器》,认为人活动甚至思维活动都是机械运动,而且已经开始运动,便按照力学规律一直运动下去。拉普拉斯被尊为“法国牛顿”,他曾构想只要在某一时刻给出整个宇宙中一切物体位置和速度,那么宇宙中每一件事物在未来中一切时刻行为就被确定了。第53页其二,形而上学方法。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基本研究方法是试验和分析,把自然界划分为许多独立部分,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有主动作用,“不过,这种方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习惯:把自然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总联络去进行考查,所以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东西,而是看做静止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改变着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东东西;不是看做活东西,而是看作死东西。”第54页(4)19世纪方法论新成就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创建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当代欧洲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终一位主要哲学家。

第55页他看出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都有严重缺点,试图对二者进行批判,从而提出一个新、不一样于二者又与之有联络辩证综合方法。康德认为,人认识必须形成判断,他把判断分为综合判断和分析判断两种。综合判断都是后天、经验,所以它没有普遍必定性。经验主义所重视正是这么一个判断。而分析判断是先天,它无须经过经验,含有超越经验普遍必定性,但它对于知识内容则毫无增加。唯理主义所重视正是这么一个判断。康德相信,必定性经验知识是可能,他为这种知识找到了一个“先天综合判断”形式。或曰“先天综合方法论”。第56页康德三阶段说:在感性阶段,有感以为到直观感性材料,可用“时间”“空间”等先天形式去整理,这么取得是关于个别事物现象知识。在知性阶段,则要利用“因果”“必定”“偶然”等范围去整理经验材料,得到关于有限经验事物理论。在理性阶段,人类要认识“自在之物”本质,不过康德认为人类不具备到达这一目标先天形式,这表明人认识能力是有限。康德企图克服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缺点努力以“不可知论”而告失败。第57页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1770年8月27日

—1831年11月14日

代表作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第58页扬弃了康德“先天综合方法论”,形成了自己“概念方法论”。与康德相反,黑格尔认为,事物本质是能够认识,康德关于知性阶段认识只是形式逻辑认识,他不知道内容必定性。而辩证逻辑则不然,它是从思维内容上去研究思维,是把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定关系逻辑地展现出来,所以它本身就含有必定性。黑格尔概念方法论思想正是依附于他辩证逻辑而发挥出来。第59页黑格尔辩证逻辑表明,思维内容在于概念内涵,概念是把握事物真理逻辑形式,概念本性就在于它详细性,科学理论思维就是概念思维,概念思维运动是从抽象上升到详细过程,在此过程中,概念不停地用要求丰富本身而趋于详细。概念到达新水平,认识发展也到达对应新水平。康德哲学即使在19世纪让位于黑格尔哲学,不过进入当代科课时期,在经过哲学与科学分裂以后,当代科学家反而强烈地认识到需要哲学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流派之一逻辑实证主义,正是从康德那里找到了其研究纲领,为自然科学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第60页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创始人,他创建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当代主要标志之一。著有《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主观综合》等。

第61页孔德从秩序、进步标准出发提出他社会学构想。他反对一切空想、批判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本身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个普遍人性新宗教作为他社会学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3个阶段。第62页他所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当代人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工业社会;人类理智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组成和社会进步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么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含有了普遍、全人类品格。第63页孔德认为,为了取得实证知识,要采取4种方法,即观察法、试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贯通在这些详细方法中基本标准就是坚持统一科学观,即认为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不一样,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划分。这一思想,为以后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长久争议问题。孔德按起初把他研究人类社会学科称作“社会物理学”,并进而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研究人类社会关系或秩序问题,后者研究发展或进步。孔德“社会物理学”有双重含义:研究社会现象性质,遵照自然科学研究模式。以后他放弃使用“社会物理学”,而杜撰了“社会学”这个名称,但依然坚持自然科学研究模式研究人类社会。第64页孔德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但在研究方法或程序上是一致,它们研究目标也是相同,那就是发觉普遍性规律。他在《实证哲学教程》第二卷中指出:科学作用不在于支配现象,而在于改变现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现象规律。他进而提出,找出规律也还不是最终目标,主要是让人们学会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建立美好社会秩序。除非使社会现象服从于永恒自然规律,不然就无法实现秩序与友好,这些规律将给各个阶段确切地要求出社会行动程度和性质。第65页涂尔干(迪尔凯姆)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又名涂尔干,也有些人译为杜尔克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

《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基本形式》(1912)等第66页《社会学方法规则》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自己研究对象,在他看来,应该把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含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还是不固定,凡是能从外部给个人以约束,都叫社会事实。他认为,社会事实含有三个特点:一是制约性:即社会事实不但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而且还含有一个必须认同、服从、带有某种强制性力量。这种强制性力量会强加于个人,而不论个人是否愿意接收它;第67页二是客观性。也就是说它是实际存在一个对象,而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存在;另首先,迪尔凯姆认为客观性不等于可见性或者可触性。比如,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甚至包含语言以及货币制度等都独立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三是普遍性。这是因为它含有集体性。迪尔凯姆利用19世纪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了聚合在一起个人行为不一样于其独处时行为。在他看来,人从来都没有生活在孤立状态之中,所以,精神风尚一定会凝聚成社会集体观念。第68页迪尔凯姆认为,作为一门科学学问,一门能够处理实际问题社会学应该有自己方法与准则。他于是提出了以下“准则”:(1)把社会事实看成社会学研究起点:一是要摆脱一切预断,尊重事实,排除一切在头脑中已经存在观点,像笛卡尔那样,做到“我思故我在”;二是要从感性材料出发去开展研究,到达对社会事实本质认识;三是要剔除感性材料中主观成份,寻求价值中立。第69页(2)要能区分正常社会现象与病态社会现象正常社会现象是指“规则现象”,即“应该这么现象”,“普遍存在现象”;病态社会现象指“不规则现象”,即“偏不这么现象”,“特殊存在现象”;从这个视角来看,犯罪就是一个正常社会现象,而不是病态是社会现象。这是因为:第一,犯罪“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不可能不存在”;第二,对任何社会而言犯罪都是功效必须,因为,“要是没有犯罪,会就没有重建希望”;第三,犯罪将有益于社会进化。有时,犯罪看起来触动了现实道德,不过,迪尔凯姆认为这实际上“已经预定了未来道德”(在《社会学方法论规则》中,迪尔凯姆举了苏格拉底追求思想自由而触犯雅典法律例子)第70页他提出解释社会事实两个标准:一是循环法,即用一个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个社会事实,而不能主观臆断;二是分析法,即要寻求社会事实因果分析与功效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之间相关性。

主张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对个体行动研究不一样,孔德和涂尔干强调对社会整体结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结构层次事物才是主要,个体行动只是社会结构产物。社会事实不能还原为个体总和,不能用对个体行为解释取代对社会事物解释,必须从社会本身出发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第71页(5)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确实立第72页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HeinrichMarx)1818年5月5日(戊寅年)~~1883年3月14日(癸未年)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伟大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是无产阶级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支持他理论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一样阶级之间利益掠夺。马克思依据历史唯物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历史必定性。从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不是冲突论而是友好论。第73页第74页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VonEngels),1820年11月28日(庚辰年)-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感人民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而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领袖。代表作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自然辩证法》第75页第76页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主要里程碑,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文化精华,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哲学非科学性和反科学性,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首先它提供了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观点;这些观点所反应客观规律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第77页(6)20世纪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伯特兰·罗素、鲁道夫·卡尔纳普、汉斯·莱辛巴哈主要认识方法有:逻辑分析方法、经验证实方法、概率归纳法逻辑分析方法,就是把复杂经验事实分解为最基本原子事实,而每一个原子事实都有一个原子命题与之对应;以原子命题为出发点,按照数理逻辑推演规则把原子命题真值函数形式经过不一样方式加以联接就能够表示人类一切知识。罗素认为,该方法能够给知识以新准确性,防止各种“理智迷惑”。(因为罗素把逻辑形式及法则必定性看做是先天,是人头脑主观自生,所以这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个先验唯心形式主义方法。)第78页经验证实法,认为判断一个命题真伪不是看其是否符合它所反应客观事实,而是看其能否被“经验证实”。凡是能被经验证实命题为真,并有意义;反之则为假,无意义。(该方法夸大了经验可靠性,忽略了经验主观性、个体性以及可能存在错觉和幻觉。所以面临这么困境:终究以谁经验去证实?)概率归纳法,试图克服经验证实缺点,认为任何命题假如有可能权衡它概率,那就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普遍性定律含有预测性。第79页工具实证主义以奥裔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哥伦比亚学派为代表”。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著有《社会科学中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Felix,1901~1976),

第80页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定量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考究严格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准确定量测量和定性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数学语言(如测量)、问卷法、多元分析法、背景分析法、潜结构分析法、定组分析法等等。定量社会心理学和功效理论出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第81页《人民选择》以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影响下,选民怎样做出投票选择。促使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大众在总统选举中行为进行研究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直接推进了包含传输学在内很多人文社会科学在美国发展:社会学家奉命研究士兵士气,以使整个军队精神面貌更利于作战;社会心理学家奉命研究政治宣传有效性问题,以使政府指令更轻易为大众所接收;而深谙世界各国文化人类学家则负责向政府提供提议,以降低美国政府在与日韩等国打交道时产生摩擦。这些学者在各自领域成功为人文社科带来很高声誉和愈来愈广泛研究领域。基于社会需要各种新兴研究领域也促使人文社科摆脱单纯思辨式研究方式而代之以实证式研究方式,因为每一个研究结果都被期待着对紧迫社会问题做出解释或者作为政府制订政策依据。第82页拉扎斯菲尔德最主要作用之一是作为欧洲和美国之间一座桥梁。在自传中,拉扎斯菲尔德写道:“当我学术生涯开始时,欧洲社会科学被哲学和思辨思潮所支配……与此同时,美国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支配着知识界……在这种情况下,我成为一个连接齿轮。一个欧洲‘实证主义者’是一个稀奇之物,受到那些对美国社会科学中微妙趋势有所意识人们欢迎。”拉扎斯菲尔德试图建立一座通向批判学术思想多元桥梁,希望它与美国式经验主义研究融合,将其作为“对于解释已知事情与寻求新资料有用那些挑战性问题和新概念”一个源泉。他认为,批判学术思想对于提出能为经验研究者们所用挑战性问题和新概念来说是有帮助。第83页他这么说道:“假如有可能按照批判研究来制订一个能与经验工作相结合实际研究工序,那么,包括人、要处理问题,以及最终这项工作实际效用都将极大赢利。”因为与霍克海默、弗洛姆、阿多诺和“社会研究所”其它批判学者私人关系,拉扎斯菲尔德非常熟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他认为这一工作值得引发美国学者更大注意。尽管拉扎斯菲尔德这一做法不为经验主义研究学者所了解,尽管许多批判学者不赞同拉扎斯菲尔德试图要他们发挥作用那种角色,尽管从表面上看来拉扎斯菲尔德关于建造沟通方法论桥梁尝试最终失败,但他这种尝试为传输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野,吉尔兹曾经说过:“学科研究需要有开阔视野,经过综合性发掘而形成新理论框架。”第84页工具实证主义基本特征A、坚持经典实证主义基本前提,即认为知识只能靠系统经验研究取得,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逻辑是一致;认可社会世界亦存在着规律,这种规律是因果规律或者统计规律。B、坚持归纳主义标准。认为科学知识基础是经验归纳,科学任务在于从经验上验证或作出预测,故强调经验操作研究,认为命题得不到证实或证实就是无意义。第85页C、坚持科学知识客观性标准。认为研究者只要遵照一定研究逻辑,即可取得客观世界知识,所以强调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D、坚持价值中立标准,认为研究者在研究工作中应做到防止个人思想和偏好介入;E、研究重点不再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考查,多数也放弃了建立普遍性社会规律企图,而是着眼于详细社会现实事物或制度,力争经过研究方法和技术改进,经过语言数学化和形式化,发展实证主义社会学。第86页工具实证主义受到挑战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以实证主义为特征功效论观点独霸天下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各种新、与功效主义相正确理论观点纷纷出现。美国社会学家许茨(A.Schutz)深受德国胡塞尔和韦伯影响,把现象学方法引入了社会学。他观点与以后出现常人方法论等理论有直接联络。他们认为,社会学所研究对象不是实证主义者所称“社会事实”,而是社会现实“意义”。第87页自然科学所研究对象——自然事实是无意义,但社会学所研究社会世界是由有意识人行动组成,是有意义,人依据意义去观察、解释和体验自己世界。而且意义不是外在,它是行动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和不停重建。所以,他们提出社会学所采取应是“了解”方法,而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家那样置身于研究对象之外进行客观地计量、描述和解释。它们所提倡是参加观察、实地访问等定性研究方法。第88页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概括了工具实证主义受到五个方面挑战:(1)社会学没有能够取得有效发觉或定律性经验概括;(2)因为人社会行动是由基于人主观性、反思性和创造性之上情景诠释组成,所以社会中不存在决定论规律;(3)我们处于一个话语世界,社会本身是一个文本,我们在不一样时间以不一样方式去读它;(4)社会中只存在着有历史意义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适合用于任何时间地点普通规律;(5)人们对社会学所使用各种方法和原理,尤其是因果性概念也提出了批评。第89页后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华莱士(W.Wallace)、《社会学中科学逻辑》(1971年)、《科学社会学原理》(1983年);乔纳森·特纳、《迈向社会物理学》亚历山大(J.Alexander)《社会学中理论逻辑》(1982~1983)共同特点是:对实证主义捍卫第90页华莱士提出,科学社会学应有以下特征:它应把做出可靠预测当做它主要目标;它应关注规律性东西,而不是特殊性东西;它应追求可能性知识以及真实性;它应依靠共同标准,而不是依靠与个人好恶相关概念、术语和测量。特纳口号是“重建社会物理学”,坚持认为社会学研究目标就在于寻找社会规律。亚历山大口号是“重建帕森斯功效主义理论”,故有“新功效主义者”之称。在继承传统实证主义思想基础上,吸收了当代其它各种观点。第91页亚历山大约括八个假定传统实证主义四个假定:第一,认为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说之间有根本认识论上分野;第二,认为普遍和抽象东西对经验取向学科没有重大意义;第三,认为普通性、抽象性和理论性问题只能经过经验观察加以评价;第四,认为科学发展是“渐进性”,即直线性和积累性。后实证主义四个假定:第一,科学经验资料是受理论指导,事实与理论区分既不是出于认识论上也不是出于本体论上,而是分析上需要;第二,科学结果并不但仅依赖于经验证实;第三,通常理论形式是武断和平行,而不是怀疑性和积累性;第四,只有经验事实改变为新理论所认识后,才会出现科学观念根本转变。第92页后实证主义社会学反应了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一些趋势:首先,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综合化,理论观点取向多元化。过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或曰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对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对立,现在发生了变革。其次,对“科学”概念认识和对社会科学各学科本身认识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科学没有统一模式,科学目标也是多元。社会科学既能够是科学取向,也能够是人文取向。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完全对立,而是同时存在。再次,对“客观性”问题也有了新认识,社科科学研究中价值或“意识形态”问题又重新受到人们关注,“价值中立”观点也收到了动摇,实证主义方法论已显得不再强势了。第93页了解方法威廉·狄尔泰(W.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德国“生活哲学”创始人,解释学之父。非实证主义第94页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后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所谓“历史理性批判”,主张“历史相对主义”。认为哲学中心问题是生命。经过个人“生活体验”(Erlebnis)和对生命同情“了解”(Verstehen),就可认识到文化或历史即生命表达。强调和不一样生活类型(理性、情感、意志)对应是不一样宇宙观,不一样历史时期也有不一样宇宙观为其特征。他同时认为任何一个宇宙观都是相正确,这就是历史主义要义。他创建了一门新学科──“精神科学”,它研究对象是“人以及人精神”。他认为,要了解人历史和社会现实存在各种联络,就得再度体验人各种生活,只有经过这种“体验”才能到达“了解”。经过“内省”,既认识自我内心世界,又认识他人内心世界。第95页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当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思想家,社会学创建以来最伟大社会学家之一。公认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它二者为卡尔·马克思(KarlMarx)与爱米尔·杜尔凯姆(Durkheim),早期流行另一说为马克斯·韦伯,埃米尔·迪尔凯姆,格奥尔格·齐美尔)。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是巨大而深远。他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了解社会学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潜移默化影响,系统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当代性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他和迪尔凯姆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开创者,也是宏观社会学集大成者。第96页韦伯继承与发展了“了解”方法。他社会学即被称为“了解社会学”。他说:“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行动解释性了解,并依此对社会行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说明科学。”他把因果说明和解释性了解同时看做是获取知识基本方法。所以,他批评实证主义者对主观性忽略。了解包含两个方面:直接观察了解,知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解释性了解,是对动机了解,强调从行动者主观意图和目标方面去了解社会行动,寻求社会行动“为何”。第97页强调了解清楚性和确定性。确定性基础有两个:一是了解基础(包含逻辑和数学),即对各种行动原因在其有意向意义中取得完全清楚和理智把握。二是重新体验基础,如移情和艺术观赏,“在你中发觉我”,即对他人心灵感觉精神体验,是对他人行动和动机有效把握。韦伯说因果性与自然科学因果性有所不一样,是指一个客观上存在概率性关系,反应是社会历史事件之间可能性关系,而非必定性关系。也就是说,他在强调社会行动主观性基础上,也必定了一定客观关系存在。在这里,他试图调和实证主义与解释学之间关系。第98页关于价值中立:他提出,社会科学在研究方式上应做到“价值无涉”,但研究者在研究问题选择上是有价值关联。他认为这两个方面属于不一样过程,能够区分开来。研究者在研究中应做到价值中立,不让个人价值或利益左右其研究。在这一点上,韦伯跟实证主义主张是靠近,要求对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作出明确区分,不能从“事实陈说”中得出“应该陈说”。实际上,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做到这一点极难。第99页现象学狭义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犹太人哲学家E.胡塞尔(E.EdmundHusserl,1859~1938)创建哲学流派或主要学派。第100页在启蒙运动之前,“现象”首先是一个神学词汇。“现象”一词同时有“显现”意思,主要是指“奇迹”,是上帝“显示”。上帝、玛丽亚、耶稣基督等等显灵,在罗马天主教重视一个主要观念。在罗马天主教中,神对人选择是一个中心题目,犹太人是神选出来传输它旨意,摩西是神选出来向犹太人传输它旨意,等等等等。因为“显灵”、“现象”总是神给人启示,所以,对这些现象解释就是非常主要。换句话说,“现象”背后有更主要东西,我们必须有方法正确了解神启示。在这里,“现象”是通向神启示主要路径,不过,假如没有坚定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了解现象。第101页启蒙运动中最主要、对今天中国思想文化最含有决定性影响,是英国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哲学。他们不认为信仰能够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理性能够正确解释任何东西。休谟对人类理性——不论它是否有神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怀疑。在他们冲击之下,传统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危机。第102页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知名《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我们理性含有接收、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能力。而世界只能经过现象被我们所接收、所了解。而事物本身(DasDingansich),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主要东西经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Synthese)”,这是理性接收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功效对其进行加工产物。就标准上讲,我们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结果。第103页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它本体论哲学喜欢用术语“本质(dasWesen)”——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理性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唯有现象而已。不过,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么设定。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现象是不存在。他是把康德哲学作了彻底发展。胡塞尔一生所关心都是“精神(Geist)”和“意识(Bewusstsein)”,而现象正是在研究精神、意识时真正与唯一对象。此时,现象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完全不一样于中世纪、不一样于启蒙运动、也不一样于康德意义。第104页胡塞尔经过对意向结构进行先验还原分析﹐分别研究不一样层次自我﹑先验自我组成作用和诸主体间关系以及自我“生活世界”等等。他认为﹐现象学根本方法是反思分析﹐在先验反思过程中存在着意向对象和与其对应“诸自我”之间盘结交织反思层次。

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经过直接、细微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经验,从而取得各种不一样详细经验间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胡塞尔提倡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人文学科内利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知识。第105页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悬置标准将一切相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他认为这一哲学立场既可防止当初自然科学中经验论“自然主义”,又可防止当初德国“精神科学”中历史相对主义,从而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含有普遍确定性认识基础。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既包含意向作用(noesis),又包含意向对象(noema)。第106页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显现方式,即对象“透视性形变”、显现时清楚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统一化作用。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演变为更彻底主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或“纯自我”,方便使知识“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性基础上。经过这一还原,一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包含所谓先验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最深关键,同时也是推进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总根源。第107页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所关注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组成作用及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生活世界”。他指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同世界过渡,是经过所谓“主体间关系体”来完成。胡塞尔因其在现象学中先验唯心主义与彻底主观主义立场、观点,使他在现象学学派内部不停受到批评。但他提出一些分析方法,在20世纪初以来西方哲学与人文科学中一直含有主要影响。第108页批判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卡尔·波普尔(1902-1994)。著有《历史决定论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觉逻辑》《猜测与反驳》等。

第109页批判理性主义又称证伪主义其特点是强调理性、演绎作用,轻视经验、归纳作用。他认为理论要由经验检验,不过经验不能证实一个命题为真,却能够证实一个命题为假。假如一个理论蕴含经验陈说是假,那么这个理论也是假。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所以应对之采取批判态度。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乏特征,科学增加是经过猜测和反驳发展,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不过,证伪主义依然不能摆脱经验主观性、个体性问题。所以从表面上看,证伪主义与实证主义针锋相对,但实质上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派别。第110页证伪主义提出了“猜测—反驳法”,将科学发展过程描述为:P1(问题1)→TT(尝试性理论)→EE(消除错误)→问题2……即,科学发展有4个步骤:其一,科学从问题开始;其二,针对问题,科学家提出各种尝试性理论;其三,各种理论间激烈竞争,相互批判,接收检验,纠正错误,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理论;其四,新理论被科学深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这四个步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科学发展就是在猜测与反驳相互作用中实现,该方法又叫“试错法”。第111页批判理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1923年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为关键一批研究马克思学说和当代工业社会学者形成理论流派。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应在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著作中。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故又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第112页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第113页特点:他们坚持辩证思想,主张否定哲学,与必定哲学或实践哲学相对立。他们批判纯经验性和数量化方法,拒绝“价值无涉”,坚信理论知识时代性和政治性,提倡批判性社会理论及其改造社会作用。主张科学研究目标不是处理“是什么”,而是处理“应该是什么”。获取知识不是批判理论最终目标,使人们取得解放才是其目标。并不反对经验研究和社会法则,它反正确是实证主义社会学认知目标或认知兴趣。反对“唯科学主义”,批判实证主义工具性单向思维,主张科学技术也是“意识形态”,反对实证主义客观性和价值中立观点。重视实践问题。第114页哈贝马斯在《知识与人类旨趣》、《社会科学逻辑》中阐述了他独特认识论和方法论。认知旨趣有三种基本类型:技术性认知旨趣,即扩展人们技术性控制力量;实践性认知旨趣,即指使行动者之间意见相一致;解放性认知旨趣,即将意识从它对权力依赖中解放出来。对应三类旨趣三种知识:经验性—分析性知识;历史性—诠释性知识;实践性—批判性知识。三种知识对应三种科学:实证科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第115页建构主义传统实证主义者赋予科学以特殊地位。认为科学知识与其它知识(如宗教、意识形态等)有着本质区分,认为后者显著地受社会历史和环境原因影响,含有突出相对性和不足;而科学知识根本不受社会原因影响,故含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研究取向改变了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主张科学知识跟其它知识形态并无本质区分。认为,科学知识也是社会建构产物,必定受社会文化原因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建构主义”。第116页【英国】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巴恩斯、大卫·布鲁尔“强纲领”四个信条:因果性信条、无偏性信条、对称性信条、反思性信条。主张全部些人类知识,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建构过程之中信念;全部这些信念都是相正确,受社会原因决定,是处于一定社会情境之中人们磋商结果。认为传统科学观把经验事实看成判定一个思想是否正确标准,把知识看做是客观,这是不正确。因为科学家在解释他们占有材料时,会受社会原因影响,甚至受他们“利益”直接影响。科学家所得出发觉实际上是社会协商结果,因而普遍科学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理想。一切社会知识和实在都是社会文化产物。第117页历史主义代表人物:库恩(1922—1996)、拉卡托斯(ImreLakatos,1922——1974)。

《科学革命结构》、《必要张力》

《黑体理论量子不连续性》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数学、科学和认识论》第118页历史主义强调从科学知识历史发展中去把握科学性质和科学发展模式。库恩提出“范式”理论,所谓“范式”是指绝大多数科学家或科学集团都认可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发展就是“范式”转换。其过程是:前科学(没有范式)常规科学(建立范式)科学革命(范式动摇)新常规科学(建立新范式)竞争选择竞争选择反常危机反常危机第119页1958—1964年,库恩在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任教,并于1961年成为该校科学史专业正教授,讲授科学史。在1962年;发表了他最主要科学哲学著作《科学革命结构》。这本书出版引发了科学哲学界震动,一时间,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都形成了研究、讨论此书热潮,从而为库恩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这本书也是科学哲学历史学派奠基著作,原书只有180页,译成汉字也只有12.7万字,库恩反对那种把科学知识增加看成直线似积累,或者不停推翻增加观点,反对把科学和科学思想历史发展过程看成逻辑或逻辑方法过程。他依据科学史材料,提出了科学和科学思想发展动态结构理论,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这个理论关键概念“范式”。在这个动态结构理论中,库恩认为科学实际发展是种受范式制约常规科学以及突破旧范式科学革命交替过程。

第120页库恩认为:在常规科课时期占主导地位认识方法是收敛式思维,它是保持科学传统思维,其目标是保持常规科学向纵深发展,它要求观察和试验受制于范式。当出现越来越多反常情况、范式陷入危机时候,占主导地位就是发散式思维,其特点是打破传统自由奔放思维。要在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保持必要张力,张力是科学进步动力。第121页拉卡托斯批判地继承了他称之为“朴素证伪主义”波普尔哲学思想,提出了一个有独到看法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认为不但一切理论是可错,而且理论经验基础也是可错,任何个别理论既不能被经验证实,也不能象波普尔所说那样能够被经验证伪。所以,拉卡托斯认为科学中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不应是一个个孤立理论,而应是在一个时期中由一系列理论有机组成研究纲领。研究纲领以以下几个相互联络部分组成:①由最基本理论组成“硬核”。它不容经验反驳,假如遭到反驳,整个研究纲领就遭到反驳,放弃“硬核”就意味放弃了整个研究纲领。②围绕在硬核周围许多辅助性假设组成了“保护带”,对保护带调整、修改可消除研究纲领与经验事实不一致。③不准放弃或修改研究纲领硬核标准──反面启发法。④丰富、完善和发展研究纲领标准──正面启发法。

第122页这一理论先进之处,在于他形成了一个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研究纲领成长。当研究纲领与一些事实不一致时,科学家不应急于抛弃纲领,而是经过调整辅助性假设消除反常;一个新研究纲领内部也可能是自相矛盾,一样需要经过调整,假如调整后经验内容增加,并提升了预见性,它就是一个进步研究纲领;不过任何研究纲领都会退化,假如调整后经验内容降低或不能预见新事实,那么它就是一个退化研究纲领。科学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新进步研究纲领不停取代陈旧退化了研究纲领过程。拉卡托斯认为研究纲领进步性是科学划界标准。但他又认为一个研究纲领是否真正退化,人们往往只能在事后得知。

第123页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尽管在社会认识史上有一定地位和作用,不过,在总体上不能给社会历史以真正科学说明。比如,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贡献和局限。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需要、自然科学巨大进步、人类几千年思想文化中主动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发展趋势、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经验。第124页尤其是针对唯心主义:“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意识决定人们存在,相反,是人们社会存在决定人们意识。”针对旧唯物主义:“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形式去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人活动,当做实践去了解……他不了解‘革命’、‘实践批判’活动意义。”第125页列宁评价:“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最大结果”,是“唯一科学历史观”,它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个极其完整严密科学理论所代替”。第126页(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和功效定位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科学和开放方法论体系”。包含以实践为基础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第127页再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一系列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问题。包含怎样正确处理主题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望远镜和显微镜。”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立场、观点、方法,能够为各门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标准和合理路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利用各种详细社会科学方法。

第128页(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标准第一,客观性标准。反对任何形式主观主义。第二,主体性标准。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