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1种群和群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

(课标Ⅲ专用)专题21种群和群落第1页考点1种群特征与数量改变1.(课标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以下叙述错误是

()A.种群S型增加是受资源原因限制而展现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增加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养殖密度不一样时,单位水体该鱼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到达K值前,密度对其增加制约逐步减弱五年高考答案

D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

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加,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

该鱼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养殖密度不一样时,单位水体该鱼产量有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到达K值前,随种群密度增加,密度对种群增加制约作用逐步

增强,D错误。规律方法影响种群密度原因分析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原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性别百分比、年纪组成等。第2页2.(江苏单科,19,2分)因为农田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

能够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作用。以下叙述正确是

()A.农田存在,增加了松鼠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一样森林斑块中松鼠属于不一样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不一样斑块中松鼠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一样森林斑块中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C项错误;据题干“因为农田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存在,减

少了松鼠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能够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作

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一样时,松

鼠种群密度可能不一样,D项错误。审题方法该题干以文字形式展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

接”是解题关键。第3页3.(课标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以下做法合理

()A.将样方内个体进行标识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采取等距取样法,适当降低样方数量D.采取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

度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识,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不需要对样方内个体进行标识,A错

误;用样方法调查群密度时需要做到随机取样,因该陆生植物种群个体数量较少,在随机取样

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方数量足够多,以确保所测数据愈加靠近真实值,B正确;在用样

方法调查时,取样方数量或面积过小,可能造成所测数据误差较大,所以在种群个体数量较

少时需要适当扩大样方面积或者增加样方数量,C、D错误。审题技巧抓住题中“某陆生植物种群个体数量较少”这一关键信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

群密度等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合理判断。第4页4.(课标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加,该种群增加率随种群数

量改变趋势如图所表示。若要连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适当时开始捕

获,以下四个种群数量中适当是

()A.甲点对应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种群数量第5页答案

D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种群增加曲线了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为了合理地利

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出K/2时捕捉,使每次捕捉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么能够保

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图中甲、乙、丙点时种群数量没有到达K/2,丁点时超出K/2,

D正确。知识拓展最大捕捞量与最大日捕捞量不一样,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能够连续取得最大捕

捞量,但不能取得最大日捕捞量。种群数量达K时捕捞,可取得最大日捕捞量。第6页5.(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试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改变曲线。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是

()

A.培养早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迟缓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加曲线呈“S”型C.该试验中酵母计数应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第7页答案

B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早期,酵母种群密

度较小,其种内竞争较弱,生长迟缓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结果,A错误;因为是在摇瓶中培

养,其环境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r/min时,种群增加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取

显微计数法,C错误;酵母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易错警示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增加曲线呈“S”型,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增加曲线呈“J”型。第8页6.(课标Ⅱ,5,6分,0.69)假如采取样方法调查某地域(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以下做法中

正确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B.计数全部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密度,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密度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

群密度D.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总数,除以全部样方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

种群密度答案

CA项表述是逐一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全部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

甲地面积,求得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

样方中蒲公英密度,再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密度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是甲地蒲公

英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知识归纳统计种群密度方法有逐一计数法和估算法。对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

种群,适宜用逐一计数法;对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数较多种群,适宜用估算法。第9页7.(浙江理综,5,6分)以下是表示蝉在夏季年纪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

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是

()

答案

A蝉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普通3~4年繁殖一代,在夏季部分蝉发育

成熟羽化后进入生殖期,夏末和秋初产卵后会在一周内死亡。所以蝉生殖前期(卵和若虫阶

段)尤其长,生殖期尤其短,生殖后期等于0。据此判断A项符合蝉在夏季年纪结构。解后反思本题要求考生注意教材知识描述,在教材中对蝉有明确描述,假如考生不注意

阅读教材,解答将会非常困难。第10页8.(北京理综,4,6分)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

种群生活区域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观察点,每个观察点中

设有均匀分布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试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

小蚂蚁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改变(%)定时浇灌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浇灌不驱走大蚂蚁降低10驱走大蚂蚁降低2对本研究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数量增加B.采集试验数据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活动范围第11页答案

A依据表格数据分析,土壤含水量和大蚂蚁存在都影响了小蚂蚁活动范围,进而

影响了小蚂蚁数量增加,A错误,C、D正确;试验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观察点,这种调

查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试题点评本题是一个双自变量(定时浇灌与不浇灌、驱走与不驱走大蚂蚁)生态学研究实

验题。因变量是小蚂蚁出现率改变。第12页9.(课标Ⅱ,31,9分)林场中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林

场,仅在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品灭鼠,对鼠害控制极难持久有效。回答以下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增加曲线呈

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品灭鼠后,假如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品引发死亡率升高这一因

素外,还应考虑原因是

。(3)理论上,除药品灭鼠外还能够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

种间关系是

。(4)通常,种群含有个体所没有特征,如种群密度、年纪结构等。那么,种群年纪结构是指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纪期个体在种群

中所占百分比第13页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增加曲线、种群数量、种间关系及种群年纪结构等相关知识。(1)在

资源不受限制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山鼠种群增加曲线呈J型。(2)要了解种群数量

改变趋势,需要综合考虑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数量特征。药

物灭鼠后,除了药品直接引发死亡率升高之外,还可能是一些原因引发迁出率增大,从而使种群

数量下降。(3)山鼠天敌主要是以山鼠作为食物动物,所以,天敌与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4)种群年纪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纪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百分比,种群年纪结构主要有

增加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知识拓展天敌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个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分析它们之间能够

是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如猫是鼠天敌、寄生蜂是一些作物害虫天敌等。天敌是食物链

中不可缺乏一部分。第14页10.(课标Ⅰ,31,10分,0.677)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查了该湖泊中

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某鱼种群年纪组成,结果以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年纪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这类推。回答以下问题:(1)通常,种群年纪结构大致能够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

明:该鱼在3+时到达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幼

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纪组个体数百分比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改变趋势是

。(2)假如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种群密度,惯用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惯用

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动物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含有两个特点是

。年纪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第15页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年纪结构类型及其与种群数量改变趋势关系、标志重捕法及适用范围、能量流动特点等。(1)种群年纪结构大致分为增加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依据题中所给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个,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纪组个体数百分比为1∶1∶1,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改变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动物,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层递减。方法技巧估算法是调查种群密度一个方法,分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

动范围广动物;黑光灯诱捕法适用范围:趋光性昆虫。答案(10分)(1)增加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1∶1∶1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2)活动能力(1分)(3)单向流动、逐层递减(2分)

第16页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1.(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动态改变,关

于酵母细胞数量叙述,正确是

()A.种内竞争造成初始阶段增加迟缓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第17页答案

D酵母菌种群在培养早期需经过一段调整适应,故增加迟缓,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

系中培养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加,不适用“J”型增加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计数

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1000×10=120000个,D正确。易错警示计算K值时,要注意纵坐标所表示单位是(×1000/mL)。第18页12.(福建理综,3,6分)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群数

量改变,结果如图所表示。以下叙述正确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因为环境条件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加第19页答案

B由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中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

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高,A错误;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停降低,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加,D错

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应取全部数据平均值,C错误;分析

图可知,每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死亡率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死亡率,B正确。第20页13.(浙江理综,4,6分)以下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正确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最大数量B.种群内源性调整原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加原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最大

数量,实际上,种群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

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整原因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加,无K

值,C错误;因为食物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第21页14.(广东理综,6,4分)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

对松树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

度改变如图所表示。以下叙述错误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影响具滞后性第22页答案

B由图中能够看出该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

目多少,而图中落叶松是一个物种,故B错误;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

其种群密度,C正确;由图可知幼虫数量改变并不会马上影响松树松针长度,幼虫摄食对松

针长度影响含有一定滞后性,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及种群密度调查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

力和综合利用能力。难度中等。第23页15.(课标Ⅰ,5,6分,0.887)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

好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

鼠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100只,标识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捉了280只,发觉其中有2只带有

标识。以下叙述错误是

()A.鹰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

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

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天敌——鹰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

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则

=

,x=14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

=100只/hm2;群落丰富度强调是物种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营养等级越高,物

种所含能量越少。第24页16.(山东理综,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含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

应等功效。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表达了群落

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种群密度惯用

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种群数量(Nt

+1)之间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加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

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生物更易消亡。第25页(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进基础

上,生态系统组成成份中首先应增加

种类及数量。伴随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恢

复,湿地生态系统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

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答案(1)水平样方(2)BF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解析(1)该湿地由浅水区到陆地种群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惯用样

方法。(2)图中直线p上点(如A、F)表示种群数量稳定,该曲线上方点(如B、D、E)表示种

群数量会增加;Nt小于a时,甲种群数量(Nt+1)低于直线p,乙种群数量(Nt+1)显著高于直线p,由此可

知甲种群数量在降低,更易消亡。(3)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生产者种类和数量相关,建立

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疑难突破以数学模型——种群数量改变曲线为载体试题需要考生经分析了解其含义后

才能正确作答。其中关键信息“直线p表示Nt+1=Nt”含义是在直线p上点表示种群数量不

变;位于直线p上方点表示种群数量上升;位于直线p下方点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第26页考点2群落结构与演替1.(江苏单科,13,2分)下列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三个阶段,以下叙述正确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还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沙丘上生长植物种类完全不一样D.阶段Ⅲ沙丘上群落对外界干扰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第27页答案

D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Ⅱ由阶段Ⅰ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

长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Ⅰ、Ⅱ相比,阶段Ⅲ沙丘上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

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名师点睛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抵抗力稳定性

进行考查。解答本题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关键概念透彻了解。第28页2.(江苏单科,24,3分)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叙述,正确是(多项选择)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地方,不然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一样高度喜鹊巢,不能反应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答案

B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特点。调查草地某种蜘

蛛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高于三北防护林,其营养结构复

杂性强于三北防护林,所以其自我调整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B正确;因为不知道两只猛禽是否

是同一个物种,所以不能判断两只猛禽关系,C错误;一棵树上不一样高度喜鹊巢可反应种群

分布特点,而不能反应动物群落垂直结构,D正确。误区警示对捕食关系了解:“捕食”是针对“种间关系”而言,种内摄食不属于捕食

关系。第29页3.(课标Ⅰ,4,6分,0.919)以下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叙述,正确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自我调整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

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

落自我调整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幅度

增加,造成异养型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共同作用下,土壤中有机物越来

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条件,D正确。知识归纳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地方发生演替;普通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

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地方发生演替;普通过程: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第30页4.(浙江理综,5,6分)在沙漠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灌木,其分布型伴随生

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以下叙

述错误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水平结构发生改变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发结果C.均匀分布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因为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第31页答案

B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方面知

识。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改变,必定会造成群落水平结构发生改变,A项正

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一样群落主要

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空间分布发生改变,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

木群落内种内斗争、种子传输等原因引发,B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

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

分布,C项正确;植物经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输种子,假如种子传输能力弱,不能远离母

株,易造成集群分布,D项正确。疑难突破本题主要考查群落与种群概念区分。题干中是“某种……灌木,其分布型…

…”显著只描述了一个物种,属于种群水平,不属于群落演替范围。第32页5.(课标Ⅰ,6,6分,0.962)某种植物病毒Ⅴ是经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输。稻

田中青蛙数量增加可降低该病毒在水稻间传输。以下叙述正确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分析题意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

关系,B错误;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C、D错误。第33页6.(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列图。

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是

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利用更充分,因其含有更

复杂

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改变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

乔木竞争时取得

。(3)针叶林凋谢物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紧

氮磷循环。第34页(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经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

方面积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对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

最小样方面积是

答案(共12分)(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步降低(3)阔叶树(4)S3

第35页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

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在该地发生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①相比,③垂直结构更复

杂,对光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降低,最

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取得光逐步降低。(3)针叶植

物叶较阔叶植物叶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紧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

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三条曲线中,选取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曲线表示是乔木

物种数随样方面积改变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改变而改变。

故调查乔木应选取最小样方面积为S3。方法技巧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区分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毁灭地

方发生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地方发生演替,如

火灾过后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演替等。第36页7.(课标Ⅰ,30,11分,0.77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问题:(1)在光裸岩石上开始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普通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

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域因为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步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

一个演替类型。近50年来,因为人类过分开垦,造成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

该地域含有自然演替相比,人类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域群落演替速度

(填“未发

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

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岩石上开始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为次生

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

演替要到达该条件需要漫长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第37页解析(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所发生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开始

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即使

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故次生

演替速度快,经历时间短。(3)该地域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最终方向是荒漠,因为

人类开垦活动,该地域荒漠化速度加紧,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紧,但演替方向未

发生改变。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对考纲中了解能力考查。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特点是解题关键。第38页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四川理综,7,6分)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石头。有些人于石头不一样距离处,调查

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列图。以下叙述错误是()

A.伴随蝗虫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远近是引发该群落水平结构改变主要原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第39页答案

A

随蝗虫种群密度增大,植物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

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

虫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

数均随距石头远近改变而改变,故距石头远近是引发该群落水平结构改变主要原因。名师点睛对群落结构了解:(1)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细表现都是在长久自然选择基

础上形成对环境适应。(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配置关系有利于提升生物群

落整体对自然资源充分利用。(3)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直接影响动物垂直结构,动物种

类多少是随植物层次多少而改变。第40页9.(海南单科,22,2分)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显著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能够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

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群落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物质循环

中C、N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显著

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

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第41页10.(江苏单科,5,2分)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叙述,错误是

()A.一片草地上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能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种群密度C.演替到达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改变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生物分布,组成群落水平结构答案

C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组成种群,灰喜鹊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壁虎活动能力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演替到达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

物种组成仍有改变,但普通改变不显著,C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生物分

布,组成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试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内容,大多属于知识了解水平,难度较小。第42页11.(课标Ⅰ,32,6分,0.686)南方某地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分砍伐而遭到破坏。停顿砍伐一

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群落类型及其植物

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以下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

得以恢复原因,除了植物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

条件

也得到了基本保留。第43页(2)在由上述群落组成对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

定性最强是

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更复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垂直结构、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1)因为

被破坏常绿阔叶林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种子或繁殖体,故这类演

替为次生演替。(2)在题表所罗列群落中,草丛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种类最少,故其恢复力

稳定性最强;而常绿阔叶林营养结构最复杂,物种种类最多,其自我调整能力最强,故其抵抗力

稳定性最强。(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中生存动物分层复杂程度。第44页考点1种群特征与数量改变1.(广西桂林、柳州高三第一次模拟考,6)以下关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叙述,正确

()A.依据种群年纪组成可预测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小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纪结构类型种群,稳定型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三年模拟A组—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答案

A年纪组成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依据种群年纪组成可预测种群出生率和死亡

率大小关系,A项正确;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加速率最快,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项错误;三种年纪结构类型种群,增加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不能比较三种年纪结构类型出生率高低,C项错误;出生率和死

亡率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项错误。第45页2.(广西桂林模拟,3)如图为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改变曲线,以下相关说法正

确是

()

A.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B.c时刻对应种群数量到达环境容纳量C.a~d过程中,该种群数量不停增大D.与c点相比,d点种内斗争更激烈第46页答案

D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比率,A错误;c时刻

之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数量不停减小,c时刻,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

量最少,B错误;a~c过程中,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数量不停减小,c~d过程中,死亡率小于

出生率,该种群数量不停增大,C错误;与c点相比,d点种群数量大,种内斗争更激烈,D正

确。解题关键由图可知,c时刻之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数量不停减小;c时刻,该种群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最少;c时刻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停增加。第47页3.(广西桂平浔州高中校级摸底考,4)以下对种群特征概念图分析正确是

()

A.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加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改变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c也到达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展现“J”型增加种群,前提条件之

一是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λ)增加,在增加过程中存在出生和死亡,但出生率大于死亡

率,B错误。图中b表示年纪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改变,C正确。种群数量到达K

值时,种群密度也就到达了最大值,但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错误。知识归纳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

群密度;年纪组成能经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密度;性别百分比只能经过影响出生率

来影响种群密度。第48页4.(云南民族大学从属中学月考,9)如图曲线表示某种群数量改变可能情况,请回答以下

问题。

(1)图中K、K1、K2值代表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指是

。(2)若图示种群为某地域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数量改变可能情况,该种群最基本数

量特征是

,可经过

法进行估算。第49页(3)若图示种群数量改变呈“J”型增加,则其需要满足详细条件有

。(4)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

区生态系统稳定性。(5)若图示种群为某鱼塘鲤鱼种群,且该鱼塘最多能容纳8万尾鲤鱼生长,应让鱼塘保持

尾鲤鱼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若今后要使鱼塘中鲤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

年纪组成和

。答案(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2)种群密度

样方(3)食物充分、空间足够、气候适宜、无天敌和疾病(4)K2(5)4万性别百分比第50页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种群相关知识。(1)环境容纳量指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2)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可经过样方法

对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数量(或密度)进行估算。(3)若图示种群数量改变呈“J”型

增加,则其需要满足详细条件有食物充分、空间足够、气候适宜、无天敌和疾病。(4)若某

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是越少越好,但不能为0,因为要考虑到群落物种丰富度,

会影响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进而影响该地域生态系统稳定性。(5)要想发挥最大经济效

益,应保持种群数量为K/2,即保持4万尾鲤鱼,此时增加速率最大;若今后要使鱼塘中鲤鱼自

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年纪组成和性别百分比。第51页5.(云南保山二模,9)回答以下相关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问题:(1)请设计试验探究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影响。(要求:写出试验思绪和试验

结果检测指标)

。(2)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一计数非常困难,所以常采取

方法进行计数。以下

是某同学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部分试验操作过程:①从静置试管中吸收酵母菌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②马上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得到酵母菌初始数量;③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统计下这7天数值。请指出并更正该同学试验操作中3处错误:

。第52页(3)血细胞计数板(1mm×1mm)计数室中含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中包含16个小格,盖玻片下

培养液厚度为0.1mm。利用五点取样法,5个中格分别含有49、61、52、60、53个酵母菌,则10mL培养液中含有酵母菌

个。假如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办法是

。答案(1)在不一样温度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连续观察

多天(2)抽样检测“从静置试管中吸收酵母菌培养液”改为“摇匀后再吸收酵母菌培

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改为“先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边缘滴酵

母菌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透”;“马上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改为“稍待片刻,待酵母菌

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3)1.375×108适当稀释第53页解析(1)依据对照标准、单一变量标准和平行重复标准等设计试验:在不一样温度条件下培养

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连续观察多天。(2)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

用抽样检测法;该同学操作存在3处显著错误:“从静置试管中吸收酵母菌培养液”改

为“摇匀后再吸收酵母菌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改为“先在计数室上盖上

盖玻片,再在盖玻片边缘滴酵母菌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透”;“马上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

数”改为“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3)依据题意分

析,5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49+61+52+60+53)÷5=55个,则25个中格中酵母菌总数=55×25=

1375个,所以10mL培养液中含有酵母菌数=1375÷(1×1×0.1×10-3)×10=1.375×108个。假如方格

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则应该适当稀释后再计数。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本试验相关注意事项: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

边线上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相邻两个边及其顶点酵母菌;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

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标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降低误差;③结果统计最

好用统计表;④天天计数酵母菌量时间要固定;⑤培养和统计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

造。第54页考点2群落结构与演替1.(广西贵港联考,6)以下相关生物群落说法中,错误是

()A.间种玉米和花生能够提升光能利用率,依据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表达了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C.湖泊中群落不一样于森林中群落主要表达在群落丰富度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关系与蚂蚁共同帮助筑巢、捕食表达关系是不一样答案

C玉米植株高大,花生植株矮小,间种玉米和花生能够提升光能利用率,依据原理是

优化群落垂直结构,A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

详细表达,B正确;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分不一样群落主要特征,湖泊中群落不一样于森林中

群落主要表达在群落物种组成,C错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关系为互利共生,蚂蚁共同帮助

筑巢、捕食为种内互助,它们之间表达关系是不一样,D正确。第55页2.(贵州贵阳联考,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

优美。以下叙述错误是

()A.该岛屿不一样地段物种组成上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表达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群落演替按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群落演替过程答案

B因为地形改变、土壤湿度和盐碱差异、光照强度不一样等原因,不一样地段往

往分布着不一样物种,表达了岛屿上群落水平结构,故A正确;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

屿上最初进行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B错误;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群落演替按

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故C正确;该岛屿上植被茂盛,说明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

长群落演替过程,故D正确。第56页3.(四川成都模拟考,5)以下相关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是

()A.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一样水层分布组成群落垂直结构B.森林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分层现象决定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种群“J”型增加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λt中λ指增加率答案

B群落垂直结构是指不一样种群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分布,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

于同一个群,不能组成群落垂直结构,A错误;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各种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含有分层现象,B正确;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

关,而与种群密度无关,C错误;种群“J”型增加数学模型公式Nt=N0λt中λ指是增加倍数,

不是增加率,增加率为λ-1,D错误。第57页4.(贵州贵阳一模,9)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环境基础。当前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不一样

程度干扰,一些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步退化,为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某地进行

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作。请回答以下问题:(1)恢复生态系统主要利用是生物群落

原理,尤其强调生态系统

能力与生物适应性,辅以人为伎俩,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健康状

态。(2)湿地水体中含丰富微生物和藻类等,含有一定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作用,生活污水经

湿地处理后有机物含量大大降低。调查显示,生活污水排入湿地入口附近水体中溶解氧

含量较低,流经湿地后,溶解氧含量逐步上升,其原因是

。(3)湿地中生活在不一样植物区域动物优势种有显著差异,其原因是

。第58页答案(1)演替自我调整(2)排入口附近因为大量好氧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使溶解

氧含量降低,之后有机物降低,好氧微生物数量下降,溶解氧消耗降低,同时因为藻类等光合

作用产生氧气,溶解氧增加(3)不一样动物所需食物和栖息环境不一样解析(1)生态系统恢复主要依据是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应依据生态工程物种多样性原

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2)生活污水排入湿地入口附近水

体中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溶解氧含量较低,流经湿地后,有机物降低,好氧

微生物数量下降,溶解氧消耗降低,同时藻类植物经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溶解氧含量逐步上

升。(3)不一样动物所需食物和栖息环境不一样,造成湿地中生活在不一样植物区域动物优势种

有显著差异。第59页5.(贵州贵阳清华中学模拟考,9)下列图表示某地从裸岩演替到森林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

几个阶段。请回答:裸岩阶段→地衣阶段→A→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图中所表示过程属于

演替,其中A表示

阶段。在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

稳定性增强。(2)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逐步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3)森林阶段有些啄木鸟即使外形相同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主要依据是自然

条件下,这些啄木鸟之间存在着

。(4)森林阶段中植物有显著分层现象,形成群落

,而森林中动物也有类似

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各种多样

。第60页答案(1)初生苔藓抵抗力(2)灌木较为高大,能取得更多阳光(3)生殖隔离(4)垂

直结构(或空间结构)栖息空间食物条件解析(1)裸岩上发生演替为初生演替,A阶段是苔藓阶段,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抵抗力

稳定性增强。(2)灌木逐步取代了草本植物是因为灌木较为高大,能取得更多阳光。(3)物种

形成标志是含有生殖隔离。(4)森林阶段中植物有显著分层现象,形成群落垂直结构(或

空间结构),动物垂直结构取决于它们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名师点睛初生演替指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毁灭了地方发生演替。第61页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B组—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1.(云南师大附中月考,5)棕榈蓟马是一个体型微小害虫,在茄子叶片上集群分布,研究人

员调查了茄子叶片上棕榈蓟马种群增加情况,结果以下表,以下说法错误是

()A.集群分布是棕榈蓟马种群空间特征B.棕榈蓟马种群呈“S”型增加C.第15天时棕榈蓟马种群增加速率最大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棕榈蓟马种群密度天数81522293845种群密度(只/叶)41724313434答案

D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棕榈蓟马种群呈集群分布,这属于种群特征中空间特征,A正

确;分析表中随时间改变种群数量改变规律——先增大后稳定可知,棕榈蓟马种群数量改变

呈“S”型增加,B正确;分析表中各时间棕榈蓟马种群数量可知,第15天种群增加速率最大,C

正确;因为棕榈蓟马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常采取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第62页2.(广西北海第一次模拟,4)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影响,

结果以下列图所表示。以下相关分析错误是

()A.伴随放牧强度增加,该地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数据取平均值C.过分放牧会造成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生态功效下降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适宜百分比,能确保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第63页答案

D分析图形可知,从年到年,伴随放牧强度增加,该地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呈

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数据取平均值,B正确;过分放牧造成物种

丰富度降低,所以会造成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生态功效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适

宜百分比,能确保高寒草甸健康发展,从而更加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域群落会发生演替,D错

误。解后反思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及草原合理利用,要求考生了解物种丰富度

概念,知道怎样合理利用草原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经过直

方柱高度随时间改变判断物种丰富度改变趋势,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第64页3.(四川南充第二次适应性考试,5)以下相关种群和群落叙述,不正确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惯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密度B.嘉陵江近岸区和江心区有不完全相同生物分布,组成了群落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发生改变答案

D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惯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密度,A项正确;嘉陵

江近岸区和江心区有不完全相同生物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B项正确;群落演替是自然

选择过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

组成可能随季节发生周期性改变,D项错误。第65页4.(广西南宁一模,5)以下相关种群、群落叙述错误是

()A.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靠近K/2时有利于鱼类资源连续利用B.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识兔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C.玉米田里玉米植株展现群落垂直结构有利于提升光能利用率D.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组成群落物种组成还会发生改变答案

C为保护鱼类资源,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靠近K/2时,种群增加速率最快,鱼

类种群数量会快速恢复,A正确;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识总数=重捕

总数/重捕中被标识个体数可知,若部分被标识野兔被捕食,则会造成重捕中被标识个体

数偏小,最终造成试验所得到种群密度数值比实际数值偏高,B正确;普通来说,农田中玉米属于

一个种群,没有群落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处

于动态改变中,D正确。第66页5.(云南民族大学从属中学月考,5)某森林地域U形山谷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人为栽种植物

(左侧坡面)和自然恢复(右侧坡面)两种条件下,3年后两侧坡面植被相关统计和检测结果如

下表所表示,以下分析正确是

()坡面植被覆盖度(%)生物群落组成土壤腐殖质含量(g/kg)物种数单位面积个体数(个/m2)左侧697839052.7右侧252912717.4A.假如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人为栽种植物提升了左侧坡面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C.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物种会被后侵入物种完全替换D.所调查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A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假如时间允许、气候适

宜,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A正确;人为栽种植物没有提升左侧坡面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B错误;伴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过程为演替,这个过程是优势取

代而不是取而代之,C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活无机环境组成,D错误。第67页6.(贵州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6)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两个层次,以下研究

某原始森林种群和群落所包括问题中,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围是

()A.各种群之间相互关系怎样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数量多少C.各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D.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答案

B各种群之间关系属于群落研究范围,A错误;单位面积印度榕树数量多少表

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研究范围,B正确;各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属于群落研究范围,C错误;

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属于群落研究范围,D错误。第68页7.(云南师大附中摸底考,4)某湖盛产鲢鱼和鳙鱼,但年首次暴发了水华,造成产量急剧

下降。为探究这次水华暴发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主要环境原因,

结果如图1。图2为12年间该湖总氮(TN)与总磷(TP)改变曲线图。以下分析

(

)

图1影响藻类数量变动主要环境原因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第69页

图2某湖—年TN和TP含量A.图1箭头所指方向表示能量流动方向B.“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年该湖水华发生原因C.控制捕捞量和增加鲢鱼、鳙鱼投放量也可降低水华发生频率D.水华发生时藻类、水生动物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污染,正反馈调整可造成生态系统崩

溃第70页答案

A图1中箭头表示是环境原因对藻类数量变动影响,不表示能量流动方向,A错

误;由图2可知,年该湖TN和TP含量较低,所以不能用“水体富营养化”学说很好地解释

水华发生原因,B正确;由图1可知,水华发生是鱼类等捕捞量,鲢鱼、鳙鱼投放量以及

无机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结果,C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死亡使好氧微生物消耗氧

气增多,水体中氧气降低,会造成水生动物死亡,从而加剧水体污染,正反馈调整可造成生

态系统瓦解,D正确。抢分妙招直选法: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

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A错误。第71页二、非选择题(共28分)8.(四川宜宾第二次诊疗性检测,9)(10分)某生态学家在一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

轻度、中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