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部分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部分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部分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4页
部分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四川省绵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的内容题材和视听叙事逻辑有别于传统视听表达。一些非专业短视频创作者缺乏基本媒介素养,为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故意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摆拍或者“移花接木"合成视频内容,制作和传播虚假短视频新闻,甚至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之间的界限,营造一种记录真实的新闻感,骗取观众关注,引发社会讨论。

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深度互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视觉上它给人的感觉是不停地还原现场真实情况,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观看者普遍认为短视频提供的是真实的新闻信息,展示的是现实情况,网民在观看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摆拍短视频的视频作者正是利用了这些特点,刻意调整拍摄手法去迎合观看者,模糊虚假情节和真实故事的界限,企图达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用虚构情节获取观看者的真实感情。短视频创作领域并不拒绝虚构内容,有好剧本的故事同样能够吸引观众,但是,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

(摘编自林爱瑞《当前短视频创作的伦理审视》)

材料二:

摆拍短视频是指由人为策划、编造和表演,但伪装成真实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的短视频。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不同,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病点和兴奋点入手,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吸引用户注意力,赚取网络流量,实现摆拍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例如,“芷江县岸托车抢小孩"外卖小哥送餐返回后发现车辆被偷在雨中坐地失声痛哭”“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广东夫妻办完离婚手续之后妻子晕倒丈夫冷眼离开”等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除了上述领域,也存在政治领域的摆拍短视频现象。2016年,一段据称是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叙利亚小男孩“阿勒颇受伤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走红,当天转发量就超过3万次,但随后有媒体质疑该视频为摆拍,其目的是为西方国家干涉叙利亚创造“人道主义”理由。

摆拍短视频伪装程度较高。网络空间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具有行为主体隐匿、社会网络关系复杂、信息演化转化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都增加了网络社会引导和管控的难度。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公然进行摆拍创作。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在表面上看起来也兼顾和整合了如守望社会、传递文化、娱乐用户等传播的社会功能;有些“低级红”和“高级黑"的摆拍短视频虽然标榜“真实性”,但与剧情短视频有着显著的传播目的差异。

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内容方面来看,摆拍短视频往往并不精彩,甚至粗制滥造,不具备广泛传播的价值。然而,摆拍短视频善于拿“人性善恶"或者“极端现象”做文章,很容易击中用户内心深处的情感软肋,牵动用户的爱心和同情心,激起用户的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用户在情绪化状态下可能忽略了对短视频本身真实性的核验,将其当作真实事件看待,反而积极转发扩散,使得摆拍短视频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大范围传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短视频平台大有“算法不坏,用户不爱"的发展趋势。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短视频创作所使用的“新闻框架"会影响用户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当短视频使用摆拍的“新闻框架”创作并推送时,用户误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的事实真相,也容易被这些短视频所蕴含的价值观所感染,形成某种固定的认知。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用户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这一主观想象的世界实际上颠覆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曾润喜《短视频创作生态的失范现象与纠偏研究》)

材料三:

VR(即“虚拟现实”)的未来方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使网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

B.当短视频作者企图“弄假成真”,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时,就是对公众的欺骗,因此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

C.“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的摆拍短视频正是利用了高考升学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优先推荐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摆拍短视频刻意作假、“弄假成真”的手法,借“移花接木"这一比喻论证强调作假的主观性和欺骗性。

B.材料二首段从下定义入手,“伪装”“不可告人"等含有强烈贬义色彩词语的使用表现出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

C.材料二第一段引入剧情短视频的概念,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与摆拍短视频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例证法论证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

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5.日前,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24家网络直播平台和9家网络短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模式”,请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台这一模式的原因。

【答案】1.C

2.C

3.A

4.B

5.①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和兴奋点入手,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的眼球,使他们深受其害。②摆拍短视频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更容易使心智不够健全的青少年的思想发生动摇。③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进行摆拍创作,具有极强的欺骗性。④平台利用算法,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给青少年,以迎合他们的“猎奇”欲望。⑤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青少年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会时事现象类;论证的分析;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

(4)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错误,由材料二“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可知,内容处理上,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不是摆拍短视频的特点,它伪装程度较高。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错误,材料一“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而“深度互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可见,“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只是推动作用中的一方面,选项以偏概全。B.“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错误,材料一是说“短视频创作领域并不拒绝虚构内容"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不是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D.“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错误,材料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可知,最终是为了市场竞争和满足经济利益。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错误,不是对摆拍行为,而是对摆拍短视频的制作手法和目的表示反对。C.“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错误,材料二原文“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不同,摆拍短视频……"意在强调摆拍短视频的特殊性。D.“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错误,材料二“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强调其涉及领域多元,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故答案为:A。

4.整个图形分两部分,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代表“现有的VR体验”,外面虚线勾勒的等腰三角形代表的是“期许的VR体验”,由此可知C、D两项表述正确;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又分为三部分,分别代表“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由此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图可知,现有的三种体验发展并不均衡,并没有体现出发展速度,所以B项表述没有依据。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整合,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病点和兴奋点入手……"可知,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和兴奋点入手,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的眼球,使他们深受其害。结合材料二“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吸引用户注意力”可知,摆拍短视频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更容易使心智不够健全的青少年的思想发生动摇。结合材料二“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公然进行摆拍创作”可知,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进行摆拍创作,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结合材料二“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可知,平台利用算法,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给青少年,以迎合他们的“猎奇"欲望。结合材料二“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用户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可知,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青少年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故答案为:①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和兴奋点入手,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的眼球,使他们深受其害。②摆拍短视频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更容易使心智不够健全的青少年的思想发生动摇。③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进行摆拍创作,具有极强的欺骗性。④平台利用算法,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给青少年,以迎合他们的“猎奇”欲望。⑤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青少年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明天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①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老拱②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他:指单四嫂子。②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文本二:

《呐喊》自序(节选)

鲁迅

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对鲁镇环境描写,突出了单四嫂子生活的艰难,为下文写单四嫂子痛失爱子做铺垫。

B.宝儿生病,单四嫂子不是直接找医生,而是通过求签、许愿、吃单方,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愚昧与困顿。

C.单四嫂子对宝儿的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却含糊、马虎应付了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何小仙的无情。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夜晚的寂静,形成呼应,突出了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题。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四嫂子带出门是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看病花了四角银元,后面王九妈又替她借了两块洋钱。从这些不同的货币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货币的混乱。

B.何小仙说“这是火克金”,讲的是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的“奇奇怪怪的药引"一样,都是子虚乌有、骗人的理论。

C.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红鼻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白胡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

D.宝儿死后,王九妈便发令烧纸钱;又将单四嫂子的家当抵押借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明显会让单家雪上加霜,却似乎是在热心帮忙,更让人理解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8.结合文本二,分析鲁迅创作小说的基本目的。

9.《明天》是鲁迅小说名篇之一。请你结合文本二中提及的相关写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对小说《明天》进行评价,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6.B

7.B

8.①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窒息的黑暗,唤醒人们摧毁“铁屋子";②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③不让青年被感染到自己的痛苦寂寞;④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悦。

9.①从人物看,单四嫂子虽贫困、勤劳,但愚昧、麻木,属于“铁屋子”中“昏睡"的人群,写她表明了鲁迅想要唤醒类似的普通百姓。②从环境看,小说展示了鲁镇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今天”的黑暗与死寂,与鲁迅的“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相对应。③从情节看,结尾单四嫂子的“梦”,梦到儿子生龙活虎,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在失望、绝望中给予人们希望。④从标题的象征意义看,“明天将会怎样”,能唤起人们对原有社会的反思,为猛士的奋进“呐喊助威”,从而产生对病态社会加以“疗治"的希望。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4)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鲁迅回顾了自己创作《呐喊》这部小说集的过程以及心路历程,提出来一系列的创作理念,而且对具体作品情节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其中就提到本篇《明天》。

6.A.“为下文写单四嫂子痛失爱子做铺垫”错误。生活艰难并不是为痛失爱子做铺垫,而是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C.“突出了何小仙的残忍"错误。何小仙只是冷漠,并非无情。D.“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是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故答案为:B。

7.B.“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都是子虚乌有、骗人的理论"错误。不能因为何小仙一个庸医,就说中医理论是子虚乌有的,中医是具有科学性的。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可知,作者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窒息的黑暗,唤醒人们摧毁“铁屋子";从“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可知,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从“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可知,不让青年被感染到自己的痛苦寂寞;从“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可知,作者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悦。故答案为:①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窒息的黑暗,唤醒人们摧毁“铁屋子";②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③不让青年被感染到自己的痛苦寂寞;④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悦。

9.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首先,乙文中鲁迅回顾了自己创作《呐喊》这部小说集的过程以及心路历程,提出来一系列的创作理念,而且对具体作品情节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其中就提到本篇《明天》。在乙文中“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作者描述了自己创作《呐喊》一系列小说的缘由,而《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即属于“铁屋子"中“昏睡”的人群的一员,所以在评论人物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展开评论。在作品中,单四嫂子是一个贫困、勤劳,但是愚昧、麻木的旧时代农村妇女形象,作者对她充满同情,“哀其不幸”,希望她们能早日觉醒,摆脱封建制度的毒害。另外,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材料二还提到“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创作单四嫂子的“梦"一节,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失望、绝望中蕴含希望。在评论时应抓住这一点,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最后,评论时还要注意小说标题所蕴含的意义,“明天”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①从人物看,单四嫂子虽贫困、勤劳,但愚昧、麻木,属于“铁屋子"中“昏睡”的人群,写她表明了鲁迅想要唤醒类似的普通百姓。②从环境看,小说展示了鲁镇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今天"的黑暗与死寂,与鲁迅的“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相对应。③从情节看,结尾单四嫂子的“梦”,梦到儿子生龙活虎,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在失望、绝望中给予人们希望。④从标题的象征意义看,“明天将会怎样”,能唤起人们对原有社会的反思,为猛士的奋进“呐喊助威”,从而产生对病态社会加以“疗治”的希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贡其能,则万一之不失矣。”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句践①与吴战于浙江之上,石买为将。耆老、壮长进谏曰:“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王而用之,国必不遂。"王不听,遂遣之。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率,独专其权。士众恐惧,人不自聊。兵法曰:“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士众鱼烂而买不知,尚犹峻法隆刑。子胥独见可夺之证②,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还报其王,王杀买,谢其师,号声闻吴。吴王恐惧,子胥私喜:“越军败矣!胥闻之,狐之将杀,噆唇吸齿。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使人入问之,越师请降,子胥不听。越栖于会稽之山,吴追而围之。句践喟然用种、蠡计,转死为霸。一人之身,吉凶更至;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

【注】①句践:勾践。浙江:这里指钱塘江。②证:征兆,迹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变为A奇谋B或北C或南D夜举E火F击鼓G画H陈诈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辅,指辅佐自己,与《离骚(节选)》中“恐年岁之不吾与”句式不同。

B.遂,指成功,与《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遂”词义不同。

C.聊,指依赖、依靠,与成语“民不聊生"中的“聊”词性、意思相同。

D.谢,指认错、谢罪,与《孔雀东南飞》中“谢家来贵门"的“谢”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尹认为尧、舜、禹举用贤士的方法不同,尧只要见到一个人就知道他是否贤能,舜让其任职以判断他是否贤能,禹则根据成绩选拔人才。

B.圣明的君主谨慎选择贤士,使其爵尊禄厚,黜退不贤之人,使其从事体力劳动。从前虞舜不下殿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是任用贤臣的功效。

C.石买到钱塘江后以杀立威,随意调动处置将领,独揽军中大权。越军将士军心涣散犹如鱼烂,石买根本不知,仍然用严刑峻法来对待他们。

D.越国将士退守会稽山,准备拼死反击,又被追来的吴军紧紧包围。句践喟然叹息,采用谋臣文种、范蠡之策,最终改变了身死国灭的命运。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

②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

14.越王勾践大败于吴国,直接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一观点?请指出并简要说明。

【答案】10.BDG

11.A

12.D

13.①(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

②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

14.①“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

②勾践不听他人的正确意见,单凭主观意愿重用石买为将,最终导致了大败于吴国的结局。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汤问伊尹说:“要选拔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您知道有什么方法吗?”伊尹回答说:“从前尧见到一个人就知道他是否贤能,舜等到任用以后才知道他是否贤能,禹凭借成绩选拔人才。这三位君王举用贤士,方法不同却都取得成功,然而仍然有失误的地方,更何况不依法度,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用人呢,失误必定更大。所以君王要使臣子自愿贡献他们的才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君王为什么要选用贤士?因为君王得到贤能的人帮助自己,之后才能治理天下。(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都谨慎地选择官员,致力求贤,设立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用才能杰出的人治理百官,使他们的爵位尊荣,使他们的俸禄优厚,贤能的人做官名声得到显扬,不贤能的人黜退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君王没有忧患的事,臣民没有邪恶的人,百官善于治理,臣下乐于尽职,恩德流布人民,雨露滋润草木。从前虞舜(做君王的时候),左有大禹,右有皋陶,他不下殿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

材料二:

越王句践与吴国军队在钱塘江边交战,任命石买为大将。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成年人都劝说越王:“石买这个人,哪个人跟他接触就跟哪个人结怨,哪一家跟他交往就跟哪一家有仇,贪婪好利,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小人,没有高明的策略。君王如果重用他,越国一定不会成功。”越王没有采纳这些意见,还是派石买率兵出征。石买出发来到钱塘江边,滥杀无辜,一心想用威力慑服全军,随意调动、处置将领,自己独揽军权。将士们心怀恐惧,人人自危,觉得生命没有保障。兵法上说:“对待百姓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关怀备至,那么他们就能够跟你一起赴汤蹈火。"越军将士军心涣散,已经像鱼烂了一样,但石买却一点也不了解,还是用严刑峻法对待他们。(吴国)只有伍子胥看出了可以战胜越军的征兆,于是他改用奇谋异策,命令吴军一会儿攻北一会儿攻南,在夜里点起火把擂鼓,好像要发起攻击似的,(而白天)则不断变换阵势设置疑兵。结果,越军溃散败北,政令不能推行,队伍分崩离析。有人回去向越王汇报,越王杀掉石买,并向全军将士谢罪,将士们的叫喊声一直传到吴国军营中。吴王非常害怕,伍子胥却暗地高兴,(他对吴王说):“越军溃败了!我听说,狐狸将被杀害时,会咬唇吸齿发出叽叽的叫声。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于是派人到越军营中询问,越军果然请求投降,伍子胥不接受。越王句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吴军追击并包围了会稽山。句践喟然叹息,采用了文种、范蠡的计谋,终于转死为生,继而称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吉凶会交替着来到;(对于国家来说),它的盛衰存亡,就在于任用大臣;治国之道方方面面,关键在于得到贤臣的辅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是他改用奇谋异策,命令吴军一会儿攻北,一会儿攻南,在夜里点起火把擂鼓,好像要发起攻击似的,(而白天)则不断变换阵势,设置疑兵。“变为奇谋"是动宾短语,中间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B处断开。“或北或南”“举火击鼓"画陈诈兵”都是四字并列短语,句式整饬,三个短语间断开,“夜"修饰“举火击鼓”,可在D和G处断开。故答案为:BD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都为宾语前置句,应为“辅自"/“不吾与”。句意:因为君王得到贤能的人帮助自己。/担心岁月不等待我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D.“准备拼死反击"错误。材料二只说“越栖于会稽之山”,从中看不出越军“准备拼死反击"之意。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股肱”,得力的大臣。(2)“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可译为“大概";“兼”,兼并。故答案为:①(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

②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作答时,按照题干要求,指出材料一中相应的观点,摘抄原文或翻译成白话均可,观点即材料一第一段伊尹的用人观“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并做简要说明”,需要在材料二中找到与该观点对应的事例,即原文中的“句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石买为将。耆老、壮长进谏……王不听,遂遣之……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故答案为:①“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②勾践不听他人的正确意见,单凭主观意愿重用石买为将,最终导致了大败于吴国的结局。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白沟行①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②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嘉佑五年春,王安石奉命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本诗在出京往返途中所写。②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燕。当时沦为辽国统治区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伴送辽使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逐次展开,并且带有明显边境特色。

B.诗歌首联写实简洁,揭示了白沟特殊地理位置,也暗含了伴送辽使回国的心情。

C.颔联点出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辽国军队常来侵扰,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

D.尾联使用典故,含义深远。“徒儿戏"引人深思,彰显了诗人对边疆守将的态度。

16.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15.C

16.①颔联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与北宋军队轻敌麻痹作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当时边将轻敌麻痹、所任非人的批评谴责。

②颈联辽国地区桑林密布、遮蔽河川原野与宋朝边疆一望万里、无险可守的南北边境现实情况作对比,强化了对边防松懈,无险可据的忧虑担心。

③尾联守无良将与打败过北方强敌的李牧廉颇古今将领作对比,暗寓对北宋当时对辽委曲求全政策的不满及收复幽燕之地的愿望。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C.“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错,“汉兵不道传烽燧"意思是: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不道”,不说,不认为有必要。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颈联“万里锄鞭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意思是:边塞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的蚕桑生产又占据极重要的地位。颈联写宋辽边疆万里农田,无险可据;幽燕则桑林密蔽川野,不知能埋伏多少精兵强将。诗人通过南北边境地区情况的对比,突出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表现了诗人的担忧。尾联“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意思是:可是边界上的守将对此毫无所知,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写的是棘门、灞上这等重要的军事地区的守将把守卫边疆的要务当成是儿戏,不予重视。诗人感叹连一个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尚且找不到,更不用说像李牧廉颇这样守家卫国为良将了。这两句通过古今将领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于宋朝边将轻视边防重务、麻痹大意的不满,同时也是对宋朝统治者不善用人,不重视边防的一种批评。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传达出诗人对宋朝统治者对异邦采取妥协、退让、苟且偷安政策的一种强烈不满。故答案为:①颔联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与北宋军队轻敌麻痹作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当时边将轻敌麻痹、所任非人的批评谴责。

②颈联辽国地区桑林密布、遮蔽河川原野与宋朝边疆一望万里、无险可守的南北边境现实情况作对比,强化了对边防松懈,无险可据的忧虑担心。

③尾联守无良将与打败过北方强敌的李牧廉颇古今将领作对比,暗寓对北宋当时对辽委曲求全政策的不满及收复幽燕之地的愿望。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18.清朝唐彪《读书作文谱》指出:“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这一观点在本诗第四、五两联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7.C

18.①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②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③两联一实一虚,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这里主要是虚实结合手法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从而确定使用该手法的诗句;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最后指出使用该手法所表达的情感或产生的艺术效果。

17.C.“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错误,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蘋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欣慰之情。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诗人由上联蹴鞠秋千等物事巧妙转入对景物的描写,情感也逐级上升到新的高度。春来了,去冬南来的雁阵又纷纷穿云北去,赶赴北国的家园;四野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诗人从高下两个角度取景。紫塞,北地边关,诗人用此代北方的京华长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可谓人惭北鸟。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其后仅于寒食后一日为之,成为沿袭故俗遗迹。

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山高水远,诗人之心禁不住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都京华。长安的楼阁一定早掩映于阳春三月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在如诗如画的想象之景中淋漓尽致地渲泄出来,表达却又含蓄深婉,真切动人。诗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旅雁青枫却给人以无穷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联为想象虚景,烟花锦绣又紧扣节令,近远两景真幻交融,动静兼具,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故答案为:①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②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③两联一实一虚,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19.(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两句借景抒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3)《蜀相》一诗中,杜甫用“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蜀相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善、雌、从、频烦。故答案为:(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①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糕耙,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②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20.文中第①处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很多的数量词,请分析其作用。

21.比较第②处画横线句子和“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大年纪,都弄明白了”,请简要说明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

22.请指出并赏析“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一句中的修辞手法。

【答案】20.①数量短语连用,简洁明快,富有生气,展现了当地的婚俗,以及迎亲场面的热闹喜庆;②数量词准确使用,说明翠翠对迎亲队伍看得很仔细,暗示了她也在思索、重视自己婚事的心理

21.①原句更好②原句连用三个“问”,强调了祖父操心翠翠的婚事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重;③原句三次问答,更符合祖父的年龄特征和说话方式,人物刻画更为真实准确;④原句连用三个“明白了”,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多个短句连用更加口语化,和全文语言风格一致。

22.①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祖父和翠翠的感情人格化,赋予感情以人的动作和意志;③生动表现了祖父和翠翠听到迎亲唢呐之后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波动。

【知识点】词类(连词、副词等);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指示类别。数量词可以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表示数量。数量词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例如“一只鸟”中的“只"就是量词,它修饰名词并表示数量的大小和程度。

(2)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句子语言表达特点,通常从修辞、句式、用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句具体分析。首先,“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都是数量短语,都是短句,数量短语连用,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气,展现了当地的婚俗,以及迎亲场面的热闹喜庆。然后语段连续使用大量的数量词,“两个”“四个"一顶”“一个"…准确细致地描写翠翠眼中迎亲队伍的情况,表明翠翠看得仔细,用心。使用了大量的数量词表,明翠翠用心的观察迎亲队伍的盛况,也暗示翠翠内心对自己婚事的渴望与重视。故答案为:①数量短语连用,简洁明快,富有生气,展现了当地的婚俗,以及迎亲场面的热闹喜庆;②数量词准确使用,说明翠翠对迎亲队伍看得很仔细,暗示了她也在思索、重视自己婚事的心理。

21.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原文“问那个人,……:明白了,又问….…;明白了,又问……”可知,原文用间隔反复的形式,写出了爷爷问话很详细、很具体,突出体现了对翠翠的关爱;原文句式较短,用短句构成排比,一个接一个地问问题,更能体现爷爷的内心想法;原文“明白了,又问……;明白了,又问……;一起弄明白了"看似有些重复,不如改后的句子“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大年纪”更直接,但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更让人感到亲切,符合爷爷乡下人的身份。

故答案为:①原句更好②原句连用三个“问”,强调了祖父操心翠翠的婚事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重;③原句三次问答,更符合祖父的年龄特征和说话方式,人物刻画更为真实准确;④原句连用三个“明白了”,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多个短句连用更加口语化,和全文语言风格一致。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感情人格化,形象的表现祖孙二人的心理。祖孙二人怅然若失,各怀心事,但又无法说破。祖父想到孙女到了出嫁的年龄,既高兴又伤感。翠翠看到迎亲的花轿,引发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故答案为:①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祖父和翠翠的感情人格化,赋予感情以人的动作和意志;③生动表现了祖父和翠翠听到迎亲唢呐之后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波动。

四、写作(60分)

23.(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享受过程

诗人顾城说:“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择不开始,其实美好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收获。人生便是一种轮回,在繁琐中反复循环。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过去,我们享受着生命的过程,来过,奋斗过,足矣!

春花娇艳,夏叶繁茂,秋月似水,冬梅绚丽。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天宇苍穹也在不变之中应万变,况乎人?生命犹如一棵树,蓬勃地生长,努力地成熟,沉默地凋零,是谁说它没有诗一般的灿然?不必在春风中得意,不必在秋月下自怜,也不必踩着冬雪枉自嗟叹。你尽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眼前的光景,去领会此时此刻原来属于你的那份感奋和怡然。生命的过程中,有轰轰烈烈,有朴实无华,有义无反顾,也有大起大落,伟大后是平凡,执着下是悲壮。正如春风的笑,妩媚;秋月的眼,轻柔。一种心情只有在相宜的氛围中烘托出意境,一种神韵只有在特定的景观里展现和谐。享受这个过程,无论光风霁月还是电闪雷鸣,皆有其美!

漫漫人生路上,没有驿站,只有一块块里程碑,深深浅浅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追求理想的写照。平凡与不平凡的经历均为无可再版的故事——其实这是一次没有回程票的旅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块可爱却又贫瘠的土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引申着一首共同意义的诗。在万千美好的祝愿与斑斑驳驳的现实之间,我们的欢喜忧悲组合成一个个五彩缤纷亦可歌可泣的日子。享受这个充满烟火气息的过程,无论悲欢离合还是阴晴圆缺,皆是人生滋味!

朋友,也许你一无所有,人格尊严可唤起你毫不示弱的勇气;也许你万般失落,超越自我可让你心灵风和日丽。眼前的生活不需要昨日那许多不经意的过去……年轻的心不应有无奈的位置,去任由精心编织的梦又一次零落成碎片。我们都没有绝望的理由。哭声与泪水只能衬托出青春的贫血,我们需要欢笑与随意,使我们的追求更加从容,任我们的心灵享受过程,而夕阳沉落后的图腾又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哲理:

是春花,就在春天绽放,即使昙花一现,也可以留下难忘的瞬间;是秋叶,何不在秋风中挥洒自己最后的鲜艳,为成熟的季节增添几许悲壮的灿烂;是冬水,就在寂寞中默默地流淌,在大自然的腹地归于生命的永恒。享受生命的过程,本就很美,结局亦问心无愧!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则以顾城的诗歌为材料内容的作文题。

【题干分析】

诗歌大意是:“你”因为不愿意看到花凋落,而不愿意种花;这就是一种不想面对伤感的结局而干脆不开始的人生态度。审题时可根据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抓住诗歌中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花"凋落”“开始"结束”是关键信息,联系社会现实,“花"可以理解为理想、愿望、爱情、友情等;“种花”显然是指通过付出与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或追求梦想的过程;“凋落"可以理解为失败、失落、挫折等。“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是诗歌的主旨句,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很多含义,比如:害怕失去,所以不敢开始,说出了现在很多没有安全感人的心声。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择不开始,美好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开始,只有开始了,在结束时,才不会后悔而且会有记忆中的美好,如果一开始就干脆不开始,也就不会拥有记忆中的美好。由此可以引申到一些人害怕失败而没有奋斗,最终碌碌而为,平平淡淡一生。

从“体验和思考"看法”等词可知,文体适合写成议论文,但其他文体也不能算错。考生可以反对这种人生态度,为了避免结束,而避免开始,是在逃避生活;也可以赞同这种人生态度,将其理解为喜欢平淡如水的生活,还可以理解为寻求平衡。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对于理想追求类的东西要大胆开始,不惧结局,而对于“知其不可为"的事情,就干脆不要开始。无论怎样写,都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

【立意提取】

1.不惧结局,享受过程。

2.大胆开始行走,欣意人生美丽的风景。

3.知其不可为,切莫开始行。

4.来过,奋斗过,足矣!【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1四川省绵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的内容题材和视听叙事逻辑有别于传统视听表达。一些非专业短视频创作者缺乏基本媒介素养,为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故意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摆拍或者“移花接木”合成视频内容,制作和传播虚假短视频新闻,甚至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之间的界限,营造一种记录真实的新闻感,骗取观众关注,引发社会讨论。

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深度互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视觉上它给人的感觉是不停地还原现场真实情况,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观看者普遍认为短视频提供的是真实的新闻信息,展示的是现实情况,网民在观看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摆拍短视频的视频作者正是利用了这些特点,刻意调整拍摄手法去迎合观看者,模糊虚假情节和真实故事的界限,企图达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用虚构情节获取观看者的真实感情。短视频创作领域并不拒绝虚构内容,有好剧本的故事同样能够吸引观众,但是,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

(摘编自林爱瑞《当前短视频创作的伦理审视》)

材料二:

摆拍短视频是指由人为策划、编造和表演,但伪装成真实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的短视频。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不同,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病点和兴奋点入手,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吸引用户注意力,赚取网络流量,实现摆拍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例如,“芷江县岸托车抢小孩”“外卖小哥送餐返回后发现车辆被偷在雨中坐地失声痛哭"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广东夫妻办完离婚手续之后妻子晕倒丈夫冷眼离开"等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除了上述领域,也存在政治领域的摆拍短视频现象。2016年,一段据称是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叙利亚小男孩“阿勒颇受伤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走红,当天转发量就超过3万次,但随后有媒体质疑该视频为摆拍,其目的是为西方国家干涉叙利亚创造“人道主义"理由。

摆拍短视频伪装程度较高。网络空间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具有行为主体隐匿、社会网络关系复杂、信息演化转化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都增加了网络社会引导和管控的难度。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公然进行摆拍创作。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在表面上看起来也兼顾和整合了如守望社会、传递文化、娱乐用户等传播的社会功能;有些“低级红"和“高级黑”的摆拍短视频虽然标榜“真实性”,但与剧情短视频有着显著的传播目的差异。

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内容方面来看,摆拍短视频往往并不精彩,甚至粗制滥造,不具备广泛传播的价值。然而,摆拍短视频善于拿“人性善恶”或者“极端现象"做文章,很容易击中用户内心深处的情感软肋,牵动用户的爱心和同情心,激起用户的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用户在情绪化状态下可能忽略了对短视频本身真实性的核验,将其当作真实事件看待,反而积极转发扩散,使得摆拍短视频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大范围传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短视频平台大有“算法不坏,用户不爱”的发展趋势。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短视频创作所使用的“新闻框架”会影响用户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当短视频使用摆拍的“新闻框架"创作并推送时,用户误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的事实真相,也容易被这些短视频所蕴含的价值观所感染,形成某种固定的认知。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用户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这一主观想象的世界实际上颠覆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曾润喜《短视频创作生态的失范现象与纠偏研究》)

材料三:

VR(即“虚拟现实")的未来方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使网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

B.当短视频作者企图“弄假成真”,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时,就是对公众的欺骗,因此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

C.“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的摆拍短视频正是利用了高考升学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优先推荐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摆拍短视频刻意作假、“弄假成真"的手法,借“移花接木”这一比喻论证强调作假的主观性和欺骗性。

B.材料二首段从下定义入手,“伪装"不可告人”等含有强烈贬义色彩词语的使用表现出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

C.材料二第一段引入剧情短视频的概念,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与摆拍短视频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例证法论证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

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5.日前,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24家网络直播平台和9家网络短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模式”,请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台这一模式的原因。

(2024高二下·绵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明天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①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