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中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近代,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与年代尺中①②③④⑤相对应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正确的是A.①—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C.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D.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④—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费正清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中的“叛乱”是指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3.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 B.平等对待东西方思想文化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4.小华同学正在通过因特网下载“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光荣革命”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小华同学在学习和探究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内战5.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统治者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府。这位统治者是A.康熙皇帝B.雍正皇帝C.乾隆皇帝D.道光皇帝6.下图反映的历史共同主题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C.祖国统一D.科技进步7.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问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②诺曼底成功登陆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9.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的有()①金字塔②甲骨文③象形文字④种姓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升B.预示着中美关系将有实质性的突破C.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D.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11.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①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③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④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据B.实现国家统一C.强化思想控制D.开发边疆地区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4.中国对外交往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耻辱。当今中国已重返世界,并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开放走向封闭,由和平交往为主到封建社会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的过程。请举出一位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哪些反侵略斗争?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集中体现。请写出当时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回顾百年中国近代史,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哪些?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项伟大决策有关?打开国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15.以上革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知,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李鸿章创办的淮军,镇压运动。从此以后,地方汉族地主掌握军务。在这之前,从未有过。故A正确。镇压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八国联军,排除B;CD与“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不符合。故选A。【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本题材料的限定语是“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根据这一限定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D【解析】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题干的“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故D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排除A;平等对待东西方思想文化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B;洋务运动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排除C。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4、A【解析】

根据材料“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光荣革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康熙皇帝时期,清政府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户农民按手印”“大包干纪念馆”,联系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开始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图片反映的历史共同主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7、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1941年,②诺曼底成功登陆是1944年,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1943年,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是1945年,①③②④正确,所以答案选择D,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本题是逆向思维题,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B选项中“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的说法错误,因为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已经被英法联军烧毁,A、C、D三项都正确指出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都是正确。只有B错误,故选B项。考点: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强盗叫法兰西、一个强盗叫英吉利。”夏宫是指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分别是英国和法国。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①③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是正确的。10、B【解析】

根据“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和“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可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实质性的突破;故B符合题意,ACD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是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来的国家的,不属于埃及,其他选项都叙述正确,故选C。12、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代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依据,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故A符合题意;实现国家统一、强化思想控制、开发边疆地区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主要目的”是解题的关键,元代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依据,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郑和下西洋。【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共计七次,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14、(1)张骞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2)《南京条约》清政府腐败不堪,军事落后、综合国力弱(3)改革开放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4)综合国力、国家环境、国家利益等【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有张骞、鉴真等,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反侵略斗争有: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不堪,军事落后、综合国力弱。(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打开国门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