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1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2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3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4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理血剂

第十二章,理血剂一,定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二,分类:1,活血祛瘀: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2,止血:具有止血作用,治血溢脉外的各种出血证。三,使用注意:1,须分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2,活血化瘀剂必要时,可配补益药,以防伤正。月经过多,孕妇慎用。3,止血防留瘀。4,新瘀当用汤剂,旧瘀当用丸剂。第一节,活血祛瘀适用于各种血瘀证。适当配伍理气药。桃核承气汤(1)[组成]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炙甘草[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方解]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黄——下瘀泄热臣:桂枝——温经通脉芒硝——泻热软坚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缓和药性[重点,难点]1,病机:瘀热互结于下焦,上扰心神。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3,配伍特点: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量,加——桃仁,桂枝而成。为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4,加减法: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火旺而血瘀于上,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月经不调,经闭,加——当归,红花。兼气滞,加——香附,乌药,青皮,木香。妇人血瘀经闭,痛经及恶露不下,配合四物汤。5,使用注意:孕妇忌用。血府逐瘀汤(1)[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方解]君:桃仁——破血行滞润燥红花——活血祛瘀止痛臣:赤芍,川芎——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佐: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柴胡——疏肝理气,升发阳气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载药入胸使:甘草——和中调药[重点,难点]1,病机:瘀血内阻,气机郁滞于胸。2,辨证要点: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脉涩。3,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4,加减法: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胁下有痞块,加——郁金,丹参,水蛭。瘀痛入络,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气滞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5,本方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6,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补阳还五汤(1)[组成]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方解]君:黄芪——补益元气,气旺血行臣:当归尾——活血通络不伤血佐: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重点,难点]1,病机: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中风。2,辨证要点: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3,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配少量活血药,气旺血行治其本,祛瘀通络治其标,标本兼治,且补气不壅滞,活血不伤正。4,加减法:偏寒,加——熟附子。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痰多加——半夏,天竺黄。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上肢不遂,加——桑枝,桂枝下肢不遂,加——牛膝,杜仲,日久不显,加——水蛭,虻虫口眼歪斜,加——牵正散。5,使用注意:需久服,连续服用,阴虚阳亢,痰瘀内阻者忌用。复元活血汤(2)[组成]大黄,柴胡,当归,桃仁,红花,穿山甲,天花粉,甘草,[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方解]君: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引瘀血不行柴胡——疏肝理气,引药入肝经臣: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佐:当归——补血活血天花粉——“消扑损瘀血”,“续绝伤”,散结消肿使:甘草——缓急,和药

[重点,难点]1,病机: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3,配伍特点: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活中寓养,祛瘀生新。4,加减法:瘀重痛甚,加——三七,乳香,没药,元胡气滞甚,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5,使用注意:以利为度,孕妇忌用。温经汤(1)[组成]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阿胶,麦冬,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及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方解]君: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臣: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牡丹皮——活血祛瘀,清虚热佐: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养阴清热,补血止血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半夏,生姜——散结,通降胃气使:甘草——调和诸药[重点,难点]1,病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2,辨证要点: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3,配伍特点: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4,加减法: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桂枝易肉桂。气滞,加——香附,乌药。漏下不止,色淡,去丹皮,加——炮姜,艾叶,熟地。气虚甚,加——黄芪,白术,傍睌发热,加——银柴胡,地骨皮。5,使用注意:实热及无瘀血证者忌用。方名胶艾汤温经汤同养血安胎调经,治冲任虚损统摄失职,阴血不守之崩漏月经不调异功效养胎止血温经化瘀治法以补为主,以养为塞以行为主,以温为通病理血虚失固血虚寒凝病性血虚偏寒血瘀偏寒病名崩漏月经不调病情纯虚无实(阴血虚)虚实夹杂(瘀血实)生化汤(1)[组成]

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黄酒,童便[功用]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方解]君: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臣: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佐:炮姜——温经散寒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童便——益阴化瘀使:炙甘草——和药[重点,难点]1,病机:产后血虚,经脉受寒,寒凝血瘀,留阻胞宫。2,辨证要点: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剂。甚至有些地区民间习惯作为产后必服之剂,虽多有益,但应以产后血虚瘀滞偏寒者为宜。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3,加减法:腹痛不甚,减——桃仁。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益母草。小腹冷痛甚,加——肉桂。气滞明显,加——木香,香附,乌药。4,使用注意:产后血热者忌用,虚甚者忌用。失笑散(3)[组成]五灵脂,蒲黄[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本方为治疗瘀血所致多种疼痛证的基础方。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心腹刺痛,小腹急痛,月经不调。方名生化汤失笑散同活血化瘀止痛,治产后瘀阻胞宫恶露不行,少腹冷痛异功效温经养血散结止痛病理正虚寒凝血瘀产后气滞血瘀证情虚实夹杂纯实无虚治法攻补兼施纯攻无补应用局限广泛桂枝茯苓丸(2)[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瘀阻胞宫证。[方解]君:桂枝——温通经脉,以行瘀滞臣:桃仁——活血祛瘀消症佐:丹皮——活血祛瘀,清热芍药——养血和血,缓急止痛茯苓——渗湿消痰,健脾和中使:白蜜——和药[重点,难点]1,病机:胞宫素有症块,复因妊娠,阻遏经脉,血溢脉外。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血留滞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晦暗,腹痛拒按。3,加减法:瘀血甚,加——丹参,川芎,痛剧,加——玄胡,乳香,没药出血多,加——茜草,蒲黄气滞,加——香附,陈皮4,使用注意:孕妇用之当慎。鳖甲煎丸(3)[组成]鳖甲,乌扇,黄芩,鼠妇,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厚朴,瞿麦,紫葳,阿胶,柴胡,蜣螂,芍药,牡丹,庶虫,蜂窠,赤硝,桃仁,人参,半夏,葶苈[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症[主治]疟母,症瘕。本方为治疗疟母,症瘕的常用方。方名鳖甲煎丸大黄庶虫丸同活血祛瘀,消徵散结,治气血凝滞之证异功效软坚消徵,祛湿化痰清热散结,滋阴润燥病因疟疾日久五劳虚极病理寒热痰湿之邪与气血相搏,气血凝滞瘀血干结,郁久化热,阴亏血少病名疟母干血劳第二节,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出血证证情复杂,病因有寒热虚实之分,部位有上下内外之别,病有轻重缓急之异。故临证配方须随证而变。十灰散(1)[组成]

大蓟,小蓟,荷叶,茜草,侧柏叶,白茅根,山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藕汁,萝卜汁,京墨[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方解]君:大蓟,小蓟——凉血止血,祛瘀臣:荷叶,茜草,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佐:牡丹皮——凉血祛瘀山栀子,大黄——清热泻火藕汁——清热凉血,散瘀萝卜汁——降气清热助止血京墨——收涩止血[重点,难点]1,病机: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上部出血证。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上部出血证的常用方。上部出血,血色鲜红。3,配伍特点: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寄祛瘀于凉血止血之内,为一首急救止血的方剂。4,加减法:气火上逆,以大黄,栀子为主,并加——牛膝,代赭石。5,使用注意:虚寒性出血不宜使用。为急则治标之剂。咳血方(2)[组成]青黛,瓜蒌仁,海粉,山栀子,诃子[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方解]君:青黛——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臣:瓜蒌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清金降火,软坚化痰佐:诃子——清降敛肺,化痰止咳

[重点,难点]1,病机:肝火灼肺,络伤出血。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常用方。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3,配伍特点: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使火热得清,不致灼伤肺络。为图本之法。4,加减法:火热伤阴,加——沙参,麦冬。咳甚痰多,加——川贝,天竺黄,枇杷叶,治鼻衄,加——青蒿,丹皮,去诃子,海浮石。5,使用注意: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小蓟饮子(1)[组成]生地,小蓟,藕节,蒲黄,滑石,竹叶,木通,山栀子,当归,甘草[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证。[方解]君:小蓟——凉血止血,利水通淋臣: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消瘀佐: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山栀子——清三焦之火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使:甘草——和中调药,缓急止痛[重点,难点]1,病机:瘀热结于下焦,灼伤膀胱血络,气化失司。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血淋,尿血证属实热证的常用方。小便赤涩热痛,血淋或尿血,舌红,脉数。3,配伍特点: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使利水不伤正。4,加减法:尿道刺痛,加——琥珀,海金砂。甘草宜用生甘草日久气阴两虚,减木通,滑石,加——太子参,黄芪,阿胶。5,使用注意:阴虚及气虚不摄者不宜用。槐花散(2)[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方解]君:槐花——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臣:侧柏叶——清热止血,佐使:荆芥穗——入血分,疏风理血枳壳——下气宽肠[重点,难点]1,病机:风热与湿热毒邪壅遏肠道,损伤肠络所致。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常用方。大便下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脉数。3,配伍特点: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4,加减法:便血多,荆芥改为荆芥炭,加——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大肠热甚,加——黄芩,黄连脏毒血暗,加——苍术,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