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_第1页
七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_第2页
七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稽(jī)冗长(rǒng)哽咽(yè)B.蓦地(mò)山岚(lán)山麓(lù)C.隧道(suì)戏谑(nuè)蹒珊(mán)D.瑟缩(sè)揶揄(yú)穹隆(qīó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造孽崭露头角盛气凌人b,衙门含辛茹苦言简意该c,诽谤不能自己笑容可掬d,炫耀恍然大悟指高气扬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d,西子湖畔花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4,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追星族”;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俗说法﹙任选两个﹚(2分)①物流()②甩买()③瘦身()④的士()5,仿照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2分)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6,用原文填空(10分)①《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②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的两句诗是④《夜雨寄北》中,以想象之景来安慰友人的诗句是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往日送别诗酸楚情调的诗句是阅读(一)(10分)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熏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的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的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处,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的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个家,对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表明变化过程:→→。(3分)8,在下面写出3句表现“我”虚荣、无知的语句。(3分)(1)(2)(3)9,“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其中画线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10,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品质。(2分)(二)(16分)偶尔从一本旧书里,看见一页昔日夹进去的小纸片.那是一篇小小的对话录,有若一则美的随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甲问道:依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呢?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了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说得多好啊!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读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我仿佛正面对着那一束开放在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的充溢着芳菲的鲜花.它们是蔷薇呢,还是雏菊,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预示着希望、自由和平安!就在这静谧而寒冷的南方冬夜,在一盏闪着朦胧的橘红色的光芒的八瓦台灯下,我把这篇小小的对话录夹进了心爱的书中.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又会翻见到它.更不知道我再一次面对它们时又会有怎样的情思.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废墟()一束()充溢()雏菊()静谧()朦胧()12、这篇文章所写的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主要人物是,写这篇文章是在故事发生年之后。(2分)13、“当读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这个句子中的“依然”表明,所以“依然”这个词不能省略。(2分)14、“这都无关紧要”中的“这”指代的是“无关紧要”的原因是(3分)15、将文中“我仿佛正面对着那一束开放在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的充溢着芳菲的鲜花”改为“我仿佛正面对着那一束开放在地下室里的鲜花”,这样较简练,好不好?为什么?(3分)16、如果为上文拟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理由是:(3分)A,废墟上的鲜花B,鲜花C,美的随想D,对话情思(三)(14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空子喟然叹曰:“呜乎!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注释:=1\*GB3①攲(qī):倾斜。=2\*GB3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3\*GB3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4\*GB3④恶(wū):哪里,怎么。1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思而不学则殆⑷满则覆1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1)诲女知之乎?翻译:(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1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2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与应该相结合。(2分)2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分)(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问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写作(40分)22题目:这事真让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材不限,除诗歌外)云南省大理市下关四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1C2A3D4①货运②减价③减肥④二,(一)7满足(自豪)→厌恶→摆脱8(1)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2)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3)“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9不能。这一修饰语形象地说明了母爱无私(意思对即可)10母亲慈爱,善良,坚韧,无私(大意符合即可)(二)1122xūshùyìchúmìménglóng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某地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五十多13“我”在此之前曾经被这段话震动过14是蔷薇还是雏菊只要是鲜花,就预示着地下室主人对希望、自由和平的执着追求15不好,因为“黑暗而潮湿”表明地下室环境之恶劣,“充溢着芳菲”表明鲜花美、香,有生命力,这两个短语增强了地下室与鲜花的反差,更突出了主题16A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种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以“废墟上的鲜花”(三)17(1)为:是(2)是:这(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