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_第1页
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_第2页
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_第3页
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_第4页
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油站安全技术规程

1、术语和定义

1.1安全safety

免受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况。

1.2环境envirnment

车间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

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3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1.4危害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1.5事件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1.6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

单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1.7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1.8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分

析、判断的过程。

1.9可容许风险tolerablerisk

根据分公司的法律义务和方针,已降至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1.10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单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

或有益的变化。

1.11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

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构、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材料替代等。

1.12资源resource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要的人员、资金、设施、设

备、技术和方法等。

1.13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这和其

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1.14管理者代表managementreprsentation

由分公司最高管理者任命,在车间内代表最高管理者履行HSE管

理职责的人员。

1.15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safetyenvironmentand

healthmanagementsystem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的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

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2、生产特点

2.1易燃性

油品具有易燃性,燃烧的难易与其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三个指标

有关。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着火危险性越大,但轻质油自燃点高,

因而难于自燃;重质油闪点高,但自燃点低,着火危险性同样较大,

高温重油泄漏比汽油泄漏更易自然着火。

2.2易爆性

油品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爆炸极限,一般来说,爆炸极限越宽,

危险性越大。

2.3易挥发、扩散、易流淌性

油品尤其是轻质油在任何温度下都有蒸发现象,挥发出来的油气

可四处扩散,跑冒的液体可四处流淌,遇明火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且导致环境污染,人员中毒。

2.4易产生静电性

油品由于与管壁或容器壁摩擦、冲击以及油流喷射等易产生静

电,静电聚集到一定电位就会放电,产生火花,遇有油气极易引起着

火爆炸。尤其是汽油,在静电电位高于4V时,火花能量为0.25mJ就

足够引燃汽油蒸汽,引起火灾或爆炸。在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产生

还和空气湿度、油品流速、压力以及油品电导率等因素有关,为了减

少静电危害,应采取静电接地、控制流速、防止喷溅冲击。

2.5毒害性、腐蚀性

油品大多具有一定毒性、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应加强防护,

避免人身中毒事故。

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H2S浓度ppm接触时间毒性反应

0.035开始闻到臭味

0.4臭味明显

4〜7感觉中等强度的难闻的臭味

臭味强烈,但能忍受,是引起症状的

3〜40

开始

嗅觉疲劳,不再闻到嗅味,呼吸道及

70-1502〜]5分

眼刺激性症状

出现眼急性刺激性,长期接触引起水

3006〜8分钟

发生肺水肿,支气管及肺炎,接触时

间长引起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

76015〜60分钟

心,呕吐,排尿困难

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麻痹而死

1000数秒钟

1400立即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

2.6易受热膨胀性

油品受热,温度上升,体积迅速膨胀,易损坏容器或管件;反之,

油温降低,油品体积缩小,容器内出现负压,也会使容器凹陷、抽瘪

变形。

2.7易沸溢性

含水的重质油油罐加热时,易突沸,应控制油温,加强油罐脱水。

3、石油产品主要安全性能指标

3.1储程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所测得的气相温度称为

“初储点”;蒸储出最后一滴液体时的温度则称为“终储点”(或干

点)。初储点到终馈点这一温度范围就称为油品的储程。储程是用来

判断石油产品中轻重组分的多少及指导石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主要

指标。

3.2爆炸极限

在火源作业下,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火焰

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

限。同理,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上限和下限统

称为爆炸极限(一般指体积爆炸极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称为爆炸范围。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或爆炸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

就越大。

3.3闪点

闪点是在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蒸发,使油气和空气形成的混

合气遇火即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根据测定仪器的不同,闪点有

两种测定方法,即开口杯法(测定重质润滑油)和闭口法(测定燃料

没油和轻质润滑油)。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的指标,

也是油品危险等级的划分依据,油品温度低于闪点时,可能蒸发的轻

质组分浓度,不能达到爆炸极限。

3.4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当油品温度超过闪点,再继续加热升温,所形成

的油气遇明火发生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3.5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当油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

油气与空气接触就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3.6硫含量

硫在产品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它是防止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的

一项重要指标。

3.7冷凝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油品被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

3.8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

类别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甲<10%(体积)

乙210%(体积)

液态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名称特征

15℃时的蒸汽压力>0.IMPa的烧类液体及其

甲A液态燃

它类似的液体

甲B可燃液体甲A类以外,闪点V28C

乙A可燃液体28CW闪点W45C

乙B可燃液体45℃<闪点<60℃

丙A可燃液体60℃W闪点W120℃

丙B可燃液体闪点>120℃

1: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2: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3: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3.9石油及产品的储存(使用)要求及防范措施

1)油品的储存温度不能过高并加强脱水

油品储存温度过高,有的品种中的不饱和煌及非炫组分则较易氧

化、缩合成胶质;油品中的轻组分也易蒸发损失掉;当温度超过该油

品的闪点时,还会增大火灾危险;对粘度大的油品来说,如油品中含

水或罐底存有积水,当温度超过100℃时,会发生突沸现象。因此,

油品的储存温度不能过高,并加强脱水。

2)防止氧化变质

石油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经光、热的作用以及在金属(特别是铜

等)和杂质的促进下,发生分解或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作用,生成极

不安定的氧化物聚集为胶质、沥青质和酸性物质。因此,除采用良好

的精制和加抗氧化剂、防胶剂及金属脱活剂等生产工艺措施外,在储

运管理上要尽量避免光、热作用,防止与铜等促进氧化反应的物质接

触和杂质落入。

3)防止水分和杂质的污染

石油产品的储运和使用过程必须采取密闭系统,以防水分、杂质

的侵入,切断污染源。同时还要防止内部生锈等污染,并对油罐定期

清洗。

4)防火防爆

石油产品都是可燃性物质,尤其轻质油都是易燃易爆品,因而在

生产、储运和使用中要十分注意防火防爆。油区要严禁烟火,并不准

存放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备齐消防器材,严格执行防火规定,并

定期认真检查。操作人员不许穿带钉子的鞋,不得穿易磨擦产生静电

的工作服。不许用铁锤敲打油罐、管线等,使用铜或铝合金制的工具,

以免产生火花。

静电火花是液体石油产品在管线输送中引起火灾爆炸的主要根

源。发生火灾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烧类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和

足够能量的火源。

常温下可形成易燃易爆气体的产品有液化气、汽油、溶剂油、石

脑油、航空喷气燃料、轻煤油、轻质柴油等。防止的办法主要是降温、

密闭,以减少形成危险混合气体的可能性,并可同时减少油品损失和

防止大气污染。防火防爆的主要措施是减少静电的产生及把产生的静

电随时消除,所以,必须保持接地线良好,定期检查,并完善防雷设

施。

5)防止中毒

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不论是轻质还是重质石油产品都要避免

食入和尽量减少直接皮肤接触,在含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必

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并有专人监护。

6)日常监控内容

检查内容控制要求

工艺指标操作情况、

制度落实,指标控制符合要求,检查记录、考核办

工艺卡片执行情况、

法做到:真实、及时、齐全、字迹清晰

工艺流程管理情况

设备设施及其附件

记录详细且与现场相符

运行情况

所辖区各种施工作

有有效作业票,现场安全措施落实

业的安全管理情况

(进出口管线、阀门、呼吸阀、阻火器、静电接地、

安全阀、压力表、浮梯、脱水阀、导轨等)设施

油罐(容器)及其各

完好,运行正常,按时校验(压力表:铅封完好,

种附件的完好情况

定压正确;安全阀:铅封,铭牌完整,隔离阀全开

回一扣)

(消火栓、消防炮、各种灭火器、消防管线、喷淋

各种消防设施的完设施、消防道等)完好无损,无泄漏,有防冻措

好情况施。水幕、喷淋、蒸汽等消防设施完好,能随时投

入使用,定期检查,道路畅通无阻

(液位计、液面计、压缩机的各种仪表、气动阀门

各种仪表的使用完的控制仪表、计算机等)操作灵活,信号正确,

好情况显示数据清晰准确,有最高、最低标志,使用率、

完好率>95%

各种工艺联锁的投(油罐高高液位联锁)联锁投用正常,制度、检

用情况查、考核齐全

可燃(有毒)气体报

警器的使用和管理使用正常,完好率100%,报警时间、数据登记及时

情况

气防器材的使用和(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操作工能熟练使用,

日常管理情况定期检查、更换,及时充气,完好率100%

检查螺栓与连接件的表面要连接紧固、无锈蚀断开

油罐及罐区防雷防

现象,静电导出线没有断开现象,接地电阻符合要

静电接地设施情况

7)监控措施

①车间安全监控措施

a)把班组的监控措施和责任分解到对口管理人员;

b)控制火种火源(包括安全用火);

c)对易散发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危险点进行检测监控;

d)每周检查、定期分析、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包

括稳定工艺参数、控制运行负荷);

e)做好事故状态下防止事故扩大的应急处理(如组织堵漏、扑

救初期火灾及人员的自救、互救);

f)落实各种作业及开停工的安全措施;

g)制定和完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各种应急处理预案,每季度进

行一次事故预案演练,使要害部位的操作人员能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

不正常现象及事故;

h)做好各种安全检查记录。

②班组安全监控措施

a)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b)按工艺卡片要求和设备部位工况条件,控制工艺技术指标(如

温度、压力、负荷等);

c)落实现场巡检、安全操作及遵章守纪;

d)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防护;

e)每周对安全设施、每天对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f)及时报告险情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g)每季度进行一次事故预案演练,使班员熟练掌握事故处理的

程序和方法。

8)管理要求

①车间监控管理要求

(1)确认要害(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

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

(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

整改不了的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

(3)要害(重点)部位按要求设置专职安全工程师或安全员。

(4)操作人员必须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制定和完善要害(重点)部位的各种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

实施。

(6)完善操作人员、管里人员的职责。

②班组监控管理要求

(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和工作纪律。

(3)每周对安全设施、每天对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及时报告险情和存在的问题。

(5)每季度进行一次事故预案演练活动。

(6)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不了的采取有效防范

措施并及时向车间报告。

4、安全装备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

4.1阻火设备

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和阻火阀门等,其作用

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

4.2防爆泄压设备

1)安全阀

①安全阀的使用范围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容器和设备必须装设安全阀:

a)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因物料的化学反应,使其内压增加的容

器、设备;

b)盛装液化气的容器、设备;

c)压力来源处没有安全阀和压力表的容器、设备;

d)最高工作压力小于压力来源处压力的容器、设备。

②安全阀的操作条件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过容器设计压力,一般按设备的操作压

力再增加5〜10%来进行调整。安全阀的排气能力必须大于容器的安

全泄放量。

2)爆破片

①作用:排出设备内气体、蒸汽或粉尘等发生化学爆炸时产生的

压力,以防止设备、容器炸裂。设备内工作介质,如粘性大、腐蚀、

有毒、易结晶或聚合等原因,安全阀不能可靠地工作时,应装设爆破

片代替安全阀,或采用爆破片与安全阀共用的重叠式结构。

②设置爆破片应注意以下几点:

a)爆破片的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

b)对易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应在爆破片的排放口装设放空导

管,并引至安全地点;

c)爆破片应定期更换,每年至少一次,对于超压未爆破的爆破

片应立即更换;爆破片一般装设在爆破中心的附近效果比较好。

4.3消防器材

1)配置原则

4.4.1.1生产区内设置干粉型或泡沫型灭火器。仪表间、操作室

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

4.4.1.2B、C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超过12m,危险的

重要场所增设推车式灭火器。

4.4.1.3铁路装卸栈台,沿栈台每12m处左右分别设置一个手提

式干粉灭火器。

4.4.1.4油罐区,按防火堤内面积每400m2配置一个手提式灭火

器,但每个储罐配置的数量不能超过3个。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罐

区按储罐数量每个储罐配置两个干粉灭火器。

2)二氧化碳灭火器

4.4.2.1结构:由钢瓶、开关、喷筒(嗽叭)虹吸管和手柄等组

成,能耐20MPa的高压钢瓶,内装液体二氧化碳,配有阀门开关,打

开阀门,液体二氧化碳即汽化喷出。

4.4.2.2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密度为1.52(空气密度为1)。在

空气中沉积于低层,隔绝空气阻止燃烧。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

15%时,便可熄灭火焰,含量达到30%时,可熄灭燃烧物质的阴火。

4.4.2.3适用范围:适用于硫酸及室内油类、电器及一切珍贵物

品灭火,不宜在室外空旷地区使用。

4.4.2.4操作方法

a)灭火器提至火场,站于上风面;

b)手握提柄、打开阀门,即自行喷出;

c)喷射越近火源,效果越好。先喷火源边缘,再推进全面。

4.4.2.5保养方法

a)放存场所不应潮湿,温度不高于42℃;

b)平时不要扭动开关,以免漏气损失;

c)小心轻放,切忌碰撞;

d)定期检查质量,不符合规定时,应设法补足或更换。

4.4.2.6注意事项

a)使用时手握提柄,避免接触筒体引起冻伤;

b)室内用后注意通风,避免窒息;

c)室外使用注意吹风减效,灭后复燃。

3)干粉灭火器

①灭火原理

干粉是微细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

加防潮剂和增滑剂、(硬脂酸铝和云母或滑石粉等)配制而成。在二氧

化碳或氮气的压力下,以粉状喷出灭火,在燃烧区发生如下反应:

NaHC03---->Na2c03+H20+C02〜Q

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Q),并放出大量的水蒸汽和二氧

化碳气体。同时,干粉灭火剂与碳氢化合物起作用,产生游离基(主

要是0H-和H+基),0H-基在燃烧表面吸收氢,形成水蒸汽,游离的

H+在燃烧区夺取0,形成0H基,而0H基又夺取H形成水蒸汽,由于

链锁反应极为迅速,致使燃烧缺氧而熄灭。

②特点

灭火效率高,速度快,不导电,不腐蚀,毒性低,不液化。缺点

是不能防止复燃。

③适用范围

这种灭火剂适用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燃气和电

气火灾。

④种类

干粉目前已有钠盐干粉、钾盐干粉和氨基干粉,同时经过硅化处

理达到理想的防潮效果。

⑤操作方法

a)灭火时,把灭火器上下翻动几次,离火面3—4m时,扯下灭

火器上的铅封,拔去保险销,一手紧握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另一手

的大拇指将压把下按,干粉即可喷出,并迅速摇摆喷嘴,使粉尘横扫

整个火区,由远而近推移,很快将火扑灭;

b)切勿残留明火,以防复燃;

c)灭油火时,不要对液面冲击,以防液面溅出,造成灭火困难。

⑥维护保养

(1)灭火器必须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务必将连接件拧紧,喷

嘴堵好,以防干粉受潮、结块。

(2)存放期间应避免日光曝晒和火烤,以防钢瓶中二氧化碳因

温度升高使压力增大而漏气。

(3)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灭火器可保存2〜4年,但每年必须检

查一次桶内粉末是否结块,二氧化碳气量是否充足。

4)MFTZ35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①操作方法:

a)将灭火器推至失火边沿约12m处,车身背后朝向火源(室外

应放在上风风向);第一操作者取下干粉枪,拉直粉管(注意切不可

有绞折现象及弯曲现象);

b)第二操作者拔出阀门上的保险销,向上旋转阀门上的手柄90

度,开启阀门,干粉灭火剂在氮气压力作用下,经输粉管流入干粉枪;

c)第一操作者等第二操作者开启阀门后,将枪口对准火焰根部,

顺时针方向旋转干粉枪手柄90度,开枪喷射。使粉柱对准火焰边沿

根部,由近及远迅速左右摆动干粉枪,将火扑灭。开枪时,大约会产

生15kgf/cm2左右后坐力作用,操作者应紧握干粉枪,对准目标。灭

火时需间歇喷射时,应反时针方向旋转干粉枪手柄90度,关闭阀门,

停止喷射;

d)在灭油火时,干粉气流不要冲击液面,避免油液溅出漫流而

加大火面,造成灭火困难。

②维护与保养

(1)新配置的灭火器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先检查灭火器上的铅

封、螺圈上的封条是否完好,各联接件上的螺纹紧固件是否松动。检

查压力表的指针是否在绿区范围,并在灭火器定期检查记录表认真记

录以备查。

(2)灭火器应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者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止

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以免影响灭火器的正常使用。存放环境温度应

在T0℃至+45℃之间。

(3)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检查保险销、铅封是否完好无缺,

压力表指针必须在绿区内,并作好例行检查记录。若压力表指针降至

红区,应立即送维修部门检查、修复。

(4)在正常情况下,灭火器有效期为五年。

(5)车轮内轴和干粉枪的活动部位,每年应加注机油和润滑脂

一次,以保证使用正常。

③注意事项

(1)未使用前,切不可拔去保险销,灭火器一经喷粉则不能保

存。阀门部件需须清洗后方可充气使用。

(2)灭火器维修折卸时,须先旋松阀门上的螺圈一圈左右,将

灭火器内的驱动气体释放完无压力后,方能折卸,切不可带压松阀体。

4.5气防器材

1)配置原则

①岗位配置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时应注意同时配备两台以

上。

②清罐时应配备一台长管式呼吸器。

2)CRT-100型空气呼吸器

①结构:由气瓶、减压器、高中压导管、需供阀、面罩、压力表、

安全哨等组成。

②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得到的空气是由压缩空气的正压提供的,

工作人员从肺部呼出的气体通过全面罩、呼吸阀排入大气。当工作人

员吸气时,适量的新鲜空气由气体储存瓶开关、减压器、空气输出管、

供给阀、全面罩将气体吸入人体肺部,完成整个呼吸循环过程。在这

个循环过程中,由于在全面罩的口鼻内的口鼻罩上设有两个呼气阀和

吸气阀,它们在呼吸过程中是单方向开启,因此整个气流方向始终是

沿着一个方向前进,构成了整个呼吸循环过程。

③技术参数:

容积:6L

工作压力:30MPa

有限工作时间:(40〜50)min

④使用前准备工作

a)佩戴前首先打开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器系统中压力的

上升,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的声响。气瓶开足后,检查气瓶储存压力,

一般在(26〜30)Mpa;

b)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读数,在5min时间内压力下降不

大于2MPa时,表明供气管系统高压气密完好;

c)高压系统气密完好后,轻轻按供给阀膜片后旋转需供阀旁通

管阀旋纽,使压力缓慢下降,观察压力表指示值变化,当气瓶压力降

至6MPa,警报器发出音响,同时作一次警报通气管路清洗。

⑤操作方法:

a)将呼吸器背在人体背后,瓶阀朝下,根据身材调节肩带、腰

带至合身牢靠、舒适为止;

b)将面罩上一条长脖带套在脖子上,使用前将面罩跨在胸前,

以便佩带使用;

c)使用时,AHK1型则先将快速插头接好、接牢,将供给阀转换

开关处于关闭状态;CRT-100型则将面罩与需供阀连接好,然后打

开气瓶开关,开关开启在两圈以上;

d)佩带上面罩(可不用系带)进行2〜3次的深呼吸,感觉舒畅,

一切正常时,将面罩系带收紧,使面罩与面部有良好的气密性。系带

以面部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压迫感及头痛为适宜。此时深呼吸一口气,

供给阀或供需阀自动开启,供给人体适量的气体使用;检查面罩和面

部是否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关闭气瓶开关、深呼吸数次,将气体吸

完。面罩体应向人体面部移动,面罩内保持负压,人体感觉呼吸困难。

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深呼吸几次即可。

e)在佩带不同系列的空气呼吸器时,佩带者在使用过程中应随

时观察压力表的指示数值。当压力下降到6MPa或报警器发出报警音

响时,应撤离现场;

f)使用完后,先将面罩系带卡子松开,从面部摘下面罩,同时

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关闭状态,再将呼吸器从人身上卸下,关闭气

瓶开关。拔快速插头和松开面罩与需供阀连接时,不能带气压。应先

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开启位置,排尽呼吸器内气体后,才能将进行。

⑥空气呼吸器的检查:每月检查二次,每次检查必须记录检查时

间和检查人。

⑦空气呼吸器使用后的清理

a)旋下面罩;

b)卸下背托的气瓶。擦净装具上的油污或有毒有害物质及灰尘,

并检查有无损坏痕迹;

c)使用中性温和的消毒液清洗面罩和口鼻罩接触面部的部位,

然后用清水擦洗干净。洗净的部位应自然干燥;

d)气瓶使用后必须重新送气防站充气。

⑧气瓶维护和保养

a)按照国家高压容器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要按气瓶上规

定标记的日期使用,定期进行检查;

b)充满气体的气瓶禁止在阳光下暴晒、防止碰撞和表面划伤,

油漆脱落应及时送气防站修补;

c)气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该留有不小于0.05MPa的剩余

压力。

⑨面罩维护和保养

a)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一,面罩应放置在保管箱内或收藏在清洁、

干燥的仓库内,橡胶件应避免受到阳光的暴晒和有毒气体、灰尘等侵

蚀。面罩不能处于受压状态。面罩镜片应防止过度受热变形和与硬物

摩擦。

b)呼吸阀必须保持清洁。

⑩注意事项

a)空气呼吸器应放置在干净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并封

存在专门的气防器材柜中,封存必须使用铅封;对长期不用的器材,

在橡胶制品表面涂上层滑石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器材要专人保管;

b)空气呼吸器与人体呼吸器官发生直接关系,因此要求保持清

洁,仪器设备放置在清洁的地方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c)空气呼吸器严禁沾污油脂;

d)保管室内的温度应在(5〜30)℃,相对湿度(40〜80)%,呼

吸器距离取暖设备不小于1.5m,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气

体。

3)AHG—2型氧气呼吸器

①结构:由呼吸软管、压力表、吸气阀、减压器、呼吸阀、清净

罐哨子、气囊、氧气瓶、氧气瓶启闭阀、面罩、外壳排气阀等组成。

②工作原理:由人体肺部呼出的气体,通过面具、呼吸软管、呼

吸阀进入清净罐,这时吸气阀因受呼吸正压作用阻止了呼出的气体直

接进入气囊,呼出的气体进入装有二氧化碳吸收到的清净罐后,二氧

化碳被吸收剂清除,残余气体进入气囊中。另外,由氧气瓶来的高压

氧气经高压导管,减压器而进入气囊,与从清净罐出来的残余气体相

混合,重新组成适合于呼吸的新鲜气体,当吸气时新鲜气体就由气囊

经吸气阀、吸气软管和面罩而进入人体的肺部,完成的整个呼吸循环。

在吸气时,受负压作用的呼吸阀呈关闭状态,阻止了气体的逆流,由

于呼吸阀的平面启闭作用,在呼吸过程中,气体的方向永远是循着以

上流程流动,所以,氧气呼吸器是属于借肺力而动作的呼吸器。

③适用范围:氧气呼吸器属于隔离式防毒面具,佩戴者应接受专

门训练,适于空气中氧含量缺少或在有毒气体存在的场所中进行工作

及抢救中毒、窒息者使用。

④操作方法:

a)将经过仪器检查合格的呼吸器固定在腰带上;

b)打开氧气阀门,检查氧气压力,按手动补给使气囊内原积有

的气体排出;

c)将面罩由下腭往上戴在头上然后进行几次深呼吸,观察呼吸

器内部机件是否良好,确认各部分正常后,即可进入毒区工作。

⑤保养方法

a)氧气呼吸器由专人保管,每月至少检查两次,任何人不得在

非事故时期及非训练使用时间擅自佩戴玩耍;

b)氧气呼吸器柜应经常保持清洁无尘;

c)未使用的氧气呼吸器每三个月送气防站校验一次。

⑥注意事项

a)使用前应详细检查面罩大小是否合适,氧气瓶的压力是否充

足,各部件是否灵敏好用。氧气瓶的压力须在7.8MPa以上才可使用;

b)使用氧气呼吸器必须经过培训并且会灵活运用的人员才能够

使用;

c)使用中感到呼吸困难,应手动补给新鲜气体和赶走废气,如

果仍感到困难,应立即退出毒区;

d)使用中呼吸器发现异常,应立即退出毒区,更换完好的呼吸

器;

e)使用中应随时检查氧气压力的下降情况,以便安排工作量和

工作时间,若压力降至2.9MPa时,应停止工作,退出毒区;

f)使用中要避免油类与火源,严禁撞跌,防止坏损部件及引进

燃烧和爆炸;

g)严禁在毒区与危险场所摘下面具讲话,有事应用哨子或手势

等进行联系;

h)必须两人以上进入毒区,并应互相关照,两人距离不应超过

3m,防止中毒倒下,另一人可以抢救;

i)冬季要防止呼吸阀冻结;

j)凡患有肺病、心脏病、高血压、近视眼、精神病患者和其它

易传染的病症的,不应从事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工作。

4)过滤式防毒口罩

4.5.6.1结构:由主体、滤毒盒、呼气阀和系带四部份构成。

4.5.6.2适用范围:环境中毒气(有机蒸气、苯及其同系物,汽

油、丙酮、二硫化碳、酸等)体积浓度不高于0.1%,空气中氧气体

积浓度不低于18%,环境温度(-30-+45)℃.

4.5.6.3使用

a)本口罩不能用于密闭容器的工作环境,也不适用于其它毒气

环境中使用;

b)口罩使用前应先检查口罩各部件是否完好,呼气阀片和呼气

阀底是否密封,滤毒盒与主体接合是否密合,滤毒盒内的滤料是否松

动;

c)佩戴口罩必须保持端正,包住口鼻,鼻梁两俱IJ不应有空隙,

口罩带子要分别系牢,要调正到口罩不松动,不挤压脸鼻,不漏气;

d)口罩在使用中,当滤毒剂失去滤毒作用时,口鼻内开始嗅到

有毒气体的轻微气味,使用者应立即离开有毒气体区域,更换新的滤

毒剂。必要时应重新检查口罩的气密性。

4.5.6.4保养

a)按原滤毒盒安装层次更换新的滤毒剂,滤毒剂必需装足,防

止气体偏流,装好后拧紧盒盖,用手轻摇滤毒盒,以听不到盒内有摩擦

声为准;

b)口罩和滤毒剂应存放在清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