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夯实】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9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 D.冰原带2.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3.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洋流【解析】1选B,2选C,3选C。第1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第2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第3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2020·六安模拟)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5.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4选D,5选B。第4题,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基带位于东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北坡,海拔在600米以上,其上是山地针叶林带,则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是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正确。高山草甸带海拔高于山地针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第5题,长白山高山环境山地土层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根,因此根系浅;山顶风力大,灌丛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植株,①正确。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高山灌丛生长慢,植株低矮,②④错误。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生长环境差,植株密度稀疏,③正确。

(2020·安徽联考)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6.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7.该地海拔3100m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土壤变化 B.降水变化C.气温变化 D.坡度变化6.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7.该地海拔3100m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土壤变化 B.降水变化C.气温变化 D.坡度变化8.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 D.蒸发条件【解析】6选D,7选C,8选A。第6题,随海拔上升,木本植物丰富度波动减少;随海拔上升,草本植物丰富度在2900米时最低,然后又增加,故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第7题,根据图示,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木本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都在降低,故影响因素是气温降低导致的热量不足;土壤、降水、坡度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但是无法确定在该海拔范围内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如一般来说降水应该是先增多后减少。第8题,海拔3100米以上木本植被的丰富度较低,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则说明是木本植被的减少使草本植被获得了更多的光照;该海拔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不会使草本植被丰富度提高;该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故海拔3100米以上高度降水条件不会比海拔较低处有明显改善;海拔31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但是土壤的水分条件不会比海拔较低处有明显改善。【加固训练】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400~4000米、雪线以下的高寒山区,因为过度采挖,现已濒临灭绝,可喜的是人工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如图为天山博格达峰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人工种植天山雪莲最需要克服的是 (

)①光照强烈 ②气温高③土壤肥力差 ④病虫害过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甲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雨林(3)博格达峰雪线南北坡海拔高度不同,体现的是 (

)A.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差异 D.纬度地带性(3)博格达峰雪线南北坡海拔高度不同,体现的是 (

)A.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差异 D.纬度地带性【解析】(1)选D,(2)选A,(3)选C。第(1)题,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400~4000米、雪线以下的高寒山区,不适宜光照强烈的环境;人类活动区海拔较低,人工种植天山雪莲最需要克服的是气温高、病虫害过多等问题;天山雪莲的生长环境是雪线下的流石滩,适宜土壤肥力差的环境。第(2)题,天山山脉北坡是迎风坡,受高大山脉抬升,在甲地区降水量较多。从自然带递变规律分析,从山麓到甲地,依次是荒漠、草地、林地。从甲向海拔更高处,降水又减少,甲地以上植被依次是林地、草甸等,甲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针叶林;甲地海拔高,没有阔叶林、雨林分布;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第(3)题,博格达峰雪线南北坡海拔高度不同,因为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差异。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是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9.(2020·河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岭—大巴山是中国中部的重要山脉,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更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天然界限。它西起陇南的迭山,东至豫西伏牛山,东西约跨8个经度,因而成为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的“桥梁”,具有“东西承接,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受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谱。如图示意秦巴山地四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和差异,图中A、B表示坡向。(1)指出图中代表南坡的字母代号,并以神农架为例说明判断依据。(2)说出四地中纬度最高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再倾斜向上生长。简析伏牛山山顶灌丛矮曲林的形成原因。【解析】第(1)题,以神农架为例,A、B两坡山麓自然带均为亚热带,但A坡为常绿阔叶林带,B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且两坡自然带的最低海拔分布相差不大,可推断A坡热量条件较好,为阳坡。第(2)题,由图可知,神农架和米仓山A坡山麓自然带(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伏牛山和太白山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伏牛山和太白山的纬度高于神农架和米仓山,太白山山麓自然带分布上限低于伏牛山,因此其热量条件比伏牛山差,纬度比伏牛山高。第(3)题,抓住树木矮、曲、匍匐地面再倾斜向上的特点,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整体性回答。答案:(1)A依据:A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且两自然带分布的最低海拔相近,说明A坡的热量条件优于B坡,因此A坡为南坡(阳坡)。(2)太白山。理由:山麓自然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且分布海拔上限低于伏牛山。(3)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山顶附近风力强劲,在风力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能力挑战】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1、2题。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解析】1选C,2选A。第1题,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指数越大,植被覆盖程度越低。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南部,干旱指数最低。西部、东部、北部指数较大。第2题,图示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说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不同植被的耗水量,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3.(2020·浙江7月选考)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读图,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①②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属于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如图为在我国天山某较小范围地区选择针叶林林地、草地、灌丛三种不同天然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所得到的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日均温动态图。读图,完成4、5题。4.该地位置最可能位于天山 (

)A.北坡海拔500m处 B.北坡海拔2000m处C.南坡海拔500m处 D.南坡海拔2000m处5.在深冻期,林地土壤日均温显著低于草地和灌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林地地面辐射强 B.林地土壤有机质少C.林地空气循环快 D.林地土层厚度较大【解析】4选B,5选C。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为天山,天山深居内陆,所在区域降水少,树木难以生长。但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抵达北坡(北坡为迎风坡),气流随山地地势的升高温度下降,大概在半山腰位置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天山北坡半山腰位置降水相对充足,且海拔较低,热量适中,能够满足森林生长。森林带上下位置由于降水少或热量有限,因此分布草甸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包围,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也就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了。第5题,深冻期发生在冬季,冬季吹西北风,当风遇到森林时,由于林木枝干的阻挡,枝叶的摇动,使气流发生扰动,林地空气循环快,有利于热量散失,所以林地土壤日均温显著低于草地和灌丛;若地面辐射强,气温高,不符合题意;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多;温度高才有利于腐殖层的形成,使土层厚度增大,所以不是低温的原因。【加固训练】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3)题。(1)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坡度C.海拔 D.坡向(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 D.温带针阔混交林(3)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 (

)A.降水量最大 B.土壤肥力最高C.气候最适宜 D.应防止水土流失【解析】(1)选D,(2)选C,(3)选D。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第(2)题,图中山体处于亚热带区域,褐红壤地带位于山体内部的河谷地带或较低海拔的坡地,降水较少,难以发育成森林,故该地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灌丛或草本植物。第(3)题,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处于河谷一侧岸边,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量不可能最大;这里海拔高,地表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肥力较低;降水变率大,温差大,气候条件较差,由于坡度大,地势高,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6.(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m)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由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虽海拔升高,但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是海拔先增加再减少,阳坡在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大,在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主要是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造成的,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多于阳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故温度高;由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阳坡与阴坡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2300米至2600米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备用工具&资料造成的,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多于阳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故温度高;由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阳坡与阴坡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2300米至2600米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加固训练】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400~4000米、雪线以下的高寒山区,因为过度采挖,现已濒临灭绝,可喜的是人工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如图为天山博格达峰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