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的“北京人复原头像,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京人牙齿化石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答案】CB.遗址中的各类工具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工作者根据遗址中出土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制作完成的“北京人复原头像”,C项正确;复原北京人头像方面,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比北京人牙齿化石更直接有力,排除A项;遗址中的各类工具与北京人生活情况相关,排除B项;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不是科学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会人工种植水稻【答案】DB.以捕鱼采集为主C.能饲养家畜D.会从事农业生产【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石刀和石磨盘”可得出,半坡原始居民利用这些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D项正确;人工种植水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捕鱼采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饲养家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答案】B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解析】【详解】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B符合题意;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的是大禹,A排除;炎帝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C排除;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排除。故选择B。4.制作年代标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应标注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在约公元前2070年,A项正确;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排除B项;周朝建立与前1046年,排除C项;东周建立于公元前770年,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5.商朝盛行占卜。商人占卜时,先将龟甲或兽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槽,用火灼烧,卜者根据正面出现裂纹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行止。占卜完毕,将经过概括地写成卜辞,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备查。以上情形有助于我们了解(A.青铜器)B.甲骨文C.造纸术D.印刷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商朝、龟甲或兽骨、判断吉凶行止、卜辞”可知,这是在介绍甲骨文,故B符合题意;青铜器是商代手工业技术的代表,造纸术在汉代,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6.“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A.周王室地位下降C.分封制得到巩固【答案】AB.周王室势力强大D.周朝政局稳定【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符合题意,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衰落,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周朝政局稳定,D排除。故选择A。7.下列图片说明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答案】CB.水利技术进步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分析】【详解】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反映的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C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无法体现政治领域的变法改革、水利技术进步、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8.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A.鼓励农业生产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项措施的实行,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中“奎江水”修建的工程是A.都江堰【答案】A【解析】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可知,此内容反映的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A符合题意;郑国渠、灵渠、大运河与四川无关,故BCD排除。故此题选A。10.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法家“尚法,依法治国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答案】C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解析】【分析】【详解】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CA争鸣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百家争鸣属于思想繁荣时期,促使思想自由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早期国家的产生【答案】AB.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关系的发展【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百家争鸣的出现无不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选项A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排除B;早期国家的产生,指的是夏商周时期,排除;民族关系的发展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故选A。1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一年是()A.公元前2世纪后期【答案】DB.公元前3世纪初期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D项正确;ABC的计算对公元前221年是错误,ABC项错误。故选D项。13.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统一货币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方法,是具有长远的眼光设计,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建造阿房宫、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残酷无道的表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4.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答案】C【解析】B.开疆拓土C.焚书坑儒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办不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要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C项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开疆拓土属于疆域问题,排除B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角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B.①②④C.①③D.②④【分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16.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C.“文景之治”D.奖励耕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C项正确;西汉的赋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奢靡之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奖励耕织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7.阅读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注重农业生产D.“以德化民”【分析】【详解】根据图片所给数据分析,西汉初期,诸侯历史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政治上公开反抗朝廷排列的官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A项正确;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实行的,排除B项;题目考查的是政治角度,C项是经济角度,排除C项;D项是思想角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如图历史漫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某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是()A.诸侯强大成胁中央【答案】D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漫画可得,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记后,一般有皇太后主持朝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诸侯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权力争夺的局面,而不是社会稳定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太后”,而且还有“宦官”争夺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9.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A.产生背景【答案】D【解析】B.开通前提C.路线走向D.主要作用【分析】【详解】根据“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季羡林先生认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流,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丝绸之路的产生背景、开通前提、路线走向,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20.“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A.扁鹊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答案】B【解析】【分析】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C项是唐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故选B。21.司马迁写《史记》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B符合题意;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CD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排除。所以答案选B。22.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地图中刘备军,曹操军和孙权军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CD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23.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我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题干图片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D.南方人口增多【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25.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A.张仲景【答案】B【解析】B.祖冲之C.贾思勰D.郦道元【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B符合题意;张仲景著有《伤害杂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请将上面两幅疆域图与“西周”和“秦朝”相对应,并从地方制度角度说明判断的理由。(2)西汉王朝在A地设置的官职是什么?汉武帝时期哪一历史人物出使该地区?【答案】(1)对应:图1——秦朝,图2——西周。理由: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2)官职:西域都护;人物:张骞。【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图1“咸阳、桂林郡”可得出,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因此图1对应秦朝。根据图2“镐京、齐、鲁、燕、宋”可得出,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因此图2对应西周。【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可得出,A地是西汉王朝时的西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在A地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者董仲舒,在此时听到了他的召唤。在给汉武帝刘彻的策论中,……君臣之间数次问答,被后世统称为“天人三策。“大一统”三字,更被董仲舒炼为古今共通的道理:统一将不再单纯是政治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同,是社会思想的统一。——纪录片《中国》解说词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权等。——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三史书上关于“汉武帝”有如下记载:如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实现“社会思想的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2)请写出材料二中“新货币”的名称和为获得“盐、铁、酒的专利权”采取的措施。(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部史书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有何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答案】(1)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新货币名称:五铢钱。措施:盐铁官营、专卖。(3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看待历史人物。【解析】【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