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解全析)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解全析)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解全析)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解全析)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七年级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CBA12A22DCBD15D25BB16BA17CB18BD19A11C13A23A14A23B20A21C1.【答案】B【详解】B选项A不符合题意;石器的发现只能北京人会制造石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用火灰烬的发现并不能测算脑容量,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骨笛”结合A系,不属于长江水系,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出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排除C;题干没有原始畜牧业的内容,排除D。故选A;3.【答案】C【详解】相传神农氏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C选项内容能够说明传说与历史有一定CA“相传伏羲B,学会了人工取火,D项内容不能够说明传说与历史有一定内在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详解】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C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禅让特权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B。5.【答案】D【详解】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由于分封制的实行,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6.【答案】B【详解】“可以推测出古蜀国与商朝B的器皿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C;商王朝远未形成后世的统一的大帝国,其疆域只排除D。故选B。7.【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可反映了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其他小国,疆域不断扩展,这实现ABC争,而不是国家间交往密切,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B【详解】根据“战国形势图”B项正确;“春秋无义战”是指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该图是战国时期的形势图,排除A;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排除C项;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D【详解】根据图表所给信息可知,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是全胜58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3次、败北3次。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356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A项ABB耕织是对农业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符合其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原则,C“德”教化人与题干体现的原则不符,排除A项;有教无类是指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排除B项;“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参照别人的言行,必然能找到自己可以师法之处,比"DC项。11.【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爸爸的言论属于法家,法家的思想是“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题干“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妈妈的言论属于儒家的主张,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题干“爷‘’”结合所“无为而治”CA“兼爱”“非攻”B“墨家、道家、儒家”的主张接近,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漫画上的文字信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制,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A正确;学术繁荣,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西汉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排除C项;商鞅变法首创县制,派员管理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故选A项。13.【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得出,秦朝时全国人口大约两千万,但每年需要服兵投和徭役的人不少于300降,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BCD项说法错误;故选A。14.【答案】A【详解】A击诸侯豪强势力,B排除;汉武帝提倡节俭的做法与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并没有直接关系,C排除;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15.【答案】D【详解】“推恩令”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16.【答案】B【详解】BA豪强地主横行的问题,而是反映太后临朝造成外戚专权的问题,CD排除。故选B。17.【答案】C【详解】C国安全,保护交通要道,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排除ABD项。故选C项。18.【答案】B【详解】材料“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B正确;ACD排除。故选B。19.【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珠算、地动仪和24节气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AB的发展,排除C项;24节气不属于科学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20.【答案】A【详解】“此A①②③④都正确。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21.【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AB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故选C。22.【答案】D【详解】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以及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魏晋时期洛阳城依然受到战乱的影响,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态势,排除C项。故选D项。23.【答案】A【详解】材料“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内容”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北魏统一北方,B排除;材料未涉及北魏的漆器工艺水平,C排除;北魏绘画艺术水平高超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排除。故选A。24.【答案】B【详解】“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永和是东晋晋穆帝年号,癸丑为干支之一,因此使用的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1949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规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使书法家用民国纪年法,排除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5.【答案】B【详解】“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充分说明了我国北方胡汉交融促进发展。故B符合题意;少数民族AC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说明我国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排除D。故选B。26.1)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提出“尊王攘夷”扩充疆界。(2)肯定态度(3)秦孝公;秦国国力弱,不为各国重视。(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5)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详解】(1“管仲相桓公“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对管仲的改革持肯定的态度。(3)根据材料二图片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鞅变法前商鞅与守旧派的辩驳的“诸侯卑秦可改善秦国当时的国况,提升国力,同时抵制秦国的士族阶层。(4““推行县制“县这一行政单位,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5)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点睛:关于商鞅变法是考试的高频考点,需要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影响,并能够从商鞅变法的改革中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27.1)秦朝的暴政。(2(3)中央监察:司隶校尉;地方监察:刺史。(4)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评价应注意一分为二,全面准确评价进【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可知,陆贾向汉高祖刘邦总结秦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2)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统治,汉武帝设置司隶校尉加强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和检举,设刺史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4)开放性题目,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评价应注意一分为二,全面准确评价进行评价;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28.1)前秦和北魏。(2)政治上:政权分立。理由:从220年~589年的369年的时间里,出现过魏、蜀、吴、西晋、十六国、北朝、南朝等割据政权,期间也有过短期的统一。活,一方面带去了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带去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平的时期。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理由:由于是分裂时期,战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他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详解】(14,前秦4439域。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是统一过黄河流域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2)依据课本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分立、战争不断、民族融合、面,摆出相关历史史实。通过图片中各个政权存在图,可以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220年起581年的369,时各个政权并立存在,所以军事上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三国时期、两晋和南北朝时期都有局部的战争,,战争给人们,,逐渐就融合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少数民族政权2存在,能得出政治上的特点:政权分立;政权并立存在他们之间不断出现相互兼并的战争,有战有和;从图上可以看出,南方的政权开始变多,结合课本所学,经济重心南移。29.1)A是甲骨文,C是草书。(2)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等。(3“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意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