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先后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建国后曾任作协主席和文化部长。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代表作品有小说《子夜》《蚀》《虹》《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创作背景

1940年,茅盾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抵达延安。在延安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平等民主的自由气氛,官兵平等所爆发出来热情使延安到处弥漫着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劫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文本研读1、文章题为《风景谈》,意即谈风景,文中谈了哪些风景呢?请你通读全文,找出写景段落,尝试用五字小标题概括段中描绘的风景画面。(第1段)沙漠驼铃图

(第2段)高原归耕图(第3段)延河夕照图

(第5段)石洞雨景图(第7段)桃林小憩图

(第9段)北国晨号图文本研读1、文章题为《风景谈》,意即谈风景,文中谈了哪些风景呢?请你通读全文,找出写景段落,尝试用五字小标题概括段中描绘的风景画面。2、赏读第1段作者是怎样描绘第一幅风景画的?又是怎样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自然景观平板单调茫茫一片(绘形)纯然一色(绘色)哄哄火响(绘声)整齐的骆驼方阵:点-线-队(绘形)猩红的大旗(绘色)和谐的合奏叮当叮当(绘声)人类活动庄严妩媚完全改观议论:

自然是伟大的

然而人类更伟大手法:

衬托

先扬后抑文本研读文本研读沙漠驼铃图“沙漠驼铃”,写的是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猩猩峡外的沙漠“茫茫一片”“纯然色”“苍茫”“寂静”,空旷辽远却又了无生机,这是“风景”的背景,是静景。

接着采用由静而动、由远而近的笔法,描绘了人类驾驭驼队的出现。当驼铃在微风中轻柔地击响,仙乐般回响在空中,当骆驼的方阵安详坚定地走近,生命的气息春风似的迎面拂来,这沉寂而单调的沙漠顿时生动美好起来,“庄严”而“妩媚”。文本研读2、赏读第2段和第4段请同学们思考:高原归耕图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文本研读2、赏读第2-4段请同学们思考:高原归耕图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时间:傍晚地点:黄土高原景物:三五明月、秃山、梯田、高杆植物、耕牛、晚归人的剪影人物:晚归的种田人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劳动者辛勤劳作后的充实与欢乐。文本研读高原归耕图

“高原归耕”,写的是延安人种田晚归的“风景”。黄土高原没有翠色欲流的芳草,没有风中起伏的稻浪,有的只是稀稀落落癞头似的梯田。但这儿的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更动人的是月明之夜,“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晚归的种地人,牵着牛、扛着犁、带着孩子,唱着粗朴的短歌,愉快地没入山坳”。多么甜美的生活!

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人美丽的心灵和快乐的精神世界。文本研读3、赏读第3段请同学们思考:延河夕照图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文本研读时间:傍晚地点:沿河的山坳里景物:河水汤汤、熊熊野火、满天彩霞、静穆的自然、弥满着生命力的人人物:生产归来的文艺师生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知识分子劳动后的生活状态和充实的精神世界3、赏读第3段请同学们思考:延河夕照图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文本研读

“延河夕照”,写的是鲁艺学院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归来的“风景”。

对这一景色的描绘,作者十分讲究色彩的搭配。画面的主色调与前一幅画相比显得更为明亮,夕阳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暖色,烘染出诗一般美的意境。在满天彩霞映照之下的是“干坼的黄土”,“雪白”的河水泡沫,还有那“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明丽而又温馨的情调。

显然,作者并非只是为写自然而描绘自然之美,而是为突出人类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文本研读4、赏读第5段请同学们思考:延河夕照图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文本研读4、赏读第5段请同学们思考:石洞雨景图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时间:下雨天地点:山壁上的石洞景物:沉闷雨天、寂寞荒山、天然石洞人物:一对在石洞读书,怡然自得的年轻人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青年男女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票高理想文本研读

“石洞雨景”,写的是雨天石洞中一对男女促膝而坐,认真学习的“风景”。

一对青年男女被雨赶到了石洞,他们促膝而坐,“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利用大自然恩赐的石洞,在躲雨间隙,争分夺秒地学习,这不仅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更表现出根据地青年不同于一般城市青年的崇高精神境界。文本研读5、赏读第7段请同学们描绘一下桃林小憩这幅风景画。

“桃林小憩”,描绘了一片小桃林里,“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一截旧阶石”,还有远处粉红色地似的荞麦及屏风似的玉米,组成了茶社独特的风景。

茶社里的人们有喝茶吃枣子的、有静静看书的、有热烈讨论哲学问题的、也有躺着休息的,整个氛围轻松愉快、和谐宜人。一个人内心充实、精神丰富,即使在物质条件最简陋的地方,他依然能感到快乐。文本研读6、赏读第9段请同学们描绘一下北国晨号图这幅风景画。

霞光中有两位战士,号兵: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哨兵: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中喇叭上的红绸子,映衬着刺刀的寒光,柔美与刚强、飘逸与坚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道最瑰丽的“风景”。

由嘹亮的喇叭声带出画面,塑造了一名小号兵和一位哨兵的形象,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严肃、坚决、勇敢,凛然不可侵犯。这两名战士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小

结①沙漠驼铃,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②高原归耕,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吃苦耐劳、乐观的精神——人对自然的改造。③延河夕照,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有生命力。④石洞雨景,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有生命力。⑤桃林小憩,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有生命力、高尚的精神生活。⑥北国晨号,突显了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文本研读风景谈通过谈风景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