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完整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完整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完整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完整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完整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完整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卷帙(zhì)取缔(dì)聒(guā)噪剑拔弩(nǔ)张B.撷(xié)取发窘(jiǒng)羁绊(bàn)脍(kuài)炙人口C.剽(piāo)悍蓑(suō)衣沉缅(miǎn)合辙(zhé)押韵D.嗔(chēn)视蓬篙(hāo)凛冽(liè)引颈受戮(lù)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山寨陡俏案椟颠沛流离B.简陋循环撵走悔人不倦C.迷茫监督竹蔑如释重负D.排解恳切累赘任重道远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C.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D.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B.自从上了初中后,使我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了。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5、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A.比喻拟人反复对偶B.比喻拟人互文对偶C.拟人比喻互文对偶D.比喻拟人排比比喻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句是()这是一片生命的风景,整个底色是绿的。,每座山都像一个披着哈达的丽人。江流如带,,带着一股野性。①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②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③从远处飘来,波光闪闪,雄浑,强健④波光闪闪,雄浑、强健,从远处飘来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①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②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③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⑤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⑥《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花之隐逸者也”,莲花是“__________”,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2)请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不蔓不枝(长枝节)C.亭亭净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少)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水陆草木之花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同予者何人逝者如斯夫3.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小葱青青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要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包着的小本子,递给老师。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说什么才好。“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俺今年15岁啦。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爹娘呢?”“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她暖热,永远地热下去。“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小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啊,小葱青青……1.“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下面是对此处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纯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变化。B.既衬托小妹妹纯真的心灵,也预示着光明的未来。C.为了衬托女教师当时的心情。D.为了突出雪样纯洁、葱样青嫩的小妹妹。2.小妹妹临走前送一篮小葱给老师的原因是()A.小妹妹家境不好,经济困难。B.女教师总买小葱,送她备用。C.小葱是她们相识的媒介,对双方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D.小葱虽小,但是自己劳动所得,礼轻情重。3.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是()A.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B.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C.“她”取出作业本给女教师看。D.女教师要“她”上学,而“她”毅然谢绝,女教师把“她”搂得更紧了。4.本文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是()A.白白的雪 B.红红的手C.青青的小葱 D.静静的“她”2、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3.选文第⑧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四、写作题(40分)好,是壮丽的山川,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BDCCBD(1)①深林人不知②当窗理云鬓③念天地之悠悠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杨花榆荚无才思⑥花之君子者也(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二1.C2.B3.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4.D三【答案】1.B2.C3.D4.C【答案】1.有些人从不关门,多半欠些细心、体贴。有些人离开伴随一声“砰”的巨响,粗鲁,不顾他人感受的。有些人的离开是轻轻的一合,细心、体贴、有礼貌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2.(1)“渐细”“渐细”,运用反复,侧面写门缝的渐细,表明关门的动作很慢很轻,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