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航路的开辟一、选择题1.(2023·河南南阳)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而现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通过去掉远航成本和船员船只损失、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研究的变化表明()A.旧有历史研究成果失去价值B.达·伽马贪图名誉谎报利润C.大众认知时常与事实相背离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2.(2023·北京房山)“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意大利人也想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一些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厚利”。由此,可以推测出()A.土耳其人维护了旧商路的畅通B.意大利最先开辟远东的航路C.西欧人热衷开辟新航路的意图D.阿拉伯商人做生意获利最多3.(2023·河南新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1500年前后已经开通,这条航线是最佳航线。但16、17世纪,英国人和荷兰人却在继续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英国人、荷兰人继续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A.为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找原料C.奧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D.西班牙、葡萄牙对最佳航路的垄断4.(2023·山东日照)现代世界地图上的巴伦支海、塔斯曼海、哈德孙湾、德雷克海峡等地理名称的由来,源于()A.古代帝国探险B.新航路的开辟C.欧洲殖民扩张D.海外市场开拓5.(2023·河南南阳)15世纪末,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折射出()A.开辟新航路的一个诱因B.国王所在国家商品经济繁荣C.国王所在国家对外开放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6.(2023·湖北统考)有学者认为,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这绝非巧合。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导致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B.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C.体现了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D.揭开了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7.1997年6月24日,“马修号”复原船驶入纽芬兰博纳维斯塔港。这一次航行主要是为了纪念“新发现的大陆”——纽芬兰岛被发现500周年。开辟通往纽芬兰岛航路的是()A.卡蒂埃 B.哈得逊C.卡伯特父子 D.哥伦布8.(2023·辽宁沈阳)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17世纪初,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的是()A.英国人 B.西班牙人C.法国人 D.俄罗斯人9.(2023·青海西宁)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他们多次进入大西洋,并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与阿拉伯商业垄断直接相关B.是前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C.主要航线集中于大西洋海域D.根本目的是到东方寻找黄金10.(2023·内蒙古赤峰)麦哲伦船队记事官安东尼奥·皮卡费塔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个岛上的全部居民和别的岛上的一些居民都接受了洗礼。我们在邻近的一个岛上放火烧毁了一个村庄,原因是那里的居民不服从于当地的统治者也不服从于我们。”这一事件反映出()A.传教是近代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因B.开辟市场是新航路开辟的实质C.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相生相成D.大航海时代以经济需求为驱动11.一般认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寻求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因之一。有学者对这一长期流行于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自1299年建立以来,不断扩张,其扩张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确会对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并使能够经过陆路通道到达西欧的东西方商品价格奇贵。这说明()A.西方学术界垄断历史话语权B.学术争议因立场不同无法解决C.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D.历史研究应尽可能多掌握史料12.(2023·湖北统考)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二、综合题13.(2023·云南红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情节要具体,现象要简要,评价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全球航路的开辟一、选择题1.(2023·河南南阳)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而现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通过去掉远航成本和船员船只损失、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研究的变化表明()A.旧有历史研究成果失去价值B.达·伽马贪图名誉谎报利润C.大众认知时常与事实相背离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解析:材料“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说明对达·伽马首航的利润问题,随着时代的不同,不断有新的更成熟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A项“失去价值”表述明显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时常”表达不妥,均排除。故选D项。2.(2023·北京房山)“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意大利人也想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一些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厚利”。由此,可以推测出()A.土耳其人维护了旧商路的畅通B.意大利最先开辟远东的航路C.西欧人热衷开辟新航路的意图D.阿拉伯商人做生意获利最多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到,西欧人在新航路开辟的问题上有各自的利益需求,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旧航路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远东的航路是葡萄牙航海家开辟的,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阿拉伯商人做生意获利最多,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河南新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1500年前后已经开通,这条航线是最佳航线。但16、17世纪,英国人和荷兰人却在继续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英国人、荷兰人继续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A.为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找原料C.奧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D.西班牙、葡萄牙对最佳航路的垄断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发展海上贸易、打破西班牙、葡萄牙人对欧洲——亚洲——美洲最佳航线的垄断,英国人、荷兰人出于商业竞争的考虑,继续进行海上探险活动,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故D项正确;之前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已经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A项错误;16、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奧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是之前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非是英国、荷兰继续开辟新航线的原因,C项错误。故选D项。4.(2023·山东日照)现代世界地图上的巴伦支海、塔斯曼海、哈德孙湾、德雷克海峡等地理名称的由来,源于()A.古代帝国探险B.新航路的开辟C.欧洲殖民扩张D.海外市场开拓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可见,现代世界地图上的巴伦支海、塔斯曼海、哈德孙湾、德雷克海峡等地理名称是用新航路开辟时航海家的名字命名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都排除。故选B项。5.(2023·河南南阳)15世纪末,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折射出()A.开辟新航路的一个诱因B.国王所在国家商品经济繁荣C.国王所在国家对外开放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解析:从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肉桂、丁香、胡椒几个关键词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可知香料对当时西欧极具诱惑,不仅是生活需要,而且是商业牟利的重要手段,故材料所述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诱因之一是获得来自亚洲的香料,A项正确;航海目的地盛产香料,并不能直接得出国王所在国家商品经济繁荣,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国王所在国家是对外开放还是被殖民者闯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出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湖北统考)有学者认为,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这绝非巧合。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导致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B.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C.体现了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D.揭开了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解析:根据材料“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可知,作者认为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远洋航行提供了精神动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B项正确;思想解放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选项逻辑关系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因素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1997年6月24日,“马修号”复原船驶入纽芬兰博纳维斯塔港。这一次航行主要是为了纪念“新发现的大陆”——纽芬兰岛被发现500周年。开辟通往纽芬兰岛航路的是()A.卡蒂埃 B.哈得逊C.卡伯特父子 D.哥伦布解析:依据材料中1997年和“500周年”,可知是1497年。据所学可知,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C项正确;卡蒂埃到达过拉布拉多半岛,而不是纽芬兰岛,排除A项;哈得逊曾探索过经北冰洋到亚洲的航路,但是并不是纽芬兰岛,排除B项;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间是1492年,且他也没有到达纽芬兰岛,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辽宁沈阳)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17世纪初,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的是()A.英国人 B.西班牙人C.法国人 D.俄罗斯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的是俄罗斯人,D项正确;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英国人没有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排除A项;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的不是西班牙人,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法国人没有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青海西宁)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他们多次进入大西洋,并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与阿拉伯商业垄断直接相关B.是前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C.主要航线集中于大西洋海域D.根本目的是到东方寻找黄金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他们多次进入大西洋,并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这些航行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新航路开辟是前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的,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时期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排除A项;新航路的主要航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并非集中于大西洋海域,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新航路开辟之前的航路为新航路开辟奠定基础,没有体现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到东方寻找黄金,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内蒙古赤峰)麦哲伦船队记事官安东尼奥·皮卡费塔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个岛上的全部居民和别的岛上的一些居民都接受了洗礼。我们在邻近的一个岛上放火烧毁了一个村庄,原因是那里的居民不服从于当地的统治者也不服从于我们。”这一事件反映出()A.传教是近代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因B.开辟市场是新航路开辟的实质C.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相生相成D.大航海时代以经济需求为驱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麦哲伦船队在航行到某地时,强迫当地的居民信仰基督教,要求当地居民服从当地统治者和船队的统治,这表明麦哲伦船队的航行一方面进行地理探险,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探险地区的控制,即地理发现与殖民扩张相生相成,C项正确;传教并不是近代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并不是开辟市场,排除B项;“大航海时代以经济需求为驱动”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一般认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寻求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因之一。有学者对这一长期流行于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自1299年建立以来,不断扩张,其扩张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确会对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并使能够经过陆路通道到达西欧的东西方商品价格奇贵。这说明()A.西方学术界垄断历史话语权B.学术争议因立场不同无法解决C.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D.历史研究应尽可能多掌握史料解析:根据材料“有学者对这一长期流行于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的确会对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并使能够经过陆路通道到达西欧的东西方商品价格奇贵”可知,关于奥斯曼帝国建立阻断商路,促进新航路开辟的事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与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明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C项正确;材料中信息,没有体现西方学术界垄断历史话语权,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西方学术界的话语权问题,排除A项;学术争议因立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但“无法解决”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的必要性,没有强调多掌握史料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3·湖北统考)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解析:据材料“二位陛下即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可知,哥伦布奉命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探索新的航路,未体现传统商路,也未涉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排除A、C两项;仅由“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得不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13.(2023·云南红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答案:(1)特点:参与阶层广泛;以追逐物质利益为动力;深受人文主义影响;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欧洲社会上对黄金的渴望;航海者受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商业危机的出现;弘扬、传播基督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