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_第1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_第2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_第3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_第4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惩罚教育合肥市第七十中学徐飞近年来,赏识教育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推崇和运用。赏识教育以人性为基础,通过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孩子的成功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赏识教育也同样有它难以避免的不足点,尤其是和当今我国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一点联系起来后,就更加地明显。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说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为过。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一味的赏识只会让他们走向自负,更加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惯子如杀子”,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我想这句话,放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因而,班主任工作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特点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施罚使犯错者身心感到痛苦,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对过于调皮的孩子实施必要的惩罚教育有着赏识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明是非;惩罚促使学生改过;惩罚有激励、教育和改进的作用;惩罚有利于维护集体的纪律。惩罚教育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受到惩戒,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它的目的是教育,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笔者以为运用惩罚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罚中有爱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应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教育同时应始终牢记自己是在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而不是自我对学生问题行为强烈不满的宣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因学生的调皮、学习倒退、违纪等不良行为而埋怨、急躁甚至是暴怒、失态,进而会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因带有强烈的自我宣泄倾向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严重的还有在无意中将对孩子的惩罚教育变成了体罚或变相体罚。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叫小童,他上课时注意力十分不集中,总是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即使是在作为班主任我的课堂上也毫不收敛。我在课堂上多次提醒他,甚至曾经愤怒地让他站着上课。然而,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小童学会在课堂上和我“打游击”,我提醒他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我接着上课的时候他就会接着自己在桌子上的“伟大事业”。反反复复,我们双方都疲惫不堪。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仔细琢磨孩子的心思。通过观看,我发现他是一个恐龙爱好者。上课时他在桌子上画的全是恐龙,到学校图书馆借到书也全都是与恐龙知识有关的书。于是,我对他进行了惩罚教育。我要求他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与其他同学合作出一期关于恐龙的黑板板。这次的刑”,即确定惩罚的方式程度,惩罚的开始和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切记不要用过量或过重的体力劳动来惩罚学生,更不能用歧视、侮辱、恐吓性的手段来惩罚学生,这样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对抗之举,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记得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农夫在森林里遇到一只棕熊,农夫将熊打的遍体麟伤,最后还说了一句,你身上真臭。十年后,农夫又见到这只熊,问他伤还痛不痛,棕熊说,他已忘记伤口的疼痛,但你说的话我却永远都不会忘记。这说明身体的惩罚可以忘记,但心灵的惩罚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体罚学生是错误的,心罚学生是可怕的,因为,那将是永远的惩罚。那么,怎样做到罚之有度呢?《教育大词典》给我们列举出了惩罚的方式:“一是表示否定的语气和表情;二是口头批评;三是警告;四是记过;五是留校察看;六是开除学籍;”不管哪种惩罚都必须在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基础上来实施,教育者应力戒态度粗暴、生硬、讽刺、挖苦,更不能恶语中伤或体罚学生。惩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修枝去杈”的过程。一棵树发了枝杈,影响树木的生长,要想使其正常生长,就要对其“修枝去杈”,并且修剪要恰到好处,修剪过甚则易伤其身,如果修剪过轻则没什么用。修剪不得法,不但不能使其正常生长,反而影响其健康生长。那么惩罚教育也一样,如果惩罚方法不得当,教育者在主观上想通过惩罚手段来达到让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在客观上又因为失之过度,方法不当又制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为环境。当然,合理、正当的惩罚教育方式还远不止上面的这些,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记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连柯的话给教育者指明了方向,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这条路上探索出更有效果的教育方法。多管齐下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先生四颗糖的故事说明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也提示我们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关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同奖励、批评一样,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不同的是惩戒只能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来用,而且一定要慎重、恰当,不可常用、滥用。

犯了错就应该得到惩罚,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跑,不推却责任。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惩罚都不能接受,又何谈成长?不经历“风雨”,又哪能长成“参天大树”?

该赏则赏,该罚则罚,赏不是“万灵丹”,罚也不是“毒药”,赏罚分明,准确适当,才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