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从作用和影响的角度可以阐释“工业城市之母”这一说法,与之相对应的发明创造是()A.珍妮纺纱机 B.蒸汽机 C.轮船 D.火车2.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解决“火器”问题,洋务派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C.创办军事工业D.创办民用工业3.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救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可见当时的社会思潮是()A.人文主义 B.自由平等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4.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5.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6.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A.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D.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7.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国家干预)以纠正我们和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您”是指A.丘吉尔 B.斯大林 C.罗斯福 D.杜鲁门8.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9.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为了建设新民在主义经济,我们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不是消灭”“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有功劳的,是进步的”“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10.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A.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国际地位提高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C.中国历史伟大转折,奋起直追世界强国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11.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十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主要得益于A.世贸组织的推动B.发达国家的倡导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科学技术的推动12.万隆会议之前,亚非地区除朝鲜、蒙古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仅5个;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B.殖民主义体系日趋瓦解C.“求同存异”方针推动外交发展 D.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1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目的是()A.吸取秦王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C.巩固封建统治 D.发展生产14.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玆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A.曹丕 B.刘邦 C.孝文帝 D.唐太宗15.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了四处纪念馆的参观券。按其纪念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16.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7.以下属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正确排序是()A.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B.辛亥革命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重庆谈判渡江战役D.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红军长征七七事变三大战役18.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其共同点是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结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0.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21.“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清政府为了加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A.西藏首领的统一 B.中央政府的派遣 C.中央政府的册封 D.驻藏大臣的批准22.下图是1898年法国报刊上刊登的一幅时事漫画,标题为《列强瓜分中国大蛋糕》,以下哪一条约的签订刺激了漫画中情境的出现()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3.美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人民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解放了黑人奴隶,这位总统是()A.华盛顿 B.林肯 C.玻利瓦尔 D.圣马丁24.18世纪末,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该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但争取来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只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这场革命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二战中,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是________。26.________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在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中,航海家________“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7.写出《三大战役示意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战役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材料二……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材料三……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请回答: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请写出材料二中《人权宣言》的内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行机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①②③的具体内容。①享有行政权;②掌握国家的立法权;③掌握国家的司法大权。结合英、法、美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内容及影响,请你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29.(6分)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两例)材料二: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说说两个的选择理由。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具有怎样的特征?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3)与材料三相关的这两场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失败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30.(7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报道称,毛泽东把中国划入了国际共产主义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件无法估计的灾难。对共产主义,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分析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为什么说“对西方而言”,这是一件无法估计的灾难?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的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TheChineseAreComing”反映的是我哪一外交成就?取得该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79年1月1日,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美国《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B.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使得工厂的建立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因此改良蒸汽机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故B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发明成就,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中国“火器”不如西洋人问题,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的限定词语是“火器”,“火器”指的是武器。由此可知,洋务派要想在“火器方面”强大起来,就要发展军事工业。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A【解析】

本题通过展示中世纪后期西欧学校教育,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掌握情况。【详解】据题干“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救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中世纪后期...神学地位动摇”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点睛】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4、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5、C【解析】

1949年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符合题意;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在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前,A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排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D排除。故选择C。6、C【解析】

依据材料“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安全的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中可以分析出,这条道路既能保证欧洲的安全又能使西欧各国经济不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开始恢复发展,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了维护自身安全,摆脱美国的控制,取得平等自由地位,西欧各国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以提高国际地位。C项符合题意;西欧各国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经济上被美国控制,进而在政治上控制西欧,A项不合题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不能体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B项不合题意;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材料中“安全需要”“得以重建”“平等地位”是解题的关键,可知当时联邦德国采取的措施是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7、C【解析】

根据“1933年”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明智试验”指罗斯福新政。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罗斯福1933年上任后立即宣布实行新政,他先后颁布《工业复兴法》等70个法案,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所以“您”指的是罗斯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B【解析】

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的召开。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共领导人注重与资本家之间的沟通要求他们发挥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作用,这有利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的恢复的和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0、A【解析】

依据材料“历史灾难……历史的进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等关键信息可知,面对着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A项符合题意;B是属于国内战争,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真正使中国获得民族独立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C【解析】

材料中众多双边峰会的大量涌现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和密切,其本质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12、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交往。选项C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排除A;殖民主义体系日趋瓦解与题意信息无关,排除B;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大阵营仍然处于对抗状态,排除D。故选C。13、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4、C【解析】

据题干“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题干中的“平城”是今天山西大同,“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所以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布符合,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徙居平城”、“移风易俗”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内容。15、B【解析】①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26年;②项“辽沈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11月;③项“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31年;④项“井冈山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因此题干纪念馆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故选B。16、D【解析】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改良清政府,辛亥革命的目的才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D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D。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战略大决战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1911辛亥革命发生,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18、D【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和;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属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属于美国南北战争的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西夏、金、北宋和南宋。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③是北宋,故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1、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2、C【解析】

依据题干漫画“列强瓜分中国大蛋糕”可知,此内容与《马关条约》有关。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故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瑷珲条约》、《辛丑条约》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列强瓜分”是解题的关键,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3、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选项B符合题意;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全一一巴士底狱,掲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推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诺曼底登陆【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诺曼底实施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26、李大钊哥伦布【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历时两个多月到达美洲的古巴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7、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战役。【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首先占领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1949年1月胜利结束。与此同时,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结合图片信息,①是辽沈战役,②是平津战役,③是淮海战役。【点睛】本题难点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地图上三大战役的位置。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2)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3)总统;国会;最高法院。(4)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解析】

(1)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材料一出自法律文献《权利法案》,文件是在限制国王的权力。由此,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2)材料二中《人权宣言》的内容是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3)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与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关。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故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据英法美三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1787年宪法可知,它们都体现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