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学山市溪角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中学山市溪角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中学山市溪角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中学山市溪角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中学山市溪角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中学山市溪角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列图片中的两位人物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彻底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2.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C.日本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3.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下图文物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A.直立行走B.打制石器C.洞穴定居D.使用天然火4.《新全球史》指出,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进展:半导体、纤维光学和卫星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地理上的距离,引起市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这段话表明()A.全球已经实现市场经济的一体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C.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通信技术发展D.光纤和卫星的运用加速了通信技术的发展5.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加速发展B.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形成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6.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的画都是宗教题材的,但是艺术家们会把里面的神“人格化”,如: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椅中圣母”。从中我们可以感知()A.人间的亲情和人性之美 B.神是人造的理念C.劳动妇女的高尚品格 D.对教会神学的蔑视7.“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 B.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C.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8.(2016·云南昆明·2)下图是位于昆明市南屏步行街附近的忠爱坊,是后人为了纪念云南省第一位行政首长赛典赤而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9.“短短几千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据此推断,该文件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10.2018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政策在20世纪美苏“冷战”的内容不包括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D.发动战争11.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12.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13.武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因为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黄花岗起义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A.苏格兰人民起义 B.三等级代表召开的国民议会C.制宪会议的召开 D.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15.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16.《钏影楼回忆录》中记述到“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这表明甲午战争失败:A.主要原因是读书人莫谈国事B.由于对日本轻视和盲目自大C.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D.推动读书人研究学问的热潮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A.柏林墙的修筑B.美苏两个大国的干涉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D.民族矛盾的激化18.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安史之乱的结果B.澶渊之盟的影响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南宋偏安的屈辱19.霍布斯鲍姆说:“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数几国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而俄国人的退出,则催生了新世界。”材料中“美国人参战”的根本目的是()A.迅速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B.维护世界和平C.建立国际联盟D.获取利益,以便夺取霸权20.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有()①郑成功②戚继光③文天祥④关天培⑤张自忠⑥左权A.①②④⑤⑥B.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④⑥2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22.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在中国秦朝时期,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员是()A.御史大夫 B.纪检委 C.锦衣卫 D.丞相23.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24.梁启超在某次爱国运动爆发后,曾向北洋政府致电“闻北京学界对和局表义愤,爱国热诚,另策国者知我人心来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140年岳飞带领宋军打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________的胜利,1771年10月美国大陆军在________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26.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_____,实行_____的土地制度。27.周武王击败商朝军队的战役是____________;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战役是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材料三:对于不明白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冷战”和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人而言,很难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与纠结。历史已经给出了选择,在波诡云谲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中美两艘大船只能相向而行。否则,在亚太的波涛汹涌和全球的惊涛骇浪中,中美两艘大船不经意的刮擦,都会导致无可预料的恶果。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三,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形势”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中美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掘潜力、不断扩大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合作面?29.(6分)科技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明朝以前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一例,并说出导致明清时期落后的思想文化因素。材料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等物理学成就,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说明为英国哪一事件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材料四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6月,极端伊斯兰圣战组织伊斯兰国由叙利亚入侵伊拉克北部,并在在短时间内攻陷了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区,控制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片地区。8月,因应情况恶化,美军开始对伊拉克北部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袭,以支援伊拉克对抗伊斯兰国武装分子。8月至9月中旬以来,美国已经在伊拉克发动约190次空袭。同年9月11日,奥巴马在对全国电视观众发表的直播讲话中表示,将扩大空袭行动至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地区。奥巴马扬言任何威胁美国的团伙“都不会有安全的藏身之处”。9月12日,巴林、埃及、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后,同意协助美国共同打击“伊斯兰国”。根据图片及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信息点四: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起来,故A符合题意。彻底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辛亥革命,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起点。2、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再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选项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不符合题意;选项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这是国际间的问题,与题意不符;选项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不符合题意;而选项C日本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符合题意,因为国共两党矛盾是中华民族内部问题,当日本侵略中国,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为了中华民族利益,为了共同抗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天然火,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图片信息“烧骨”是解题的关键,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天然火。4、B【解析】根据题干的“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进展”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ACD说法都不符合题干内容,所以答案选择B5、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体现了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6、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椅中圣母’”可知,此作品表现了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精神,故A符合题意;神是人造的理念、劳动妇女的高尚品格、对教会神学的蔑视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7、D【解析】

依据材料“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D。8、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这就奠定了现代省级行政机构的基础。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选项A符合题意;《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表的;《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此同时,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社会主力量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一场没有硝烟的冷战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其表现是: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而发动战争不属于冷战的内容,所以20世纪美苏“冷战”的内容不包括发动战争,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属于“冷战”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C项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我国重要的药物学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朝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择C。12、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武昌起义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辛亥首义”。故选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与武昌起义无关,故排除AB项。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地区,故排除D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武昌起义意义的掌握。14、A【解析】根据题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为镇压苏格兰人民,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重开议会以筹集军费,此举揭开革命序幕;B项与法国大革命有关,C项也属于法国大革命,D项也是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故正确答案为A。15、B【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48年最后一天”,以及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当时蒋介石的心态很消极,出现这一心态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B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是1949年1月,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解析】

根据“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日本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戌成变法运动。因此,甲午战争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戌成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美国与苏联分别支持建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所以二战后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美苏两个大国的干涉,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来的宋太宗继位后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形成重文轻武的政策,C符合题意吧,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9、D【解析】

据题干“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数几国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而俄国人的退出,则催生了新世界。”材料中“美国人参战”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益,以便夺取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有关内容。20、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①郑成功收复,驱逐了荷兰殖民者,②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④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抗击英军,⑤张自忠、⑥左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而③文天祥抗元,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所以属于民族英雄的有①②④⑤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郑成功收复和开发的历史功绩。故B不符合题意;“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故C不符合题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由此可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D符合题意,故选D。22、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时设立九卿制辅助丞相。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3、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可知是战国时期秦国相关,此时秦国正在进行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知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商鞅变法内容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24、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C项没有体现反封建,D项没有体现反帝国主义。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郾城大捷萨拉托加战役【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精忠报国的净胜值得我们学习。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26、《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它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到1948年秋,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27、牧野之战巨鹿之战【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独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美国战略收缩。(3)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要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聚同化异,确保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解析】

(1)图一反映的是中美的敌对关系,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图二反映的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关系走上正常化。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结合材料二、三,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的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的“新形势”有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独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美国战略收缩。(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要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聚同化异,确保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29、(1)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八股取土(答八股文不给分);(2)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定律;工业革命;(3)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东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或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战争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负面影响;科技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等(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得分)。【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